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lu113
816 0

[财经时事] 调控之手,打在楼市,痛在股市 --转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初中生

6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9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04 点
帖子
29
精华
0
在线时间
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3
最后登录
2014-5-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调控之手,打在楼市,痛在股市

-------荫牧渔者:尹沐愚   2010.05.17

    一、关于楼市:
    国家本在2008年的时候,就提出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潜台词就是不让楼市继续绑架中国经济。加上当时CPI连续高企,国家加息断供,楼市马上冷却下来,并有了10~20%的跌幅。对于危机完全没有准备的楼市投资者们、开发商们,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形势,也殃及池鱼地加剧了楼市的恐慌。然而,实际上他们应该庆幸这场危机,因祸得福,最终各国纷纷抛出巨额救市计划,我国更是放出一揽子刺激计划,同时放松银根,辅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楼市一下子被重新炒作托起,焕发了活力。在买涨不买跌的市场里,2009年,特别是下半年起,中国楼市又走出了一波气贯长虹的涨势。
    2010年4月,国家出台了系列“国N条”来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实际上到目前来看,收效并不大。一、去年的一波行情已经让开发商们赚得盆满钵满,现金流非常地充裕,不会因为目前的调控政策而感到太难受;二、他们经历过了去年突如其来金融危机的袭击,已经变得警惕;三、市场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商人唯利是图的心理,也促使他们极难降价;四、人民币一直对内贬值,对于来到身边的通胀和通胀预期,那么就算房产贬值,跟人民币比起来也应该保持不变或者贬值稍慢;五来国家调控向来是“调空”、“空调”,楼市是越调越涨,经验告诉他们每次调控都相当于是为市场蓄势。从这些角度上来说,目前的调控还是温和,不能够使楼市降温。与此同时,我们对于住房的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市场供应依然不足,特别是严重的炒楼现象(诸如举世闻名的“温州炒房团”)的肆无忌惮,都让楼市有坚挺的理由。
    这次国家的调控,目标在于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但没有说要调控到跌。把炒作因素控制住之后,刚性需求的部分依然会接着温和上涨。同时,鉴于房地产行业对于经济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刚把次贷危机从人们视线里移去,马上就出现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所以国家现在的政策如履薄冰,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动作。地产三剑客之一的曹建海博士说“不看广告看疗效”,我觉得很对,不过得搞明白国家广告的是什么,是不是广告房价下跌。另外,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投资是短期性的,去年已经做得多了、过了,出口正在面临围追堵截的窘境,中国的消费市场就只能靠楼市、教育、医疗这三大块来拉动,而楼市无疑占了首屈一指的权重。所以,房地产业必然要为我国经济发展“拉车”。
    所以,目前国家依然要倚重这个行业,来保持一直以来所迷信的GDP增长,但应对过危机之后,国家意欲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淘汰产能,扶持新兴产业,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国家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温和渐进的方式,慢慢达到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所以,如履薄冰的环境不可能大刀阔斧,房地产行业也不可能现在就接受审判和千刀万剐。如果将来我们在国家引导下走出目前的困境,那么走出之日就是房地产市场炒作时代的末日。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让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能够继续,那么让大部分百姓安居乐业是决策者需要达到的。那么,国家最终要调控、打压的是楼市里的炒作行为,而对于刚性需求,则是支持的。所以,少了炒作的楼市会冷却一些高烧的温度,变得温和,趋势依然是上涨,特别是大部分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小户型,这个市场符合供求关系理论。不过,如果有谁钻了空子,如果有其他外力的话,这个判断还需要修正。
可悲的是,刚性需求者大部分挣的都是血汗钱,而且还要得到家庭的辅助,才能达到购房者的门槛。对于政策的预期,他们要锱铢必争,从而要错失良机,将会在新一轮的涨势中妥协。
澄清一点的是,很多人认为中国楼市已经非常不健康,将来必然崩盘。这个观点我也认同,但绝不是现在,甚至可以感觉到的至少十年内都不会崩盘(除非继任的决策者是个坚决的改革派,不考虑政策延续性而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也觉得市场经济中绝不可能有永远只涨不跌的东西,我也知道当一个市场上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房价会涨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我也明白欲使其灭亡先使其疯狂,但我同样明白什么叫做“中国特色”!只要国家能够掌控,经济不崩盘,楼市就不会崩盘。不会崩盘不代表一定要涨,再涨下去社会就会极不稳定。要知道“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可是管理层最信奉的,那么房价就不会再疯狂了。

