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ngjingfeitai
488 1

【独家发布】苗实:管他风儿可劲吹(三十七) [推广有奖]

苗实:读书是我最大的嗜好,没有之一。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京城四老和白老师

京城四少和林老师

学者苗实现象争论

威望
9
论坛币
260439 个
通用积分
20765.4806
学术水平
1387 点
热心指数
1922 点
信用等级
1075 点
经验
581475 点
帖子
32240
精华
2
在线时间
26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31
最后登录
2022-5-5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181.
苗实:南有流浪大师北有苗大师,一对假大师伪大师空头大师罢了


流浪大师沈巍,所谓的沦落至此,归根到底是理念的冲突。可以说,这一现象是对固有的成功标准,进行反思,进行忏悔,进行修正。而且是,相当疯狂,属于群体自发行为。坦白讲,世间有阴有阳,有正面有反面,有传统有异类,有大众有小众。也就是说,从大众眼光来看,流浪大师无房无车,无妻无子,捡拾垃圾,蓬头垢面,流落街头,风餐露宿,毫无疑问,是失败到家了,甚至是很凄惨。但是,相反,从小众眼光来看,他不是一般的那种流浪汉,他谈吐儒雅,逻辑清晰,非常爱读书学文化,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精神富足,与时俱进,当然他又是成功的,十分幸福的。更进一步讲,表现在他身上,一方面是物质文明的塌陷,黯淡无光,另一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凸出,熠熠生辉。而且,相当一部分社会大众,完全忽略了前一方面,而把所有眼球聚焦到后一方面,如醉如痴,乐在其中,一发而不可收拾,沈师娘,干儿子,干女儿,什么的,都被炒出来了。古人云,水至清而无鱼,人至清而无徒,可以说,网红以前,沈巍就是这样一个人,太清醒了,过于和这个世界较真,包括原工作单位,原生家庭,所在的街区,丝毫不懂得妥协,退一步,海阔天空。那么,在相当程度上讲,沈先生是一个不打折扣,或者说是,名副其实的大斗士,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乐不乐,无从得知。而且,别人倒是无所谓,他自己却节节败退,进而无处容身了。百度推荐上,正好有了解我和他的网友说,北有苗大师,南有流浪大师,两位大师都是网红大师啊。看到后,我匿名回复道,一对假大师伪大师空头大师,差点被某些人都快喷死踩死骂死了。而且,我们已经读书学文化,到了这个彻底废了的地步,还要遭受如此折磨,真是造孽呀。
     接着,讲一个我听来的真实故事。在关中,有一户人家,育有三子,唯有第二子最聪明,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但是,家贫,无力支持,第二子文化程度虽只是小学毕业,但勤奋好学,坚持读书。辍学后,过了好几年,当时正值文革,第二子不知天高地厚,挥动笔杆子,写文揭发社会问题,言语犀利。不料,被举报后,第二子遭革委会关押,并组织革命群众对其多次激烈批斗。两星期后,第二子实在想不通,心中怨气郁积,难以排解,大病一场。万幸,经家人及时送医救治,虽得以痊愈,但是从此心寒如冰,不理世间事。与此同时,家人与第二子关系,逐渐从紧张到恶化。在大哥,三弟,都已娶妻生子,这种情况下,而第二子仍然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分房闲置不住,偏偏要在院中所搭建帐篷中起居,不洗漱,蓬头垢面,只管吃喝,无所事事,谁也说不动他。多年后,国家政策有变,第二子到六十岁了,可以享受五保户等社保政策,一个月加起来有600多元,在农村生活基本解决,于是他把自己打扫一新,收拾得干干净净,有说有笑,恢复正常化了,当然家人关系也变得和谐多了,大哥三弟两家子对他多有照顾,他也会反过来帮忙干活。
    最后,介绍一篇《流浪大师沈先生传》,作者是文言阁主,沪地有颠沛于道者,姓沈,名巍,好四书而悦五经,博古史而知今事,漂落街头,拾荒为生。沈公常怀左传、国策之书,读于道旁。路人遇而奇之,闻其谈侃,音磁而不凡,论妙而存理,直正谦谨,德高品纯。于是争摄视频,传之抖音,至己亥仲春,风靡网络。或询之沈公:“汝博闻强识,可谓大师,愿从汝学。”沈公曰:“若夫大师,何敢称之?吾有镜自照,知己之量,于浩如烟海之文化,吾属俱为井蛙,皆须学之不辍。非吾之博闻也,乃汝属读书甚少,是以觉我博,吾之知皆记取于书,汝属无用从吾而学,当学之于书也”。或问于沈公:“汝何沦落于街”。沈公对曰:“吾尝事公务员,每见可用之物于垃圾桶,必拾之而分类,同事厌之,企首斥之,遂见逐。又拾之囤家,亲人恶之,亦驱我。是以流于街巷。”有闻而哂之:何执拗如斯,不晓变通。有闻而赞之:其存环保之念,守本心而不渝,乃真智者,非俗人可及。或询有何憾事,沈公曰:“使吾父在生,知吾火于网络,必悔昔之反吾学文,彼使吾早入不喜之业。吾未专学文,流浪泛阅,而成伪大师,若专学,或可成真大师矣。” 段阁主闻其事于网络,论曰:吾敬其才,而悯其遇,彼涉广而未精于一,固不堪大师之誉。然以彼学知之博,论理之晰,待人之和,处世之谦,亦高于俗众远矣,足授国学于校,而拾荒于野,可谓大材小用。然人志有殊,未克强加,唯冀其身长康无恙,彼传道于野,功亦大焉。后或遇伯乐,而有大用也!




