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aga2411387
1481 13

经济学中的乘数理论的幻象B版1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本科生

9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15 个
通用积分
11.8803
学术水平
6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5 点
经验
1391 点
帖子
90
精华
0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20
最后登录
2024-2-2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经济学中的乘数理论的幻象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论证,说明经济学中货币乘数理论、投资乘数理论、产业拉动效应理论是错误的。货币乘数理论错误在于:重复计算;在描述存贷过程的表中,每一行的贷款都对应着同一行的存款,不能将其计在前面各行的存款的账上;银行的作用仅仅从中介的角度就可以完全解释清楚。投资乘数理论的错误是因分析方法错误和重复计算;100元的花费,可以向产业链上游追溯,并刚好将100元拆分成各层级的人员收入;每一次交换,只能记录一次本次交换产生的GDP,其后的交换,不能将其产生GDP的功劳记录在本次交换的头上。产业拉动效应理论的错误源于投资乘数理论的错误,错在重复计算;产业链上下游的比例关系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各产业GDP只能计算一次,所谓“拉动”其他产业的效应,是其他产业自身的贡献,GDP不能重复计算;各产业均为自我驱动,自我“拉动”。并谈下挤出效应。

关键词:货币乘数理论投资乘数理论产业拉动效应理论错误

一、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理论的幻象

打开任何一本经济学或货币银行学的教科书,商业银行通过货币乘数创造货币的理论都赫然在列,并作为重点进行讲述。

为了方便,还是先把银行创造货币过程描述一下,为此,我选取保罗.萨缪尔森与威廉.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第十七版中译本的内容为例。在该书的第421页,讲述了金匠铺如何发展成银行的过程,以及近代的部分准备金银行的产生。“向部分准备金银行的转变,即只保留部分而不是100%的存款作为准备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使银行具备了创造货币的能力”;“一个精明的银行家努力使顾客确信银行具有足够的应付日常现金提兑的能力,他也许只选择相当于该银行支票存款5%的现金作为准备金。而实际上,今天的银行将其支票的大约10%留作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的主要作用是使联邦能够控制银行创造的支票存款的数量。通过规定较高的法定准备金比率,联储就能较好地控制货币供应量。”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是所有书中的结论。

“那么存款是怎样创造出来的?首先,某人将$1000存入第一级银行(银行1),如果准备金比率是10%,则银行1只需从$1000中留下$100作为准备金,多出的$900会贷放出去或者进行投资。假设银行1发放了这一笔贷款。借款人得到$900现金,并把它存入第二级银行(银行2)的账户。银行2在收到$900的存款,而银行并不关心它们是存款链条上的第二个环节。它们惟一关心的是,手中持有的无收益的现金或准备金是否过多。对于$900存款来说,只要10%即$90即可满足法律所要求的准备金数量。银行2将用其余的90%,即$810去进行贷款或投资。第二级银行为贷款和投资支付出去的$810将会进入可称为第三级银行的若干家银行。显然第三级银行必定也会贷出其多余的准备金。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则最初的$1000最终会“创造”出1000+900+810+729+…,最后的总数是10000,”

这个过程如下表25-6所示(《经济学》第十七版中译本第424页,表号为原书编号):

表25-6

  

相关的银行

  

新的存款($

新的贷款和投资($

新准备金($

初始银行

1000

900

100

2级银行

900

810

90

3级银行

810

729

81

4级银行

729

656.1

72.9

5级银行

656.1

590.49

65.61

6级银行

590.49

531.44

59.05

7级银行

531.44

478.30

53.14

8级银行

478.30

430.47

47.83

9级银行

430.47

387.42

43.05

10级银行

387.42

348.68

38.74

10级银行总和

6513.22

5861.90

651.32

其他级银行总和

3486.78

3138.10

348.68

整个银行体系总和

10000

9000

1000

“最后,通过这个长链条,全部银行制造了10倍于新准备金的新存款。这样,货币供给乘数=1/法定准备金率=10。”

