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kissmm
2199 4

关注两会中国经济焦点《转》 [推广有奖]

  • 3关注
  • 1粉丝

讲师

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198 个
通用积分
0.120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772 点
帖子
97
精华
0
在线时间
6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16
最后登录
2022-10-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转自《经济观察报》网络版。本人看了之后觉得触动很大,我们都是学习经济学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

[ 16.8% ]


经济普查后2004年的GDP核算数高出统计公报数据的比例。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结果,2004年,中国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统计公报核算数增多2.3万亿元,增加16.8%。这一数据的发布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被漏统的增加值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这部分的增加额为2.13万亿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此从31.9%上升到40.7%。
根据经济普查结果核算,中国2005年的GDP总量将超过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跃居全球第4位。西方媒体据此认为,中国将不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成为新兴的经济超级大国。这也使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更大幅度升值的呼声再起。
不过,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算法,中国2004年按照普查后的排位,人均GDP在世界的排位也只不过从原来的112位上升到107位。中国的人均GDP只有全世界平均人均GDP的1/5。
新的普查结果也使一些人怀疑:过去的经济决策是否为统计数据误导?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中国过去的统计数字并没有影响宏观经济决策,也不会因为这次普查而改变我们现在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
按修订后的GDP数据计算,1979-200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6%,比原核算数提高了0.2个百分点。

[ 双稳健 ]


“双稳健”是对中国当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的概括。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内涵是,在大力增收节支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财政赤字,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含义是: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优化货币信贷结构,加强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这个政策搭配最早确定于2004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直施行至今。
此前,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大量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用高财政赤字的方法,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从1998年至2005年,中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累计已超过1万亿元。
而稳健的财政政策意味着,预算收支上“有保有控”,保持基本平衡。但是,“稳健”并不是说财政没有赤字。实际上,即使近两年,我国税收增长都在20%以上,但依然保持着占GDP规模2%-3%的赤字。
财政政策的取向如何,决定于经济运行的情况。我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主要原因在于:近两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宏观调控任务由防止经济下滑,转向防止投资过分膨胀。




[ 扩大消费需求 ]



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是扩大内需,其中的重点就是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基于这个战略,中国需要调整投资消费关系,逐步改变目前投资率偏高的状况。中国自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将扩大内需作为宏观政策的基点,但其后几年主要靠刺激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这个政策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其二就是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稳定和增强居民消费预期。
从长期来看,扩大消费的重点在于后者,由于我国教育、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居民大量的收入都存进了银行。扩大消费要求加快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居民对社会保障的信心,弱化消费方面的谨慎性心理预期。
生产的目的就在于消费。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如果没有消费的增长,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就不会上升。就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也需要扩大消费来支持。外需已经是目前中国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相当高,提升的空间有限,进出口贸易顺差不可能长期维持增长。而因为我国出口贸易持续大规模增长,已经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
只有充足的内需,才能支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截至2006年1月,中国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4.8万亿元。自从1998年中国宣布启动内需至今,居民储蓄存款一直被看作赶不出来的“笼中虎”。


[ 1600元 ]



个税起征点,标准的说法应为工资、薪金所得扣除费用标准。2005年10月27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个税起征点从800元上调至1600元,并要求高收入者自行报税。
此次调整距上轮个税调整,已有10年。
近年来,中国个人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推动和谐社会建立这一大背景,使这次税改引起政府高度关注,也被看作未来以税改调节社会公平的改革的开始。
根据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的解释,按照1600元标准,工薪阶层纳税面将降至26%左右,全国一共能减免税收280亿元。据测算,这一规模对整个宏观经济来说意义并不特别大,大概只能拉动消费增长0.1个百分点。但由于乘数效应的存在,时间越长,减税的效益会越明显。
此次税改进行了公开听证。但是对于起征点是否过低,不同地区的起征点是否应该一致,至今仍存在争议。个税还面临如何将分项制度改为综合制。消除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得、不均衡所得产生的税负的不公平以及解决偷漏税,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税制等等问题。不过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表示,今后国家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个税征收制度。
据国家税务总局消息,2005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共完成209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 非公经济36条 ]



特指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全文共分7部分,36条,因此被称为“非公经济36条”。这份文件于2005年2月24日发布,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文件的核心是平等待遇和公平竞争,对民营资本实行全方位的市场准入,在财税、金融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非公经济36条”出台前,曾有论者认为,一年前开始的宏观调控打压了非公经济,此文件出台也曾被看作政府“纠偏之举”。主流舆论普遍认为,这份文件是中央政府对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经济政策的一个全面系统的总结。不过,也有部分人士指“非公经济36条”违宪,认为“发展非公经济是在培育一批新的资产阶级”,要求全国人大出面纠正。
由于文件牵涉广泛,文件精神是否能够得到充分落实,一年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以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为代表的一些民营经济界人士认为,文件落实进度太慢,很多领域表面开放,隐性壁垒依然,存在着诸多“玻璃门”;官方人士则多表示乐观,并承诺将出台更多的配套文件。根据官方统计,截至2005年末,30多个政府部门中已有10多家政府部门出台配套实施办法,逾20个省、市、区出台了相关的配套实施意见。
根据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达65%以上,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达3.49亿人,解决了75%的就业问题。


