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太原张建宏
2515 30

[经济现象] 补足政策短板,向公民提供不同层级的保障住房 [推广有奖]

21
太原张建宏 发表于 2019-2-14 04:22: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可能觉得债务会越来越高,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我同意西方的保持货币流通数量的稳定,但是我们还可以利用发行货币的方式,抵消一部分债务,而我们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不是一直在使用,只是在需要赤字的时候才举债运营。

以下是我的原观点与新观点的博文:

ZF可以发行债券补充财政不足,ZF也可以不断地发行新债还旧的债务,新的债务=到期旧的债务+到期旧债务利息+补充现财政的债务,这样债务在不断地循环发行,旧的债务不断被偿还,这样债务数额虽然量大,但由财政支出注入流动的现金和发行债券所抽取的现金是等额的,因此应用债券的形式偿还债务和弥补财政不足不会改变现金流动的数量,所以不会引起货币币值升高和下降,不会发生由于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原因引起通货膨胀。

央行发行和收购债券不仅应用到财政赤字,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专项操作。如果市场货币流通数量多就发行债券,如果数量少了就购买债券。这样我们可以保持货币稳定增长。

也就是说国家债券,是把人们的钱,借了用一下再还了,并且付给利息。跟向别人借车用一下,再付给使用费,并且把车子还给主人,道理是一样的。

道理确实是这样子的,我们使用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来运作国债,只需要支付利息,就可以了,本金相当于借贷,有借有贷,互相抵消了。

总结一下:如果在未来的时期内,人们对债券购买不积极,国家可以面向银行发行债券。

经济学是为经济服务的,税收与财政支出平衡是国际上公认的尺度,但是从经济学里面的只要工资稳定增长,那么消费能力是稳定提高的这个原理来推理,这个平衡是不对的,财政支出于不同的项目,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只要财政有选择地支出,其数量上可以远超过税收收入。单从收入稳定增长,财政转移支付完全可以做到,而且不会使制造能力过剩。本人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以上结论,就是税收与财政支出平衡这个国际公认的尺度,并不正确。



发行货币怎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呢,是由于发行货币过大的拉大了投资,这时候会出现过分投资的一个或多个产业的支出,使得该产业规模扩大,人财物供不应求,这样从事这个产业的人的工资会快速增长,从而使该产业的上下游产业规模扩大,人工工资提高,原材料供不应求,原材料也胀价,这时候人们会觉得社会发展繁荣。这时候该产业物价上涨会引起经济社会的其他产业也跟着该产业增加人工工资,人们都觉得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可是该产业的规模是不可持续的,比如建筑业和道桥业,由于规模过大是不可持续的,建筑业中的楼房卖不出去,是因为社会的购买力有限,因此建筑业处于紧缩状态,由于建筑业及上下游产业都处于紧缩状态,失业人口增多,工资下降,由于建筑业及上下游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很高,该产业的衰退引起了失业人口及上游的原材料等企业衰退,引发了大量工人失业,社会购买力大幅度的下降,有许多商店、公司收入大幅减少,从而全社会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企业都处于亏损或紧缩。总结一下以上的现象,ZF把很大一部分投资投向道桥业,放松对建筑业的监查,而且占国民经济比例较大,投资不可持续,因此先引发了通货膨胀,随后引起通货紧缩。

有人说货币数量发行了多了,会不会影响到物价,这个问题是人们普遍观注的,事实说明,只要管理好货币的流动性,选择好财政投资项目,保持货币资源投资的分散性,可持续性地增加发行货币的数量不会引起通货膨。

总结一下,发行货币投资向什么方向,才不会引发膨胀和紧缩的现象呢,就是投资方向在能增加大部分人或全体人民的福利方面,如果发行货币大部分用在增加了人民的福利,等于间接地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假如这种福利不论对穷人还是富人都采取平等对待的办法,那么货币投资分散度大,社会购买力就可以稳定地增加在各个产业的产品上,不会由于供需失衡引起社会资源的价格上涨或下降,因此不会引了通货膨胀和通货通缩。
菜单

以下是我对中国今后财政支出方向及数量的观点:

