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gkwqh
2378 2

[休闲其它] 艺术家策展人舒怡简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学前班

9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86 点
帖子
9
精华
0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1-5
最后登录
2010-5-15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艺术家策展人舒怡简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



1999
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


《西藏人系列》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1
《蝴蝶•飞鸟•鱼》入选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

2005
《康巴汉子》北京市《美好家园》作品展获优秀奖

2006
去欧洲考察游览,回来后组织橙子涂鸦学生社团

2007
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攻读博士学位

2008
创办天工开悟学术团体,聚集一群知识分子艺术家、设计师和理论家


天工开悟第一回《踪迹》艺术展

天工开悟第二回系列之《融合》艺术交流展
2009年
天工开悟第二回系列之《融·汇》艺术作品展

天工开悟第三回系列之《意识·融化》艺术作品展
天工开悟第三回系列之《学院·状态》艺术作品展
《天工开悟-新知识分子艺术家联展》
《江苏画刊》200510月发表《新媒体、艺术与艺术设计》
《装饰》
2005年1月发表《数码图形影像与广告创意制作研究》

《文艺研究》20076月发表《重构中国当代设计的文化身份》
《厚土生发—记郑作良先生的版画世界》发表于200710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郑作良先生画集》

出版教材《广告艺术设计素描教程》、《商业美术插画教程》

舒怡照片 (1).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艺术家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研究生毕业 华夏出版社 清华大学 研究生毕业 康巴汉子 中国传媒 北京市

沙发
tgkwqh 发表于 2010-5-14 17:04: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版画与设计


版画与设计具有历史上的天然联系,从古至今的版画艺术与技术都是和印刷工艺的发展紧密结合。从古代的木刻雕版到的凹版印刷,再到石板平版技术、孔版技术、照相制版技术,都在不断应用着最新的印刷技术与原理。版画艺术家的作品在历史上一直都具有大量传播与复制的功能,使版画成为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版画的艺术功能与技术特点使得它的作品既有艺术性又兼具设计的功能。版画和书籍印刷设计结合得很紧密。在我国发现的雕版印刷书籍插图——“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的卷首图,其构图优美、雕工精湛、线条有力、艺术价值很高,也代表了当时世界印刷术的成就。明清时,一些小说卷首的木刻线描人物插图称为“绣像”,画有每回故事情节的称为“全图”,当时的文学名著书籍版画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出现很多的流派与风格,影响很深远,。明崇祯年间,安徽胡正言发明了套色水印木刻,推动了当时民间木版套色出版物和年画的发展。木版套色年画色彩喜庆、欢快,传达了“辟邪纳福”的吉祥含义,成为较早的招贴设计。木版画还经历了一个高潮,就是二十世纪初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版画作品的强烈艺术表现力和社会变革运动联系起来,大量的宣传画、书籍插图和艺术作品,将这种绘画形式的社会历史作用发挥到极致。
在西方,随着印刷术传到欧洲,15世纪西方出现最早的木刻版画插图。稍后金属凹版印刷发明使用,在铜版或锌版上雕刻图像,经过化学腐蚀制版印刷复制成版画。很多艺术家使用这种技术绘制了精美的作品和插图设计,为人们喜爱和收藏。18世纪石版印刷术发明,这种运用水油相斥原理制版的平版印刷方式适合水墨、素描、套色印刷及写实表现,石版艺术招贴开始兴盛起来。杜米埃(Honore  Daumier  1808-1879 )、劳特累克(Toulouse  Lautrec  1864-1901 )等艺术家运用石版技术制作了大量的书籍封面和海报招贴,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马蒂斯、夏戈尔等国际大师也创作了不少的石版画插图。石版印刷层次丰富,色调细腻,印刷规模大,价格低廉,适合印刷大幅海报。国外的战争宣传海报、电影海报、商业广告大量运用石版画技术,手绘或者拍照,通过照相制版印刷。
我国的月份牌年画和解放前后的宣传画大多也用平版印刷制成。月份牌是我国早期的商业广告,因其画面上附有十二个月年历及节令表而得名,题材上多以美女或中国古代故事为主要形象,并画上其商品或商号,采用中国百姓所喜爱的传统年画形式,在年终岁尾的时候随商品赠送客户,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尤其风行于20世纪的上海。月份牌采用照相制版结合平版印刷而成,画面精美、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东方风格。平版技术后来和照相制版结合起来,风行了很多年。金属凹板印刷也是一样,这个技术到现在还在用来印制钞票、证券上的插画。
丝网印刷技术发明后大量应用在商业广告与设计包装上面,丝网版画除了商业用途,还经常用来创作招贴海报和复制名画作品。现代版画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很多元素和原理都是一脉相承的。著名的比利时版画家埃舍尔创作的矛盾空间的构成法则,后来被广泛地使用在标志和图形设计当中。
20世纪以来,整个绘画都受到摄影的挑战,摄影技术方便快捷、在真实再现上有无可比拟的效率和优势,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随之而改变。在传统绘画当中,只有版画和设计靠得最近,版画和设计的结合也最容易。现代设计也在追求版画的设计风格,在电脑插图绘制软件中,有专门的版画风格滤镜效果,很多设计师也在作品当中刻意运用版画的艺术语言作为设计的元素。有一些动画作品与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在造型上也采取版画的概括、古朴、强烈的风格表达方式,创造出独特的风格与形式。
版画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画种,能够一直长盛不衰、存在至今,就在于它的观念与内涵一直能和社会发展与技术创新协调同步,不断纳入新的活力。
                                             