[ 曼德尔森 ]



欧盟贸易委员,英国人,52岁,因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而为中国人熟悉。
2005年,在曼德尔森和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主持下,中欧先后达成了两个纺织品协议,化解了中国纺织品压港危机,中国纺织品可以在双方新商定的配额基础上出口欧盟,直至2008年。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纺织品协议,2005年全球纺织品进入无配额时代,但中国纺织品自由出口还不到半年,欧盟和美国就相继宣布对中国纺织品进行限制措施。此后,中国和欧盟、美国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并最终达成了新的配额协议。
但是中欧之间的贸易战争并没有结束,2006年2月,曼德尔森建议欧盟成员国对中国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反倾销税。
在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眼中,曼德尔森是一个很好的工作伙伴。在欧盟内部,曼德尔森曾经被一些人描述为极端的自由主义者,人们指责他对中国强劲的出口能力增长的干预过于迟缓,因此伤害了欧洲的制造业;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被嘲笑指责为干预市场,伤害了欧洲的进口商和消费者。
2004年11月,曼德尔森接替法国人帕斯卡尔·拉米担任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之前,他曾先后担任英国贸易和工业大臣及北爱尔兰事务大臣。


[ 市场经济地位 ]



一种进攻性武器。一国在反倾销调查中确定倾销幅度的重要标尺,目前主要用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转轨经济国家,中国受害尤深。中国入世协议书第15条做出规定:在确定正常价格时,中国需要受调查的企业首先证明,其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方可采用本国价格。否则就采用替代国价格,即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的成本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格并确定倾销幅度和惩罚性关税。
由此,中国在入世之后,开始了寻求WTO成员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努力,这在国际关系中并无先例。2004年4月14日,新西兰率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目前,国际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是美国、欧盟等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均未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实际上已经泛政治化。
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不保证中国免受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侵袭,但可以使中国产品在反倾销调查中获得更加公平的待遇。一些专家认为,为了在反倾销中获得有利地位而支付更高成本要求市场经济地位,有些得不偿失。实际上根据WTO专家张汉林的说法,中国入世文件中并不存在“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样的名词。
根据商务部2005年委托国内研究机构完成的报告,2003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为73.8%,已超过60%的市场经济临界水平,属于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 铁本事件 ]



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责成江苏省和有关部门对江苏省铁本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这被称为铁本事件。铁本事件也被看作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治理投资过热的代名词。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铁本公司2002年起筹划在常州市新北区魏村镇、镇江扬中市西来桥镇建设新的大型钢铁联合项目。该项目设计能力840万吨,概算总投资105.9亿元人民币。铁本公司法人代表戴国芳先后成立7家合资(独资)公司,把项目化整为零,拆分为22个项目向有关部门报批。在此过程中,铁本项目得到了有关地方政府的支持。国务院于2004年2月4日召开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建设项目,并派出联合检查组督促检查。2004年3月,铁本项目被责令全面停工,一批地方官员被撤职或给予纪律处分,戴国芳被捕。
铁本事件后,曾有部分民营企业家担心,宏观调控是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但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表态,宏观调控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也表示:宏观调控政策并非针对民营企业。
在之后近两年的时间里,曾传言铁本将被南钢重组,但至今未见确切消息。戴国芳涉嫌偷漏税被拘押后,尚未见法院对铁本一案做出判决。


[ 121文件 ]



121号文件是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的别称,因该通知的发文编号为“银发(2003)121号”而得名。121号文件于2003年6月5日发布。这份文件对房地产信贷提出了一套规范性措施。央行表明此举是为了防止因房地产信贷波动而导致经济大起大落。这也被看作以防止经济过热为目标进行调控的开始。
121文件一出台,即被房地产业界看作“整肃令”和地产市场的分水岭,遭到任志强等地产商人的质疑,文件在业界的反对声中几至流产,最终没有出台计划中的实施细则。两个多月后,国务院发布《关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又称18号文。文件肯定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也被业界迅速解读为对121文件的否定,欢呼房地产业“冬去春又来”。从121文件到18号文后,房地产业是否过热,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之一。2005年,中央政府最终决心为高烧的房地产市场降温。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通知内容共八条),4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混乱,并提出八条措施加强引导和调控。这被分别称之为“国八条”和“新八条”。此后,上海等房地产涨势最猛的城市成为调控的主要对象,一系列配套措施和紧缩政策出台。上海房地产价格开始回落,至今还在盘整中。


[ 产能过剩 ]



