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4 0

代沟形成的差异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7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2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1266 点
帖子
42
精华
0
在线时间
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0
最后登录
2010-9-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某财经年会上,讨论年轻人的购房问题。许多80后、90后都提出他们买不起商品房——为什么?并由此得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化出了问题的结论。

也许这就是代沟的差异,他们的父母大约都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父母在他们的这个年龄时都没有住房,更不用说是拥有一套代表着财富的私有商品住房了。

福利分房的时代,大多数家庭是在结婚之后多年才分到一间没有厨房的平房,或一间办公室式的筒子楼,大多数家庭在有了两个孩子时才有了单元式住房,或合分一个住房单元。至少我是40多岁才分到住房(此前只能啃老了),近50岁才用房改的方式变成了拥有住房资产的财富,房改之后才属于自己。

是市场化让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是改革让更多的年轻人提前拥有了住房的财富。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在没有生活工作的积累时轻松的拥有住房的财富。

住房是一种权利,保证居住权利是政府的责任,但有住所不等于拥有财富。而商品房不仅是解决居住问题,更是一种财富的积累,并且首先是财富的积累!而租房才是居住的权利,不带有财富的性质。

有人指责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今天大约要说“躺着说话不腰疼了”,因为能站着说话的人大多是在努力为生存或努力为能躺着说话在奋斗,当然会腰疼了!

我们这一代的工作年限会远远超过现代的年轻人。因为大多数是在15-17岁之间就已插队、下乡或当兵了,花甲之年时工作与财富的积累超过了四十多年,尤其是有改革之后的三十多年,让他们从贫穷进入了小康,福利分房又给了他们改善居住条件的基础。因此统计中城镇50岁以上的家庭拥有私有产权住房的比例高达96%以上,这也才让他们有了站着说话的条件!

如果今天的80、90后要与年近花甲的一代比财富的积累,就要有些特殊的本事。普遍而言这是不现实的,毕竟他们并没有这样长的积累周期,无论是经验与贡献都要有个周期的沉淀。

而让年近花甲的一代人感到惭愧的却是,当他们在争论收入是否能填饱肚子的年龄段,新一代人则在同样的年龄时讨论的是收入能否买得起商品房。很明显这个社会在进步了,他们要解决的不仅是有地方住,而是他们不满足于租房住,不满足于住廉租房,不满足于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限价房,也不满足于郊区与小户型,他们要的是拥有巨大的住房财富。

看来在时代发展的进步中真正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恰恰是年轻的一代人。中国的房改制度仅仅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却让两代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别。至少财富拥有的概念已在年轻的一代人身上扎下了根,而老一代人还沉浸在计划经济的分配时代的公有制睡梦之中。

当老一代在用美国平均首次购置房产的年龄为31岁来衡量中国的发展时却发现已购买商品房的人群中,中国20-30岁的户主占到了34%,30-40岁的户主则更多,约70%以上的商品房被称为是年轻人的一代拥有了。而这种反差是证明美国的房子太贵,中国的房子太便宜,还是证明两种消费观念的差别呢?我看大约是后者。

中国的传统是置房子置地,并要传给子孙后代。而西方的宗教则大多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要进天堂则空手而去,若有遗产也大多做了善事而非留给后代。消费就比留有遗产更重要了,人活着时对快乐的追求比能否还清贷款而拥有住房财富更重要。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以年龄划分收入等级线的时代了。但积累则仍和时间密切联系,财富则由贡献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决定。

房价的高低是个市场中的供求关系问题,更是个金融与财富的问题,但绝不是个居住权利问题。如果将财富与居住权利混为一谈,必将使中国的住房政策重新退回到承担收入分配的计划经济老路上去。年轻人也许在梦想住房的福利分配,但老一辈人则决不愿在改革让人们逃出火海之后再重新跳回到火坑之中。这正是代沟形成的差异!


发表时间:2010年02月09日 16:34 本文地址:http://qzone.qq.com/blog/622006051-126570489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的发展 购买商品房 房地产市场 qzone 计划经济 形成 代沟

无所谓好与坏,我就是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8 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