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独孤浪人
930 0

[论文写作规范] 为什么你的论文会“难产”? [推广有奖]

  • 8关注
  • 33粉丝

副教授

3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439 个
通用积分
28.1187
学术水平
53 点
热心指数
49 点
信用等级
36 点
经验
8743 点
帖子
644
精华
0
在线时间
8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
最后登录
2024-3-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静坐常思己过,一个人要经常的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还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懂得“低头”的艺术。应该通过深刻的反省,发现德之缺憾,智之不足,从而总结教训,惩前毖后,改弦易辙,迈上通往成功的大道。

在日益竞争的学术环境中,知和知同样重要!在学术生活中,知主要需要认知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文献资料,而知则是了解自己的不足,克服困难,提高执行力,增强自己的学术生存能力。

/杯中鸟911

在入了学术圈以后,当你觉得准备开启自己的学术模式的时候,你慢慢会发现身边或者你熟悉的期刊杂志中不少作者的名字,经常出现在视野里,或者笔记中。由此,这类人你往往会将其定位为论文“高产者”。

但同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你也经常遇到身边的有些朋友或研究生面临论文“难产”的问题。

研究生一:学长,为什么我的一篇论文总会“难产”呢?

研究生二:老师,我论文还没有头绪,还没写完,您能不能帮我捋一下思路?或者提供点想法?……如果可以,干脆您给我个题目好了!?

研究生三:~博士,你真厉害!你论文都写这么多了,我的…还没思路,天天还在看文献和资料……

…………

现实生活中,上述的学术圈现象不再大惊小怪啦!那为什么你就会出现学术“难产”呢?为什么“憋”不出来一些话呢?实际上,无法如期完成相应的论文要求,已成为当前不少研究生的一块心病,严重来说还会影响个人能否如期顺利毕业。

当然,这对准备申请博士学位、找到一份诚心如意的教职的博士生,或者准备准备攻读博士的硕士来讲,更为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笔者的推文,仅关注论文的撰写环节,而有关论文的发表环节不是本文关注的焦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所观所感,笔者认为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个人执行力较差。

执行力是一个人在完成一项任务中“雷厉风行”的态度,而拖延症是影响个人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在完成一篇论文时,有的人喜欢一分为二地完成,总认为自己今天已经干了不少工作……有的人总认为时间很多,压到最后一刻急忙忙,没问题……有的人当日本可完成的任务,非得留到明天……有的人自制力较差,迷恋于其他事物,如游戏上网,拖延文章的写作……显然,缺乏较强的执行力,会害人不浅!而这种科研表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屡见不鲜,值得大家去关注和重视。


二是个人缺乏勤奋努力。

爱迪生曾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更何况我们都是庸才,平庸之辈。勤奋是修炼成才最为重要的因素,没有之一,而学术论文的字数堆积,也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

如何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成果资料,是需要自己花时间,付出精力去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诸多勤奋的同学朋友总有成果发表、总能取得成功。说到底,我们都是“一个肩膀挂一颗脑袋”,而不同的人却存在较大的表现差异,那些无法按期完成相关的学术任务的人,还是勤奋努力不够。


三是文献资料积累不足。

“积少成多”,踏入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一定的知识的储备,当你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新的看法、新的思路,甚至可以批判前人的观点。这就表明,你可以试着改变现状,着手研究工作了。

但是,当你知之甚少,而又想向前一步,准备撰写属于自己的作品时,你会发现自己写出来的都是白话文,“口头术语”,无法呈现更为专业的语录表达,这显然是不行的。有的研究生,读了几篇文章以后,就开始准备投入论文写作当中,就会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中原因在于自己的文献资料积累不够,吸收不够,转化能力不够。说到底,就是自己的文献阅读积累不够。


四是“做”和“看”不匹配。

在科研生活中,你会发现一类人,或者你本人自己也属于这样的人,他们都喜欢看“文献”、读“文献”,但是往往又没有投入“撰写”论文的工作中。换言之,他们仅停留在欣赏别人成果的过程中,还没有将其中的所思所想转化为自己的生产力……

这类人虽有可爱之处,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也显然有着可恨之处,“他没有生产力”、“没有产出”!这种问题,对于研究生来说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他们忘记了读文献的初衷,之所以阅读、精读文献,其缘由在于积累新知识,产生新认知,将他们消化并形成自己的看法,最终产生一篇学术论文,即撰写论文是科研工作者阅读文献的出发点。


五是个人缺乏学术自信。

在自己的研究经历中,笔者尤为重视个人对一篇文章撰写的学术自信的培养,在下笔之前一定要对自己所进行的研究主题和思路,有清晰的布局、满满的信心,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因此,个人的学术自信对作者完成一篇学术论文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相反来讲,如果作者一开始对自己的研究主题不自信,抱着投机取巧的研究心态,后续撰写工作的推进可能困难重重。

譬如,当随着论文撰写工作的开展,你发现数据处理效果不佳,故事逻辑不严密,理论依据不适宜等等困难时,你的学术不自信可能就构成了你论文的“拦路虎”,此时你的大脑可能会放大你撰写论文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寻找各种拖延“战术”的借口,“拖延症”可能爆发出来,甚至还可能会放弃该篇文章的撰写工作。可见,学术自信非常重要,也是长期科研学术工作的精神保障。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尤其是在疫情当前阶段,各位学友们居家生活,时间宽裕,一定要克制以上几点的不足,认真做好时间规划,砥砺前行,做一个疫情下的“高产者”。


文作者:杯中鸟911,经管学院Ph.D,现清华学习;

微信公众号:社经研究社;

知乎用户名:络腮胡点经;

个人专注学术心得感想、社会与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公号:经管定量笔记。经管学院Ph.D,现清华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