产能过剩指生产能力相对于需求量过多。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开始后,产能过剩很快便被宏观调控部门看作中国经济的主要威胁。
2003年一季度,国家发改委就指出,钢铁、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4个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随后,国家重点对前3个行业进行了政策调控。2004年产能过剩的名单扩展到焦炭、电石、铁合金等产业。到2005年底,这一“黑名单”上的上榜者已扩展至11个行业。国家发改委指出,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也潜藏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出现过剩的行业都是一些生产资料产业,其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对于究竟怎样才算产能过剩,过剩的程度如何判断,中国学界和企业界一直有不同看法。
一些学者认为,政府部门对供需关系的预测并不一定准确。比如,由于宏观调控部门对于电力需求预测过低,曾导致电力设施建设不足,导致最近两年来困扰中国的电荒。
对于如何治理产能过剩,业界对一些地方采取的行政性调控措施也表示担忧。企业界人士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主要交由市场进行自发调节。政府的职能在于及时公布有关信息,监测行业供求关系变化,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操作建议。
一些观察家担心,产能过剩或许会成为更严格的市场准入管制的理由,并认为要防止权力部门因此对市场准入和民营经济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


[ 民工荒 ]



民工荒是对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用工紧张的概括。合适的技术工人短缺,是民工荒最为典型的体现。
这种现象自2003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时候,开始逐步引起社会注意。此前一个几乎被认为是常识的观点说:中国存在着数以亿计的乡村剩余劳动力,普通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4年9月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的结论是:民工短缺在局部地区客观存在,普通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女工相对短缺,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缺工尤为严重。
这次调查显示,缺工最为严重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又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制鞋、玩具制造、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其中部分台资企业和中小型私营企业缺工最为严重。
前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报告说,工资待遇与缺工有直接关系。月平均工资在700元(含加班费)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较难:700元-1000元的企业,招技工较难,但用工基本可保证;1000元以上的企业招工没有问题。
也有观点认为,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影响了劳动力的供给。大多数企业招的普通生产工人要求都是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在16-25周岁。但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在1980年至1988年左右出生的人,此阶段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时期出生的人,大多是独生子女。
民工荒导致东部沿海地区在最近几年连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采取提高其他福利措施等办法留住熟练工。


[ 油荒 ]



成品油供应严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出现长时间排队加油,甚至断油的现象,被称为“油荒”。油荒首先发生于广东,始自2004年,并在2005年8月达到高潮,一度波及整个南中国,西南等省区也曾宣布出现局部油荒。油荒发生时,卡车、的士、摩托车和私家房车拥挤在加油站里,排队等待加油。而一些加油站宣布无油可加,甚至有民营加油站被迫关闭。
广东地区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油品生产能力不足,台风阻止油轮运油,曾被官方认为是油荒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政府部门行政性定价形成的严重偏低的油价。目前,中国原油价格已跟国际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则由政府根据国际油价变动,进行有一定滞后期的相应调整。在油荒发生前,中国成品油价格每吨已经低于国际成品油价格1000元以上。
油价严重偏低,导致当地近一半加油站倒闭,部分香港运输车辆在每立升10港元差价下,选择来广州加油,更导致国内成品油出口量一定时期内翻一番。有分析人士猜测,中石油和中石化存在惜售,转而出口的情况。
在持续的油荒面前,2005年,政府有关部门暂时叫停了成品油出口,并组织力量向华南集中运油。此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也开始提速。最新消息称,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年内将出台,成品油价格将出现上涨。新的定价机制,将能够保证国际能源价格涨跌及时传达到国内市场。
但是这可能加重另外一种担心,如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国际价格接轨,国内经济承受力又有多强?同样出于对国内对高油价承受能力的担心,已酝酿多年的燃油税至今没有出台。



[ 煤电联动 ]



所谓煤电价格联动,是指电价随煤价变化相应上下浮动的价格形成机制。
2005年4月底,为解决自前年6月以来煤价上涨对发电企业的影响,中国实行了首次煤电联动方案:自2005年5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度上涨2.52分。
煤电联动是为了解决“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由国家发改委制定方案并推动执行的。根据现行政策,电价由发改委负责制定和调控,煤价已基本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煤电联动的目的在于保证发电企业能够以较低价格获得发电用煤,以保证电价相对稳定,同时也兼顾煤炭企业的市场利益。根据惯例,煤电双方在每年一次的订货会上确定价格和相关数量。
在2006年的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发改委曾表示将不再制定电煤指导价,转而由市场调控,企业决定。但到2月底,也就是发改委划定的签约截止日期,重点电煤大合同无一签订。有分析认为,在“市场煤”和“计划电”冲突无法用单纯市场行为解决的情况下,有必要再次启动“煤电联动” ,以疏解双方价格冲突。
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已经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请示》,并已上报国务院。在关于下一步工作的建议中,《请示》提出,要“继续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政策”。
有研究机构预测,如果实施二次“煤电联动”,今年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度将提高1.13分。“煤电联动”一旦启动,一些耗能大户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如钢铁、电解铝等冶金行业以及水泥行业等,电价上调将直接增加成本。
“煤电联动”政策表明,政府审批式的电力价格机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真正的办法是让电力跟上煤炭市场化改革进程,而不是让煤炭后退,迁就电力。


