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qiutiandegeer
288 0

[经济] 37岁 [推广有奖]

学科带头人

2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459 个
通用积分
22.0260
学术水平
4 点
热心指数
4 点
信用等级
4 点
经验
317 点
帖子
166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7-27
最后登录
2020-5-17

楼主
qiutiandegeer 发表于 2019-4-11 22:05:2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1967年的信一年有4封。
25岁的巴菲特是“野蛮人”,攻击性强,37岁的巴菲特对这种行为有点不安,想转型。
摘录:致合伙人信(1967 年 1 月 25 日)
1966 年是合伙基金成立十周年。这一年,我们创造了我们领先道指的最高纪录(这是过去的最高纪录,也是将来的最高纪录),这是献给成立十周年最好的礼物。合伙基金上涨 20.4%,道指下跌 15.6%,我们领先 36 个百分点。
职业基金经理受人尊敬、薪水丰厚。确实有能取得超一流业绩的基金经理,但很少。<br>
<br>
<br>
我们起步时,我才 25 岁,充满饥饿感,最初管理的资金只有105,100 美元,在这十年的商业和市场环境里,我的投资理念如鱼得水。<br>
十年之后,我现在已 36 岁,小有成就,合伙基金的规模达到 54,065,345 美元,虽然我的投资理念没变,但现在能找到的好机会只有以前的 10% 到 20%。<br>
巴菲特合伙基金于 1956 年 5 月 5 日成立于密西西比河西岸。最初的几个合伙人都是我最坚定的支持者,四位家人,三个好朋友,我们一共投资了105,100 美元。(我找到了 1957 年 1 月的信,想从里面发现一两句闪光的话,能在这里引用一下。一定有人把我这封信给篡改了,要不里面的金句怎么没了?)<br>
合伙基金成立之初以及随后的几年里,按照我们低估类的标准,遍地都是远远低于产业资本所能给予的估值的股票。套利机会也接连涌现,都是胜算非常大的机会。机会太多,我都挑不过来了。<br>
过去几年里,环境彻底变了。成立之初那几年,这样的机会,不怎么费劲就能找到一大把。自己发掘投资机会的能力降低了,很难做到客观地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个原因是比较明显的:(1) 市场环境变化了;(2) 我们的规模增加了;(3) 竞争更加激烈了。
好机会越少,投资的时候就越珍惜,越要把少量的机会用好。<br>
我不会因为现在的情况变了,就去做我不懂的投资。
有些投资机会,一定要懂高科技,我对高科技一无所知,就不做这样的投资。我对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一无所知,就像我对 chrzaszcz 的交配*性一无所知。(同学们,chrzaszcz 是波兰的一种甲虫,要是你不会念这个词的话,请跟我读 thrzaszcz。)<br>
在证券投资中,预测市场走势,忽略商业估值的行为经常盛行。我们不会效仿。我的理智(或许是我的偏见)不认可这种投资方法,我的秉性也不适合这种投资方法。<br>
最后,有的投资,很可能产生严重的人际冲突,就算利润前景很可观,我们也不会做。<br>
有一点,我可以向各位合伙人保证,我将努力保住眼前的潺潺溪流,尽最大可能利用有限的机会。然而,如果溪流可能完全干涸,我会在第一时间如实相告,以便我们另寻出路。
    看看我们的“低估类(基于产业资本视角)”中的平均投资额是多少,你就知道了。这笔投资结束后,新投资太难找了。去年卖出这只股票后,股市整体还是较低的,本来应该能比较容易找到投资机会,可我们一个新机会都没找到。
我们总是把新机会和已有机会做比较,如果新机会只能降低预期收益,我们不会将就。
在相对低估类中,我们集中投资,所以必然给短期业绩带来巨大的波动,有些波动肯定是令人不快的。我向合伙人报告的周期是一年时间,其实在一年之内,我们有过较大的波动。报告的太频繁不是好事,我们的投资着眼于长远,总盯着短期业绩容易走偏。<br><br>
1967 年 10 月 9 日<br>
致各位合伙人:<br>
过去 11 年里,我给巴菲特合伙基金设定的目标始终不变,即我们的业绩平均每年领先道指 10 个百分点。在过去的环境中,我认为这个目标有难度,但可以实现。<br>
现在情况发生了如下变化,我们的目标应该随之改变:<br>
1.        过去十年里,市场环境日渐改变,用定量分析方法判断,一眼看上去就很便宜的股票骤然减少。<br>
2.        人们一窝蜂地追逐投资业绩(几年前,倡导衡量投资业绩的人没几个,我是其中之一,没想到现在变成了这样),市场变得极度亢奋,我的分析方法没了用武之地。<br>