182.
苗实:对于流浪大师沈巍,坊间不乏质疑批评的声音


wls:


慎言大师,慎谓大师!


不是大师太多,而是我们读书太少!这是我们自己的悲哀,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流浪大师的五个对不起!


首先,媒体对流浪大师的单位齐声共讨,试想只是流浪大师在单位提倡垃圾分类,单位对他有意见,遂不上班。问题来了,一个审计局在垃圾分类上,除了没有打印纸双面用,还能有什么垃圾可以进行分类!事情到了现在,单位没有出来回应,不代表单位无话可讲!只是不想被媒体绑架而已!流浪大师拿着国家的钱,在过活,平心而论,流浪大师对得起国家,还是对得起单位同事?


其二,流浪大师声称由于垃圾分类的原因和家人不来往,平心而论,流浪大师也是人子,老父去世时才回去看了下,且问,是否床前尽孝,只要你不是孙悟空,不孝之人,千万别说你熟读四书五经,人听了笑话。现老母八十有余,自己仍然我行我素,宝鸡人口粗,书都读狗肚子了!是否对得起自己生身父母?


其三,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国家、社会对培养人才付出代价很大(基本是国家费用全包),毕业多年,对社会责任在哪里!且问可否对得起社会?


其四,有人将其比作当代五柳先生,麻烦先去研究一下【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的内心风骨,精神自由岂是流浪大师可比。忽然想到当年的一句话:“我不是雷锋,只是在学雷锋”!


五柳先生的内心绝不是提倡垃圾分类,这等琐事,也绝不是浅显的心灵鸡汤!流浪大师,可否对得起社会伦理底线?


既然选择了学术,就要坚持学术的独立思考和基本理性,若不如此,必然泯然众人矣!苗兄保重!


呵呵话有点多,看你老发,动车上随意说说,就此打住!


苗实:
人与人思想不同,差别有时候相当大,不是揣测的事儿。而且,这是多元社会,如果这个都不存在,唯我独尊,独立思考是什么?还有,每个人社会分工不同,角色自然而然不同。譬如,一母所生的兄弟,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尽忠更多,一个养家糊口,尽孝更多,不能简单粗暴去比较。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啊,观人当取其长,避其短,更为妥当。不过,谢谢提供参考!




183.
苗实:衷心希望流浪大师沈巍,作为民间读书人中的一时之选名符其实


世间事,尤其是美事好事善事,都有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只有过程每个细节,扎扎实实走全了到位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当然,做事就是个实在修行,急不得,躁不得,欲速则不达。大凡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功成名就,或网红天下,都不会轻易降临,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把各种条件满足了,或者把各段路铺好了,或者等吃够了该吃的苦,有心人天不负,未来的甜才会顺理成章地来。当然了,自己才能稳得住,沉着冷静,进而心安理得地享受。譬如,流浪大师沈巍,他当下谈吐儒雅,逻辑清晰,引经据典,自圆其说,吸粉无数,灿若明星,等等吧,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在学校的系统训练,出校后,工作,家庭,生活,流浪,与此同时读书学文化,遇人遇事,各种历练,这么一个长期修行的结果。当然,有运气成分,极有可能成为网络红人,也免不了有包装的痕迹。不过,实事求是讲,流浪大师沈巍表面上拾荒街头,穷困潦倒,但埋没不了他的真才实学,精神富足。需要强调的是,他除了这样泛泛而谈,指天说地,是否还有比较深湛的专业才能,无从得知,在没有自己作品的情况下。


