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ucsdy
167014 2958

[其它] 昔日的高考状元们,他们现在还好吗??   [推广有奖]

41
不正即歪 发表于 2010-7-11 11:01: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状元"研究专家:多数高考状元智商并不特别高

  “状元”情结在中国由来已久,每年随着高考分数线的划定,各地的“高考状元”也随之新鲜出炉,毫无疑问,这些状元都是媒体和高校的宠儿。那么,这些状元的能力到底如何?在进入大学,甚至走上社会后他们是否一直都优秀?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极盛。王极盛于1999年中国高考改革后,开始研究高考状元,连续5年对全国300多名高考状元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及研究,被称为“中国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

    连续五年进行心理测验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考状元的智商无疑是最高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王极盛告诉记者,连续5年,他都对入学的高考状元进行心理测试和智力测试。考察的结果是,绝大多数高考状元的智力水平为中等水平,少部分的智力水平为中上。

    他认为,在整个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只有个别孩子智力落后,但这些孩子一般都上不了高中。当然,智商特别高的孩子也有,但这些孩子一般都不参加高考,已经直接保送了大学。

    王极盛认为,现在高考考察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和智力水平没有关系。它主要考察学生4个方面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学校已经把过关了,高考考的就是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考试不是出考题,而是通过情景,通过试卷,通过试题,在这个特定的情景下,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

    王极盛说,从1996年到现在,他曾对将近4万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但对状元的测试来看,发现他们的心理素质都非常好,从他们的学习过程来看,同样得出这样的结论。

    六成考生不会调整情绪

    这些状元普遍都有信心,都能正确评价自己。王极盛认为,信心并不是抽象的东西,它表现为情绪的稳定性,以及会不会调整心态。据他研究,60.4%的考生不会调整情绪。其实,调整情绪的方法非常简单,做做深呼吸、听听音乐,或者在月光下散散步,这些都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但许多学生不会,有的人一紧张就发慌,一发慌脑子就一片空白。还有的学生一到高考就紧张,一上考场手就发抖,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过硬的表现。

    而状元们的情况正好相反。考察发现,他们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和难题时,他们总能够尝试选择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其实就是心理素质好的表现。

    王极盛说,关于高考,他写了14本书,400万字,最后归结为:高考成功近似等于“实力加心态”。实力就是科学文化素质,心态就是心理素质。这些状元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从他们身上总结的规律和高考规律密切相符。高考就是考实力,考心态,二者同样重要。

    当记者问起高考状元的成功和他们父母的职业和修养是否有关系时,王教授告诉记者,高考状元的成功和他们父母的文化程度几乎没有关系。状元的父母大多数为中学文化程度,有的还是文盲。他们的职业绝大多数为工人和农民,小部分为自由职业者。这些人中没有大款,也没有人是教授。

  状元父母没大款没教授

    并且,这些状元家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家庭都比较民主,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这些父母对待高考都有一颗平常心,高考前也不给孩子施加压力。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状元从小到大都没有挨过父母的打。而考察的其他孩子绝大多数都挨过父母的打。王教授说,从这就可以透露出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民主。绝大多数状元感觉自己和父母在人格上很平等,他们在家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许多事情都有发言权,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和父母争辩。大多数家长在中学以后就不再管孩子的学习,这些状元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他们都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使用道具

42
不正即歪 发表于 2010-7-11 11:03: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六成“高考状元”哈佛落马的四大启示 2009-12-31 17:04:03
  根据有关数据,美国中学生SAT考满分的学生申请哈佛大学时,61%SAT满分的学生被哈佛大学拒绝。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的名校。

  高中生的学业平均成绩和SAT考试成绩是美国大学在录取学生时首先考虑的要件,没有好的成绩学生要进入一流大学是有困难的。反之,美国一流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并不是一味地只把学生成绩当成唯一的录取标准。从美国的名校录取学生的模式来看,高中生的SAT考试成绩只是一个门槛,过了这个门槛之后,分数就变得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些学生的学术水平应当说都很出类拔萃,如果仅用分数作为取舍标准,那就有可能招来一大堆书呆子。

  很多来自大陆和台湾的移民家长,对美国大学的录取规则了解不多,往往认为子女只要学习和考试成绩好就能够进入理想的名牌大学,但事实上结果却未必如此。

  如果纯按考试成绩,人们会发现一个有点奇怪的现象,有许多学习成绩一流的学生最后是进了二流大学,也有许多成绩“二流”的学生却被一流大学录取了,这是为什么呢?