然而,以上所述的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首先设想情境1。某人甲做生意,需资金4万元,他有一个朋友乙在A银行工作,甲问乙:“我明天需要贷款4万元,你们银行可以吗?”乙回答:“至今天为止,所有的额度都用完了,如果明天有人来存1万元钱,我可以优先贷给你。”甲问:“只存1万元哪里够用?我需要的是4万元。”乙说:“1万元足够了,因为有货币乘数理论,每存1万元,银行就可以创造出10万元的货币。”甲将信将疑第二天去了银行,果然第一个储户就存了1万元,乙对甲说:“你现在可以先贷出9000元,再将9000元马上存入银行,然后再贷出8100元,然后再马上存入,再贷出7290元,再马上存入,再贷出6561元……如此这般,通过银行的乘数理论创造的货币,经过6次贷款操作,你就有42170元的贷款了。”甲到柜台操作了下,当场吐血,然后对乙说:“我的确有了42170元的贷款了,但我能拿走的现金只有5314.4!”乙崩溃。

我们再设想情境2。接情境1,这里假设所有银行贷款额度均已用完,乙看到甲的操作虽然有了42170元的贷款,但也增加了36856元的存款,但这些存款不能提现,因为银行没有多余的现金,因此甲并不能拿到足够的现金。乙这时想到了,经济学教材里教的是要在不同的银行之间创造货币。乙于是对甲说:“不急,你把刚才的手续全部取消,我还认识另外几家银行,你从我这家银行先贷出9000元,再到第二家银行,存入9000元,再贷出8100元,……依此类推,到第6家银行的时候,你就有42170元贷款了。”甲按乙的操作,先后到6家银行去操作,完事后当场吐血,对乙说:“#^@%#~!*~`%$#,我确实新增了42170元的贷款,但却只能拿到5314.4元现金。”乙再次崩溃。

为什么在这情境1和情境2中,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消失了呢?甲当然不必把这么多手续全部办完才会发现,这样的操作并不能使他拿到所需的40000元现金,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所述的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不是挺清楚的吗?

在这里,我要问一句:“银行是什么?”当然,银行是金融机构,或者也可以有别的答案,就看分类标准或侧重点了。而我想说的是:银行是中介。我们日常知道的中介有很多种,商(场)超(市),集市,房产中介,婚介所,滴滴出行公司(或Uber),淘宝网,这些都是中介(更一般地,生产性企业也可以被看成是中介,它一头对接人、材、设备、技术,另一头对接消费者或商场;或者对接产业链的上下游。本人认为,整个市场的运行机制都可以从中介的角度做一个解读)。中介最重要的职能是低成本、高效率地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并通过赚取差价或佣金的方式取得收入。银行也是中介,是货币的中介,而货币是商品价值的中介。

在大街上任意选中两个人,比如说A和B,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要做什么,A和B相互之间既不认识,也未曾谋面,也许曾擦肩而过,但却未注意对方。如果A和B先后走进了一个商场,那么他们想买东西、要卖东西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如果A和B先后进了一家房产中介的店面,那么他们想买(租)房、要卖(出租)房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如果A和B先后进了一家婚介所,那么他们要找人介绍对象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如果A和B先后走进了一家银行,那么他们要存(取)钱、贷(还)款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显然,挨户敲门推销商品和挨厂敲门去买商品是成本太高了,个别公司采用电话推销方式对公民的骚扰和效率的低下是很多人有切身体会的,而有了中介,所有的卖方和买方都知道该到哪里完成自己目标,这就是中介的意义所在。以前的小商人走街串巷卖东西,会走很多冤枉路,而集市则是个好得多的解决办法。

与银行这种中介相类比,滴滴出行公司(或Uber)最相似。有人有私家车闲置,注册到滴滴公司,上线后,滴滴把车辆分配给正需用车的人,赚取差价(提成)。有人有余钱暂时不用的,存入银行,银行将钱贷给需用钱的人,赚取利差。如此看来,原来银行居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的案例,比共享单车更纯正,因为共享单车用的并非社会闲置的自行车资源!

