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林汉扬
674 1

[其他探讨] 创新要勇于破除前人框架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6粉丝

泛时空系统价值论创始人

大师

33%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关于“我”的分析

道德经与经济学

时空经济学

威望
1
论坛币
13448 个
通用积分
3882.9053
学术水平
457 点
热心指数
447 点
信用等级
414 点
经验
303291 点
帖子
11547
精华
0
在线时间
86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6
最后登录
2024-4-26

楼主
林汉扬 发表于 2019-8-25 18:11:1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四)  创新要勇于破除前人框架。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本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据说是在一棵树下成佛的。以后因为悉达多在此树悟道而带上了光环被称为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是神圣之树的意思,印度则定之为国树。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是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所以,被称之为佛教禅宗六祖慧能诗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说: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都是人的意识因为某种原因被寄情赋予其的名称,比如,菩提树是因为佛教创始人悉达多在这种树下证悟佛道,而镜子是因为可以正衣冠形象发挥其(主要是对佛家学者以及信仰它的教徒)的使用价值的原因,所以,如果没有这些“因”,何来的“果”(价值和意义)?因此,除去此“因"之前它们本来就没有所谓价值与意义,菩提树就只不过是一种生长在印度中普通的树,銅境也不过是一块有光泽的铜片而己,染不染上尘埃又与人何关?

      被称为“六祖”的慧能,所作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文字,本是针对于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些文字而作的,而为什么说神秀的就低了一个境界呢?我认为正是因为神秀仍然未破前人所设框架,要使“身做菩提树,心像明镜台”,并为了维护这个框架而“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以保持自我意识与佛道原教旨的一致,故他就只能最多做为一个护道、卫道者的角色,而不能成为一个创道者至少是以宏扬佛道的一派宗师。真正能成为一派宗师的人要有大格局,不会活在前人荫护之下被框架所束缚,当捅破那层纸时就会破蛹成蝶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了,而这点慧能算是勉强做到了。
(以上摘之本人所写的《道与心灵》一书的部分文字)
      国人之古以来喜欢崇尚圣贤,无则树之,倒则另立,大树底下好乘凉,同样也好避风,有大风大雨以及暴哂有大树遮挡,这种行为固然有搭便车的好处,即可以不付或少耗费成本就能坐享他人之利的方便,可叹的是如果人人如此,在一个共同利益体中,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社会无意识默可的契约假装或不道德地像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的行为与动机时,那些愿意耗费成本去植树以及驾车(领头学习创新的比喻)的驱动力便会消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沙发
tianwk 发表于 2019-8-26 19:55: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hanks for sharing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 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