[ 炒煤团 ]



特指大规模进入山西煤炭行业的温州民间资本。最早来源于媒体报道。
据一份权威报告显示,“炒煤团”投资高峰期,在山西投资兴办煤矿的温州企业共计300多家,累计投资30多亿元。煤炭年产量总计2000多万吨,约占山西省煤炭年产量的1/25,全国煤炭年产量的1/100。
温州资本大量“涌入”山西煤炭行业源于2000年,当时全国范围内能源短缺,油荒、电荒困扰各地,煤炭供应出现短缺,价格一路高涨。进入煤炭业的温州商人被认为借机抬高煤价,牟取暴利。
进入2005年,山西省相关地区政府在丧失煤炭控制权的担忧下,通过提高进入门槛等行政手段,开始“阻击”温州商人。“炒煤团”渐显颓势。2005年末,国家安监总局确定2005年年底前将关闭4000家煤矿的“铁令”,令70%的温州煤商撤离山西。“炒煤团”事件告一段落。
炒煤团被视为温州民间资本的典型代表。实际上,在2000年后,温州资本频繁出击,先后进入房地产、能源、棉花等领域,被相应地称为“炒房团”、“炒油团”和“炒棉团”。最新的案例是,今年2月末,温州商人组团北上,投资北京国企。
温州充裕的民间资本和温州商人灵敏的市场嗅觉是炒煤团出现的根本原因。据温州银监局保守估算,即使截至2004年底,仅温州本地的民间资本就至少有3000亿元人民币。但是,温州商人的举动也一度被视为投机,被认为是对正常市场秩序的破坏和挑战。因此,温州商人在一些地方投资时,被地方政府明确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但是在去年末,浙江发布的一份报告则对温州资本的行为进行了辩护。


[ 3G ]



3G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应的是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概括而论,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就要求移动、联通等几大网络运营商升级或者重建全国电信网络,以使无线网络实现一定速率的传输。
早在2003年,业界就针对中国何时上3G等问题热议不止。但终因担心国内对3G的需求不旺、国产3G制式(TD-SCDMA)研发不成熟、移动和联通网络刚刚升级不久,投资尚未收回等等原因,3G一直停留在研讨层面。
在今年2月28日举行的“中国电信业发展与政策通报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目前中国已具备发展3G条件,运营商要充分为3G做好准备。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鲁阳称:“2006年将加快3G许可证发放工作。”如无意外,3G牌照今年将会发放。
有数据显示,中国3G启动后前六年的总投入将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3G技术还是牌照,乃至由此对电信业重组产生的无数猜想,最终都指向了权力、金钱和财富。面对中国3G市场,聚集了众多利益集团,背后隐藏着利益的博弈。3G博弈的参与者代表了政府、电信运营商、产品制造商、增值电信服务商、专利持有者等各方面的利益。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始终为“3G博弈”提供了重要舞台。


[ 苏丹红 ]



2005年3月4日,北京有关方面检测出亨氏中国某批号辣椒酱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揭开了“苏丹红”事件的序幕。
“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科学家发现,“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
3月15日、18日,著名国际连锁快餐品牌肯德基的5个品种食品的调料中,连续被检查出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18日晚,肯德基发表公开声明,对此次食品安全事件深表遗憾,并向公众致歉。“苏丹红”事件进入高潮。
“苏丹红”事件令人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表示担忧,中国将建立怎样的食品安全检查制度也成为热门话题。但与此同时,舆论注意到,在“苏丹红”事件发生的前后,一系列外资品牌产品的负面新闻纷纷传出。
其中包括,杜邦品牌不粘锅“特富龙事件”、立顿茶氟超标危机、芬必得被疑有害心脏、高露洁牙膏被疑致癌等。
中国媒体的报道说,在国外,当此类问题发生时,这些公司往往会及时公布出问题产品的详细信息,认真诚恳的道歉,迅速将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下架,将已售出的有问题产品召回或退货,并对造成损失的给予赔偿。可当面对中国消费者的质疑时,大多数的外资品牌都表现得过于冷漠和消极。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系教授毛寿龙认为,这场外资品牌诚信危机的发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外资品牌在处理危机时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态度。“愚弄中国消费者的处理行为是令消费者最为厌恶的”,这正在摧毁中国人对外资品牌的信任。


[ 一人公司 ]