我们看,这个叫情境3,一人将一张100元的钞票,存入银行,紧接着被另一人贷出,通过几次换手后,被第三个人存入银行,紧接着又被贷出给第四个人,又通过几次转手后,被第五个人将其存入银行。这样,这张钞票在银行出现了三次,于是,经济学家说,银行“创造”了三倍即300元的货币。

但是且慢。实际上我们看一看没有银行参与的市场交换的过程,这个叫情境4,某一个人有一张100元的钞票,他要使用这张钞票,比如他到餐馆吃了100元的一顿饭,餐馆店主收到这100元,他去买了100元的面粉,面粉商收到这100元,他去交了100元电费,电网收到这笔钱,它去买了100元的煤,煤商收到这100元,他给员工发了100工资,员工收到100元工资,他去买了一双100元的鞋(这种关于货币流转的说法是一种极端简化的说法,实际上复杂得多,下面会再专门分析)……显然,这个买卖的链条可以继续不断地列下去,在这里这张100元的钞票用了六次,但我们从来不说这个过程“创造”了600元货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中央银行牵扯其中,因此也没有什么“法定准备金率”来捣乱,这100元的钞票可以一直当作100元使用,数量不会被折减,假设按“创造”货币的理论来说,“货币乘数”可以趋于无穷大。

可是当这个鞋匠把这张钞票存入银行,银行立即来了精神,在它的账簿上记上一笔存款,在把这张钞票再次贷出去之后,又记上一笔贷款,并骄傲地宣称银行“创造”了100元的货币!在情境3中,我们暂时忽略了法定准备金的作用,如果考虑法定准备金,则每次贷出来的钱都会折减为9折,总的“货币乘数”减小为10,比情境4中的可以趋于无穷大的“货币乘数”小了不知多少个量级。这明明是在制造通缩(这话也有问题,后面再说)!可经济学家和银行家却说,银行“创造”货币会制造通胀。

我们知道,一辆私家车在滴滴上接送客人,每天可以接个几十单不等,比如说某辆车某天做了20单,但我们从来不会宣称说,滴滴“创造”了20辆车。我们只是说,这辆车做了20单,被重复使用了20次,并且每次都赚了若干的钱,仅此而已。同样,如果我们看一条船从重庆开往南京,并在宜昌、武汉、九江、安庆、芜湖设了几个观察点,这条船将会先后出现在重庆至南京的这些地方,这里是出现七次,但我们不会说我们“创造”了七条船;如果我们每隔10公里设置一个观察点,则这条船将会被观测到130多次,但我们也不会说我们“创造”了130条船。一把菜刀,切了一个黄瓜、一个西红柿,又切了一个白菜,仅仅是这把刀重复用了三次,我们并不会说我们“创造”了三把刀。可是到了银行这里,可能是由于钱可以任意拆分、组合并在不同的银行流转的原因,导致追踪其路线有点困难,居然把所有的人都绕迷糊了,所有的经济学家、银行家都相信银行“创造”了货币,其实仅仅是让钱多用了几次而已。即使没有银行,货币仍然会在经济体中不断地流通换手,但我们从来不说这种流通是“创造”货币的过程。



4发-经济学中的乘数理论的幻象C版9-加小论租与利息和真创造法 - 改黑 -再.docx (382.56 KB)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乘数理论 错误

沙发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4-23 11:33: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广义货币=基础货币+派生货币。派生货币被认为是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货币——其实就是贷款。
每增加一笔贷款,货币总量就增加多少。没有贷款,货币总量总是等于基础货币。
贷款总量增加,一般认为可以增加基础货币的流通速度。
借钱投资与消费,会使交易总量增加,因而货币流通速度增加。
MV=PQ
V=PQ/M
V货币流通速度,PQ交易总额(不是GDP总额),M基础货币。

