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2793 1

“临汾信合现象”调查:让农村金融回归本位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407 个
通用积分
247.5208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5月23日,山西省汾西县成立全省第一个村镇银行。这个“第一”标志着山西唯一一个金融空白县消失;这个“第一”也是该县12万农民用10年不能存贷款的苦痛换来的。  12万农民的“被惩罚”源于一起金融案件,这起金融案件所产生的多米诺效应还促生了两个全国政协关注的“临汾信合现象”。以2000年为界,同样一个临汾信用社,因为方向性问题———农村金融为谁服务,日子过得冰火两重天。
  一个“临汾信合现象”:11个县级社陷入支付危机,农民和信用社互掐;另一个“临汾信合现象”:全市45万余农户持卡信贷9年,农民和信用社双赢。两种结果的根源是方向性问题———农村金融为谁服务
  1998年3月,临汾市所属的汾西县城关信用社发生职工挪用储蓄存款案件,结果引发了全县农村信用社支付危机。1999年12月,该县设在乡镇的12个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全部停业整顿,随后整体被撤销。从那时起,10年间,汾西县12万农民得不到贷款支持。全县几家国有银行陆续撤走,仅在县城留有一家农行,且只存不贷,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滞后。
  恶果继续蔓延,临汾市11个县信用社陆续出现危机。笔者从一份2002年由全国政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司、中国金融协会共同组成“临汾信合现象”联合调研组的调查报告中看到,1998年到2000年,临汾农村信用社一直是支付风险的重灾区。全市17个市县区中,近三分之一的信用社一两个月吸收不到一笔存款,甚至两年中未放过一笔新贷款,有11个县级信用社整体处于支付危机中,不良贷款率达到74.7%。
  这份调查报告尖锐指出:“信用社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服务方向错位,远离农业、农民,‘盯大户,垒大户’,导致贷款集中于非农业,几个贷款大户就足以压垮信用社。调查后发现,占农户总数0.6%的贷款大户,占去了贷款总额的58%,最多可贷到300万元以上,而多数农民很难得到千把元的贷款。”
  同样是临汾信用社,2000年下半年,经过人事调整,他们重新回归到原来“支农”的宗旨上,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创建千村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也就是说,让“信用”有价———农户只要领到信用证,不要再找担保,不要拉关系,不要请客送礼,仅凭信用证、身份证和个人名章,就像取钱一样到信用社贷款。他们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穷可贷,富可贷,没有信用不可贷。”他们制定了一个制度———“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他们依靠县、乡、村三级党政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定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把农民引向靠家庭财产和个人信用等级就可以自由借贷的方向。
  他们没料到,原本挽救自己的举动,却开创了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先河。在全国政协为此召开的研讨会上,与会金融专家高度评价了临汾“信用工程”的意义。认为他们“解决了金融业界几十年梦想解决的农村金融大问题”。
  从2000年下半年起,临汾全市农村信用社超常发展,各项存款、贷款、股金、利润、职工工资五项指标几乎每3年翻一番。截至今年4月底,各项存款余额456.25亿元,存款总量和增量份额分别占全市金融机构的38.66%和58.38%;各项贷款余额288.43亿元,贷款总量和增量份额分别占全市金融机构的60.3%和33.47%。其中农业贷款余额达到149.9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农贷总额的99.73%。特别是10年来,全市共评定农村信用户41.8万户,占总农户的44%;创建信用村192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8.6%;投放小额信贷18.5亿元。
  如今,信用社“已成为全市综合实力最强、网点地域覆盖最广、人员数量最多、支农力度最大的金融机构。”
  同一个信用社,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信用社的负责人在分析造成两个极端现象的根源时,明确地认为,信用社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为农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这个方向。
  两个相邻县的反差强烈,两个座谈会的气氛迥异,两个座谈会结论一致:农民渴求更好的金融服务
  为了切身体会金融服务对农民的作用,笔者曾于2009年7月和今年5月两次到汾西县和蒲县采访并参加座谈会。
  去年7月在汾西召开的座谈会上,气氛压抑中透着委屈与焦虑。与会者告诉笔者,10年前信用社负责人挪用一千多万元的案件发生后,全县信用社整体被撤销。从那时起从县到省,各级政府多次努力,但因金融监管部门政策性问题,信用社始终未能恢复,以至于成为金融空白县。与会者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希望尽快恢复或重建农村金融机构,让农民尽早得到应得的金融服务。