一个法人或者一个自然人设立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今年1月1日生效的新《公司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此之前,中国设立有限公司必须有两个以上股东,这造成了很多想创业的人只能将夫妻或者父母或者朋友等硬“拉”到股东的范围里来,但这些实际上不出钱的“股东”在企业繁荣发达后,很多时候往往造成资产界定不清楚的麻烦。
一人公司设立的本意,在于对于出资形式的自由确立。一人公司最大特点就是两权并不分离,是运营权和所有权相重合的公司制度。一人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万元。
专家指出,允许设立一人公司,充分保障了公民的开业自由,也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扩大投资渠道,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与私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相比,一人股东免于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与普通有限责任公司相比,一人股东享有更大的开业自由,即使找不到理想投资伙伴也可开办公司。
在新《公司法》的起草过程中,一人公司的命运几经变化。新《公司法》草案曾一度删除了一人公司的有关条款。


[ 郎咸平 ]



2004年一炮而红的香港教授郎咸平先生,在2005年继续着他改变中国国企改革方向的努力。而2004年那场举世瞩目的“郎顾之争”中的“顾”(顾雏军)与他的科龙在2005年的轰然坍塌,似乎以事实论定了“郎顾之争”的结果,继而更坚定了郎咸平先生的信心与其支持者对他的盲信。
在郎咸平关于“中国国企改革方向错误”的论定之后,2005年,除国企之外其他领域的改革,也多有不乐观的声音传来,具体涉及医改、教改、电力改革等等。由此,一场彻底反思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与路径的思考与争论,在2005年掀起了巨大的声势。
争论当然是有益的,真理需要在争论与实践中逐渐明朗。因此,在中国的国有企业坚定它“产权改革”的方向,并取得巨大成效的事实面前,我们相信,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也会延续并坚持它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
郎咸平与其反对者的论战,为纠正改革中的偏差弊端起到了有益的作用。而真正主导改革方向的实践者们,则更需要辨别理论真伪、超越争议的大智慧,以保证改革真正使全体人民受益。


[ MBO ]



MBO,这三个简单的字母构成,始终是中国国企改革语境中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层收购,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曾风靡西方。是指公司的管理者用杠杆融资的方式购买本公司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
MBO自1990年从西方传入中国。与西方经典意义上的MBO相比,被植入中国国企改革语境的MBO,显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中国国有企业进行的MBO,基本演变成了国有企业的原经营者借国企改革之机,获得企业彻底的所有权、控制权,以廉价实现国有资产由国有转入私人手中的局面。
由纯粹的国有性质转为非国有,是大部分国企改革的方向之一,这本无可厚非。但MBO的过程与结果,却因国有企业历来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的痼疾,而充斥着非法与不公。在“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下,国企的经营者掌握着本企业最全面的信息与最大的决定权。因此,国企的经营者在施行MBO的过程中,有巨大的空间使自己支付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
正因为这个缺乏规则的灰色空间导致的大量不公与国有资产流失,使得MBO几次被政府紧急叫停,甚至一度被中国政府严令杜绝。
但是,作为中国国企改革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MBO内在强大的动力,以及其推进中小企业改制进度的显著效果,使它最终成为被政府认可的众多合法的国企改制方式之一。在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发文放行中小企业的MBO之后,2006年初,大型国有企业不允许管理层持有本企业股份的禁令也被解除。


[ 国资预算 ]



国资预算,即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是指对国有资本的收入与支出的安排。
一个有意无意被忽略多年的问题(国企税后利润的分配问题),随着“国资预算”这一名词的频繁提及而逐渐浮出水面。与其说“国资预算”的意义重大,莫不如说,是全国国有企业每年近万亿的庞大收入该如何花的问题事关重大。2005年,全国国有企业的利润达9000亿元,其中,160余家中央企业的利润超过6000亿元。
但是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对于这笔庞大的国有资产收入并无支配权,而只能任这笔钱被各企业留作己用。
这是个已经沿袭多年的习惯。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国有企业陷入全面亏损,企业运营与职工生活十分困难。因此,政府在当时决定,国企可以将税后利润留在本企业,而不必再上缴国库,为的是国企休养生息以脱困。
时过境迁。在度过最艰难的三年脱困期之后,随着经济增长的上扬周期与国企改革成效的释放,国有企业的效益近几年来有了很大改善。整体而言,全国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不断增长,成为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
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享有管理和安排国有资本的收入与支出的法定权力。同时,因为国有资产本质上属于全体人民,所以,这部分资产的收入理当进入国库,由财政部将其纳入全国财政总的收入与支出账户中,统一安排使用。因此,国务院2005年正式决定,由国资委编制所辖企业的收入与支出预算,然后报财政部统筹安排。由此,数年来国有企业不上缴利润的做法,将随着今年“国资预算”工作的启动而正式终结。


[ 升值 ]



在此特指人民币汇率的调整。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并且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动,参照市场供求关系进行浮动。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根据央行官员披露的信息,被参考的“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美元在“一篮子货币”所占的权重远远低于50%。
从2003年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人为低估,中国因此在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优势,他们多次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但中国一直坚持“人民币将在均衡合理的水平上保持稳定”。
1994年之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与日俱增。但自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作为负责的大国,施行了事实意义上的固定汇率政策,一直在紧密地与美元挂钩为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左右。
截至目前,人民币累计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


