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信步闲庭
27648 220

[投稿经验与疑问] 北工大突击解决领导博导身份 (转) [推广有奖]

31
nk_wangyu 发表于 2010-1-27 09:43: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王守法,这个名字有点意思。难道他爸有过类似经历,然后告诉儿子,一定要守法,监狱的窝头不好吃?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622888

使用道具

32
julianmar 发表于 2010-1-27 09: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好很强大

使用道具

33
范进 发表于 2010-1-27 09:47: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没有贴完


经管学院“水”最深

  早在1月6日,百度贴吧就出现了一个署名为“北京一退休教师”的帖子《高
校又出咄咄怪事》,透露了此次博导评审事件更多的信息。

  这个帖子将这次事件的焦点直指北工大经管学院,称该学院报名申请的9名
候选人中,7位教授无一人当选,担任学校行政职务的学校党委书记王守法和财
务处副处长杨松令则榜上有名。

  此次评审博导之前,该学院已经连续6年无人当选博士生导师了。该事件的
多位候选教授表示,正如百度帖子透露,这一现状并非因为经管学院人才匮乏,
该学院人才济济:他们中有来自荷兰、日本和美国留学回国的学者,也有名校培
养的博士,都具有科研经费,甚至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或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
有着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

  经管学院某候选教授向《科学新闻》透露,9名候选人中,落选的7人,没有
一个比当选者水平差。“这两个人都没有获得过北京市以上的带政府章的奖励,
如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我们都可以把成果拿出来比较。”

  杨松令一直是经管学院教职工,一直在会计学领域工作,“平时巨忙,嗓门
超级大,声音洪亮”,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十一五”教育规划教
育部规划课题。

  但王守法则不同。

  王守法于2007年来到北工大任党委书记,他之前则是北京工商大学的党委书
记。“他是在北工大完成的硕士生导师培训”,知情人透露。

  也就是说,王守法目前还没有培养出一届硕士毕业生。这个说法也被多人证
实。王守法哲学专业的出身也使经管学院的多位教授产生疑问,“他连经济学都
不沾边,却要去做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导。这是工学,他能不能带出博士,
是要质疑的。”

  “经管学院是一个水比较深的地方。”一位经管学院教授如此说。另一位教
授也持相同观点:“我们全这么说。别的院系要好得多。”

  蹊跷的评审程序

  北京工业大学的这次博导资格评审分为学院初审和学校复审两个环节。

  学院初审是在2009年5月8日进行的。按照常理,经管学院的博导评审主导人
应该是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院党委书记黄鲁成,但出人意外的,这次评审主导
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李京文。

  李京文“亲自指定”了学院评审中的9名评委成员(包括校外3人),而没有
通过学院学位委员会。理由是,学位委员会有的成员不是博导。

  9 个参与学院初评的候选人是:管理科学与工程4人(顾力刚、蒋国瑞、翟
东升、冯秀珍);企业管理2人(赵立祥、杨松令);应用经济学3人(罗亚非、
李双杰、王守法)。这9个人尽管来自不同方向,但他们都是为了申请管理科学
与工程专业博导的,因为经管学院只有这一个博士点。

  据一位经管学院教授回忆,第一位述职的是副校长侯义斌的夫人冯秀珍,第
二位是王守法,第三位是杨松令。

  不过,蹊跷的是,王守法并没有到评审现场,而是一位当时还不是教授的院
长助理来代替王作自我陈述。王称本人有会议不能来。

  这个细节跟百度帖子所揭示的大致相符:在学院初评和校专家评审组公开答
辩会上,书记都没有现身,而是由该学院院领导、“神通广大”的院士(指李京
文)推荐并找人代其整理材料、代其答辩,“并且都经过‘正当的程序’‘顺利
通过’。”

  之后,候选教授们就回去等候通知。按照一般程序,初审之后就会马上复审,
因为要考虑在6月份编写完下学期博士生招生简章的问题。

  但这次到了6月份,一位候选教授认为自己已经没戏、程序已经走完的时候,
才听说程序暂停了。据说是因为当时主管博导评审的校学位委员会主任张泽院士
鉴于把关严格的考虑而未与其他人达成一致。

  知情人透露,以前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的博导评审基本都是同行专家来严格
把关,在党政领导申请博导的答辩会上,曾有评委说:“这些党政领导、处级干
部们,你就直接干你的工作去,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结果这次复审一直拖到2010年1月3日,这个时候,张泽已经被悄然免去学位
委员会主任职务,“此次专家组的组成特意做了较大的调整。”

