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堂财富课》(2):如何让员工心疼公司的钱
这家名叫Dunkin’ Donuts的连锁店,专卖早餐面点、咖啡和其他饮料,光带甜味的烤面包就有50余种。自从1950年创办到现在,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已有7000多家加盟店,每天客流有300多万人。Dunkin’ Donuts跟星巴克在商业模式上特别相似,在全球的渗透面几乎同样广泛。它的市场定位是社会的中低层,是一般大众,所以,饮料的价格较低;而星巴克的定位高,咖啡饮料价格相比要高得多,而且它的分店主要在高档社区、高档商业中心和办公楼。
对于多数服务业公司而言,运营管理、员工管理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之关键。像Dunkin’ Donuts这么庞大的跨国公司,特别是它许多分店都在极为普通的社区,甚至在不太安全的贫民窟,员工素质也常常很一般,所以,如何管理其品牌和庞大的公司组织,不会是件容易的事。
过去几年,不知不觉地我也喜欢上了它们的面饼,这里也成了我和陈笛经常光顾的地方。2007年2月18日早晨,开车带陈笛去附近的一家Dunkin’ Donuts分店。那天,我们比较懒,不愿下车,就坐在车里点了所要的东西,我要一杯咖啡和一个鸡蛋与奶酪夹饼,她要了半打叫做“Munchkins”的炸面球。“Munchkins”是美国人对小朋友的昵称,就像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小孩叫“小不点”一样,所以,称这种小面球为 “Munchkins”有一语双关的效果。一个“Munchkins”,一口即可吃完。
等我们交了钱,拿到东西,陈笛看看袋子装的,就说:“爸爸,你看,她们又给了10个,我们只付钱买6个,可她们还像上次那样,多给我4个。”
“是不是她们喜欢你,为了让你高兴,多给你几个?人家是好意吧。”
陈笛:“也许是。不过,这店子不是她们自己的,她们多给少给都无所谓。等以后我办自己的公司时,绝对不会允许我的员工这样无所谓!”
“为什么你觉得她们会无所谓呢?”
由此看到国有企业的弊病
陈笛:“因为反正公司赚不赚钱,跟她们没关系,她们拿到工资就行了。人为自己干活与为别人干活就是不一样,为自己干活会处处仔细认真的,也不会浪费。”
“你这个观察很好,很到位!人们常说,花别人的钱不心痛,只有花自己的钱才心痛!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突出和普遍。”
陈笛:“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国有企业?企业由国家或ZF所有,不等于是不归任何人所有了吗?谁还会在乎这些公司经营的好坏,亏损还是盈利?这些国有企业的员工肯定像Dunkin’ Donuts的员工一样,工作起来无所谓。”
“实际的经历的确像你说的那样。在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有化运动,几乎把所有土地、生产性财产都收归国有,变成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国有土地,等等。中国经济国有化之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到20世纪70年代头半期,国有企业出现大规模亏损,使中国人的收入、经济状况降到低谷。爸爸在1974至1979年读初高中时,每顿饭不到三两米,除了白菜、南瓜外,也没什么菜吃,吃了上顿盼下顿,总是处于半饥饿状态,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爸爸身高才一米七。即使对于那时已参加工作的你大伯他们,也是四个月的工资才够买一辆自行车,或一块手表。在农村,你爷爷下地干活一天只够买一只鸡蛋,五天才够买一斤肉或一斤鱼。1978年,中国国有经济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终于开始了改革开放,重新允许民营企业发展,使中国经济得到快速状大。
“不仅中国,几乎所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都实验过国有企业,由国家拥有并自己经营企业。比如,奥地利在‘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后,德国在奥地利建设的军工厂、银行、基础设施都被奥地利没收,这些资产就成了奥地利的国有企业基础,使奥地利从此有较高的国有经济成分,1951年时其国企产出占全国的22%。到1985年,奥地利国营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年的亏损超过了1946年到1984年间所有国营企业的红利总和。从而引出争论,是否还要国有企业?1987年奥地利首试民营化,1993年议会通过法案正式把私有化作为主要方针。”
陈笛:“那么,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国有企业还多吗?”
“在过去二十几年,从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开始,世界范围出现全面的私有化运动。首先是英国于1982年的私有化,随后1985年有意大利和马来西亚,1986年有包括日本在内的四国,1987年有两国,1988年和1989年分别有九和十个国家,到1994年最多时有13个国家开始民营化等等。过去这些年里,有120多个国家在进行大规模的国营企业私有化。正是这些全球范围内的私有化运动,使得跨国贸易自1980年后有大步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应该说,爸爸于1986年到美国来读书,也是得益于这次全球走向开放、走向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各国间的人流、物流出现空前的增长,使世界向着同质社会进步。”
私有经济与国有经济
陈笛:“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花自己的钱心痛’、‘为自己赚钱最卖力’等,这些东西都是常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国家都去实验国有制?”
“这当然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应该说在全球范围内,私有制在历史上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形态,连动物一类都有很强的私有财产和他人财产的区分。比如,我们家的小狗,也就是你的Curly Top,每次有别家狗或人走近我们家时,Curly Top就会觉得那是对它的私人领地的侵犯,它就会奋不顾身地狂叫,而且对方走得越近,Curly Top叫得越凶,说明我们家的Curly Top也对它的和别人的区分得很清楚。所以,你说得很对,人和动物都对私人的和别人的东西区分得很清楚,对属于自己的,保护程度、投入的心血以及爱的程度会极高;而对别人的,就无所谓。因此,一点不奇怪,国有经济现象很晚才出现。
“就中国而言,‘国营’至少可追溯到11世纪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在王的倡导下,由国家直接经营粮、茶、盐、牛马交易等商业,使ZF成为直接的经营者,与民争利。但是,那次实验只持续了十几年。近代鸦片战争后, ‘国营’理念在‘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中重新出台。比如,1865年的江南制造局,就是由ZF出资建立。即使在晚清洋务运动期间,人们对纯粹的‘国营’也是多有警惕、提防。比如,当时的红顶商人盛宣怀,在19世纪70年代论及煤铁矿务、航运企业的创建时就说,‘责之官办,而官不能积久无弊’,‘若非商为经营,无以持久’,意思是说,如果由ZF官员办企业,是做不久的,因为官员追求的目的是升官,这与企业的长久兴盛相背离;而商人的目的是为了发财,所以商人的动机与企业的长久兴盛完全一致。最后,清朝官员采用了所谓‘官督商办’的形式,就是由ZF担任监督的角色,而实际的企业经营和所有权还是留给民间商人。所以,至少在晚清,还并没把国家推到‘创业者’和直接‘经营者’的位置上,这背后当然有你说到的原因。实际上,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在19世纪末期都像晚清中国一样,试过由国家主导、甚至由国家直接经营新型工业企业,以此追赶工业革命发展最快的英国和美国,但国营规模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