[ 股权分置 ]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在特殊的发展演变中,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流通的社会公众股和非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近几年来围绕着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市场先后有三个基本提法,第一种叫国有股减持,第二种叫股份全流通,第三种就是现在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市场对于股权分置有过激烈的争论,由此派生的名字包括“股权分裂”、“股权分割”等。而每次提出解决这一制度性问题,股市就跌跌不休。
全流通问题是张卫星提出来的,全流通作为问题其实自中国股市诞生就存在,全流通真正成为问题肇始于1999年的国有股配售。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决定在股票首发、增发时,按融资额的10%以发行价减持国有股,为社保基金筹集资金,因而又叫国有股存量发行。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2003年11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提出“股权分置”。2004年2月,股权分置概念被写进“国九条”。随后的一年,市场围绕“股权分置”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议。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证监会才明确指出: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 金融生态 ]



金融生态作为一个仿生概念,最早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博士在2004年提出;他将生态学的概念引申到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考察金融发展问题。2005年11月,《中国城市金融生态报告》第一次让人们真实地触摸到有形的金融生态,而非仅仅停留在概念上的金融生态。
根据央行副行长苏宁的说法,中国金融生态存在的主要缺陷有四个方面:法律环境不完善,有关法律对金融债权保护不够;社会信用体系很不完善,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特别是直接融资发展滞后;直接或间接的行政干预、执法不力。其中,据调查直接或间接行政干预形成的银行业不良资产占不良资产总额的80%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说,目前阻碍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出台缓慢和部门协调滞后。


[ 热钱 ]



热钱是对短期投机资本或短期债务的俗称。在人民币升值前的两年中,因为预期人民币将大幅度升值,投机资本大量进入中国,以期在人民币升值中套利。
从2003年到2005年人民币汇改前,热钱一直存在于中国大陆的房地产、股市,并在香港市场大量存在。
2004年11月份,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发布了一份题为《调整货币政策、缓解资金紧张局面》的报告,首次承认了境外游资在内地的大量存在——2004年上半年外资增长16%,达到2000多亿美元,其中接近50%是属于“游资”性质的短期债务。
在房地产市场,热钱获利逻辑为:其时,由于欧元和日元相对升值,中国房地产的价格与国际大都市相比仍相对较低;不乏国际资本冲着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及楼价攀升双重“套利”机会,伺机而动。具体是:升值预期-热钱流入-房价上涨-等待人民币升值-升值后出售房产,获房价上涨及人民币升值双重利益。
投行的分析师说,热钱的流入,自去年7月份的人民币汇制改革后虽然已见冷却,但却远没有消失。根据业界人士分析,去年香港可能有1万亿美元的热钱驻留,至少有2000亿至3000亿左右进入了中国大陆。不过迄今为止,估计有20%-25%的热钱退出了市场。



[ 权证 ]



一种衍生产品。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高调亮相。当日,宝钢权证以1.263元的涨停价格高开,并将此价格保持到收盘。与0.688元的参考基准价相比,宝钢权证上市首日涨幅达到83.58%,成交约1.76亿元。在“炒新”的背后,投机的氛围越来越浓。
历史似乎总是被重演。1992年11月5日,深市第一张权证深宝安权证上市开盘价为4元,从上市到1993年11月2日停止交易的一年中,最高曾炒到23.6元,较开盘价上涨490%,最低价即摘牌价为2.35元,震幅达900%。正是因为投机过于疯狂,管理层不得不暂停了权证的发行和交易,权证由此夭折。
继宝钢权证之后,市场又相继推出了武钢权证、万科权证等。而权证则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继续演绎着神话,以至于市场一度传出投机资金动辄几百万乃至数千万的盈利。权证的过度投机,被认为是大盘失血的罪魁祸首。权证引发的争议铺天盖地,有投资者质疑权证发行的法理基础。在风险被放大之后,上证所不得不出面稽查爆炒宝钢权证的机构并下发风险警示函。
2006年2月15日,管理层推出新举措,允许券商适时创设权证。尽管新政旨在抑制投机,但仍被指斥为券商独赢的游戏。而某些上市公司在股改支付对价时,总是要搭上权证,其实质是降低对价。
权证最大的功能在于抑制过度投机,让市场更趋于理性。但权证本身的投机,靠谁来抑制?