  之后,经管学院的蒋国瑞、冯秀珍、杨松令、李双杰、王守法5人进入学校
复评环节。

  这次动作则很快,学位委员会组成是范伯元校长、蒋毅坚副校长、李京文院
长等10人。1月3日评审完,“4日有人说公布了”,知情人说,“此届学位委员
会的组成就是为这些行政领导开绿灯的,目的就是将他们都‘扶正’。”

  尽管李京文告诉记者,他不经手,不清楚评审过程,但多位候选教授告诉
《科学新闻》,李京文是初审主持人,也是之后复审的评委会成员。

  听到记者陈述新语丝网站举报情况后,李京文认为,匿名的举报没有必要进
行解释。因为评审整个过程“合乎规定,合情合理”。

  但多位当事人和其他工大教授都称,这个评审是官本位突出的体现。一位教
授表示:“我对学校彻底丧失信心了,一定要离开这个学校,我觉得这是个耻辱。
将来外面人会问你到底是真博导,还是假博导。”

  北工大教授戏谑说,如今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已经是“公共汽车”,随
时开车随时上车。

  “头衔施舍”之害

  除了经管学院是重灾区之外,更有知情人透露,其他院系没有好到哪里去。

  “ 副校长卢振洋,2006年才刚拿到博士学位,上一届博导遴选时就直接被
刷掉;科技处处长、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杨建武,人虽然不错,是由学院党委书
记调任科技处的,长期从事行政工作,但学术基本不行,根本没有资格来参评;
已到退休年龄的党委组织部长纪树兰,一直不退,就等着博导这个香饽饽,她前
几年都报名申报博导,但都被刷掉……”前述知情人说。而这次,这几位行政官
员统统顺利晋级。

  更有知情人从整个事件演变过程推论说,经管学院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给
还没有取得博导资格的教师提前增设博导位置,“将名额留给校领导,请他们到
经管学院当博导,也就是先任命他们为博导,然后再来评定,这是提前策划好的,
典型的先上车后买票,显然是买官卖官啊!”

  对博导这一头衔趋之若鹜,知情人道出其中玄机:“有了博导的称号,可谓
名利双收。不仅能收揽众多项目,招收更多的学生,与此同时,退休年龄还可延
长。把学术职称当作施舍,这件事情的发生简直是给真正搞科学研究的人当头一
棒,真正干活的人反而上不来,本应属于自己的被不干活的人白白窃取。”

  “ 学术跟官员一结合,就叫学客;学者和商人结合,则是学痞。”一位教
授如此感慨。“要尊重知识分子,而不是尊重权力,因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
发展的根本,否则高校的发展将是一个畸形儿,使众多科研工作者对学术的追求
彻底丧失,因为不做学问也可以得到这些;将学术头衔当做施舍和交易,这是对
学术界的亵渎,学术的尊严荡然无存。这是高校行政化的必然结果。”

  北京工业大学前校长左铁镛院士告诉《科学新闻》,博导之争只是表面现象。
“我当校长的时候,心里面装着老师,我自己就是老师。这就是取决于什么人当
校长吧。”■

使用道具

34
10901028 发表于 2010-1-27 09:48: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健全falv
guifanzhidu
珍惜分秒

使用道具

35
范进 发表于 2010-1-27 09:50: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也要审核?少发点,再弄掉几个可能的敏感词试试:

经管学院“水”最深

  早在1月6日,百度贴吧就出现了一个署名为“北京一退休教师”的帖子《高
校又出咄咄怪事》,透露了此次博导评审事件更多的信息。

  这个帖子将这次事件的焦点直指北工大经管学院,称该学院报名申请的9名
候选人中,7位教授无一人当选,担任学校行政职务的学校DW书记王守法和财
务处副处长杨松令则榜上有名。

  此次评审博导之前,该学院已经连续6年无人当选博士生导师了。该事件的
多位候选教授表示,正如百度帖子透露,这一现状并非因为经管学院人才匮乏,
该学院人才济济:他们中有来自荷兰、日本和美国留学回国的学者,也有名校培
养的博士,都具有科研经费,甚至主持多项GJ级项目或参与GJ级重点课题,
有着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

  经管学院某候选教授向《科学新闻》透露,9名候选人中,落选的7人,没有
一个比当选者水平差。“这两个人都没有获得过北京市以上的带ZF章的奖励,
如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我们都可以把成果拿出来比较。”

  杨松令一直是经管学院教职工,一直在会计学领域工作,“平时巨忙,嗓门
超级大,声音洪亮”,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GJ“十一五”教育规划教
育部规划课题。

