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eguoxinaaa
7211 12

[宏观经济指标] 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吗? [推广有奖]

  • 7关注
  • 15粉丝

遨游者

院士

1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6823 个
通用积分
0.0321
学术水平
27 点
热心指数
32 点
信用等级
22 点
经验
50521 点
帖子
703
精华
1
在线时间
50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20
最后登录
2024-5-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是什么促进了经济增长?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一直认为,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原动力.其实,劳动分工能够促进经济总产值的增长,但分工使人具有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人要有创新发明,要求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分工抑制了社会的创新,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吗?

也不知道是不是发在这个版面,因为我觉得这个论题与微观经济学最接近,没有增长经济学的栏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不知道是不是 古典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亚当·斯密 分工 经济增长 源泉

沙发
girlpig 发表于 2006-5-1 17: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工是正确的,因为分工,实际上解放了一部分人的思想,而且把生产效率提高了非常多,具体狸子,看看秦国就知道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感叹秦国的武器之先进,生产效率之高,关键就是分工,而且诞生了一大批的作战专家和军事领袖

使用道具

藤椅
girlpig 发表于 2006-5-1 17: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反面的例子,就是希腊军队的作战体系,因为不能分工,一位将军,在下一次战役中可能就是一个士兵,结果,几个世纪里,笨重的重步兵方阵主宰了战场.

如果要体会分工的力量,可以研究下希腊城帮的衰亡过程,就知道,因为分工,产生了专家,而希腊的基础是不能产生专家,于是希腊的政治,军事,经济在亚历山大时代以后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个全才等与一个笨蛋

使用道具

板凳
bajjio 发表于 2006-5-1 17: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工表现为工人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生产同一产品,即工人专业化程度的加深,分工经济是一种专业化经济。分工的深入会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促进发明、创新。社会分工对人力资本的积累的促进包括学校、政府、家庭、厂商对人力资本的直接投入,以及政府政策、家庭和学校对R&D的直接、间接影响;而工厂内部的分工主要通过干中学以及R&D部门的贡献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有助于发明和创新的产生。作为技术进步的两种重要形式,发明和创新意味着新产品或新的生产方法的引入,从而导致产品种类的增加和现有产品质量的改进。

使用道具

报纸
bajjio 发表于 2006-5-1 17: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按照杨小凯的归纳,杨格的基本思想主要为:生产率与劳动分工关系才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技术进步是生产率与劳动分工关系演进的一个必然结果,经济增长过程就是分工演进的过程等。杨格思想进一步的演绎则是劳动分工与商品交换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货币的经济交换行为会因为其交易费用过大而抵消其分工产生的效益,进而阻碍分工的继续演进。货币出现后,其等价物特性使得它能与所有的产品和劳务进行交换。与物物交易方式相比货币与货物交易方式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使分工收益大于分工的组织成本,进而使社会分工能更广泛更细致地进行下去。

市场规模依赖于购买力,购买力则依赖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则依赖于劳动分工的发展。当我们继续向这些现象的本质追寻时,就会发现,技术的发展,知识的积累,组织的演进无一不是劳动分工的产物。

使用道具

地板
heguoxinaaa 发表于 2006-5-1 18: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bajjio在2006-5-1 17:09:00的发言:
分工表现为工人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生产同一产品,即工人专业化程度的加深,分工经济是一种专业化经济。分工的深入会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促进发明、创新。社会分工对人力资本的积累的促进包括学校、政府、家庭、厂商对人力资本的直接投入,以及政府政策、家庭和学校对R&D的直接、间接影响;而工厂内部的分工主要通过干中学以及R&D部门的贡献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有助于发明和创新的产生。作为技术进步的两种重要形式,发明和创新意味着新产品或新的生产方法的引入,从而导致产品种类的增加和现有产品质量的改进。

一个人的发明和创造既需要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哲学\语言等等,实践就是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仅仅具有一方面的知识,能够有新发明和新发现吗?若一个人长期在某一部门工作,或长期从事某一工种,他的知识全面吗?这样,他在应用少数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发明和创新就会已经做到及致了,经济还会增长吗?

我认为,分工只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假设整个社会的交易费用为零,那么,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的条件下,整个社会的的分工达到了最高水平,经济还会增长吗?当然排除资源的极大丰富.当交易费用为正时,社会的最优分工水平已经达到了,那经济还会增长吗?也排除资源的极大丰富.

杨小凯理论中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式是如何到达发达的商品经济的,这种经济模式没有分工,那经济不照样向前发展吗,

其实,人的新发明和新发现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人类的向往好生活的欲望,这个欲望导致人类永远具有不满足感,所以就会努力的工作,就会有新发明和新发现.

当一项新发明和新发现创造出来后,就会被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而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是个人生产(如果技术可行),还是组织大规模生产,是严格的分工生产,还是不分工和较少的分工生产,是按照计划经济模式生产,还是按照市场经济模式生产.那就是制度方面的问题了,人类只有找到与新发明和新发现相适应的组织制度模式,这项新发明和新发现为人类带来的正的效用值才会最大,按照这种逻辑,分工就成为了制度经济学要研究的内容.

使用道具

7
万岁大中华 发表于 2006-5-1 22:1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社会分工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源泉就是一个:劳动者的劳动。经济增长是劳动者劳动技能是质变和量变上的综合反映。

社会分工,是物质资料的积累和技能积累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劳动者劳动技能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这就好比说,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事实上,最根本的仍然是劳动者的劳动的改进,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社会分工,仅仅是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外在表现而已,所以我觉得不能舍本逐末。

同仁当共勉,同创中国经济学!    中华经济新思想群QQ号:76961871!

使用道具

8
bajjio 发表于 2006-5-1 22: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heguoxinaaa在2006-5-1 18:14:00的发言:

一个人的发明和创造既需要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哲学\语言等等,实践就是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仅仅具有一方面的知识,能够有新发明和新发现吗?若一个人长期在某一部门工作,或长期从事某一工种,他的知识全面吗?这样,他在应用少数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发明和创新就会已经做到及致了,经济还会增长吗?

首先,发明和创新需要天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搞发明和创新。

第二,对于每一件工作,总有一种适应过程。即使理论掌握地再透彻,如果没有实践的话,很难一下子就办好,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磨合。

如果每个人都能和自己最适合的工作相匹配,与原来相比,已经可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了。

还有,有些知识是需要通过实践的,但是并不是任何知识都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有些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如果为了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不断的跳槽,可能反而得不到自己所要积累的知识,又何谈创新,又能对经济增长作出何种贡献。

使用道具

9
heguoxinaaa 发表于 2006-5-1 22: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万岁大中华在2006-5-1 22:13:00的发言:

社会分工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的源泉就是一个:劳动者的劳动。经济增长是劳动者劳动技能是质变和量变上的综合反映。

社会分工,是物质资料的积累和技能积累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劳动者劳动技能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这就好比说,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事实上,最根本的仍然是劳动者的劳动的改进,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社会分工,仅仅是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外在表现而已,所以我觉得不能舍本逐末。

劳动者的劳动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人类为什么要劳动,劳动的原因在于人类的欲望和不满足

使用道具

10
trift 发表于 2006-5-1 23: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原动力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0 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