[ 注资 ]



中央银行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财务救助行为。其目的在于解决部分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或资本金不足的问题。2005年 4月21日,中央汇金公司为中国工商银行注入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40亿元)资本金,同时保留财政部在工行原有资本金中的1240亿元人民币,从而使工行的核心资本达到2480亿元人民币(300亿美元),工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也由此达到6%。
在此之前,汇金公司已经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予以注资。
除了代表国家对国有银行进行财务重组这一职责之外,汇金公司的“散金”名单中还包括了证券公司,与它同时承载起这一功能的,是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深陷亏损困境的证券公司要求央行再贷款援救的呼声一直很高。据央行金融稳定局统计,2004年央行共向券商提供了150亿元再贷款。但这些再贷款绝大多数都是有借无还,央行扮演了“最后埋单人”的角色。2005年,央行转而决定采取注资方式。
截至目前,汇金公司和建银投资已先后向中国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南方证券、湘财证券、西南证券、民族证券等公司注资。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还将有部分国有金融机构获得央行的注资。


[ 定价权 ]



在此特指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对价格的主导和谈判能力。
2005年,作为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上中国企业集体失语,被迫接受进口铁矿石71.5%的涨幅。
对在国际市场上买卖的商家而言,定价权反映了他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力。而作为世界上大宗商品最大的买家和卖家之一,我国在定价方面一直缺乏话语权。
公开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4年,大豆、原木、纸浆、羊毛、棉花、锰矿砂、铜矿砂、纸及纸板等主要初级产品进口量大幅增加,而进口价格也呈现出从13%到99%不等的涨幅。铁矿砂、铬矿砂、氧化铝三种商品的平均进口价格涨幅更高达三位数,分别为146%、154%和111%。而作为商品输出国,进口与出口商品的价格则表现出完全相反的态势。
实际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依据一个或几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成交价格升贴水而定。而国内却长期没有相应的期货品种用于提高我国的话语权。此外,不掌握上游原材料控制权、国际期货交易经验不足等,也是中国缺乏定价权的原因。


[ 股市边缘化 ]



边缘化一词最先出自社会学,指与主流社会相背的现象或行为。股市边缘化,意指股市日趋没落,不能发挥应有的融资、投资与资源配置三大功能。换言之,就是认为股市可有可无,不再重要。这使中国股市重要性甚至存在必要性受到怀疑。
早在2003年,经济学家韩志国就指出“边缘化是中国股市面临的最大危机”。他说,自中国股市诞生以来,边缘化的危险始终存在。但在近年来,市场的边缘化逐渐出现了全方位发展的趋势。首先是市场发展有边缘化趋势;其次是监管主体有边缘化趋势;第三是投资者利益有边缘化趋势。
随着中国股市的边缘化,内地许多优质公司诸如中国联通、中国石油、中国人寿等纷纷改道到境外上市。
2004年中国企业在国内和海外的IPO金额比是1:3,2005年这一比例更低。在国内股市筹资功能丧失的背景下,海外市场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主板”。


[ 王小石事件 ]



王小石,44岁,原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审委工作处助理调研员。2004年11月18日,王小石被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正式批准逮捕。2005年末,王小石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2万元。
法庭审理认定,王小石利用职务之便,向申请上市企业出卖发审委委员名单并获利72.6万元。
王小石事件曝光后,舆论将矛头指向中国股票发行制度。中国企业国内上市通常在证监会要经过两道相当复杂的“工序”:首先要通过发行审核部门的初步审查,对企业的财务、盈利前景等作出大致评估;然后,组织发行审核委员会会议,由发审委员们进行最后决定。王小石任职的发审委工作处,职能就是组织“发审会”,并安排那些通过前期预审的企业“上会”。企业最终能不能过关,漫长而艰难的筹备和前期辅导最后有没有回报,都取决于发审委专家,但当时发审委专家名单并不公开。
在这一事件中,处于旋涡中心的中国证监会一直未予表态。但对于发行制度的改革,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则在2005年多次提及,要推进发行制度的市场化进程,并逐步创造条件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 私有化 ]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私有化是指某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重要股东回购该公司其它所有流通股份,从而取消其上市资格的行为。
2006年2月15日,以143亿元,平均溢价超过20%的代价,中石化“私有化”旗下四家A股上市子公司。3个月之前,中石油曾启动了对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的“私有化”。
私有化在海外并不鲜见,当证券市场处于长期低迷,公司大股东认为股票无法体现公司的价值;或者上市成本过高,与银行贷款、债券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又或者大股东非常看好公司前景,不愿他人分享日后丰厚的利润,都可以成为私有化的理由。
根据初步计算,中石化所付出的相对于该部分净资产的溢价为62.5亿元,以此计算中石化5年左右就可以收回回购所付出的溢价。而其在5年之后则可以坐享这部分回购资产所带来的每年12亿元之多的高利润。
不过中石化的“私有化”选择不仅仅因为单纯的投资收益,这也是其产业链条整合的重要步骤。通过私有化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重要的是由此整合集团资源,关联交易可望大大减少,其石油巨头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由于中石油、中石化的私有化推进,中石化旗下的其他公司以及中国铝业旗下的公司也面临回购问题,因此这些上市公司股价更是一路飙升。现在“私有化”概念甚至成为市场的一个投资主题。


