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Dstudent2010
3043 3

[其他] 日落的帝国—小析1919-1945年期间的英国军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副教授

5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41 个
通用积分
113.0600
学术水平
3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23776 点
帖子
2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4-25
最后登录
2023-3-1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战结束至二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上最剧烈动荡的时期,英国的军事力量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二战爆发前的军备建设中,英国成功地保持了其海、空军的强国地位。二战中,英国的军事体制改革及军事建设又取得了新的发展,为盟国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9年,一战结束后英国的大部分战略学家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内不会发生战争,并此为基础制定了英国的《十年规划》。在这个规划中英国战略学家们对陆海空三军的战略地位展开了争论。他们认为英国军队的战略目的按轻重缓急可分为4类:
1、本土防卫;
2、维护海外交通线;
3、帝国领地的防卫和内部安全;
4、对各盟国的防御。
        由于英国具有岛国的有利地理位置,有海洋作为天然屏障,所以历代英国都把海军建设放在第一位,利用世界第一的海军夺取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地,并称雄世界200年之久。一战后,英国在一段时间里仍把海军建设放在首位。但进人30年代,坦克和飞机的迅速发展使军事技术发生了革命。飞机使海洋屏障不复存在,于是空军开始受到青睐。
        30年代英国的空军和海军在军备建设中处于同等地位,而陆军依然受到冷落。直到1938年以前,英军方一直认为陆军费钱而用处不大。陆军的作用限于在欧洲支援盟国进行防御,从而防止敌人人侵英国本土。平时英国有5个师便足矣。1936年张伯伦首相认为:英国陆军的规模应有限度,其作用仅限于支援盟国(指法国),而由英国的盟国去保持强大而费钱的陆军。虽然英国不重视陆军的建设,但英军界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位:
        一、“坦克和机械化之父”:约翰.F-C-富勒将军。他是著名的军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影响。他较早地认识到内燃机和坦克的出现使战争发生了质的飞跃,他认为汽油和装甲的出现,增强了军队的机动性、防护力和攻击力,使战争面貌为之改观。坦克将是未来战争的决定性力量。他力主建立以坦克为主力的机械化部队,认为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和航空兵,可以迅速、突然而强有力地突破敌人防线,应以此来作为机械化部队的作战原则。
        二、“机械化制胜论者”:利德尔?哈特。他指出:装甲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是未来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在战略上,他提出了“间接路线战略”,主张尽可能地把战斗行动减少到最低限度,避免正面强攻的作战方式,而用各种手段出奇不意地奇袭和展撼敌人,使其在物质上遭受到重大损失,在精神上失去平衡,从而达到不经决战而制胜的目的。
        三、“英国空军之父”:休?特伦安位。作为英国空军参谋长。他在一战后坚决反对撤销空军的主张。坚持保留空军。他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空军的战略作用,认为空军的战略任务是“战略阻滞”,即使用空军轰炸敌后方,摧毁敌军工基地和交通运输体系,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的“战略轰炸”,其目的是配合陆军打败敌人。他还强调空军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的重要性,指出整个国防力量是一个三军合同体系,空军在其中是为陆上进攻作战铺平道路,在海上通过封锁海上通道与海军协同作战。他为战略轰炸奠定了理论基础。
        虽然上述思想家的先进思想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独创思维被湮没于和平主义的言论中,未能受到应有重视。