二、关于股市
    房价的过快上涨危害了社会稳定,所以国家调控,但市场的反应是有滞后效应的。不过对于股市却相反,因为股市炒作的预期,在楼市的政策市市场的时候,国家的调控之手打在楼市,痛的却是股市。看看经过了气势磅礴的2009房地产市场,现在不论优质、劣质地产股票都一泻千里;看看到目前中国股市全然不顾3200点的长时间震荡,而选择一路向下跌到现在的2600点,让我们隐隐感觉到曾经的6000点到1600点的过山车行情。投资者何去何从?有人一看到2600就迫不及待的要抄底,真的如此么?
    我认为目前绝不是抄底中国股市的时机。当前民愤的焦点在不断高企的房价,民生的焦点在越来越近的通胀,当国家调控之手下来,楼市一日不买账,那么投资者就会担心国家的后续组合拳,那么就将伤及股市。我给不了这次调整的底部,不过只要房价一日不配合政策,那么股市就一日不得平静。
另外,通胀无牛市,去年释放的庞大的流动性,必然会使实物市场水涨船高,通胀一来临的话,将面临严峻的调控,那么股市就轻易地失去了上涨之源。其实今年这么多的IPO从某个层面上来说,也是吸收流动性,有点藏富于民的意思,不过这样的方式又一次的非常不公平。政府越是回收流动性,越是说明通胀必来。假如说我们一不小心来了个通缩呢,那么局势将更加严峻。

三、加息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收入下降、就业困难、物价上涨,从而身边出现太多的生不起、养不起、吃不起、穿不起、住不起、用不起、死不起、读不起、病不起…民生的困难将是稳定的最大威胁。
房价一涨再涨,纸币一印再印,流动性泛滥,恩格尔系数的不断扩大,基尼系数早已越过警戒线并不断走高…贫富差距是威胁社会稳定的一枚炸弹。
如何消灭通胀,那就是把钱尽可能多的收回来,正常的渠道有发行央票之类的,但还有隐蔽渠道。就是先让钱流向资产,然后出重手锁住这些流动的数字,通过让资产贬值,从而使多余的流动性蒸发掉。不断上涨的资产价格就是诱饵,让大家都去上钩,把钱投向资产,然后通过政策锁住,再通过手段打压资产价格,从而达到蒸发流动性,缓解通胀的目的。
加息,无疑是最好的打压资产价格手段。加息好比关门打狗,关注流动性的门,让门外的人也很难进入,然后内部的市场将在恐慌和混乱中完成大跌。
只不过,加息这样的重磅武器,国家到底用还是不用?用的话,何时用?威胁稳定了,加息就不会远了。当CPI不断创新高,物价不断上涨,市场不断发热,加息就会如期而至。
但是,国家加息有个投鼠忌器的问题。因为我们的资产里面锁定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是银行的钱。我们国家的特色:银行是国家的。于国家而言,加息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让自己打自己,这个可行吗?最近各大银行纷纷作出压力测试,就是容忍房价跌到何处,笔者猜测应该就是要让银行少受伤,剿灭非银行部分的流动性。银行伤有多深取决于国家调控的决心有多大,不过不可能重伤,不能伤筋动骨。

四、笔者建议
对于楼市,不加息不出手。房价不可能再听之任之了,上涨的空间已然不大,短期内也不可能会有大跌。对于刚性需求,最好能屏住现在,等到加息。如果确实有不错的房子,地段很好的房子,可以买这个地段。
对于股市,投资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形势不明坚决要保持本金安全,要管住自己的手和冲动。
股市是预期的反应,我觉得目前的股市下跌,与绞杀流动性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说明绞杀楼市里不影响银行安全的资金,为时不远了。
对于投资,既然不论怎么走,都要绞杀流动性,那么投资国家房地产这个绞杀对象肯定不合适了。如果绞杀的过程中再出现滞涨,国家再释放流动性的话,保存纸币也将不会是好的策略。至于作何投资,我想还是持有硬通货比较好,比如粮食、重要资源和美金。
现在加息还早,迷茫的人总是不能静观其变而迈出迷惑的一步。最近新出的我个人认为比较烂的新《三国》中的四个字比较好:观时待变。也就是说,少动多看,以待时机。我觉得这四个字说得很好。

《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 主权债务危机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模式 欧洲主权债务 楼市 股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6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