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C919的部分分系统选择了国际分包商承制的主要因素,其实并不是咱们拿不出同类系统,而是咱们拿出来的东西没有经过FAA(美国联邦管理局)取证,装到机上以后不会被大多数国家的民航部门与航司承认。
没有FAA认证C919进不了国际市场
最多只能飞飞国内航线,而选择国际分包商可以有效规避这一问题,确保C919可以快速打入国际市场。在中国的大多数航企得不到FAA发证、咱们的民机制造业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前提下,很多隐忧其实还都没有解决方案。
中国民用客机制造业下一步该怎么办?
那么,既然目前的情况如此复杂,作为刚刚起步的中国大型民用客机制造业,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这个,其实大伊万并不是民航工业的决策者,也无法给出过于详细的建议,只能给各位读者提出些建设性的意见大家自行讨论。
在大伊万看来,在民机设计上就要引入军机式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同时配套给出分系统白名单制度,将各主要国家能够提供相应分系统的商业公司列入名单,确保同一个分系统最好可以由不同国家、互为商业竞争对手的不同公司提供,且二者互为备份,即使一个公司由于政治性因素断供,另一个公司可以随时顶上,起码确保整机生产与交付可以不断线。
当然,对于航空发动机这种关键性的分系统来讲,目前似乎的确没有能够与CFM国际公司“不同国家、互为竞争对手”的公司存在。因此,咱们还得另外想想主意。在大伊万看来,对于航发、航电这类关键性分系统,事先储备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本次“断供”风波之后,没有理由不相信咱们会加大预先采购Leap-1C发动机的力度,如果我们能够在2到3年的时间内采购50台、100台甚至200台发动机并储备之,其实就足够C919生产线运转到2026年左右了,即使在这一时段里,美国再度出手真的断供,咱们也不至于迅速掉进没有发动机可用的窘境里,其生产线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甚至可以一直运转下去,通过打这个时间差等其它发动机成熟。
C919生产线
至于很多读者心心念念想要的“一切自主研发”,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客观的差距与战略上的劣势咱们也是必须承认的。也许在未来几年里,我国会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民机制造业相关分系统与整机制造的国外技术认证,并进一步加大对诸如CJ-1000A型发动机的研发力度。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不必过于心急,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民航飞机作为一个讲究积淀、讲究准入和论资排辈的产业,人家现在不仅已经提前上车了,还把梯子给抽上去了,咱们除了在战略上抓紧,在战术上反而要学会“下闲棋”,关键性的分系统诸如航发要加快研发进度,能够取证的分系统也要全力推进取证,但是暂时取证不了东西,其实,咱们也没有必要过分心急。
CJ-1000A型发动机
毕竟,别忘了除了咱们,还有一个同样处于后发位置的俄罗斯也正在民机制造业领域发力,对于咱们取证不了的东西,似乎绕道俄罗斯、由与欧航局关系相对较好的俄罗斯“曲线救国”,也是一种较好的取证策略。更不用说,在航发领域,目前俄罗斯自己还有两个自主研发准备取证的航发项目正在推进,且进度均超过我国,一是对标CJ-1000A的和Leap-1X的ПД-14,二是对标CJ-2000和Trent1000系列的ПД-35,作为万一航发真的顶不上、且准入门槛被整个掐断的最坏情况的替代方案,似乎目前就开始向这两个俄罗斯航发项目注资和争取联合研发是个“打提前量”的手段,当然,这一切还要等到中国商飞乃至民航部门对当前形势进行评估后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