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anghaidadushi
1371 3

[财经时事] 吴敬琏:增长模式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上)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6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6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455 点
帖子
48
精华
0
在线时间
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6
最后登录
2014-12-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吴敬琏:增长模式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上)

2010-5-6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长期积累的经济矛盾。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变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契机。那么,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借此机遇顺利转型,更快地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呢?这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教授。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吴敬琏教授从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和机理、分析短期问题和分析长期问题的不同理论框架、增长模式转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等几个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分析。
    吴敬琏说,在顺利度过2009年的难关之后,今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如何,各方的意见见仁见智。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很大,其中最大的变数在于政策不同会导致结果的差异。吴敬琏指出,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从应急性的短期政策转向处理长期发展中久已存在而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和机理
    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在短期政策与长期目标之间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对此,吴敬琏指出:“面对危机这种情况,适宜的做法应是综合运用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在经济和市场面临崩溃的情况下,用短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撑市场,保证经济不崩盘是必要的。同时,必须对导致经济出现危机的原因有清晰的认识,认真解决长期增长中存在的问题,而不能将救急的短期政策视为能够治愈长期问题的灵丹妙药。”
    吴老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资产泡沫的突然破灭和虚拟财富的蒸发导致一些重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崩溃,引发了债务危机,于是大家都捂紧自己的钱袋,刹那间流动性极度短缺,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政府采取了救市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用政府信用替补民间信用来维持市场的运转。
    然而,虚拟资产泡沫的破灭只是长期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失衡造成的巨量资产泡沫积累的必然结果。
    这里所说的结构失衡有两方面表现: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长期存在储蓄率过低,依靠向全世界借债进口支撑高消费水平;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东亚国家又存在过高的储蓄率和过低的消费率,依靠向美国净出口支撑经济增长。由此形成了与两类经济的“镜像互补”关系,其结果就是世界主要货币(首先是美元)超发,流动性泛滥,资产负债表的高杠杆化和资产泡沫在世界各国金融体系中大量积累。
    中国自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以来,开始采用苏联的发展模式,即以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然而,这种粗放增长模式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消费需求不足。改革开放后,中国学习并实施了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导向政策,用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出口来弥补国内需求不足。出口导向政策还存在大量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且自然资源又还不太紧缺的条件下,是一个对发展中经济快速崛起十分有利的政策选择。但是,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采用这种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地遇到了货币超发和资产泡沫膨胀的问题。这是因为,出口导向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持本国货币汇率的低估。随着出超规模的不断扩大,西方国家货币超发就被输入到国内,出现流动性泛滥。中国从21世纪初以来,央行通过发行货币收购美元——即“外汇占款”的规模亦愈来愈大;货币超发又导致证券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于是,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金融体系同样的问题,即存在大量的虚拟资产泡沫并使金融体系风险不断积累。在日益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背景下,一旦受到外部冲击,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便会集中爆发。
    危机的爆发意味着泡沫破灭,虚拟资产“蒸发”,资产负债表危机显现。在“现金为王”、人人都“捂紧钱袋子”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和信用膨胀在一转眼间就转变为流动性和信用的极度短缺。在危机发生以后,各国宏观经济当局通常都会通过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维持经济的运转和防止市场崩溃。
    面对这种情况,适宜的做法应是综合运用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在经济和市场面临崩溃的情况下,用短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撑市场,保证经济不崩盘,是必要的。但是,与此同时,必须对导致经济出现危机的原因有清晰的认识,认真解决长期增长中存在的问题,而不能将救急的短期政策视为能够治愈长期问题的灵丹妙药。
    正因为存在短期对策与长期对策之间的矛盾,一些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当局在采取救市政策的同时,注意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尽量实现“削减泡沫”和“去杠杆化”的区别对待;而在市场信心得到恢复的情况下,择机从刺激经济的政策退出。处理危机的过程,就是核销虚拟财富、“去杠杆化”的过程。美国在危机爆发以后,通过膨胀及货币贬值等手段,将泡沫核销了15%。
    中国其实也面对同样的问题。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政府采取果断的措施,以超常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4万亿投资和近10万亿的银行贷款形成的巨大需求,拉动了GDP增长率的迅速回升。但是,在GDP增长复苏的同时,长期以来积累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像去年那样高力度的政府托市政策在今后几年,是不是能够持续? 现在人们普遍承认,中国经济在2009年实现了GDP增长的“V”形回升。现在的问题是: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保证今后的经济走势不会出现人们所说“W”形走势。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中的问题。
    分析短期问题和分析长期问题的不同理论框架
    针对当前我国学界用消费、投资、出口(净出口)“三驾马车”的主流分析框架,吴敬琏指出:目前流行的用消费、投资、出口(净出口)“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来分析包括短期和长期在内的宏观经济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单纯依靠短期政策应对危机,就会在宏观当局面前出现两难的困境,要走出这种两难困境的唯一选择,就是尽快把政策的重点转到解决长期增长存在的问题方面去。
    吴老说,从理论层面上说,2008年末以来我一直感到,目前流行的用消费、投资、出口(净出口)“三驾马车”的分析框架来分析包括短期和长期在内的宏观经济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
    所谓“三驾马车”的分析,脱胎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分析模型,即:总供给=总需求。
    总需求=消费+投资+出口+政府支出。凯恩斯主义正是运用这个理论框架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总量平衡条件的。值得注意的是,凯恩斯从来也不认为它可以用来做宏观经济的长期分析。长期分析还是应该从供给方面入手,就是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进行分析。如果只重视短期分析,必然会导致用短期政策解决长期问题。现在我国学界和政界“三驾马车”的主流分析框架就是典型的短期分析框架,认为经济增长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三驾马车”中的需求有所不足,于是政策的着力点就放在如何扩大需求方面。
    从外因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导致我国出口大幅下滑、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经济衰退的原因;但从内因上看,却是由于粗放增长方式过度依赖投资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拉动。当表象的短期问题和深层次的长期问题的表现形式相反时,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需要标本兼治。
    从2009年的实际情况看,在强有力的扩张政策的推动下,总需求有大幅度的提高,它支持了GDP增长率的迅速回升,年对年的增长率达到10%左右。
    从2009年总需求的构成可以看到,净出口所占比重是下降的,消费的比重没有明显的增加,相对量和绝对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投资增长。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已经指出,不断提高的投资率(马克思称之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招致劳动者的贫困化和社会矛盾的尖锐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索洛对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提出的质疑说明很清楚,依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未完待续)





作者:文丽 来源:《经济》2010年第3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 增长模式 经济发展 必由之路 中国 经济发展 模式 吴敬琏 必由之路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23-321 + 20 根据规定进行奖励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farbridge 发表于 2010-6-8 12:58: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赞。。。。。
思念/彪悍人生

使用道具

藤椅
scp1105 发表于 2010-6-8 20:03: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高人……………………

使用道具

板凳
xgq2001_2005 发表于 2010-6-8 22:49: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拜读,倍受启发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7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