        1919年,在预测10年内不会发生战争的前提下,英国陆军大规模复员,几百万大军到年底在本土仅剩下不到5个师,英陆军在20-30年代基本保持这个规模,同时海外驻军也大大削减。而耗资巨大的空军几经努力幸存下来,但是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并受到节约经费的冲击。英国193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把军备重点放在海军上,不惜血本斥巨资建造巨型战列舰,以维持“海上巨无霸”的形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战列舰的费用日益昂贵,对衰弱的英国来说已不堪重负了。一战后,英国不得不放弃“两强标准”,默认与另一个正在崛起的美国海军平起平坐。1919年美英等国在华盛顿签署了《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美英两国可各拥有主力舰50万吨。华盛顿会议后,各列强继续进行海军竞赛,加紧建造巡洋舰、潜艇等所谓“辅助战舰”。1924年英国开始建造21艘重巡洋舰,因经济负担不起,在1930年与美日两国达成了《伦敦条约》,确定了三国在重、轻巡洋舰、潜艇上的吨位比。英国同美国一样,分配的吨位为:巡洋舰33.9万吨,驱逐舰15万吨,潜艇5.27万吨。英国重新夺取海上猫权的企图化为泡影。进人30年代,因国际形势日趋紧张,英国政府才开始。重视军备建设。1932年终止了《十年计划》,重新制定军备计划。1934年起,英国真正开始重整军备。1930一1938年军费增长了近4倍,从5.12亿美元增到18.63亿美元。英国军备的重点是空军,1932年产飞机445架,后逐年上升,1939年达到7940架,增加了18倍多。二战战争前英一线作战飞机达1760架、其中1100架是新式飞机,轰炸机和战斗机各占一半。在海军方面为保持对德海军优势,英国与德国私下在1935年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建造相当于英海军35%吨位的军舰和45%吨位的潜艇。英国想以此限制德国海军,却不料德国获利巨大:一方面它突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使海军建设合法化。另一方面,由于英国海军分布于全球,德海军可在局部地区形成优势。英国在30年代中期开始加紧建造军舰,到1939年,英海军拥有航空母舰7艘,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3艘,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149艘,驱逐舰工84艘,潜艇58艘,还有6艘航空母舰和9艘战列舰在建。英国海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二战爆发前英国战备最大的缺憾是陆军始终不受重视。陆军长期只有5个师。1936年才决定增加4个营,并改组国民自卫队。1939年英国军费增加了1倍,内阁决定扩建10个师及相应的本土后备队。1939年4月15日英国历史第一次实行义务兵役制。英国陆军迅速扩大,到战争爆发前夜,英国本土及海外已有陆军171.3万。经9月1日实行总动员,陆军达243.8万。陆军人数虽然得到扩充其但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本身仍存在许多问题。如1939年,全国有1770辆坦克,却没有组建装甲兵。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告了英国对德“缓靖”战路的破产。这时英国的武装力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为此英国在战争期间进行了深刻的军事改革。战时英国军事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消极防御时期(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
        英国首先调整了军事战略,主要采取了短时间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英军方认为:用强大的海军控制海峡和贸易通道,用空军防守领空,英国就会固若金汤。同时派出一支远征军去法国支援,短时间便会打败德军,取得战争的胜利。英国已放弃了陆军“有限职能”的思想,开始把法国也纳人英陆军的防御范围。根据上述思想,陆军大臣提出扩军55个师的计划并派远征军去法国。1940年春天,已有40万英军驻在法国。但国内动员缓慢,到这时还在为生产何种型号的坦克而争论不休。飞机生产也未按计划进行,迟迟不派人赴美购买军火。开战8个月了,原计划派往法国的34个师的远征军只去了10个师。英法联军采取消极防御战略,3个月按兵不动,使德军稳定了东线后,调兵西线,于1940年5月l0日发动突袭。英法军队挡不住德空军和坦克兵团的强大攻击,溃不成军,比利时和荷兰投降,英法军主力被困在教刻尔克。英国紧急实行“发电机计划”,将20万英军和14万法军撤回英国,但丢失了全部武器装备,并有3万多人被俘。
