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张建平
5605 97

[学科前沿] 从岳云鹏买豆腐谈价值价格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2-26 15:32:3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萨缪尔森在其世界级教科书《经济学》中谈到价格价值时引用了一句名言:经济学家知道世上万物的价值却不知其价格;商人通晓世间万物的价格却不懂其价值。
        连世界级经济学大师对价格、价值的概念都是如此含混暧昧,读着其《经济学》毕业的经济学人直到如今还在和市场中的交易者辩析价值和价格究竟是什么,何足为奇?(不过萨缪尔森敢于坦诚承认自己的迷惑,值得尊敬)
        自从货币问世以来,货币的计量单位就和价值的计量单位混在一起了。这种混合,让多数人陷于了价值价格究竟是什么关系的更深迷茫之中。到了最后,到了后世的经济学家这里,甚至忘记了货币还是相互交易的两种商品之一,把对交易的研究变成了对其中的非货币商品的单方面分析,一切变量如价值、价格、供给量、需求量、产量、收益……都是针对非货币的单方面而言的。至此,本以交易为学术对象、站在交易双方中间的经济学,实质蜕变成了研究厂商部门的成本、价格、利润的企业管理学
        把货币单位当做价值单位,对于经济学的误导究竟有多深重?我们先听一段当红相声演员岳云鹏的相声段子《买豆腐》: 
       岳:老板,豆腐怎么卖?
        老板:两块!
        岳:两块钱一块?
        老板:一块!
        岳:一块两块?
        老板:两块!
        岳:你到底是一块两块,还是两块一块?
        老板:两块一块!
        岳:(迟疑一下)那不是五毛吗!
        老板:滚! 
       这就是因为双方豆腐和钱都以“块”做单位引起的误会。如果岳云鹏将豆腐按“块”计量而将作为价值计量单位的货币按“元”计量,两者区别开来问:“老板,豆腐几元一块?”,也就不会发生这种可笑的误会了。这种误会,不是岳云鹏的牵强附会,而是非常现实的存在。经济学在价值价格概念上,就是一个误会持续了几百年,直到如今多数人还是对此执迷不悟。
        货币的单位作为价值单位,这种习惯已经定型了。这样就导致了“单价(单位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非货物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例)”的量纲在文字上变成了完全相同。  
      要改变纠正这种自古以来的传统谬误确是非常困难。但是作为经济学人却应该对此保持清醒,要始终把非货币商品与货币之间的交易放在一般的交易模型(即“2+2”模型——两个私有者交换两种私有物)框架之下分析,不要把交易变成用货币这个人为的价值尺度对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计量过程,不要被非学术的商业俗语所误导。

