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始于立心
王阳明有句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秦朝末年,民不聊生。秦皇出巡,车马仪仗威风凛凛。见此情形,
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
公元前208年,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击溃十倍于己的秦军;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咸阳,立法令,封府库,秦二世而亡。
古人云:志不强,智不达。志向不够远大,智力、能力就不能完全发挥。
正是因为得天下的志向,敦促着刘邦不断进步。最终以一泗水亭长,开创了一个朝代。
二、得于人和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做事讲究的是人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擅长的与不擅长的,大家互补合作才是王道。单枪匹马闯天下,总不如有个团队好。
秦亡之后,楚汉相争。刘邦手下,运送粮草有萧何、运筹帷幄有张良、调兵遣将有韩信,冲锋陷阵有樊哙。大家枪口一致对外,众志成城保刘邦上位。
项羽勇力冠绝天下,但是身边就一个范增出谋划策。鸿门宴上项羽放走刘邦,范增怒言:竖子不足与谋,范增也与项羽失和。
最终,项羽兵败垓下,刘邦赢得天下。
三、顺于天道
春秋时期,楚国人尹池出使宋国,刺探虚实,为攻打宋国做准备。宋国的相国在家里接待了他。
相国左边邻居家的院墙向前突出了很大一块,却不拆了修直。右边邻居家的水直直地流过相国的院子。
相国说,左边家里世代做鞋,如果让他搬家,他的客人就找不到他了,他就没办法谋生了。至于右边那家,他家地势本来就高,流水的话自然会流过我家的院子,也不好加以限制。
楚国使者回去之后,马上劝国君打消了进攻宋国的念头。他说,宋国相国善待人民,民心所向,我们如果攻打他就是逆天而为,我们不但打不下来,还会被天下人耻笑。
孟子有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就国家而言,民心就是天道。
一个人顺应民心、顺应天道,不逆天而为,才能顺风顺水,免受厄运。
四、成于勤勉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份才。付出一份辛劳,才能有一份收获。
孔子十五志于学,发奋读书,韦编三绝。读《易》的时候,把这部竹简书翻来覆去地读了许多遍,连串在竹简上的牛皮带子都磨断了多次。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差,别人读一遍他要读三四遍,别人背三遍,他要背诵十遍。为了督促自己努力,用一圆木头做成枕头,半夜一翻身,枕头就滚落,然后脑袋就会跌下来,他就清醒了,起来继续读书。勤学苦读的司马光后来成为宋朝的宰相。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勤勉刻苦,不断积累,才能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