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明明如月
1758 6

[公告]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思想全景(上)2 [推广有奖]

大师

4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33480 个
通用积分
786.6418
学术水平
83 点
热心指数
97 点
信用等级
63 点
经验
88013 点
帖子
5943
精华
4
在线时间
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8-29
最后登录
2022-1-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1.4 诺贝尔经济学奖缺乏对中国问题的应有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及学术规范进步或催生出属于中国的诺奖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将在未来十年左右超过美国,跻身世界第一。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水平也与国际快速接轨,一大批优秀学者回国任教,国际顶级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持续增加。但是目前中国距离诺贝尔经济学奖还十分遥远。在诺奖竞猜的热门候选人中,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中国的现代经济学发展时间非常短暂,还没有突出的理论贡献,在经济学领域话语权很弱。此外,国际上经济学学术界研究中国问题相对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与国际的沟通交流,制约了中国原创性经济理论的发展。中国作为快速变革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能够提供无数重要的研究选题,例如2018年获奖的内生增长理论对应“高质量发展”、环境经济学对应“污染防治”,2019年获奖的发展经济学对应“精准脱贫”,未来极有可能获奖的宏观-金融联系对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用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讲述中国故事,阐释普遍的经济学规律。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应当秉承国际视野,立足中国实际,为现代经济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三十年后,中国或将迎来属于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介绍:1969-2019我们将全景式回顾1969-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共计51届84位得主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贡献。