    过去这一阵子,我抱着善行天下的初心,下功夫学习研究,写了一系列成就他的文章,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当然,这个事情,不是没有疑点,不是没有破绽,不是没有硬伤。鉴于人生事业多有艰险,没有必要非得点破,甚至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吧。毕竟,我本人,也是民间读书人兼网络红人,也被誉为大师(更多是捧杀和戏谑吧),作为同道中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难免惺惺相惜,心里自然也明白,考虑到方方面面吧,过于苛责的话,这个圈子,根本就不会出现一时之选的人物,太难了,太难了,在这里不再赘述,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阅读我的拙作,了解我之来龙去脉,特别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谢谢。至于民间读书人这个圈子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我想大家都懂得,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据说,近7年,沈巍多在上海杨高南路地铁站附近栖身,沦为流浪汉,喜欢捡垃圾,画画和读历史之类的书,因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语出惊人。面对陌生人的镜头,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左传》《尚书》,谈企业治理,谈各地掌故,被人录制视频上传到抖音而受到关注。经多方证实,他为审计专业,有一定积蓄,读书多、脾气好,但是因为喜欢捡垃圾,沦为流浪汉是因为与家人不合,又无法回原单位上班,家里人给他安排了房子,但因为被邻居投诉,两次被人赶了出来。从此流落街头。他个人表示喜欢这样的生活,不想红,喜欢宁静的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沙发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9-3-30 12:05: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84.
上海“网红”流浪汉沈巍自述全文+苗实点评

来源:红星新闻

自述:流浪(伪)大师沈巍

点评:苗(伪)大师苗实

在上海车水马龙的街头,一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席地而坐,蓬头垢面但语出惊人。面对陌生人的镜头,他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左传》《尚书》,谈企业治理,谈各地掌故,也告诫人们“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多段视频在网络流传,他甚至被网友称为“国学大师”。他到底是谁,是奇才还是网络炒作?

红星新闻记者多方调查核实,他真名叫沈巍,系上海人,已流浪26年,曾是上海某区审计局公务员,家中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上海相关部门向红星新闻证实,沈巍系某区审计局长病假员工,26年来,薪酬按相关标准正常发放。红星新闻分别联系到沈巍的弟弟和一个妹妹,但对方拒绝接受采访。

上海“网红”流浪汉沈巍自述全文

近7年,沈巍多在上海杨高南路地铁站附近栖身。附近一家酒店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沈巍腹有诗书,谈古论今,未伤害过任何一人;只是他将捡来的垃圾堆在酒店门口的绿化带里,既有碍市容,又令过往行人不适。这位负责人称,他曾看到过沈巍的工资卡和身份证。

一位与沈巍相识多年的环卫工人向红星新闻介绍,沈巍的家人曾找过他,但他拒绝回去。他称赞沈巍读书多、脾气好,有时候会和他买废报纸去读。

负责沈巍所在片区的一名城管称,沈巍的确博古通今,但在捡垃圾方面走进了死胡同,“我们的工作也很难办。”

红星新闻记者近日深度对话沈巍,还原他流浪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以下为他本人自述:

(1)

原生家庭如何?

我的父亲是我反思人生的样本。他是(上世纪)60年代的本科生,学的航海专业,从江苏到上海后,他的人生遇到了挫折。

我出生在上海,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但父亲和外婆的关系不好,不知何故父亲常迁怒于我。即使这个样子,我也没恨他。

我喜欢画画,也喜欢读历史之类的书,但他深恶痛绝。有时候,我卖了垃圾买了书,回家时,只能悄悄藏在肚子里不让他看到。直到晚上,等他睡觉了,我才敢在被窝里偷偷把书拿出来看。

那时的语文老师说,我有压抑感。是的,我在父亲面前无所适从。

学审计专业是我这辈子的遗憾。如果父亲很客气地交流,我一定不会选择这个专业。我会选择中文系或者国际政治研究。

毕业后,我进入上海某区审计局。我没有名校背景,对审计专业也不喜欢,但在父亲的约束和压力下,我才做的这个选择。

这辈子,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遗憾。如果可以重来,我会选择一份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和文化挂钩,而不是数字。