3.        我们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 6500 万美元,好的投资机会却如同一条日渐干涸的小溪,它一直困扰着我们。 (注释:此后直到2000年左右,依然是高收益率。)<br>
4.        当年的我,比现在年轻、比现在穷,为了追求高超的投资业绩不顾一切,现在我对高超业绩的追求已不复当年那么强烈。<br>
在投资中,对证券和公司进行评估时,总是既有定性因素,又有定量因素。一个极端是纯粹的定性派,他们的主张是:“挑好公司买(前景好、行业状况好、管理层好),不用管价格。”另一个极端是纯粹的定量派,他们会说:“挑好价格买,不用管公司(和股票)。”证券投资领域是个好行当,两种方法都能赚钱。至于一个人到底算是定性派,还是定量派,就看他在分析过程中更强调哪种方法。<br>
有意思的是,虽说我认为我自己基本上算是定量派的,这些年来我真正抓住的大的投资机会都是特别偏向定性的,都是我“看准了的大概率机会”。这些机会是给我们赚大钱的。这样的机会不常有,能真正看准的机会本来就少。所以说,真正能赚大钱的,是那些定性决策看得准的。不过,在我看来,通过定量分析,找到那些明显的投资机会,赚钱赚得更稳。<br>
这些年来,通过统计数据就能找到的便宜货几乎绝迹了。或许是因为过去二十年里,没再出现 30 年代时的经济危机,没有人们对股票的厌恶,就没有遍地都是的便宜货,人们把股票筛选了一遍又一遍。
或许是因为杠杆收购被日益接受并随之广泛应用(日益接受和广泛应用,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让行为学家研究吧)。现在研究股票的分析师比前几年多多了。
大众不关注投资业绩则已,一关注就走极端。他们的预期时间越缩越短,衡量大资金的表现时,看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产生了所谓的“即时分析”)。短期业绩亮丽能获得巨大回报,不但业绩报酬高,而且下一轮募集资金时会备受追捧。由此形成了一种自我循环,参与短线的资金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产生的后果令人不安:在越来越快的投资节奏中,投资什么(具体的公司或股票)越来越不重要。<br>
我个人认为,由此产生的是大规模的投机。这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这一次,越来越多的职业投资者(很多甚至是从前很温和的投资者)都认为自己必须要“上车”。借助各种仪式、名人和词汇,这场游戏被美化的冠冕堂皇。<br>
在证券市场中,大量资金任何形式的亢奋,都可能给所有市场参与者带来伤害。<br>
上面说的这些话可能只是一个“老顽固”的想法(怎么说我现在都 37 了)。
我很清楚的是:我不会放弃我原来的投资方法,而接受新的投资方法,哪怕会因此错过唾手可得的大量财富。原来的投资方法,虽然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发挥作用,但它的逻辑我懂。新的投资方法,我不完全明白,也没成功用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本金永久损失。
第三个困难是我们现在的资金规模大多了。<br>
最重要的一个的一个变化,是我没年轻时的冲劲了。合伙基金成立时,我把跑步机的马达设置在“跑赢道指十个点”。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Russell) 讲过一个故事:有两个立陶宛女孩,二战后住在他的庄园里。虽然罗素家不缺吃的,但每天晚上天黑后,她们都跑出去偷邻居的蔬菜,藏到自己的屋里。罗素勋爵对这两个女孩说,在陷入战乱的立陶宛,她们有必要这么做,但是这里是英国乡村,用不着这么做。这两个女孩点头表示明白了,但还是继续偷菜。<br>
后来罗素想明白了,虽然在邻居看来这两个女孩的行为很怪,但其实老洛克菲勒不也这样吗。(译注:罗素认为,老洛克菲勒年轻时经历过贫穷的痛苦,所以成年后不停地敛财。)<br>
   我希望重新设定一个经济目标,多做一些与经济利益无关的事。可能是投资之外的事,也可能是仍然做投资,但不追求最高收益。 但是,一直做公司的所有者,通过一些财务决策,让公司一点一滴的进步,这样更快乐(特别是不用投入太多的个人精力)。
(注释:此处省略几百字,即从赚钱机器“野蛮人”转型为“追求快乐、地位和口碑”。中国的徐翔,这一点远远不如巴菲特啊)
链接:https://xueqiu.com/1173786903/7168964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7 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