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ensonwu
4377 5

[学术与投稿] [讨论]明清时期秀才、举人、进士在今天可以考上什么学校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6粉丝

博士生

1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3141 个
通用积分
682.8427
学术水平
72 点
热心指数
58 点
信用等级
35 点
经验
3329 点
帖子
182
精华
1
在线时间
6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4
最后登录
2022-1-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明清时期江、淅、安徽及两湖等地进士录取率为1.2%左右,北方偏远地区诸省2%左右录取率,如果放在今天他们能上什么样学校。或者说今天的本科生放在过去能考上举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录取率 本科生 学校 时期 秀才 进士 举人

沙发
magic/tp 发表于 2010-6-28 09:52: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明清时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受教育的适龄学生很少,

而且当时中国是农业国,普通家庭多数务农,读书的孩子

也少,考虑到这一点,我觉得明清时的学历还是好考的,

因为考生少。

使用道具

藤椅
bensonwu 发表于 2010-6-28 10:12: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

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选拻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利玛窦在明代中叶时到中国,所见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使用道具

板凳
bensonwu 发表于 2010-6-28 10:20: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历史的三元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17人连中三元,他们是文科15位:   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   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   金朝的孟宋献;   元朝的王宗哲;   明朝的黄观、商辂;   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使用道具

报纸
bensonwu 发表于 2010-6-28 11:02: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比如现在本科录取率为50%,毕业后又通过司法考试(录取率为27%),总体通过率为13.5%;而1978年的高考本专科录取率为6.6%;也就是说近年的本科生要毕业后再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才相当于勉强通过举人考试,而1978年的大专生就已经稳获举人身份,但还做不了进士。

使用道具

地板
funnyyears 发表于 2010-6-28 12:31: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呜呜呜呜,西安还不是举人,奋斗!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