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0228 1

[区域经济学] 1978-200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79 个
通用积分
243.6094
学术水平
1037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已引起广泛关注。1978-2007年的30年间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这一指标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收入差距。造成及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一产业收入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保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农业政策供给稀缺、城乡人力资本存量存在差距等。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贡献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不断拉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引起广泛关注,而收入分配不仅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结果,也是影响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所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1978-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
  度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有城乡基尼系数与城乡收入比,鉴于数据的可得性与连续性,本文采用城乡收入比(农村居民=1),城乡收入分别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采用当年价格)。数据表明,除个别年份外,30年间我国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在持续扩大,由1978年的209.8元增至2007年的9645.40元,30年间扩大了45.6倍,年均扩大14.1%。更为重要的是,城乡收入比经历了缩小、扩大、再缩小、最终不断上升的过程,如图1所示,1978-2007年间我国城乡收入比的变化。  

图1 1978-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比的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由图1可知,我国城乡收入比的变动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1978-1984年,这一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并不断深化,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的劳动生产力,居民收入迅速增加,六年间增长165.7%。而此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六年间仅增长77.05%,结果城乡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下降到1984年的1.71倍(30年间的最低点),年均下降5.58%。第二,1985-1994年,这一时期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等使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应开始递减,新的改革措施尚未出台,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下降,城乡收入比在此期间重新扩大,由1985年的1.86上升至1994年的2.86倍。第三,1995-1997年,1994、1996年国家两次大幅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加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城乡收入比有所缩小,由1995年的2.71降至1997年的2.47倍。第四,1998-2007年,城乡收入比重新扩大,由1998年的2.51上升至2007年的3.23倍,但期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对于抑制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体而言,30年间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波动中呈上升趋势。需要指出的是,选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有两个因素影响了其准确性。一是考虑到城镇生活费用高于农村的事实,如果进行地区生活费用差异的调整,则文中计算结果要高于实际;二是文中居民收入忽略了只提供给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医疗保障等,如将其包括在收入统计中,则实际收入差距将高于文中结果。
  二、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差距贡献率的演变
  为了进一步分析,本文借鉴周云波的研究[1],利用城乡加权法计算出全国的基尼系数,而后计算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以此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在全国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城乡加权法的计算如公式1,其中,G表示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Gu和Gr分别表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Pu和Pr分别表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yu和yr分别表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Y表示全国居民的人均收入,Y的计算通过公式2得到。用公式1的最后一项除以全国的基尼系数即为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如图2所示1978-2007年全国基尼系数及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差距贡献率的变化。  

图2 1978-2007年全国基尼系数及城乡收入差距对全国收入差距贡献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1)yu、yr、Pu、Pr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8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Gu、Gr的数据1978-1999年来自陈宗胜、周云波(2002),《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007年来自周云波(2008),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
               (公式1)
  y=P*uyu+P*ryr                                                                                                                                           (公式2)
  由图2可知,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基尼系数变动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个别年份除外,主要是1980-1984年及1994-1997年间)。其次,三十年间城乡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在40%至60%之间波动,最低为1983年的41%,最高为1993年的62%,平均贡献率为56.43%。最后,两条曲线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将贡献率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79-1984年,这一贡献率直线下降,同期全国基尼系数大幅降低;二是1984-1993年,这一贡献率持续上升,1993年达到最高点62%,同期全国基尼系数上升;三是1993-2007年,这一贡献率在60%上下浮动,全国基尼系数基本稳定。以上分析可见,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的整体收入差距中居主导地位,已成为目前最重要的收入差距,其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国收入差距的变动走势。
  三、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分析
  (一)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的经济结构
  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特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与城乡收入差别是相互影响的,但从本质上讲,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是导致城乡收入差别的根本原因。用二元对比系数(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或产值与非农业部门人均收入或产值的比率)来测度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程度[2],其变动趋势与城乡收入差距基本一致。具体而言,1978-1984年,二元对比系数由16.33%上升至1984年的26.42%,说明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同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1985—1993年间,二元对比系数由23.88%降至19.21%,说明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下降,同期城乡收入差距拉大;1994—1996年间,二元对比系数由21.3%上升至23.70%,同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之后二元对比系数在波动中下降,同期的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二)第一产业收入增长受多种因素制约
  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构成基本相同,都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收入的第一来源为家庭经营收入(其中,第一产业收入占主体),占总收入的58%-75%左右,第二大来源为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25%-30%[2],但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第一产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收入增长缓慢。
  1.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从第一产业占GDP的份额与就业份额的对比看,第一产业占GDP的份额1978年为28.2%,之后持续下降,2002年为13.7%,2006年为11.7%;第一产业就业所占份额1978年为70.5%,2002年降为50%,2006年仍高达42.6%,第一产业产值比例的下降速度与就业比例的下降不同步,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下,必然造成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低于非农部门,导致城乡收入差距。
  2.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不断降低。早在19世纪初李嘉图就指出,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低[3]。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降至2007年的36.3%,同期农村居民由67.7%降至43.1%,而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则意味着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下降,加上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这些不利于农村居民农业收入的增加。
  3.现有的土地制度制约了农业的产业化与集约化,成为制约农村居民第一产业收入增加的另一因素。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土地产权制度阻碍了农业的产业化,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和资源最佳配置。同时,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也制约了农民对土地的投入,使大量土地荒芜,造成土地经营效益下降。
  4.长期以来政府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中对于30年间城乡收入差距变迁的分析可知,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时期,也是农副产品的价格较大幅度上调的时期,一是1979-1984年间,城乡收入比降至历史最低点,与此同时是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大幅提高,相对于1978年,1983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二是1995-1997年,相对于1993年,1997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幅度比农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高出近90个百分点[4]。
  (三)政府的农业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的农业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政策、旨在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政策、农业投资政策等,总体上讲,这个政策框架的基础是保证产品的供给,确保国家农业和粮食安全,客观上也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5],而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民进行直接支付以保证其收入的政策较少,使得真正能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稀缺。但近年来,政府政策表现出对“三农”问题的极大关注,实施为农民增收提供条件的“多予、少取、放活”政策,财政也大幅增加了对“三农”的投入,切实可行的政策与财政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四)城乡人力资本存量的差距
  人力资本是以人为载体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扩展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机会,也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城乡居民人均资本存量的差距,也是造成其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前者对于后者有正向影响。用城乡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来表示人力资本,并用城乡人力资本之比来表示城乡人力资本的差距,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力资本存量显著高于农村居民,成为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中无法克服的阶段性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有深刻历史渊源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第一产业的收入增长受制约、长期以来真正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政策的稀缺、城乡人力资本存量差距的拉大等综合因素,使三十年间城乡收入差距虽不断波动,但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也即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拐点在我国尚未出现。虽然经济发展的规律会使收入差距在经过漫长的时期后自行消失,但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政府的政策措施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缩短城乡收入差距自行弥合的时期。
  参考文献
  [1]周云波。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宗胜。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4]刘文勇。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原因与政策调整[J].农业经济问题,2004,(3):56-58.
  [5]李涛。论党的历代领导人统筹城乡发展逻辑思路之进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9-23.
  (作者简介:李娟娟(1980-),女,河南偃师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



作者:李娟娟 来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1978-2007 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因素分析 中国 城乡 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Sunknownay + 20 + 3 + 1 补偿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3  学术水平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Sunknownay 发表于 2010-8-26 00:28: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欢迎楼主继续发表一些有见地的观点!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