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花的嫁纱
1323 0

[财经时事] 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缘何难?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硕士生

2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4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1893 点
帖子
10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3-19
最后登录
2021-4-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但同国外汽车同行业相比,我国的汽车产业集中度还很低,远没有达到汽车工业应有的规模经济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汽车整车厂家170家,2009年前十名的汽车企业共销售汽车1189.3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也就是说,剩余的13%左右的市场蛋糕却要由160家厂家来争夺,小而分散的竞争格局并没有改变,这极不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产业集中度亟待进一步提高。

    可现实是,看似中国车企已经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多年,但多年来,车企数量有增无减,始终降不下来,摆脱不了中国车企数量比全球加在一起还多的这个事实,原因究竟何在?
    汽车产业的规模效益显著、产业关联性强,一直是地方经济的支柱。更何况2009年的数据显示,厂家单车平均利润仍有1.4万元之多,远超欧美日。这么大的蛋糕不你争我夺才怪!
    目前,全国有2/3的省市将汽车产业确立为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已经有的还在不停招兵买马、扩充地盘,没有的更要拼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彼此攀比。“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空前力度的财税和土地政策支持下,项目上马到整车下线的时间记录一次次被刷新。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一直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但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产业集中的市场趋势被行政力量所淡化甚至遏制。好的企业无法在竞争中占据压倒性优势,差的企业凭借当地政府的扶持,苟延残喘,死活不肯退出。这无疑给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带来了很大困难。
    企业兼并重组是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最有效的途径,然而最大的障碍在于难以平衡地方部门的利益,条块分割的地方主义成为阻挠产业集中度提高的绊脚石。目前,中国汽车企业体制成分复杂,利益涉及方方面面。汽车在地方GDP增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还要考虑税收、就业、拉动消费等社会效应,因此,许多地方政府不愿意自己辖区内的汽车企业被重组兼并,因此造成不少年产销不足万辆,甚至更少的小厂,在地方保护的大伞下继续着自己的造车梦想。
    汽车产业集中度不高绝非好事。一个国家经济的竞争实力不在于企业的多少,而取决于有代表性的大企业集团的水平和实力。产业集中度反映的就是产业中大型企业的作用程度。对汽车行业来说,产业的集中程度更能体现一个国家汽车行业的竞争能力。如果产业结构迟迟得不到优化,不能形成全国一盘棋,整个行业的健康度也就越差。
    在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个不希望”:一是不希望弱者在竞争中被挤垮,给银行和地方财政带来巨大风险,二是不希望产业格局一盘散沙,无法实现整体竞争力的快速增长。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有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政策,但涉及到地方政府利益的政策,迟迟不能真正落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执行中央地方分税制以后,相比中央,地方政府的收入少、开支大。去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30%,而同期GDP增长9%,地方政府则须负担整个公共开支的70%。
    总之,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目前还有很多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关键是:中央、地方政府的利益如何协调一致?现在到了狠下决心的时候了。(李永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产业集中度 汽车产业 集中度 现代企业制度 中央财政收入 汽车产业 集中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