降低中国经济发展成本,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福利经费是由国家向公民生产活动抽取的税金,这种税金比如养老服务,我们进行私营也需要提取养老基金,公营也需要提取基金,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公营养老和私人养老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养老金一个是私有性质一个是公有性质,有什么区别吗?私人出资跟公营出资,都是由人民创造的价值,让国家经营好处大家是知道的,只要我们社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由家庭提供的服务,完全可以由国家提供。这就象马路由国家建设,公民享受公路服务产品,国家资本不是以逐利为目的的,为的是公共服务。具体服务如果不由私人提供,而是由公共提供,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所谓的生产力全过剩了,是真正的过剩吗?不是,我们的分配不公,如果我们精心安排,一般商品和公共服务类商品共存早就得到了证明,我们可以建立真正的福利性产业扩大社会对私人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结论:福利无论是私营和公营都是劳动人民生产产活动所创造的,公营和私营对经济发展来说,没什么区别。国家来说公路建设和建设福利产业,其性质是相同的,都可以拉动经济发展。

对个人来说,比如年龄70多岁的人,失能半失能者,慢性病人,以及收入低的老人,公营对他们的意义重大。

以前对我们来说,提高生产力是最高目标,现在我们生产力已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我们要利用国家的力量,经过对劳动成果的经营与分配,来解决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这是对国家税金的使用提出的新的课题。

这么说罢,比如一个公路修建费用需要1亿元人民币,一个老年人一年福利比方说2万,那么可以让多少老年人入驻呢,10000/2=5000人,那么算大帐的话老年人有问题的才入驻,其入驻老年人总数1万亿能入驻多少呢?1000000000000/2=5千万,这个成本不算高,也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入驻,这和国家收入相比,国家完全可以承受补贴2万,当然还有社会保障养老基金的基本保险,这样的成本不高,却能带动3人需要一个劳动力做护工,那么可以带动就业1700万人就业。细帐就不算了,大概能够确定是可行的。

大胆预测,中国投资道路等基础设施虽然拉动了就业,但也却为此不得不使基础设施投资水平达到一定增长的百分比,虽然解决了就业增加的问题,却也使得产能越来越大,而投资福利产业,虽然不能使经济增长快速增加,却是拉动就业成本最低的产业。

结论:中国为了保持就业而用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只需要一部分投资在福利产业方面,就可以达到拉动就业的目的,且成本较低,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转型就会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使得经济发展可持续{虽然GDP增长的速度下降了,但是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了}。

使用道具

22
xinchuzu 发表于 2019-2-14 07:39: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23
juliewong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9-2-14 08:14: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房地产不死,实体经济怎活?

使用道具

24
juliewong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9-2-14 08:15: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希望房地产永远不要再涨!最关键的事一定要做好才对得起老百姓。

使用道具

25
qiaolixin111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19-2-14 10:09:5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出合理建议

使用道具

26
caoxizhong 发表于 2019-2-14 10:18: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曾经看到一份报道:1998年房改全面启动时,中国中央ZF原本是想学新加坡的,采取最高收入的20%购买商品房,60%中层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20%低收入者租购廉租房!可后来政策正式出台时就变成了全面化商品房!现在再提什么补政策短板,迟了!现在房价炒得这么多,央地ZF早从房价上涨上尝的甜头太多太大了,改不过来了!能补回来吗?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chengzhifu2013 + 100 + 3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学术水平 +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27
chengzhifu2013 发表于 2019-2-14 15:52: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aoxizhong 发表于 2019-2-14 10:18
曾经看到一份报道:1998年房改全面启动时,中国中央ZF原本是想学新加坡的,采取最高收入的20%购买商品房,60%中 ...
听起来这个比资本主义还要嗜血……

使用道具

28
karst 发表于 2019-2-14 17:05: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像现在的官民比有点不正常

使用道具

29
太原张建宏 发表于 2019-2-14 17:11: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aoxizhong 发表于 2019-2-14 10:18
曾经看到一份报道:1998年房改全面启动时,中国中央ZF原本是想学新加坡的,采取最高收入的20%购买商品房,60%中 ...
产能过剩了,要么继续维持原投资规模,要么去产能,可是去产能就会有很多人失业。

使用道具

30
1993110 发表于 2019-2-14 17:49: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hengzhifu2013 发表于 2019-2-14 15:52
听起来这个比资本主义还要嗜血……
土改造就改开

中国一直搞资本主义,成就都巨大

大幅度降低房价,中国超高速发展十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4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