沈巍说,现在他每天有两件事,捡垃圾和读书。

这次网上走红真是不虞之誉,没想到。不过,这不能改变我的命运。我一辈子没想过成名,人要实至名归,做到了自然就出名了。

我最向往成都,读书人一辈子有个理想,最好的像诸葛亮一样,出将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学杜甫,忧国忧民。

苗实:极有可能,与我是北方人且个性极强有关,家人师友都拗不过我,自己为了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研究,宝鸡文理学院物理系毕业(2001年)后,毅然决然放弃了高中物理教师的职位。还有,为了继续独立经济学家之路,2014年又放弃了研究院区域经济咨询的职位。目前为止,个人著述300多万字,主要作品7部。也许,一个是我父母比沈巍父母更为年轻,二一个是陕西人更为温情传统,所以理解包容的程度较高一些吧。当然,我的执拗,不是没有代价,而是代价相当大。过去,已经有所提及。至于成名成家,成名,完全没有想到,而成家,功到自然成,这不意外。据我观察,沈巍,除了传统文化这一块喜欢,其他方面可能也有涉猎。毕竟,他的思想,有传统中国的,也有世界层面的。需要强调的是,他一直很清醒,口齿伶俐,给外界比较好地展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2)

为何走上这条路?

我沦落至此,归根到底是理念的冲突。

我在艰苦环境里长大,为了读书,从小就捡垃圾,橘子皮、碎玻璃,能卖钱的都捡,然后就去买书。

小时候,因为捡垃圾经常被同学们笑话,我也很难为情。但那个时候我就很纳闷,怎么讨饭的人不做事情,反而都同情他。而我付出了劳动,反而被讥笑。最有趣的是,我捡的橘子皮有专门的人收,为什么还遭人笑话。直到现在我都没搞懂。

26年了,我一个人就这么过来了。有时候,我觉得很痛苦,正常情况下我该有个儿子。但26年前的一桩往事,直接导致了我今天这样的结果。

1986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上海某区审计局。进单位的第一天,我走进卫生间,发现垃圾桶里扔了很多纸。我觉得可惜,有用的东西不该这样被浪费,所以就捡起来。

从此以后,只要在办公大楼一天,我就捡有用的东西,比如报纸或者只印了一面的纸。但不捡可乐瓶之类的东西,我经济独立了,不需要再卖钱来花。

那时候,我工作很勤奋,每天很晚回去,有时直接住在办公室。就这样过了几年,直到有人投诉我在单位捡垃圾。那是1993年。

回家后一进门,我70多岁的外婆就从床上坐起来,扯着嗓子喊,你们单位的领导来过了,说你脑子不正常,老捡垃圾。我就想,到单位和领导们解释下。

第二天,我还没去找领导,结果几个领导就来找我谈话。他们说,沈巍,从今天起,你收拾下办公室的东西回家待岗。他们认为我捡垃圾,脑子坏了。

(注:对于沈巍的这个说法,相关审计部门予以否认, 表示他们并没有逼走沈巍。)

那天,费城交响乐团在上海万体馆演出,我本想去看。但人生头一次遭受挫折,有点经受不住。坐上公交后,本该在中途下车,但车到了南浦大桥终点站。我就想,那就回家吧,多读点书。但家人和我闹起来了,像不认识一样。

我生平第一次哭了起来,觉得很委屈。我捡垃圾不卖钱,而且给单位节约。怎么就成了这样?

1995年,和家人赌气,我去外面租了一套房子。老房子快拆了,我想快有自己的房子可以住了。但直到2001年,房子才被拆。

房子拆了以后,我就住在邻居家一个老头的屋檐下,直到2002年春节。之后,我搬到了浦东。那边是老屋,所以也没人投诉我。之后,家里人给我指定一个房子,但因为被邻居投诉,我两次被人赶了出来。那时候我已经和家里人断绝了关系,就正式流落街头了。

苗实:沈巍小时候家里经济不好,他已经养成了捡垃圾进行再利用的习惯,这有一定的惯性,进入单位工作,依然如此,尽管不再为钱。而且,就是由于此事,被外界认定,脑子坏了。坦白讲,当时改革开放时间比较短,人们的思想还远未开化,如果他被国家单位认定脑子坏了,真就是很严重了,随之被另眼看待,甚至是持续被排斥,就不足为奇了。记得,我闭门读书那一段,还有成为专家级网络红人以后,这两段时间吧,就被形形色色的奇谈怪论包围着,折磨着,吞噬着,太痛苦了,做一个特立独行,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吃螃蟹,这样的人,太难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国人常讲,枪打出头鸟,著名经济学家何伟老师也讲,第一个直立的猴子被同类咬死,绝非虚言!