  郭向东副县长对笔者说,汾西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严重缺水,地瘠民贫,但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煤、硫、铁、铝、石膏等矿蕴藏量很大。前些年,本应以资源致富,但资金跟不上。就在煤炭涨价前夕,信用社撤销了,随后,工行、建行也相继撤走,只留下农行一家。2008年新建了邮政储蓄银行,也只在县城设点,12.6万农民基本上不能享受金融服务,存不了钱也贷不上款。全县存款余额11亿多元,贷款只有2910万元。邮政储蓄银行从去年起给农民发放小额贷款,要求以县干部工资单担保。为此,县委、县政府要求干部下乡包村,动员以个人工资担保帮农民贷款,目前也只能做到这些。
  笔者到离县城不远的铁金村采访。这个村最大的养猪户王峰庆说,他响应县委、县政府大搞“三项基地建设”的号召,与他人合伙养了200头猪,贷不上款,情急之下,只好借高利贷3万元,5分利,只赔不赚。
  这个村的大学生村官闫振东向笔者解释说,铁金村在汾西县属中等水平。这个村的劳力以前下煤窑的多,现在煤窑关了,外出打工的多。去年大旱,小麦亩产不足100斤,人均收入也就是六七百块钱。每家有上高中的都要借钱。户户养两三头猪,十几只鸡,用做零花钱。要想规模养殖,没有贷款是干不成的。
  今年5月10日,笔者再次到汾西县采访,当地干部兴奋地对笔者说,去年,经笔者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后,由省政府牵头,恢复汾西县金融服务的工作已经启动,而且由多家银行以多种方式一起进入。汾西县农民终于结束了没有金融服务的历史。
  蒲县与汾西县截然相反。蒲县与汾西县相邻,同样是山区,同样也有矿藏。当年这个县信用社同样发生支付危机,被列为第二批关停县,但随着临汾市信用社及时扭转服务方向,得以转危为安,并发展壮大。截至2009年底,该县信用社存款14亿元,全社人均利润6万多元。今年的目标是累计放贷5亿元,支持农户1万户,现已放贷2.2亿元。10年来,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5.69亿元,平均每户农民可得到贷款19.27万元。
  笔者在蒲县采访,同样参加了一个座谈会,与会者是没有矿产资源、地处偏僻、人口又少的山中乡的多名村干部、种植户、养殖户、运输户代表。座谈会上气氛热烈,与会者争相表达自己创业的成就,既感激信用社及时发放贷款,帮助他们壮大产业,同时又抱怨信用贷款额度少,不够用。山中村支书石金平说,他们村有200户,其中90%是信用户,今年全村贷款300多万元。以种核桃为主,套种西瓜、烟叶、谷子。贷款主要用于养牛、羊、猪、买运输车,人均收入3300元。他们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山中乡信用社主任李建红告诉笔者,他们这个信用社有6名职工,存款2300万元,贷款1223万元。他们实际上赔着钱在这个深山沟里坚持着开业,目的就是为全乡1100户农民提供服务。在他们持续的贷款支持下,这个乡的核桃年产量已达到25万公斤,去年收购价1公斤达20元,仅此一项,户均增收3000元。他们支农的信用贷款从开始的每户3000元已提高到现在的3万元,但农民规模发展的需求更迫切,要求提高贷款额度愿望更强烈。他们现在一方面考虑提高受信额度,另一方面加强服务,派出信贷员走出柜台,每周定时到各行政村去办公,当面了解各户存贷款情况,进村服务。
  政府不能只盯着大银行,为大企业融资。政府要一手支持农信社,一手扶持专业户。在政府和金融的互促下,专业户由小变大,才可能实现产业化
  笔者在临汾的尧都、古县、霍州、曲沃、侯马等县农村调查中了解到,信用社至今依然是农村覆盖面最广、农民最可依赖的金融服务机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绩,主要是信用社支持的结果,但农民对此并不满足,他们普遍抱怨贷款额度低,也就是说,金融的支农力度不能满足农民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信用社的人则认为,农户贷款手续成本高,不良贷款追究制严格,特别是农村信用的建立还不稳固,还要靠政府的支持,而政府关注大银行,为大企业服务,并不重视信用社的工作,只是有了任务时才“派活儿”给信用社。
  先进经验也是有的。笔者曾在贫困县榆社县了解到,这个县的做法是,县政府把县级财政支付平台放在信用社。同时为农民合作社设立贷款担保和贴息。信用社则全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积极贷款并直接帮助合作社财务管理。政府帮“两社”,两社互促,各自大发展。
  大同市阳高县政府号召农民存款到信用社,信用社则给农民贷款建蔬菜大棚。设施蔬菜给农民带来了良好效益,许多走出深山的移民户已经生活稳定并开始致富,有的还有能力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上学,银农双方进入了捆绑前行的蜜月期。
  山西一位金融界资深人士说,山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全国最多,但效益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不外乎政府重视程度和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政府支持金融,金融支持农民,农民借助金融创业、拓展、腾飞,这是被实践证实了的四两拨千斤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小林 吴晋斌 来源:三农在线 2010年06月05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临汾信合现象 农村金融 2000年前 中国人民银行 农村信用社 调查 农村金融 本位 回归 临汾信合现象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yinlin0379 + 8

总评分: 论坛币 + 8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qihaitao89 发表于 2010-8-15 17:05: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嗯,有道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4 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