  在美国名校激烈的入学竞争中,一流名校申请就是一场少数者胜出的游戏。那么游戏规则又是什么呢?除了学术成绩的优异表现外,种族、地区、特殊才能、家庭背景,对于美国的一流名校而言,它们在录取学生时都会有类似的考量。

  我们看一下一个最基本的例子,一个白人学生、一个华裔学生和一个黑人学生申请同一所大学,如果三个学生在所有方面的表现都一样时,名校首先考虑录取的一定是黑人学生,因为黑人学生在学校的学生中是少数。如果三人中录取两名,按理说华裔学生应当被录取,因为华裔学生的比例要低于白人学生,但又未必。因为华裔学生学习成绩好是出名的,但在社会表现上却不如白人学生,综合考量后,华裔学生可能就会落榜。

  再例如,两名表现基本相同的华裔学生,同时申请斯坦福大学,一个来自加州,一个来自亚利桑那州,来自亚利桑那州的华裔学生会占优势。因为一般名校希望学生的整体性,能够有地域多元化的代表性,斯坦福大学不缺加州的学生,当然来自加州的学生会失去地域上的优势。

  在美国申请大学,学生会被四大方面的考量来评估,第一是高中在校成绩,第二是STA(或ACT)考试成绩,第三是课外活动经历,第四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如种族、地区、父母教育背景、家庭经济情况)。

  在这四项中,第四项是学生和家长很难改变的,所以前三项实际上对华裔子女能否进入名牌大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习考试成绩往往是华裔学生的长项,而课外活动的表现却最容易成为华裔学生跨进名校门槛的软肋。

  华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喜欢跟风,兴趣爱好又差不多,弹钢琴、绘画、跳舞,做义工无非是到图书馆或医院。因此这种随大流的社区参与反而变得没有竞争力,因为当多数人进行相同活动时,一流名校再也无法从这些活动上分析一个学生的特质,而无法去做出选择这些学生入校的决定。

  象哈佛、耶鲁、斯坦福这样的名校,绝不缺乏成绩高的高中生申请者,而这些学校的入学审核官的责任就是如何拒绝90%的申请者。

  一个申请者要想不被象哈佛这样的名校拒绝,他就一定具备特殊性,这也就是美国中学生中最流行的理念,I am Special,我是与众不同的,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是一个特殊的人。从美国名校录取以及美国普通教育的特性可以看出,美国教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培养个人独立的特质,进而达到人才辈出的局面。

使用道具

43
不正即歪 发表于 2010-7-11 11:07: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年高考,我也算是状元,虽然只是县里的状元,但也足以上国内任何一所大学。
可如今,我虽不是高中同学中混得最差的,但很多同学比我混得好。
对高考状元,对少年大学生,有专门的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查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现在的高考,只是人生的新起点,而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点”。
时至今日,仍炒作高考状元,实在是无聊。

使用道具

44
不正即歪 发表于 2010-7-11 11:08: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高考涌现近千名高考状元,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涌现了近千名高考状元,这支精锐部队如今全军覆没,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状元能在自己的行业闪光过。而那些成绩平平,沉默、独立的学生让人刮目相看的太多。成绩中等的学生未必人人都很厉害,但是中间潜龙甚多。所以未必考上好大学的学生就一定优秀,我更看重那些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又不愿苟同各类考试的学生。他们是一流人才,但中国没有一流大学。中国大学千篇一律,早已失贞。
一位同行的教育家这样分析:“通过我这几十年的观察,班级里将来有成就的学生往往都是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因为在中国一个学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和考试的战斗中,要牺牲自己的天赋、要麻木的接受一切理论被人牵着走。而有一种学生,他们既懂得保留了自己的天赋,又适当的学习了一定的知识,能觉察到自己个性和天赋所在,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怀疑,还给自己留有适当的发挥空间。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思考方式,这他们虽然不会取得很高的分数,但是在将来他们的终究会发光。”这几句话真可谓道破了其中玄机。

使用道具

45
philips_2008 发表于 2010-7-11 11:15: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ook,look,look

使用道具

46
a264025 发表于 2010-7-11 11:26: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出类拔萃,大量淘沙。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使用道具

47
lyyzzly 发表于 2010-7-11 11:27: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使用道具

48
raymond105 发表于 2010-7-11 11:52: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社会学的人 可以搞个调查研究一下
风风雨雨过后,就会是彩虹

使用道具

49
walterqin 发表于 2010-7-11 18:59: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也想知道。。。

使用道具

50
zhlcourage 发表于 2010-7-11 19:00: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想看看啊,还要回复啊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