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基础货币,只在两个地方出现:
1.流通社会中,叫做流通中的现金M0。
2.银行体系中,叫做准备金。(分为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和商行的超额准备金)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体系内的准备金规模,占到了基础货币的60%-80%的规模,并长期稳定。
准备金从本质上来说是储户的基础货币存入银行,银行替储户保管的资金,准备金在银行,却是是属于社会中储户所拥有的,所以,银行的存款是其负债,我们的银行存款凭条,可以理解为是对商行银行的债权凭证。
因此准备金无论是从逻辑上来理解还是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随时准备支付的资金。
因此,应付取现是准备金最本质的功能和作用。
但是,电子货币这种非实物货币及其支付体系快速发展以后,社会取现的规模变得很少了。而且现代银行的本质是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挪用储户的资金用来放贷图利获取收益的。
因此,准备金的另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和作用就是替银行信贷派生出来的存款缴纳法定准备金,从而令商行的超额准备金随着银行信贷的增加而减少,但是总的准备金规模不变,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最后,用数据来论证这些。
下面图形中的蓝色曲线,是我国准备金/储备货币(基础货币)的百分比。长期占比基础货币60%以上,2000年春节,一个春节取现,就取掉了基础货币的10%。但是节后马上回流。
因此,从图形中看出,蓝色曲线中呈现出了十分清晰的规律,定期出现了向下尖峰状的形状,同时,流通中的现金也同步出现了向上尖峰状的形状。十分清晰的规律,十分严谨的逻辑美学!!!
因此,我国社会中的M0是来源于银行存款的取现的,来源于银行的准备金的。而社会中的M0存入银行,也就形成了准备金。
假设未来爆发社会危机,或者军事摩擦风险,或者网络被攻击,全社会需要大幅度增加取现规模。可是银行各项存款规模超190万亿,可是银行的准备金才23万亿。如何是好?
最后,还是仔细看看我国货币体系内部的运行逻辑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