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摘改人民网-华东新闻
2005年上半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85亿元,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而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099亿元,同比增长了28.9%。从这点来看,山东的经济增长要比广州快!但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其中一项指标而已。在财政收入等其他方面,山东与广东还有不小差距。
山东省省长韩寓群也说,广东实力强,不是我们三年两载能赶上去的,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当然,在民间,一些人认为,山东经济超过广东是个必然,即使现在没有超,将来也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广东工业目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5%,因此上上下下相当关心。广东工业增长受能源紧张的影响,增速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工业近几年的增速一直呈趋缓状态。与山东、江苏和浙江等省份相比,在投入的规模和速度上,早已无优势。加上今年以来煤电油运等制约因素相继出现,特别是电力供求矛盾突出,很多人都注意到,像浙江、江苏、上海这些“用电大户”、“能源大户”,今年都与广东一样,增速出现回落。而与此同时,不仅山东这次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超过广东,像内蒙古这些省份在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前提下,各项经济指标上升也非常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能源、资源大省。故而有学者提出,如果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广东等地方的工业发展还会受到制约。
像2005上半年因电力短缺,广东工业增加值增速就被拉低约7个百分点,全省GDP增长被拉低约4个百分点。另外,广东工业效益不好,也与广东的产业结构状态紧密相连。上游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石化原料价格高企不下,产成品价格却升不起来,正处于迅猛上升期的汽车产业还遭遇降价的影响。这些因素让位于产业下游的广东饱尝“效益”之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仅增长4.4%,同比回落31.5个百分点,亏损面上升1.3个百分点。山东这方面受到的制约确实比广东要小得多。不过,山东今年工业增加值大幅上升,还有一个因素:多年来,山东在大项目上一直是投产达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规划储备一批,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这些多年前兴建的一些大项目正开始发挥作用。
山东被外界称为“半岛制造业基地”,它有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山东的半岛制造业基地,以青岛、烟台、威海为前沿,延伸到潍坊、淄博、东营、日照等市。2004年,青、烟、威三市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各占全省的13,实际利用外资占69.2%,吸收日韩投资占全省的93.3%,进出口总值占全省的6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的89.2%,其带动作用不可小看。山东雄心勃勃地要把半岛制造业打造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为支撑,具有国内市场控制力和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产业体系。
广东工业增长的“力不从心”与珠三角制造业的动力不足有直接关系。珠三角增幅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拉低广东全省工业增速4.9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讲,山东的特点是,特别注重发展大型工业企业,又被称为“大象经济”。目前,全国有各类大企业集团2692家,山东就拥有292家,排在第一位。这些大企业集团对山东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去年山东工业企业集团100强实现的营业收入、利税、利润,分别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45%、44%。汽车、船舶、食品、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家电、电子信息等是山东着力培育的7大产业,目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1.5%。
就产业而言,广东“轻”多了。改革开放相当长一段时间,广东的支柱产业曾有四句话:“广东粮、岭南衣、珠江水、粤家电”,除“广东粮”是指农副产品外,其他的纺织服装、食品饮料、轻工家电,都是偏轻、偏低的。
山东经济有以下的优势:一是基础设施完备,特别是公路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33公里,全国第一;二是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总容量全国第二,近两年很多其他省份拉闸限电,山东却一直没有;三是劳动力丰富而且成本很低,山东的劳动力成本相当于上海的12,广东的13。四是建设用地很多。仅潍坊北部不占建设用地指标、不用国家审批就可以征用的非耕地就有300万亩。这在广东和长三角等寸土寸金的地方,是不可想象的。有专家测算,山东企业发展的综合成本比南方地区要低20%到30%,这对投资者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还有一个很大的有利因素:半岛制造业正在逐步承接日韩制造业的转移。山东的大企业与日韩企业有一种互补和对接,像韩国要转移的造船、汽车这些资本密集产业正好是山东的强项。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初从深圳到山东工作时,曾经在一次会议上给大家分析:广东主要是依靠接受香港产业转移,靠“三来一补”发展起来的。如今轮到日韩产业大举向中国转移了,山东与日韩隔海相望,是近水楼台就要先得月。香港毕竟只是一个城市,日韩可是两个国家呀,两个制造业强国———如果向我们转移一部分,那就不得了!与会者当时听了,眼睛都亮了。近年来外资在我国投资区域热点,有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环渤海湾“北上转移”的趋势。这对处于环渤海地区的山东来说,应是山东新一轮发展的契机。山东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很多,比如,山东企业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企业地域化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增长质量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低,淡水资源也不丰富,环境污染严重。还有,“官本位”的传统也将深刻地制约着山东经济的发展。
其实谁当中国第一工业大省并不重要,可以是广东,山东,也可以是其他省市。重要的是,能否在这种你追我赶中,变一马当先为万马奔腾,共同提高在国际上的产业竞争力。
欢迎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22:11:0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