        二、孤军奋战阶段(1940年6月至1942年)
        敦刻尔克撤退后,英国处境危险,本土仅剩下500门大炮,200辆坦克1200架飞机。陆军正进行整编,国民自卫军正在整训,海外辽阔的殖民地只有10万军队。法国投降后,欧洲只剩英军孤军奋战,抗击法西斯德国。而希特勒此时正在海峡沿岸集结重兵,准备入侵英国。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英国采取了紧急措施。首先是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扬长避短,制定了“边缘战略”。英国长处是海空力量强大,短处是海外兵力过于分散。英国决定利用海上封锁和空军防守本土,同时在偏远的次要地区不断开展军事行动,将德国在这些地区的力量不断消耗殆尽,直至最后给德国以决定性的打击。为实现这一战略,英国进行了战争总动员.主要做法是:
1、颁布国防立法。1940年5月22日颁布《紧急权力法》,规定政府有权征用任何人,有权动员军火工业,管制各种财产。后来颁布的法令进一步扩大了政府的权力。1942年颁布《国民军义务兵役法》,规定国民军每月至少在军中服役48小时。加强对人力的动员。英国政府开战后征召国民军作为准军事部队(相当于预备役),服役期为整个战争期间,自愿而无报酬,政府只供给兵器和服装。到1941年6月。国民军已达160万人。1942年5月,全国3300万14至65岁的公民中,有2200万人参军或从事军工业生产及与战争有关的工作,此外还有201万人部分时间服役或从事军工生产。
2、经济动员:战争初期,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把国家资源全部动员起来。政府先后征用了商船、工业企业进行军工生产,并扩大林地,生产粮食;还加强物资配给和物价管制。经过动员,粮食产量增长了一倍,军工生产量大幅度上升。以1939年为例,军工生产为100,1941年为2400。飞机从1939年产60架,1940年则达到4283架。1941年,船舶下水为战前的4倍;1942年坦克产量8611辆。军火生产的增长补充了英军的损耗。
3、建立集中统一的统帅机构。英国国王名义上是最高统帅,但实际军权在首相手中。英战时内阁有5人,以邱吉尔为首。他们决定战略、政策和重大军事决策。海、陆、空军三个大臣只是首相的副手,具体执行命令,但不参与战时内阁的决策会议。三军参谋长组成的“参谋长委员会”拟定全盘战略和行动计划;再由首相与自己的总参谋部(即战时内阁秘书的军事办公室)商议后作出决定。决定由三军参谋长执行。他们向各战区司令发出指令。加强空防及科技转为军用。
4、英联邦成员国及海外领地的动员。英国原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地。一战后,许多殖民地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为了进行战争,英国对英联邦各成员国及海外领地进行了动员。加拿大1941年扩军至47万人,有三分之一派到北非和近东随英军作战。加拿大工业也动员起来为英国服务,1941年军火产值达8.05亿美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在1940年8月派9万和3万军队参战,两地工业也为英国生产军用品。印度因英国镇压独立运动,热情不高1941年仅派出8个师去埃及,反之还要牵制大批英军于印度维持秩序。南非则不许军队到非洲以外作战。此时,英联邦仅初作动员。积极推动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英国为摆脱孤军困境,通过外交努力,与美苏两强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1941年1-3月和12月,英美首脑在华盛顿两次开会,建立了军事同盟并制定了共同战略。1941年8月,美英两国首脑发表了《大西洋宪章》,表达了共同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并宣布从军事上援助苏联。在此之前,英苏已达成共同战斗的协定。1942年1月,英国促成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英国经艰苦努力,终于渡过危急关头,使战争出现了转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陆海空三军 英国陆军 反法西斯 科学技术 航空母舰 英国 帝国 军事 日落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Sunknownay + 20 + 5 + 3 对论坛有贡献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3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RDstudent2010 发表于 2010-4-29 18:06: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转折时期(1942年12月至1945年5月)