北京广播学院  舒 怡
                                                     2004年10月

使用道具

藤椅
tgkwqh 发表于 2010-5-14 17:08: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代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重构
舒  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07博士生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


内容摘要:设计的文化身份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就是设计的民族化问题。强调传统、民族与个性逐渐成为世界性潮流。我国设计的文化身份问题有其历史的根源,它的觉醒与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密切相关,它是站在民族利益的角度谋求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同和发展。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中国设计”融入世界的同时要能保持好文化的原创性和民族性。
关键词:文化身份 民族性 全球化 中国制造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与影响下,经济信息一体化使得当代设计的地域性、民族性逐渐被消解,民族文化面临着融合趋同、丧失身份独立性的考验。手工业时代的产品和技艺,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往往表现得很充分,而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社会文明发达,文化交流频繁,设计的形式、理念、风格被大量复制,趋于雷同。跨国公司全球产品的同步上市,时尚潮流的席卷夸张,使得设计的文化身份问题凸现出来。设计的文化身份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就是设计的民族化问题。文化身份包括文化认同与文化建构双重含义。
    事实上,自从世界设计进入“现代主义”以来,由于机械化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形制相似、千篇一律的工业标准化产品涌向世界各地,“国际主义”风格兴盛一时。“现代主义”在欧美已进入了尾声,强调传统、民族与个性成为世界性潮流。设计的文化身份确立问题体现出差异化与多元化趋向。
由于中国目前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决定了中国处于传统与现代断裂的震荡时期。我国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转型,民族精神、传统文化需要与现代潮流重新整合,“中国设计”要与世界接轨,创造中国品牌,建立中国产品与设计的崭新形象,重塑当代中国的设计文化身份,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模糊与缺失——当代“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现状
    近百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危机的发生有其历史性根源。由于我国近现代工业发展水平的落后,使得中国的设计文化身份曾经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失去了国际市场话语权。解放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中华民族的设计处于从手工业向工业的过渡阶段。建国后在一段时期内的封闭状态也使得我国的设计和工业发展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来,设计界忙于追赶、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理念,却忽视了消化与创新。
    文化身份的强弱受着经济力量、政治背景的制约。发达国家的强势国力与经济实力,造就极具侵略性的强势文化。欧美的设计也随着市场的高占有率和高回报率遍布全球,占位国际市场,获得高额利润。中国的产品虽然受到世界市场的欢迎,但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牌”与具有高附加值的“设计”仍然欠缺。这表现在: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屈指可数,中国本土设计的世界影响力极为有限;我国虽然长期以来作为世界制造业的原料和加工基地,但缺少成熟的获得国际认可的自主设计,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物美价廉,但是却处于经济产业链的下游,身份模糊,地位低下。
    这种模糊与缺失的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经济和政治实力的问题。盲目抄袭、模仿外国其实是民族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牺牲本土文化特征来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本土化的丧失,随西方文化发达国家起舞而成为附庸。表现在设计上,就是花巨资购买国外的先进设计,获得国际品牌的授权或贴牌,而中国的产品并未摆脱粗加工、低收益的地位。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充分体现着民族的历史特征、性格品质和心理结构。德国的设计理性而严谨,北欧的设计简洁而崇尚自然,意大利的设计华丽而精美,美国的设计商业味十足,日本的设计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享有盛名。在我国,作为商业与文化载体形式的设计,在民族工业迈向世界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独具中国特色,蕴含中国文化品格的设计风格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加强竞争力。中国设计的振兴有待于加强中国设计的文化身份意识,将民族利益、知识优势、符号渗透力和价值观念熔铸其中。

