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教授们的退休工资
由于工作的原因,最近去了几趟广州。
跟以前同事聊天的时候,说起最近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改革。新的制度,对大学教师的退休工资做了很大的调整。
一位已经是教授的同事跟我抱怨,说她退休以后也只有4000多元社保账户的退休工资,都不知道退休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本来,大学老师是享受公务员制度下的退休工资的,所以大学给老师交的社保很低。因此,未来如果改成社保制度下的退休工资,大学老师的退休生活质量,就会大幅下降。
说实话,我们毕业那会,很多人希望做大学老师,能拿到比较体面的退休工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没想到,不到10年,退休工资制度就有了那么大的变化。
有些事情,总是在你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发生,不仅来得始料不及,还有种背叛感。
02
电网公司的垄断
在广州,我还见了一位以前的学生G,她在某国有电网工作。
在我的观念里,电网是最具垄断力的企业、真的应该算是“铁饭碗”了。但G告诉我,现在电网企业的效益在明显下降。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
“电网的垄断,被打破了!”
以前,电网里面输的电,都是电网公司的。现在不是了,其他售电公司也可以买电、卖电,他们只需要租用电网公司的电网线路就可以了。
那些最优质的用电大户,比如大型工厂、商业地产,为了节省成本,都会找专业的售电公司,而不通过电网公司购买。
于是,G所在的电网公司,效益逐年下滑,福利也大不如前。
最大的垄断行业都会这样,更是让人乍舌。
03
我们应该如何思考“稳定”
在我心目中,高校和电网企业,应该是最具垄断能力的机构了。可是,事实就是,即便这样的机构,垄断也在被慢慢地打破,而所谓的“稳定”,也在渐渐成为浮影。
稳定当然是好的,这是人性永恒的追求。
但是,被稳定的外衣所蒙蔽的,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懒惰。
在追求稳定的时候,我们不妨仔细思考几个问题:
▎稳定的绝对值是多少?
我们都知道投资理财领域有个固定收益品种,叫做货币基金。最有名的货币基金,就叫做“余额宝”。很稳定,年化3~4%的收益。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不会把主体资产,投入在货币基金上面,因为它的收益太低了。
同样地,工作也一样。
很多稳定的工作,年薪只有5~10万。我们即便按照上限10万来计算,30年的工龄,你一辈子可以赚的钱,就是300万。
这些钱,全部用来在一线城市买个体面的房子,都有点捉衿见肘,更不要说你还需要基本的生活开支、需要消费升级、需要优质的生活、需要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
你所期望的稳定,就是人生中的“余额宝”。
▎稳定的前提到底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判断稳定,是根据以前10~20年的经验。而这种线性的经验主义,是十分错误的。
1995年以前,我们以为国企是好的,都去了国企,结果碰上国有企业改革,下岗大潮来临……
2005年以前,我们以为外企是好的,都去了外企,结果后来外企一个接一个裁员,退出了中国……
2010年以前,公务员考试热潮,大家都“不怀好意”地想当公务员,捞点外快。但是,习大大上台,铁腕治理,公务员的清闲日子不好过了,收入也“阳光”了……
《黑天鹅》这本书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
“我们一直有个可怕的错觉,就是认为波动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是一桩坏事,于是想方设法要去消除它们。但正是这些我们想消除它们的举动,让我们更容易遭到黑天鹅的攻击。”
随着世界的变革越来越快,“黑天鹅”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主动拥抱波动和风险,提升我们的“反脆弱”能力,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
▎追求稳定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哪些代价?
很多人看似得到了稳定的工作,但是,这中间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吗?
并不是这样的。
风哥最近遇到几个体制内的朋友,聊起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说,很多工作极其无聊,一个合同走上3个月,需要跟各个部门扯皮……
他们说,体制内的关系太复杂,需要谨小慎微,亦步亦趋……
他们说,日子虽然稳定,但是少了自由,不能去澳门,不能去台湾……
其实,这些都还是小的代价。
我认为,他们付出最大的代价是:放弃个人的成长。
最近有篇文章叫《“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错把平台当作自己的价值。你在平台上,还有价值;但是放到社会上,却没有价值。
这个,正是许多人到了中年,面临的最大危机。
他们发现,稳定了大半辈子,却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