    1942年晚期,英军取得北非战役的胜利,苏联获斯大林格勒大捷,德国已现颓势。同年11月,盟军登陆北非,苏军展开反攻,盟军在太平洋发起攻势,从而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英国为适应新形势在军事上作了如下重大改革。确立“欧洲第一,亚洲第二”的战略。英国此时战略是与美共同制定并以美国为主。1941年英美两国参谋人员制定了《参谋协定》,认为应先击败德国,再打日本。因为德国在轴心国中起主导作用。一旦打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崩溃也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德国第一”或“先欧后亚”的总战略。以后盟国先后开过11次最高级会谈,均坚持这一战略,并以此制定出各项具体作战计划。在1943年前,因美国刚参战,双方采用了英国的防御战略。从1943年卡萨布兰卡会议后,美国战略渐占上风。

        美英双方还曾展开过争论。英国坚持以地中海为主战场,从意大利打进德国。美国则力主跨过海峡打人欧洲大陆。最后英国屈从于美国,同意采用“霸主计划”。建立联合军事指挥系统。英美建立了军事同盟后,建立了共同的指挥系统— 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 统一指挥两国军队的行动。该委员会在协调和指挥各战区的美英军队作战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保证了历次重大军事行动顺利进行。进行最大限度的总动员。英国的人力动员在此期间达到最大限度。1944年5月,全国人口4775万,动员了2500万人,其中包括几百万在工厂做工的妇女。陆海空三军人数1945年达到509万人。军火工业1943年比194工年增长1倍,产值从65亿美元增至111亿美元。其中飞机年产量达2.6万架,坦克年产达5000辆以上,1943年达7476辆o 英国军费1945年达51亿英镑,占国民收人的61%英联邦的动员规模也大大增强:加拿大动员了18至40岁男子的40%用来从事与战争有关的工作,在1944年达185万人,其中75万人被派往海外作战。加章大军火工业产值从1941年8亿多美元增至1943年的27.76亿美元。澳大利亚动员了137万人,而全国总人口才700万。南非出动20万军队参加非洲战场的战斗。印度也动员了264万军队。英军在各战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在诺曼底登陆战中,英加军出动17个师130万人。英军在向德国本土进军中,也所向披靡,战功显赫。英陆军和中美军队协同作战,歼灭了日军主力,收复了缅甸。英空军配合美国空军对德发动战略轰炸,给德国经济以毁灭性打击。英国海军在封锁德国海岸、护航、与潜艇作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被击沉的789艘德国潜艇中,有近500艘是被英国海军击毁的。

    结语:

    经过近6年苦战,英国和盟国终于直得了战争的胜利。英国战时共支出军费250亿镑,英国及英联邦共动员950万军队,英军阵亡244723人,受伤277990人,失踪53039人。英国战时共产飞机13.1万架。机枪30万挺,坦克2.5万辆,英国为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英国在这一时期的军事建设有许多成功经验:

一、利用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把国防建设重点用于海军和空军,形成国防的第一道屏障,而只保留一支小的陆军。巨额投人海军的政策经战争检验是行之有效的。

二、英国的动员体制十分有效。英国具有民兵传统,成年男子普遍接受军训。这样平时可仅保留一支小规模陆军,节约大量军费。一遇战争,实行义务兵役制,很快便可动员百万大军。战时英国及英联邦的动员体制十分有效,满足了战时对人力的需要。

三、及时组建军事同盟,利用盟国力量互相支援。战争初期英国匆忙建立了英法同盟,因双方利益相左,英国未全力援法,导致法国投降英国面临亡国险境。英国能迅速开展外交活动,放弃反苏政策,与苏联结盟:并与世界经济、军事之首的美国建立军事同盟,从而摆脱了孤军作战的局面,使德国陷人两线作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更是英外交的成功之作,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为二战胜利铺平了道路。

    但是英国在军事建设方面也有严重失误,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上对战争的危险认识不足。一战后,英国的军政界人士受反战厌战思想影响,未能及时预见到法西斯主义的实质及其危害,一味妥协退让、姑息纵容,在军事上无所作为,未能制定充分的军备计划,而匆忙投人战争,造成惨重损失。

二、未能预见到坦克、飞机等新9武器给军事学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英国是坦克的发源地,1927年曾组建了世界第一支试验性装甲部队;英军事家富勒?哈特等人又从理论上对坦克作用和机械化作战作了充分论述,但未能引起英军政界的重视,未组建装甲部队,无法抵挡潮水般的德坦克冲击。此外,英国对空军的战略价值也认识过迟,动手太晚,导致战争初期飞机数量不足而一度陷于险境。

三、战前外交战略严重失误。战前英军方早就敦促政府减少潜在敌人的数目,争取潜在盟友的支持。但战前英日同盟解体,日本与意大利由盟友变为敌人。苏联对英深有成见。美国中立,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竞争。法英在欧洲大陆争福......结果,英国四面树敌,处境尴尬。另一方面,英国又高估了德意的力量,不惜推行“绥靖政策”,反对苏联,牺牲小国利益而苟安一时,从而助长了法西斯主义凶焰,英国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英国在二战中尽管又一次成为战胜国,但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日不落帝国”已日薄西山,四分五裂。英国已成为对美国亦步亦趋的二流国家,“海上霸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使用道具

藤椅
Sunknownay 发表于 2010-6-28 11:29: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希望楼主继续发表一些有见地的观点!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rongxin09 + 1 + 1 + 1 对论坛有贡献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使用道具

板凳
wangguoyi26 发表于 2011-9-4 11:10: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英国,一个主观上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国家。在客观上无意中推动了世界巨大的发展。虽然在多个世纪中,它在全球各地制造了许多麻烦,但从这一点来说还是得“感谢”它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