使用道具

藤椅
saga2411387 发表于 2020-7-1 12:00: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性,银行确实可以创造货币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现实中不成立。。。 我们从金币说起。如果一个人把一枚金币存入银行,银行出具一张具名等值的借据(存单),这个借据是不可以转让的。如果这个银行信誉很好,所有人都认,那就可以把具名的借据改为不具名的借据,在这种情况下,借据本身就会逐渐变得可以转让并用于交换,成为货币(这就是宋代交子的演变过程)。此时一枚金币产生了两倍的货币量,也就是别人的欠钱凭证也成了货币。借据本身成了货币之后,如果存入银行,银行再出具借据的借据(称为二级借据),二级借据也可以成为货币,二级借据再存入,银行再出具借据的借据的借据(称为三级借据),这样一枚金币就产生了四倍的货币量。后面还可以再四级借据、五级借据……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才是可能的,这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的。靠准备金这些玩意,只是让人绕晕了头而已,并不能创造货币。

使用道具

板凳
saga2411387 发表于 2020-8-18 09:49: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性,银行确实可以创造货币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现实中不成立。。。我们从金币说起。如果一个人把一枚金币存入银行,银行出具一张具名等值的借据(存单),这个借据是不可以转让的。如果这个银行信誉很好,所有人都认,那就可以把具名的借据改为不具名的借据,在这种情况下,借据本身就会逐渐变得可以转让并用于交换,成为货币(这就是宋代交子的演变过程)。此时一枚金币产生了两倍的货币量,也就是别人的欠钱凭证也成了货币。借据本身成了货币之后,如果存入银行,银行再出具借据的借据(称为二级借据),二级借据也可以成为货币,二级借据再存入,银行再出具借据的借据的借据(称为三级借据),这样一枚金币就产生了四倍的货币量。后面还可以再四级借据、五级借据……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才是可能的,这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的。一旦该银行信用崩溃,它将拿不出足够的金币兑现所有的各级借据。当然,实际上,银行没有义务为二级以上的借据提供兑换金币服务,银行只需为最初存入金币的人提供兑换金币的服务,这是能够满足的,兑换完成后,初始借据就被银行全部收回了,收回之后呢,可能销毁,但又不能销毁,因为银行还有义务为二级借据兑换初始借据,有义务为三级借据兑换二级借据,有义务为四级借据兑换三级借据……如此等等,虽然这些兑换操作都能够完成,但因为信用崩溃,所有借据已不具有货币的购买力。以上是银行“创造货币”的一种可能方式,而靠准备金这些玩意,只是让人绕晕了头而已,并不能创造货币。如果想象把10万元捆住不许拆开,就和一辆车没什么区别;如果想象把100万元捆住不许拆开,就和一套房没什么区别。如果观察某一张钞票可硬币,因其不可拆分,也不会被绕晕。

使用道具

报纸
saga2411387 发表于 2020-8-18 09:50: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于“通货膨胀”这个词,也有点问题。我们知道通货膨胀是因为货币超发造成的物价普遍、持续、不可逆的上涨现象,但货、币刚好是相对的,货用来换币,币用来换货。不知“通货膨胀”是“流通货币膨胀”的简称,还是“流通货物价格膨胀”的简称,总之现在所说的“通货膨胀”从字面看是“流通货物数量膨胀”的意思。中国话的简称喜欢以字头简化,有时会让字面意义与实际完全不同,比如把“国际航空公司”简称为“国航”,不知道的听着以为是“国内航空公司”。也许“通币膨胀”是一个更有确定含义的词,但肯定不会被ZF使用,因为这样靠印钱征铸币税抢Q就太明显了,虽然现在连老头老太太也明白票子变毛、物价上涨、钱不值钱的现象及道理,但。。。好说不好听的事,能隐晦还是要隐晦的。现在“通货膨胀”的叫法已然普及,想改也难。