2.1 1969年:拉格纳·弗里希和简·丁伯根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挪威经济学家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和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共同获得,表彰他们利用动态模型分析经济过程。2.1.1 拉格纳·弗里希弗里希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895年生于挪威奥斯陆,1919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经济学专业,1926年获得奥斯陆大学的数理统计学博士学位。1925年,他开始担任奥斯陆大学助理教授。1927年,弗里希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前往美国访学。在那里,他与其他对经济学中数学与统计的应用感兴趣的经济学家合作,其合作者包括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930年,弗里希与欧文·费雪发起成立了世界计量经济学会。弗里希的学术成果涵盖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尤其以动态经济学研究著称。主要包括4个方面:其一,他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提出了一系列新术语,例如“计量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其二,他首先在经济计量学建立“三合一”理论,即把经济理论、数理方法与统计学应用到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中,这为他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三,他首先建立宏观经济的动态分析模型。他指出经济周期需要用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来解释,他建议是一种熊彼特式的模型,即以科学技术推动的经济长波周期模型。该模型与凯恩斯的经济周期和宏观动态分析有部分相似之处。1936年他发表的《论均衡与非均衡概念》为动态经济学方法论和术语体系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其四,他对生产理论和效用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弗里希早期研究中论述了效用理论和指数理论的基本原则,也对生产理论进行了拓展。他探讨了消费者偏好商品切换中的有序性,推导出一众适合递增线性转换的效用函数。2.1.2 简·丁伯根简·丁伯根是将经济学研究与数学结合起来的先驱者。他1903年出生于荷兰海牙,1922年丁伯根考入了荷兰莱顿大学,师从保罗·埃伦费斯特学习数学和物理并获得博士学位,后期转向经济学。1929-1945年间,他在荷兰中央统计局担任统计员,1933年同时担任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教授。1956年,他与亨利·泰尔(Henri Theil)创办了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所。简·丁伯根主要专注于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他核心的学术贡献主要是:其一,他创立了国家宏观经济模型。早在1936年,丁伯根就创立了含24个联立方程式的经济模型,以此反映各类不同经济活动水平相互依存的关系。他创立的模型包括与凯恩斯学派一致的收入与消费方程式。在他的模型中,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并把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作为经济活动总水平的核心因素。此外,他的模型还包括出口与进口、货币流通、经济滞后等因素。尽管该宏观经济模型的预测仍不够精确,但仍对宏观经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其二,他提出了现代动态经济分析和“蛛网理论”。蛛网理论引入时间因素来进行价格与产量的动态分析。其基本假设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单个生产商和消费者无法改变商品价格,但可以改变商品产量,故本期的市场价格由本期产量决定,但本期的产量由上一期的市场价格决定。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农产品市场的分析,旨在说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产品市场存在蛛网型的波动,因此需要政府实行经济政策来干预或者引入期货市场调节。我国的猪肉价格波动即是“蛛网周期”的典型反映。其三,他提出丁伯根法则指导经济政策制定。丁伯根法则,即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而要达到多个目标,政府必须至少应用多个独立且有效的经济政策。该法则告诉我们,如果试图用一种政策工具实现多个经济目标,则会因为目标之间的冲突而降低政策效率。这一思想为凯恩斯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也对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提供了解释。2.2 1970年:保罗·萨缪尔森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由于其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创始者之一,他是凯恩斯学派在美国推广的重要学界领导者。萨缪尔森在美国政界拥有巨大影响力,其著作《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经典教材之一。萨缪尔森于16岁时进入芝加哥大学,之后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5岁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32岁时成为正教授。1948年,萨缪尔森出版了《经济学》,它是美国第二本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教科书,也是第一本成功推广凯恩斯主义的教科书。出版后风靡全球,成为了史上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目前已更新到第19版,译成40种语言。萨缪尔森使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系成为全美经济学重镇,培育出多位杰出经济学者,包括保罗·克鲁格曼、罗伯特·默顿、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其中多人在日后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萨缪尔森的研究成果涵盖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其一,他擅用数学工具对经济问题进行静态和动态过程的分析。在一般均衡论方面,他补充和发展了希克斯关于静态一般均衡稳定条件;在福利经济学领域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经济学其二,他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的乘数论,以数量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投资乘数论”与“就业乘数论”,首创经济波动模型,对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三,他提出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指出某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这与国际贸易中的要素价格均等化是相互联系的,国际贸易促使本国的充裕要素报酬上升,而进口产品的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从而实现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趋势。2.3 1971年:西蒙·库兹涅茨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俄籍美国人,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获得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实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强调实际经济数据分析,把统计学与经济学相融合。1901年,库兹涅茨出生在俄罗斯帝国的平斯克(现属白俄罗斯),大学学习始于俄罗斯,但在1922年转学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先后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31年起,库兹涅茨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经济学与统计学的兼职教授,1936年成为全职教授。1960年起,加盟哈佛大学,直到1971年退休。库兹涅茨的研究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他是实证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强调真实数据对问题实质的反映。1927年他在纽约全国经济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收集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20世纪的历史资料,对国民收入进行研究,对各国历史生产力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其二,他提出的“库兹涅茨周期”与人口增长分析是长波经济研究的重大突破。1930年,库兹涅茨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任经济学、统计学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并发表了《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的论文。该论文整理了美、英、法等国50年间的生产水平与经济增长情况。他在充分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国经济增长周期平均为20年的观点,并认为这种周期很大程度上与人口增长率相关。其三,库兹涅茨还深入研究了国民收入核算问题,被称为“GNP之父”。1941年,他发表了《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文,把国民收入的核算系统理论化,详细阐述了国民收入的含义及核算的具体方法。他还在经济增长研究中建立起了“收入革命”理论,指出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国民总收入、生产率、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因素的相互作用。