阅读链接之一:
《1+1的思维定式和由此导出的经济学错误》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7136
      所谓“1+1”思维定式,指的是经济学人在考虑问题时总是只看到交换中的一种商品和一个交换者,而将另一个交换者和另一种商品完全置之度外的思维方式。然而,交换现象是2+2模式的,即由两个交换者交换两种不同的商品,而“经济”简而言之就是由这一个个2+2组成的群体现象,换句话说,2+2是经济的细胞。由此,所有的经济学理论,如果不是从2+2出发而是由1+1入手,则势必无法把握经济现象的本质,难以导出经济学的正确理论。
  回顾传统经济学的一般概念,几乎都是从1+1出发的,比如价格、需求量、供给量等等。假如价格是描述交换现象的,则它不可能只和一个人、一种物有关系,除非它不是描述交换的。对于描述交换的价格来说,现实中和理论上都应该从“交换比例”来界定这个概念。这就是说,经济学理论上不应该存在“商品的价格”这种措辞,因为单一商品无所谓价格,只能说“A商品兑换B商品的价格”,就像汇市上常说的“美元兑日元”、“欧元兑美元”一样。
  当然,我们也知道,大众俗语中“某商品的价格”其实质是该种商品和货币商品的交换比例。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尽管现在的货币体系中,这种功能已经荡然无存),这种说法之中,包含着对商品价值的计量。正是因为如此,马克思式的价格概念都是对“商品的价值计量”的概念,因此马克思才会说“价格=价值量”。
  但是,仅仅看到一般商品和货币商品这种特殊交换形式中的价值计量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它无法解释易货贸易、准货币和货币的交换(股市、券市)、货币和货币的交换(汇市)等等更一般的交换形式。马克思在价格究竟是对单一商品的价值计量还是对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两者之间摇摆,最终倒向了前者。
  西方经济学中的价格概念通常是以“代价”的思路出发的。但是,这个“代价”不过是对“价格”另起一个名字,就像把“杯子”叫做cup一样。从其进一步的解释可以看出,它依然是1+1式的思维模式,即只考虑一个人取得一种商品的代价,而且解释不清楚究竟是生产这个商品所耗费的代价还是从他人那里通过交换获取商品支付的代价。
  西方经济学的“需求量”概念,通常是在不对“价格”做任何解释的前提下定义的,大概是认为“价格”人人皆知无须赘述,但现实是这个似乎人人皆知的概念几乎是人人迷茫的。“需求量”概念中强调“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但是,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单一商品来说,没有“价格”可言,除非能够否认“价格是交换比例”这种认识。
  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量”讲的是交换中单一交换方对本不属于自己所有的商品的需求,至于为何要视拥有不属于自己的商品的另一方对自己要让渡出去的商品的需求于不顾,西方经济学从来都是懒于解释和不屑一顾的。这种做法,实质上和西经倡导的“公平交换”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将交换中一方的需求和需求量莫名其妙地忽略掉,何谈“公平”、“平等”?进一步而又相联系地,这种无理由的忽略使得被忽略的一方交换者变成了无需求、无思想的机械人,而非西方经济学视为基本假定的“理性人”。
  有许多人陷于1+1思维定式无法自拔,对2+2的模式提出反诘:如此简单的“需求量”概念你怎么就理解不了?不是理解不了!而是其中深刻的内部逻辑矛盾不可协调所致。大家对此的截然不同的看法,完全是出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体系的思维结果,而现实是,我们无法将交换的2+2模式简化为1+1;无法否认价格即交换比例的“2+2”式的概念。
  如果认识到1+1思维方式的错误,我们就应该回到2+2的正确道路上来。这个道路即是,不要再用一个交换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来定义“需求量”;不要再用一个交换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来定义“供给量”,也没有属于一种商品的所谓“商品的价格”存在。如此一来,建立在错误的供求均衡概念之上的西方经济学除了《终结》之外还有什么出路?

阅读链接之二:
交换与计量之异:货币引领经济学走入歧途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7707
  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在于“价值”概念,但是,经济学从来都没有搞清楚什么是价值。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由“货币”引起的,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和商品双重身份,导致经济学对于“价值”和“价格”概念的极度混乱,以至于走入歧途不能自拔。事实上,货币并不是同时具有多种身份的,而是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的。