  但王守法则不同。

  王守法于2007年来到北工大任DW书记,他之前则是北京工商大学的DW书
记。“他是在北工大完成的硕士生导师培训”,知情人透露。

  也就是说,王守法目前还没有培养出一届硕士毕业生。这个说法也被多人证
实。王守法哲学专业的出身也使经管学院的多位教授产生疑问,“他连经济学都
不沾边,却要去做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导。这是工学,他能不能带出博士,
是要质疑的。”

  “经管学院是一个水比较深的地方。”一位经管学院教授如此说。另一位教
授也持相同观点:“我们全这么说。别的院系要好得多。”

使用道具

36
lclm 发表于 2010-1-27 09:50: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路过。。偶也听说这件事啦。。无语喽

使用道具

37
圆觉99 发表于 2010-1-27 09:51: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无语,可耻。
不知儒,无以经世;不知老,无以忘世;不知佛,无以出世。

使用道具

38
xyq170231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0-1-27 09:52: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种事越挖越有

使用道具

39
范进 发表于 2010-1-27 09:52: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还有:

蹊跷的评审程序

  北京工业大学的这次博导资格评审分为学院初审和学校复审两个环节。

  学院初审是在2009年5月8日进行的。按照常理,经管学院的博导评审主导人
应该是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院党委书记黄鲁成,但出人意外的,这次评审主导
人是zg工程院院士、院长李京文。

  李京文“亲自指定”了学院评审中的9名评委成员(包括校外3人),而没有
通过学院学位委员会。理由是,学位委员会有的成员不是博导。

  9 个参与学院初评的候选人是:管理科学与工程4人(顾力刚、蒋国瑞、翟
东升、冯秀珍);企业管理2人(赵立祥、杨松令);应用经济学3人(罗亚非、
李双杰、王守法)。这9个人尽管来自不同方向,但他们都是为了申请管理科学
与工程专业博导的,因为经管学院只有这一个博士点。

  据一位经管学院教授回忆,第一位述职的是副校长侯义斌的夫人冯秀珍,第
二位是王守法,第三位是杨松令。

  不过,蹊跷的是,王守法并没有到评审现场,而是一位当时还不是教授的院
长助理来代替王作自我陈述。王称本人有会议不能来。

  这个细节跟百度帖子所揭示的大致相符:在学院初评和校专家评审组公开答
辩会上,书记都没有现身,而是由该学院院领导、“神通广大”的院士(指李京
文)推荐并找人代其整理材料、代其答辩,“并且都经过‘正当的程序’‘顺利
通过’。”

  之后,候选教授们就回去等候通知。按照一般程序,初审之后就会马上复审,
因为要考虑在6月份编写完下学期博士生招生简章的问题。

  但这次到了6月份,一位候选教授认为自己已经没戏、程序已经走完的时候,
才听说程序暂停了。据说是因为当时主管博导评审的校学位委员会主任张泽院士
鉴于把关严格的考虑而未与其他人达成一致。

  知情人透露,以前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的博导评审基本都是同行专家来严格
把关,在d政领导申请博导的答辩会上,曾有评委说:“这些d政领导、处级干
部们,你就直接干你的工作去,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结果这次复审一直拖到2010年1月3日,这个时候,张泽已经被悄然免去学位
委员会主任职务,“此次专家组的组成特意做了较大的调整。”

  之后,经管学院的蒋国瑞、冯秀珍、杨松令、李双杰、王守法5人进入学校
复评环节。

  这次动作则很快,学位委员会组成是范伯元校长、蒋毅坚副校长、李京文院
长等10人。1月3日评审完,“4日有人说公布了”,知情人说,“此届学位委员
会的组成就是为这些行政领导开绿灯的,目的就是将他们都‘扶正’。”

  尽管李京文告诉记者,他不经手,不清楚评审过程,但多位候选教授告诉
《科学新闻》,李京文是初审主持人,也是之后复审的评委会成员。

  听到记者陈述新语丝网站举报情况后,李京文认为,匿名的举报没有必要进
行解释。因为评审整个过程“合乎规定,合情合理”。

  但多位当事人和其他工大教授都称,这个评审是官本位突出的体现。一位教
授表示:“我对学校彻底丧失信心了,一定要离开这个学校,我觉得这是个耻辱。
将来外面人会问你到底是真博导,还是假博导。”

  北工大教授戏谑说,如今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已经是“公共汽车”,随
时开车随时上车。

使用道具

40
alabamo 发表于 2010-1-27 09:52: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王守法也不守法了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