2.4 1972年:约翰·希克斯和肯尼斯·阿罗英国人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与美国人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共同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获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4.1 约翰·希克斯希克斯是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建者,也是在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理论研究中的先驱。他于1904年出生于英格兰沃里克,1926年希克斯获得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932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1939年初,《价值与资本》出版后,希克斯担任曼彻斯特大学首任斯坦利·杰文斯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1946-1952年,希克斯任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学院的高级研究员,并参加了该学院的组建工作。这一时期,他主要出版了《经济周期》、《需求理论的修正》两本书。1961-1962年,他出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希克斯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首先提出了IS-LM模型,该模型在他为凯恩斯出版的《通论》一书所做的点评中提出,书评名为《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一个受启发的解释》。他提出了IS-LM分析,用一般均衡的思想对《通论》部分内容重新解释,把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分析相结合,被视为宏观分析中的经典。其二,他对一般均衡理论也有重要贡献。1939年希克斯的作品《价值与资本》一书中,希克斯就商品、生产要素、信任和货币的整体性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均衡模型。这项模型完善了原有消费和生产理论,讨论了多个市场保持稳定性的条件,扩大了静态分析的适用范围,同时引入多期动态分析。与此前的模型相比,希克斯的模型为研究外生变量变化的结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成为沟通一般均衡理论与通行的商业周期理论的重要桥梁。其三,希克斯对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贡献巨大。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推进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引入帕累托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重新定义消费可能曲线、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等。二是重新定义和解释消费者剩余。三是对福利经济学补偿原则的补充。帕累托认为,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时候,任何微小的改变都不可能使所有人偏好的全部增加或减少。但是,如果有人福利增加,也有人福利减少,就比较难判断社会福利是否也达到最大化。希克斯认为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政策补偿在变动中利益受损的群体。2.4.2 肯尼斯·阿罗阿罗是二战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对后续许多经济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研究贡献包括内生增长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等方面,同时也是保险经济学发展的先驱。阿罗于1921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先后获得纽约市社会科学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49-1968年,他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授。在不断发表了研究成果后,阿罗逐渐受到政界的认可。1962年起,阿罗开始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后任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还担任过经济计量协会会长(1956年)、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67-1974年)、管理科学研究会会长(1963年)。1968年后在哈佛大学任教授。阿罗的经济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阿罗发展了福利经济学研究,并提出“不可能定理”。此前的经济学强调选择行为可以通过理性分析达成一致结论,不论是消费者偏好还是生产方式选择,且方案都具备传递性,即ABC三种方案中若A优于B,而B优于C,则A优于C。但阿罗发现了投票中选择传递性失效,即当选民支持率中A高于B,B高于C,但拿A/C比较时,A却未必能获得更多支持,所以投票不一定表现出偏好传递性。阿罗用数学推理证明:在社会上个体自有其对社会各项事务的偏好的时候,找到一个逻辑上与个人偏好不矛盾的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这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理”。其二,他完善了“一般均衡”的方法论。一般均衡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于1874年首先提出,但其现代概念则于20世纪50年代由阿罗与德布鲁等人建立。阿罗在其代表著作《一般竞争分析》中,研究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如何处理市场不稳定和风险问题,证明和求解了“一般均衡”。这一成果后来被称为阿罗-德布鲁定理,已经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最重要定理之一。阿罗的一般均衡概念,对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对于复杂经济现象的框架性理解,对经济学家理解世界起到了巨大帮助,也是经济学走向数理化、工具化的一个标志。2.5 1973年:华西里·列昂惕夫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俄裔美国人,他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获得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列昂惕夫于1906年出生于俄国彼得堡,毕业于彼得堡大学社会学专业,19岁便取得社会学硕士学位。1928年,取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1930年,列昂惕夫移居美国后,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早期,他的工作重点是编制美国的投入产出表,并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体系。1966年,列昂惕夫出版了《投入-产出经济学论文集》一书,总结了他的投入产出理论。同年,出版了《经济学论文集:理论和理论的形成》一书。1967年,列昂惕夫被纽约大学授予终身教授职衔。列昂惕夫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列昂惕夫创建了投入产出分析法。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论,它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理论,主要基于线性代数的方法分析经济系统中各种部门之间的商品和资金流动的方法,并构建投入产出表分析一个部门的需求波动对其他部门和整个经济体系产生的影响。投入产出分析以数量关系联系经济系统中不同部门要素的变化,它最主要的应用是进行经济预测,但还能研究环境污染、人口、世界经济贸易等社会问题。其二,列昂惕夫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对后来学者有重要启发。列昂惕夫在1953年到1956年研究了美国的国际贸易,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美国的出口并不符合比较优势。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劳动力和最密集资本,所以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列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法对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却发现,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被经济学界称之为“列昂惕夫之谜”。该谜题引发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讨论和研究,产生了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技术差距说、产品周期说等一系列解释和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oliyiyi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oliyiyi 发表于 2019-11-4 20:47: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藤椅
shjrxytjyb 发表于 2019-11-5 08:58: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板凳
三重虫 发表于 2019-11-5 10:27: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报纸
wzw03 发表于 2019-11-5 11:10: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非常好的资料,学习了!

使用道具

地板
beijin2008 发表于 2019-11-5 17: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7
小瓶九阳丹 发表于 2019-11-6 11:15: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4 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