(3)

每天的生活怎么样?

我有钱,不需要人接济。这26年来,单位一直在给我发工资,大概有2000多元,我的卡里目前约有十万元左右,其中部分是父亲的遗产,拆迁时他把房卖了,我分到了十多万。

我适应能力很强,在马路边一趟下就能睡着。冬天时,我会蜷缩着睡,但经常被冻醒。吃饭是最简单的事。现在的社会,吃是最好捡的东西,也是被浪费最严重的东西,是很多人不以为珍贵的东西。我只吃诱惑到我食欲的东西,一般是素食。

捡回来后,吃剩下的分拣下,给猫、给狗或者给鱼吃。

沈巍会把捡来的食物喂给流浪猫。

每天凌晨两点钟,我会推着三轮车去附近几个固定的点捡垃圾,点太多身体受不了。大概五点钟,我回到睡觉的地方,眯会儿。天亮后就开始收拾。现在,我只能把手伸进袋子里整理,不能摊开,否则城管就来了,所以时间很慢。我会把吃的、用的,报纸、书,塑料、铝罐之类的分拣开。

六七点钟收拾完了,就去附近的地铁里看会书,到八点钟左右找个地方去睡觉。

读书时,不懂或者吃不准的地方我会用手机查查,连的是附近商家的网络。因为身份证几年前丢了,所以没法办卡。之前曾买过一部手机,但被人偷了。之后托人在网上买了这部500元的二手手机。

我喜欢画画,下载了很多名画的照片,我也会把看中的书的封面存下来。

我的手机里存着甘地的照片,我特别崇拜他,我愿意主动过苦行僧的生活,我不标榜,我就是喜欢这样的生活。

沈巍说,他的手机里存着甘地的照片。

我不想红,喜欢宁静的生活。

岁数大了,到了天命之年,更何况生活这么动荡,再想什么呢?这么多年,我坚持的生活理念是,人不能肆无忌惮浪费东西。

苗实:说沈巍没有沉沦过,这个明显不符合事实。当然,沉沦,只是说他有更多无力无助无奈,实在没办法走出他自己这个人生困局。那么,从这个特殊层面来看,他毫无疑问是个弱者,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想象一下,如果家人不放弃他,或者有贵人相助,极有可能会峰回路转,打开新的人生局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进一步讲,尽管他在生活上表现得煞是软弱无力,彻底被边缘化,但是不能说,他不是一位智者,而且是有文化内涵,有精神追求,有与时俱进,这样的一位智者。有时候,还十分满足,自得其乐,无欲无求。大家都知道,我是富有抗争精神的人,斗志昂扬。而且,一方面家人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各路师友纷纷伸出援手,包括千千万万网友极大关注,使得我感受到来自五湖四海的阳光温暖,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

和家人联系多吗?

2003年之后,我就很少和家人联系了。

2012年9月30日正好中秋节,弟弟联系到我,说父亲不行了,问我要不要去看下。我答应了。那个时候,我流落在一座大桥下,头发乱得一塌糊涂。我就叫了一个认识的人给我剪下,剪得勉勉强强的吧,又借了几件干净的衣服。我甚至问人,要不要带点东西。

到了上海长航医院,父亲在病床上,十年不见,他不认识我了。

知道是我后,他开始流眼泪,紧握着我的手,说很愧疚。他说,你本可以在学习上有一番成就的,全因为我……他一直打自己的耳光,我已经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我说算了,都过去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我已经流落街头。他说,一家人终于团圆,正好又是中秋节,买个月饼大家分着吃了。