  二、觉醒和深化——当代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历史任务
    在全球背景下,民族化与文化身份的冲突日益强烈。身份焦虑是一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的痛苦状态。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临经济转型与文化转轨的时候,随着社会结构趋向多元,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市场竞争下地域文化的失落、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和冲击,会导致身份的焦虑趋向尖锐。
    找准位置、确立形象需要一个过程。文化身份是国家设计的特征、本质和符号。设计成熟的标志,不仅仅在于标识上的“中国制造”几个字,而是有内在身后的内涵和意蕴。中国设计的文化身份需要兼具传统性和现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物质性和精神性等,才能调和文化身份的矛盾而获得新的突破。
    设计的文化身份觉醒与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密切相关,它站在民族利益的角度谋求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同和发展。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传达民族审美情感,意味着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觉醒,只有正视自己民族的存在,正视民族心理的历史变化,才能建立民族精神、心理和意志上的自信,找到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和位置。
    国际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中国的现代设计不仅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中国的现代设计不仅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具有中国气派,同时,强调设计文化的本土化,决不是排斥对外国优秀设计文化的学习和借鉴。中国当代设计师需要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和综合创新的能力。“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民族性”也不等于“局限性”。在开放过程中,大量的西方设计观念和作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假如我们固有的东西不能保住,不能在自己根基上发展前进,只是一味的推崇西方设计流派、设计大师,在文化上就可能成为外国文化的附庸。
    设计的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绝不仅仅是将中国符号生搬硬套到现代设计作品中。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纹样和图形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积淀,设计师应着力于对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的把握,立足东方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从而达到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目前,中国当代艺术设计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和全球一体化的文化发展中,如何能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如何能发掘出古老文明对现代设计艺术的沟通、补充、滋养、超越的文化潜能。没有各民族差异化的设计风格,世界性的设计文化不可能丰富。现代设计界对于民族文化、时代精神与现代设计艺术风格的探求越来越关注,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的融合是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主流与动力,而能否发扬民族文化也是体现国力强盛的重要特征。

    三、在竞争与发展的格局中重构中国当代设计的文化身份
    我国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期,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带来国家跨越式发展的空间和可能。当代中国设计的文化身份面临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探索、调整、更新和重新定位。文化身份认同对于民族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但文化身份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既是不断变化的也是相对稳定的。它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性结构,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和市场。
    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冲击人的设计观念,设计的潮流风云变幻,充满竞争。创新的核心是传承和超越,是时代的主题,是生命力的来源。只有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与时代的观念相结合的设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基于当代设计观念的变革,中国的设计应当发展出跨地域交流、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进行基于人类共性的设计,用设计去争夺国际市场的商业成功,朝经济强国、设计大国的方向努力。这种策略和工具既是经济的,又是文化的,中国设计师的头脑要将文化身份和民族化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加以认识,需要创造出在世界范围内堪称“优秀”的设计。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设计的文化身份也打上了知识经济的烙印。原创性的中国产品要想在国内外市场拥有足够的市场份额,除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设计领域掀起一场变革和创新。
    “中国设计”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概念,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设计”融入世界的同时又要能保持文化的原创性和民族性。在竞争与发展的格局中重构中国当代设计的文化身份,需要重视文化“定位”,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展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要在创新中加强“包容性”,消化和吸收中外优秀文化与观念的精髓,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容忍差异。我国的设计在设计水平、设计策略、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伦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诸多差距,未来在参与国际竞争时也将会遇到更多的考验。
     结语:
     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文化身份问题一直伴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异质文化冲突带来身份危机,重构文化身份,需要强化民族文化的方向感和身份感。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设计文化发展的道路。
    中国经济的崛起,要求“中国设计”获得国际地位,设计的文化身份背后凝聚着国家民族利益。在变革和转型面前,促使“中国设计”从自身历史的具体性和差异性中适应环境,重新定位。中国的设计领域,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种时代的责任感与紧迫感促使中国设计师去思考和完善民族的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设计的文化身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年03期    李砚祖
《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英)拉雷恩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8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