使用道具

地板
saga2411387 发表于 2020-8-18 09:51: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评价通货膨胀的程度, 我们常常会用到消费物价指数CPI,但我的朋友王力提到,看通胀水平不应该看CPI,而只需看社平工资,中国八十年代社平工资60元(月度),现在社平工资6000元,就可以看出通胀水平是100倍,基础货币量增加至了100倍。我深以为然。看通胀水平可以完全不看CPI,单单从当期未经通胀修正的GDP、人均GDP或社会平均工资的水平就可以判断基础货币的增长情况和通货膨胀的程度,因为所有的货币完全是在人与人之间流转的。如果CPI能够统计完全所有的交易(想象一个完全电子交易的社会),则这个CPI将与上述几个数字增长相一致。一个国家,基础货币量是任何一个数字,经济都能运行,假设A国是一个独立经济体,不存在对外贸易,2019年基础货币量是30万亿,GDP为100万亿,人口14亿,人均GDP为7.143万,人均基础货币为2.143万,GDP/基础货币量=人均GDP/人均基础货币=3.333倍,对于一个平稳运行的市场经济体,这个倍数很可能是一个接近恒定的值。那么,如果A国的基础货币量保持100年不增不减,经济仍然是可以运行的,并且不经通胀调整的年度名义GDP数值将是接近恒定的100万亿,人均名义GDP将是接近恒定的7.143万,经济发展、效率提高将以生产量的增长和商品价格下降的方式体现,经济衰退、效率下降将以生产量的减少和商品价格上涨的方式体现。同样,A国的基础货币量是30万亿,或是60万亿,或是90万亿,或是其他数字,经济都是可以平稳运行的,但年GDP将分别是200万亿和300万亿,人均GDP将分别是14.29万和21.43万,而GDP/基础货币量=人均GDP/人均基础货币=3.333倍,这个倍数将基本不变。以上是一个猜想,有一个比较“流氓”的“证明”方法:现有货币一般以元为单位,如果改为以角(0.1元)为单位,则30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其实就是300万亿角,100万亿元的GDP就是1000万亿角,7.143万元的人均GDP就是71.43万角,GDP/基础货币量=人均GDP/人均基础货币=3.333倍,证毕。不同的国家,货币的购买力相差很多,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韩元、意大利里拉等,按汇率换算,可以把一个国家的GDP换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表示的GDP,和上述把“元”换算成“角”是相同的道理。例如,如果把A国30万亿的基础货币量、100万亿的GDP换算成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韩元、意大利里拉来表示,并无不可。当然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因为实际上不存在独立封闭的经济体,需要把外贸的影响剔除方能得出。

使用道具

7
saga2411387 发表于 2020-8-18 09:52: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于“通货膨胀”这个词,也有点问题。我们知道通货膨胀是因为货币超发造成的物价普遍、持续、不可逆的上涨现象,但货、币刚好是相对的,货用来换币,币用来换货。不知“通货膨胀”是“流通货币膨胀”的简称,还是“流通货物价格膨胀”的简称,总之现在所说的“通货膨胀”从字面看是“流通货物数量膨胀”的意思。中国话的简称喜欢以字头简化,有时会让字面意义与实际完全不同,比如把“国际航空公司”简称为“国航”,不知道的听着以为是“国内航空公司”。也许“通币膨胀”是一个更有确定含义的词,但肯定不会被ZF使用,因为这样靠印钱征铸币税抢Q就太明显了,虽然现在连老头老太太也明白票子变毛、物价上涨、钱不值钱的现象及道理,但。。。好说不好听的事,能隐晦还是要隐晦的。现在“通货膨胀”的叫法已然普及,想改也难。