  从计量和交换的差异说起。先说说计量。
  所谓计量,就是用一个标准尺度和要测量的对象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标准是一个公共尺度,而不是一个商品。比如,我们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我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温度计量工具,在这个测度过程中,不存在温度计和物体之间的“交换”问题;比如我们测度长度、重量等等都是这样。
  计量的过程是一个1+1的过程,即是发生在一个计量者和一个计量对象之间的事情。因此,这里边不牵扯到“所有权”问题。对象物可以是计量者所有,也可以不属于计量者,这对于计量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任何计量都可以广义地看作是一种“比例”关系。比如,当我们说一个物体重量为10kg的时候,意味着这个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是标准kg物的10倍,即10∶1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个物体和标准物之间有交换要发生。
  就经济学的计量来说,即便是“价值”计量,也不涉及到所有权问题。经济学的价值计量的结果,就是得到一个对象物的“价值”,而不是“价格”。你可以评估自己的物品的价值几何,也可以评估他人的物品的价值几何(代为估价)。价值计量中用到的计量尺度就是货币。这时候,计量者手中可以没有货币,可以只是心目中的一个尺度,这并不影响他进行价值评判。这时的货币,就像我们给一个物体估计质量时的质量尺度一样,我们说某某物体的质量有100kg,我们并不一定要用100kg的计量器具在手边。
  由于不涉及到所有权问题,因此,计量是“政治中性”的。即便是在公有制情况下,也有对对象物的价值计量存在,但是这时候可以没有货币存在。
  货币作为价值计量尺度出现,和我们平常所谓的各种科学计量具有重大差异。经济学说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功能,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不科学不严谨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货币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计量单位,而非标准尺度。平常我们进行的计量,计量尺度是公认的,因此计量结果是客观的。一段木头,不同的人去测量,长度、重量、材积都一样,所不同的仅仅是微小的测量误差而已。但是,价值测度不同。我们知道,价值尺度是完全主观的,货币所提供的,仅仅是一个价值的单位即“量纲”,而究竟一个货币单位的价值是多少,完全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一件物品,尽管大家都用货币单位来记录其价值量,但是有人说它值一百元,有人说它只值八十元,有人还说它至少值两百元。
  再说交换。
  交换就和计量有着本质不同。计量是1+1,而交换是2+2,即交换涉及到两个人和两种物。交换中的两个人分别是两种物的所有者,即交换中涉及到所有权问题,换句话说,交换是以私有制为前提的,没有了私有制,也就无所谓交换了。有人试图将“交换”概念扩大到非所有权领域中去,比如将自给自足也看作是自己同自然界的一种交换,而实际上,对于没有所有权人的自然界中物,你只管取用就是了,没有必要同什么人进行交换。这种将交换概念泛化的做法只能导致经济学的进一步混乱。
  在货币参与的交换中,货币是作为商品存在的。理论上,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功能,但是,这仅仅是建立在货币和一般等价物挂钩的基础上的。现实中,当货币不再与一般等价物挂钩或者只是松散挂钩的时候,货币实际上便不再具有价值尺度功能。这就像我们无法用一个不确定的长度标准来计量长度一样,就像街上小贩各自使用的称有九两八两有七两,会导致我们的不信任一样。
  在计量中,人们总是要寻找一个稳定的标准作为计量尺度,而不会用一个变化的东西作为参照系。你说你家的孩子和家里的猪一样重,谁也不知道他有多重,因为猪在生长,再变肥或变瘦,因此它无法成为孩子的体重尺度。在股市期市汇市上面,有人总是无法知道自己到底是赚钱了还是赔钱了,原因就在于,在这种市场上,货币(或准货币化的股票权证)只是一般的商品,无法自我计量。你说一米就是一米,等于没有说;你说一美元就是一美元,也等于没有说,人们总是要用另一个尺度来计量,比如票证和货币比较、美元和黄金比较、外币和本币比较等等。有时候,看着手里的股票多了,但是股价却下降了,因此作为和货币比较来说,就会认为自己“实际上”亏了;有时候看着手中的人民币少了,但是,和美金比较发现所折合的美金数量比原来的多。这就是计量标准缺失造成的“计量缺失”。
  当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功能丧失的时候,人们实际上使用货币在交换前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价值水平作为其标准,无法预期远期的价值变化。这时,交换实际上是一种“只顾眼前”的行为。这时经济泡沫化的一个重要起源。
  在交换中,货币作为价值计量尺度和商品双重身份出现。首先,交换者要对自己和对方的两种商品,依照自己心目中的价值尺度进行一番“价值评判”即估价,然后再考虑交换的比例即价格。由于交换之前的价值评判完全是个人的,因此两个交换者和两种物之间,就有4个价值评估数据出来。每个人都进一步依据自己的价值评估确定自己可以接受的交换比例即价格底线,这样一个交换就有两个价格底线——卖方底线和买方底线。交换就是在这两个价格底线之间的一个平衡。即一个交换比例,实际上是有四个价值评估决定的,不存在传统经济学所说的“价值中心”,《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称此为价格形成机制的“鸟笼理论”。
  持有两个不同价值尺度(即两个不同价值观)的交换者对同一件物品的价值测度结果完全重合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故此,价格底线通常是以一个“闭区间”形态出现的(如果侥幸出现估价一致,视为区间长度为零)。同样,由于两个交换者不存在一个共同的价值测度,因此,交换的原则就不是经济学通常所认为的“等价交换”,而是“溢价交换”,即交换者的原则是“交换之后自己所持有的价值总量不应该小于交换之前所持有的价值总量”,这完全是理性人趋利的行为动机的表达。日常的“询价”,就是打听对方的价格底线,即对方基于其价值评估得到并愿意接受的交换比例(当然对方不一定告诉你实话,以便留下讨价还价的空间)。
  在货币参与的交换中,货币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评估单位,而且是实实在在参与交换的商品。你不可能对对方所具有的商品进行一番评头论足的价值评价之后对方就把商品送给你。商品不是公用品,它有主人,在交换前后对它的所有权要发生改变,这一点不像计量不存在所有权问题那样。货币参与交换时,在双方底价重合的公共区间内满足双方共同要求的一个点(由双方另外的协议确定)就是实际上发生的交换比例即所谓的价格。
  如果是非货币(或者如汇市上货币作为普通商品)参与的交换,则双方计量价值的量纲也可能是不同的,一方可能用美元作为价值单位,另一方可能以人民币作为价值单位来考量。非货币的交换中,货币仅仅提供一个价值评估的计量单位,而不参与交换。

