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蓝田日暖29
2710 15

回苗实:经济学是系统分析非主观判断 [推广有奖]

11
dawn2002313 发表于 2010-6-29 21:08: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苗实的逻辑比较形而上学。

使用道具

12
gssdzc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6-29 21:11: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讨论出真知

使用道具

13
mdyh 发表于 2010-7-10 13:12: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是来支持楼主的。

使用道具

14
lwzxy 发表于 2010-7-10 14:57: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10-6-25 20:31
xiashi1988 发表于 2010-6-25 20:15
由经济现象上升为经济理论,必须有一个科学判断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数据收集,模型检测,对假设进行检验。只有进行科学性的检验,原来的理论假说,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经济学理论。
是这样的。

有假设,有模型,有结论,这是经济推理基本常识了,可是有的人,就如不知道动量收恒定律,却一定要去发明永动机一样。与没有基础的人,是没法子讨论的。

发这个帖子,就是想提醒大家注意,经济学有基本规范与范式,不能相想当然以为自己的主观判断就是经济学了,以为这样就可以有所发现与发明了。
呵呵,也想凑凑热闹。
首先声明,发这一帖,不是支持苗实的。他的诸多观点,窃以为,基本上是诉诸直觉。虽然,从表面上,他引用了貌似翔实的数据,但“数据”本身,不会使他的经济结论更“科学”。
而对于上述引用两位的高见,恰是在下打算质疑的。大家一致同意的,所谓经济学的基本规范与范式,就是:

HYPOTHESIS → SOME SPECIES OF EMPIRICAL TEST → TENTATIVE "KNOWLEDGE"


假设不断地得到新数据的实证检验,如果通过,则被认为“真”,反之,则被否定并证明为“假”。


看,这一研究方法多么“科学”!不过,也提醒大家注意,这是“自然科学”的“科学”,却不是“经济科学”的“科学”。让两位——以及其他人,特别是以“主流”自居的那部分人——认为无可置疑的这一点,恰恰尤为引起我们的重视。


即便不考虑认识论的相关问题,鉴于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功,谁也不会否认其研究方法的确实有效。然而,问题的关键是,适用于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那些方法,是否适于研究本质上不同于自然科学之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之研究对象的我们——人?把有意识的人当作无意识的东西一样来进行处理,进行研究,难道不觉似乎有些不妥当?当然,这也是数十年来流行于经济学研究之其间的。


在此,不打算对什么是正确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进行讨论,但我所强调的,是研究方法上那一种被认为无可置疑背后的可能。


培根说:“只知哲学的一些皮毛的人,思想会倒向无神论。但是,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带回宗教。”同样,只知经济学的一些皮毛的人,会相信类似“节俭悖论”之类的谬论,深入了解经济学,则会把人重新带回到普通常识。

使用道具

15
sanwen 发表于 2010-7-10 21:57: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就他啊,呵呵,不看他的帖子,最近好像转战天涯经济论坛了。说实话,这个版大部分帖子好水,当然天涯经济论坛绝大部分更水。

使用道具

16
huayifei 发表于 2010-7-10 23:53: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些人能把很经典的结论说的很简单,但自己却不知道;有些人却说的很复杂,而且以能说复杂为荣;有些人能简单的说经典的结论,并以此为荣。怎么想决定想出什么,但想出什么跟怎么想没有一定关系。讨论问题而之所以不是推理分析,就在于简单明了,一句话也许就会让别人受启发,别人的一句话也会让自己醍醐灌顶,我喜欢看市场分析报告,但我更关心结论,不能为了系统分析而系统分析,又不是写论文。要把系统的经济学分析模式简化成简单易用的思维模式,问题很容易就在脑海里经过几个简单的思维模型过一遍,差不多就得出自己的判断了,这就是讨论。虽然我也觉得苗实写的东西不规范,但比起很多规范的错误结论,他至少这点还是好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