[ QFII ]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ers)的英文简称。在国内,QFII是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产物。2003年5月26日,瑞士银行有限公司、野村证券株式会社获中国证监会批准,首批取得QFII资格。一个月后,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也相继获得QFII资格。7月9日,瑞士银行在A股市场下了第一单,买进的股票包括中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宝钢股份等4只个股。
对于目前的中国股市来说,QFII反而是一股反常的力量,但可能也是惟一清醒的市场投资力量。目前,QFII的规模已接近60亿美元,有超过32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
QFII入场时股市正处熊市,股指从2300多点暴跌至1000点左右,股市一度有被边缘化的危险。QFII的一举一动备受投资者关注,因而成为投资的风向标。
在中国股市千点决战的关键时刻,QFII成为救火队员受到了管理层的青睐,被认为是中国股市的“好孩子”。现在,管理层正在准备给QFII预备规则“转正”。拟修改的规则包括门槛降低、资金汇出更加方便等。
QFII在选择股票时,不会过多考虑大盘的环境、走势。首批获得资格的瑞银华宝公开宣称,对于看好的股票将会长线持有。所谓长线,是指五六年的时间。QFII集体行为背后是集体获利。事实证明,QFII目前已在中国股市赚了个盆满钵满。


[ 银行系 ]



银行系诞生于2005年。中国金融业进入混业经营时代的明证。
2005年2月20日,央行、银监会和证监会共同制定的《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成为现实。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是首家由银行出资设立的基金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2亿元。该公司是由中国工商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3家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55%,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25%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20%。目前已有3家银行系基金面世。
背景显赫,资金雄厚,广泛的渠道,这令银行系基金从出世开始就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不少基金业人士预测,银行系基金会利用2-3年时间超高速发展,挤入前十大基金公司。最多三年后,银行系基金会成为基金公司中的第一梯队。
对于银行系来说,基金可能仅仅是个开始,银行系保险、信托公司也在酝酿当中。他们的出现或将引起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蜕变风潮。


[ 贱卖论 ]



贱卖本意为低价出让。在这里指国有资产被以低于其本来价值的价格出售。在2005年,贱卖论特指国有银行股权的不当出让。在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一些学者质疑国有银行股权以低价出让给海外战略投资者,造成了优质国有资产的流失。
在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前,其14.1%的股权以39.6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境外战略投资者。美洲银行和淡马锡还分别承诺,在建行IPO时再分别购入建行5亿美元和10亿美元的股份。
中国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将其21.6%的股权以67亿美元的价格出卖。
中国建设银行IPO的过程中,1.96倍的市净率定价远远高于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入股建行时按净资产1.15倍出资的价格,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让战略投资者捞足了油水。
汇金公司董事长谢平对此回应说,在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制度性溢价,也不能忽视制度性折价。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在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不要煽动起情绪化思维,同时要警惕那些鼓噪贱卖论的人。
2005年11月以后,这场争论蔓延到监管层。在舆论压力之下,中国银行引进淡马锡遇阻大股东汇金公司。随着建行股价的不断攀升,国有银行股权“贱卖论”的质疑也开始指向工商银行。但在2006年1月27日,工商银行最终和高盛投资团签署协议。高盛投资团将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
但是,对于国有银行贱卖的疑问并不会就此结束。而且,这一疑问仍有可能在其它领域延伸。


[ 国储铜 ]



铜是国际期货市场交易的大宗商品之一。2005年11月,市场传言中国国储物资调解中心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有20万吨空头被套,沽空价位约为3200美元。此后国际期铜价格一路上扬。11月16日,国储局开始在国内以公开竞价方式抛铜,并称意在稳定铜价。国储与国际铜炒家就此展开一场对决。这一事件被称为国储铜事件。
权威人士称,国储铜事件暴露了相关部门内部管理的混乱,是属于授权体制的问题。国储铜事件的核心人物是刘其兵。国储在海外铜市的下单人和资金调拨人都是刘其兵一个人。在事件曝光后他一直没有出现。据信此人已被双规。
从国储铜事件发生至今,国际期铜价格已经从近4000美元/吨一路上扬并突破了5000美元/吨大关;国内期铜价格一度险与50000元/吨擦肩而过。
今年1月24日,国储局下发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期货交易,买卖股票、外汇、企业债券、各类投资基金和其他金融衍生品或进行金融风险投资和境外投资。事业单位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必须严格履行投资申报审批程序。
目前,国储铜事件尚未了结。有消息称,国储方面通过交割和调期的手段已了结了一部分仓单,但市场未来发展态势更有赖于国储与国际基金双方的谈判结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0 11:41:4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经济 Institution Management Managemen qualified 中国经济 焦点 两会

沙发
eliber_mastered 发表于 2006-3-20 16: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些都是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而中国经济也在逐渐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强大和成熟。

使用道具

藤椅
qayfg 发表于 2006-3-20 22: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以很块的速度在发展着,我相信中国一定会变的富强

使用道具

板凳
yyyllbb 发表于 2006-3-21 12: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感谢

使用道具

报纸
扯淡和尚 发表于 2006-3-21 16: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好象是经济观察报上的

俺认为当中讲社会,文化等等其他部分更精彩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4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