  通过以上浅述我们知道,“价值”概念是用来表达“计量”的,而“价格”概念是用来描述“交换”的,而交换和计量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经济学不仅仅是在价值的主观性上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对于货币的角色认识不清,更缺乏对于计量和交换之间的差异的认真思考。因此,才会有将“价值”和“价格”混为一谈的种种错误的价值学说和价格理论出现。当然,在商业上,价格和价值的俗称混用也是导致经济学价值理论和价格理论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理论经济学不能因此抱怨商业习俗并为自己开脱,要怪也只能怪经济学自己有眼无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3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crystal8832 + 10 精彩帖子
yangfw + 60 + 20 + 3 + 3 + 3 精彩帖子
无知求知 + 5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70  论坛币 + 25  学术水平 + 8  热心指数 + 8  信用等级 + 8   查看全部评分

qi509 发表于 2018-12-26 16:45:0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真逗。连这个想相声说的是什么都没弄明白?!

一块豆腐,一块钱,楼主弄明白这个相声是在说这个:“块”?这个口语上的误会!就如同其它相声说的:十跟四,山东话的:油和肉等。

难道楼主不知道在人们的口语中;一块就是一元?豆腐的一块是寻常的一个计量单位?例如:一堆、一把、一颗、一代、一瓶等等。

难道你要改变人们的日常口语?

你要改变人们日常的交易习惯?

使用道具

天知地知 发表于 2018-12-26 16:54:2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越啰嗦证明你的思路越乱,你跟1993有一拼了。

使用道具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12-26 17:23:4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了货币,才使价值价格在交换成功时融为一体。
有了货币,物物交换才有了比较的可能:m1=P1Q1,m2=P2Q2
没有货币,谈不上货币之间的交换。
货币之间的交换有一个黄金换算法,货币可以购买黄金的数量相等就可以是汇率。

货币,是人类伟大发明之一,有了它,交换变的容易了,才有了各种商品不断增加。

使用道具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12-26 18:55:2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交换的看法,对价格的看法,我同意主楼的观点。

关于“价值”,熊彼特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当我们成功地找到了两种现象之间的明确的因果关系时(如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起“原因”作用的现象是非经济现象,那么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们这样就完成了自己作为经济学家在当前这种场合所能够做到的事情,以后我们必须让位于其他的学科。”

价格是经济领域的专有概念,“价值”却不是经济领域的专有概念。因此,对价格的研究才是经济学的分内事,对“价值”的研究就应该让位于其他学科,经济学不能够越俎代庖。

使用道具

天知地知 发表于 2018-12-26 19:13:2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12-26 18:55
对交换的看法,对价格的看法,我同意主楼的观点。

关于“价值”,熊彼特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当我们成功 ...
你怎么就不能长点儿脑子呢?
你说价值是其他学科的事儿,价格是经济学的事儿,那么找到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任务归谁?

使用道具

天知地知 发表于 2018-12-26 19:17:3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12-26 17:23
有了货币,才使价值价格在交换成功时融为一体。
有了货币,物物交换才有了比较的可能:m1=P1Q1,m2=P2Q2
没 ...
有了货币,才使价值价格在交换成功时融为一体。
------
没有货币,价值价格没有融为一体的时候,各是什么东西?

使用道具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12-26 19:29: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天知地知 发表于 2018-12-26 19:17
有了货币,才使价值价格在交换成功时融为一体。
------
没有货币,价值价格没有融为一体的时候,各是什 ...
没有货币,没有价格——有交换比。没有货币,没有价值。

使用道具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2-26 19:42:4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12-26 17:23
有了货币,才使价值价格在交换成功时融为一体。
有了货币,物物交换才有了比较的可能:m1=P1Q1,m2=P2Q2
没 ...
石同学怎么从p=m/Q这个正确的思路又退回到m=pQ这种颠倒因果的错误思路?

使用道具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2-26 19:46: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天知地知 发表于 2018-12-26 19:17
有了货币,才使价值价格在交换成功时融为一体。
------
没有货币,价值价格没有融为一体的时候,各是什 ...
价值和价格永远都不会融为一体。融为一体,意味着“分数就是分子(或分母)”这句话可以成立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