我走后不久,父亲走了。

在流落街头前,我爱美,随身会带着镜子和梳子,参加活动时,我甚至会专门去卫生间打理下头发,刮下胡子。

但我最后一次理发是在2014年5月,去参加外婆的追悼会。

网上有人说,我的妻子和女儿在一场车祸里丧生,这是在造谣,我没结婚。

中学时,我看中一个女孩,暗恋了很久。直到工作后,有人说,她就在我对面的医院工作,我写了信托人送过去,结果人家已经有了对象。之后,就再没有心动过了,静如处子一样。

有人说,我是因为这个事受了刺激才捡垃圾。我一再和他们解释,捡垃圾是由我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的。

苗实:一个人,脱离了亲情,爱情,友情,就是跟鱼儿离开水差不多,后果不堪设想。那么,沈巍能够侥幸生存下来,就是因为他爱读书学文化,有一个自给自足的精神世界,独立存在着,并且一直支撑着他滋养着他,到现在。坦白讲,我脱离过爱情,友情,但是从未脱离亲情,尽管自己与家人之间,有误会,有矛盾,有争吵。当然了,我也有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经济学,中国经济,物理学,传统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等等,都是自己的最爱。与此同时,还有业余爱好,话人生,泡网络,写书法,听音乐,等等。说白了,我们读书人,就是有一个形而上的抽象世界,除了形而下的现实世界!

(5)

为何坚持捡垃圾?

我从小捡垃圾,但我并不以此为耻。

这些年,我发自内心地就想为垃圾减量做点贡献。垃圾分类是源头治理,应该针对产垃圾的人。但在一个提倡垃圾分类的社会,我从小捡垃圾,反被嘲笑。

这个苦我吃了26年了,就好像一碗饭,我觉得挺好,为什么你们觉得不好。

有因为垃圾定罪的吗?报纸是报纸还是垃圾呢。我读了很多书,但直到现在都不明白垃圾是什么意思。它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

有时候,我辛辛苦苦捡来的东西又被人拉走了。因为捡垃圾,我反反复复被房东撵出来。

我不想与世隔绝,我想让外界理解我,垃圾分类,是这个国家都在提倡的。

纸板被沈巍写满毛笔字后,才会被卖掉。

但有的东西我不卖,藏书藏报很正常。人真奇怪,我节约资源,不管什么纸,捡回来了,我写写画画总可以吧。

我不会放弃捡垃圾,我没有做错。

有人说,给我钱或者给我吃喝的东西。但我无儿无女,孤老头子一个。我不要任何金钱和物质的帮助。给我钱干嘛,我自己有一双手,要人家的钱好意思吗?

这20多年,我没买过一粒米,也没买过一件衣服,身上的衣服已经穿了几个月。不管到哪儿,我都会做两件事,买书、捡东西,哪怕看到地上有一张纸也要捡起来。

我卖废品买书,这几乎是唯一的开支。但恶性循环,书被放在室外,日晒雨淋,一直丢一直坏一直买。

我读书很杂,什么书都买。像上瘾一样,美术、历史、文学……但我不喜欢理科,之前虽然硬着头皮买了,但看不懂。

真的,我什么都想看,我原本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为社会做一番贡献,但怎么也没想到会沦落至此。

我从小受儒家教育,想做个政治家。坦白讲,我想做官。

苗实:一个纯粹的人,没有杂质,没有杂念,没有杂毛,是稀有动物。那么,再长期读书学文化,有坚定的理念,乐于奉献社会,就是个已经升级的纯粹的读书人,更为罕见了。所以,这就是沈巍网红天下,被千千万万网友围观的主要原因。当然,他一直坚守底线,自律文明,心不被环境所累,等等吧,也是难能可贵了。常言道,品牌,是先有品,后有牌。当下,沈巍就是如此。记得,当时我网红天下,要说主要原因,即就是放弃铁饭碗,闭门读书八年,在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研究方面,自学成才,发一家之言。而且,虽曾经陷于人生低谷,但敢于亮剑,超越认真,挑战极限,终于实现腾飞。我前几天讲过,没有卧薪尝胆数十年,何谈山高人为峰?可以说,自己吧,说是卧薪尝胆十年,都是至少。其实,有点阅历的人,都晓得,人生事业没有犯错,没有经历苦难,没有起起落落,就不可能升华,更上一层楼。毕竟,失败乃成功之母,天底下不存在什么常胜将军!