使用道具

8
saga2411387 发表于 2020-10-30 10:43: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再举个例子。我向我哥借10万元,仅仅是购买力的转移。我通过我爸,向我哥借10万元,也仅仅是购买力的转移。我钱用完了,想还给我哥时,我弟要用钱了,通过我爸,把这10万元又借给了我弟,还是购买力的转移。如果通过我爸,这10万元在二十个亲戚之间不断地这样借来借去,仍然是购买力的转移,并且产生了貌似二十倍的购买力,其实是使用了二十次而已。为什么如果把我爸换成银行,大家就都糊涂了呢?因准备金率导致每次资金转移量的缩小,造成了一个收敛级数的貌似“高大上”的算法,只不过是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已。但估计还会有人会强辩,这增加了的使用次数,正是货币“创造”的含义,因为如果闲置的货币不通过银行或“中间人”,就只能闲置,不能产生购买行为和购买力。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所谓货币“创造”,就是指凭空生成,例如我前面说的,我哥的10万元,借给了我,只是购买力的转移。如果我哥用复印机把那10万元复印一遍,并把复印的钱拿给我,并能正常流转且不再消失,这才是货币“创造”。经济体中的任何资源,都在努力寻求“不被闲置”,前面主要是拿房屋和车辆的出租进行类比,实际上,在工厂里,一台机器每天可以生产成千上万的零件,一条生产线每年可以生产几十万台汽车,一次性口罩的生产速度简直就象是机关枪扫射,电场的发电机持续运转,甚至不能说清什么叫“使用了一次”。这些机器的千万次的使用,相比货币的使用次数,可是频繁太多了。另一方面,家里的灭火器和汽车上的安全气囊,大概率一辈子都不会被“实际”使用,但它放在那里,就起到了降低事故概率和可能的损害程度的作用,算不算“实际”使用呢?货币的“创造”,必须在导致基础货币量增加的意义上使用,否则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国家,基础货币量是30万亿,经银行“创造”后,变成了所谓的M2之类的数字,但这是没有意义的说法。经“创造”之后的M2,假设是90万亿,即3倍于基础货币量,这90万亿是不具备“再创造”的能力的。即,在30万亿基础货币量的情况下,M2变成90万亿,但这与基础货币量就是90万亿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如果基础货币量是90万亿,则其M2经“创造”之后,也可以达到3倍的基础货币量即270万亿元,这个270万亿元不具备“再创造”的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谈论经“创造”之后的货币量没有意义,只有基础货币量才有意义。如果说银行的货币“创造”会造成通货膨胀,那房屋、汽车的出租,机器的千万次的使用还造成了通货紧缩呢,为什么偏偏不去提?货币的流转、借贷和重复使用,就如房、车、机器的重复使用一样,是经济体运行的基本状况,不需要更不应该把货币的重复使用单独拿出来说,如果要说,也应该把其他资源的重复使用一起拿出来说,最后就会发现毫无意义。

使用道具

9
saga2411387 发表于 2021-2-19 12:36: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个常见的说法,说经济体中以金本位运行的话,黄金的数量将不足,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所需的黄金数量。这是一个错误说法。首先,黄金的勘探及生产能力,与经济体中其他部门是共同成长的,现在黄金的年产量比几百年前是成百倍地提高了,正象石油、煤、铜铝铁各种金属或其他矿产与黄金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一样,是大致相适应的,古代能够以金、银作为货币并够用,现在也同样够用。即使黄金的总量固定,但通过黄金的价格上涨,同样可以适应任何规模的经济增长或经济总量。同样的情况当然适用于白银、铜等作为货币的情况。比特币总量被限制在1200万枚,有人认为不够用,其实足够,只要不断涨价和不断细分,其总量其实是无穷大。要我说,黄金也一样,不论是一万吨黄金,还是一吨黄金,或是只有一克黄金,作为货币,都可以足够全球使用,只要不断涨价和不断细分,其总量其实是无穷大。还有一个说法认为,将黄金作为货币,将使人类耗费大量资源去开采黄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这种说法也完全错误。人类需要大量的各种矿产,岂不是也要耗费大量资源?开采黄金和开采其他矿产没有任何区别。在产玉的地区,人们把成片的山、土地、河道翻个遍,仅为了寻找极小概率的好看的石头,按这种说法,不也是浪费吗?人们挖开一个极大矿坑,却仅仅收集到极其小量的以克拉衡量的钻石,按这种说法,不也是浪费吗?只要项目单项核算是赚钱的,就不能说是浪费。

使用道具

10
saga2411387 发表于 2021-2-19 12:39: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黄金的生产需要耗费资源,正是它的优势,执政当局更愿意用纸币,只是更方便印钱而已。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cda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