185.
苗实:学术界不过如此,某些人就不要装了,活得真实点吧

张颐武:
钱钟书先生有些说法是极尖刻的嘲讽,也是看透人生的洞见,他出身学术世家,见得多,也没有什么盲信的东西,如对做学问,下面这一段就很尖刻:
“先把论文哄过自己的先生,然后把讲义哄过自己的学生。”这是我在一部小说里所说的教授。我的老同学和同事们把这个顽笑当了真,纷纷责难,甚至说:“你们学文学的人也许如此,至于我们学历史、考古、社会学、经济等等的人,那都是货真价实,老少无欺,一点儿不含糊的。”我也觉得那句话太过火,需要修正。“先把图书馆的参考书放入自己写的书里,然后把自己写的书列入图书馆的参考书里”,这样描写学术的轮回,也许妥当些。
{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

苗实:说得是大实话。当下中国处在改革开放时代,还有全球化和互联网相伴,尤其是西方先进的各种信息都陆续向中国进军。譬如,中国经济学界,都好几代人了,一直做的是消化吸收的工作,反反复复在补课,几乎提不出让世界所接受得新内容。当然,这不是说中国经济学家集体无能,大家都懂的,这就跟中国学生学了多年英语,还不会流利说英语一样,关键是没有那个环境,谁也没办法。过去,有位廖博谛的网友,写过书,自以为很有学问,动不动,就宣传他自己的经济学思想是啥是啥。而且,这还不够,几次吧,很强势地,故意问我,让我也用几句话,总结性讲讲自己的经济学思想。坦白讲,我没办法回应他,只能是一笑而过。毕竟,我不敢说,自己有什么经济学思想,所谓自己的经济学思想,都是从前辈们那里学来的,中国经济学界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大家都是搬运工而已。过去,我曾经冒冒失失提出过三个经济学理论创见,新三元悖论,大小经济学以及新痛苦指数。客观讲,只不过是三朵思想小火花而已,属于可说不可说之间吧。所以,我不止一次讲,论文也好,著作也罢,都是遮外行耳目的,内行面前,操弄自家这些许物件,就太俗气了,实在没有必要,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不了解谁啊。过去,在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某些人,以匿名身份,反反复复攻击我,说什么,学者苗实,赞无可赞,批无可批,这不行那不行,纯粹垃圾什么的,还妄称经济学家,不知天高地厚,瞎胡闹罢了。但是,每每当我提出实名公开辩论,把问题彻底讲清楚的时候,他们统统就避而不答,然后就不见踪影了,这其中原因无他,正如上述,他们心虚啊,特别恐惧,不给我反击的机会。还有,学术圈子,各个山头,都是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面子,大家相互抬举扶持着,或忍让包容着,拧成一股绳,为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做贡献,家和万事兴嘛。相反,大家如果都相互不给面子,玩残酷无情,可想而知,谁也立不住,谁也没好果子吃,不要说什么经济学家的出现,就是经济学者的出现极有可能都悬。当然,不只是经济学科如此,其他学科,也不例外!
{著名学者,独立经济学家}

附:

苗实=经济学家圈本质上就是朋友圈

江闻风:
根本没人关心你朋友圈写的是什么,
也没人会看完你的长篇大论,
更不会有人注意到你发完秒删欲言又止的话 ,
大家都是幸福快乐,安安稳稳的睡觉 ,睡醒后刷一下手机,
然后感慨一句:这傻了吧唧,一天到晚的。

s0
这种情况只能说人性越来越冷漠,不懂得尊重欣赏别人,到最后恐怕都要成为路人了

s1
有时候发的内容给自己看的,并不是给别人看的,懂吗?回忆或吸取教训,而不是让别人去明白,或者去了解什么,所以,为什么你发的有些内容设置了屏蔽或某些人可见

s2
每个人都很自我,都在用自我的方式,简单说自以为是的方式去思考。小编也是一样,却偏偏又要装逼,显示出一点与众不同,寻求一些关注,或者被骂,用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而已。不光是小编,很多人都这样。

s3
我发朋友圈都是极偶尔的,特别有纪念意义的事情,给自己留个纪念。朋友发的,看一下,点个赞。对于那些整天发心情的,真的是不看的,也不评论点赞

苗实:
我发朋友圈吧,无所谓有人看还是没有人看,自己觉得舒服,发出去就完事了。毕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几千个朋友,就有几千个思想,大家都很忙,精力有限,琢磨这个没啥意思,顺其自然,爱天天发就天天发,一直不发也就那样,大家随意,多元社会嘛!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