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enlion
1078 3

[休闲其它] 头发的典故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硕士生

3%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论文

威望
0
论坛币
2590 个
通用积分
0.1800
学术水平
4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683 点
帖子
118
精华
0
在线时间
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7
最后登录
2021-2-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转载来源:http://renzhichu.blog.163.com/

头发的典故
春秋拾贝 2010-11-09 20:19:49 阅读4 评论0
  字号:
[url=]订阅[/url]
      朋友邀我在网易开博,既是刚起头,又写点什么呢?午间理发,不由想起与头联系最紧的,自然是头发,而头发的中华典故实在是形形色色。
   早在商汤的时候,头发就载入了史册。《书传》记载,汤伐桀之後,大旱七年,史卜曰:“当以人为祷。”汤便把自己的头发、指甲作祭品,也算是为万人请命,于是天降甘霖,方数千里。在这里,汤其实用头发替代了自身。因为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就认为,头发可以代表人的整体,汤以牺牲自我而求雨,体现了很高的境界。
随着中华文明的演进,头发越来越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孝经》的一句话最为人熟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华夏儿女除了出生时剃一次胎毛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终生一般不再剪发。不剪发,但需勤洗发,而且“五日一沐”,故此有了周公“握发吐哺”的精彩篇段。周公摄政时,既日理万机,又礼贤下士,洗头居然要“一沐三握发”,频频被来访的客人打断。
由于头发如此显眼,便成了人们加以辨认的重要标志。春秋时期,楚平王悬赏捉拿伍子胥,并画了人像,挂在各地城门口。伍子胥白天躲藏,夜晚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因为官吏盘查得紧,伍子胥一连几宿睡不着觉,愁白了头发,竟使守关役卒竟辨认不出,得以侥幸逃脱。真是典型的坏事变好事。
头发的妙用,在一代奸雄曹操那儿更得到充分体现。曹操讨伐张绣,正值麦熟季节,乃颁布军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岂料孟德公自己的坐骑却踩坏一大片麦田。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曹操先是闹着要自杀,被劝阻后,来了一个“割发权代首”。这在当时可不算“作秀”,而是相当严肃的自我惩罚。正如前述,头发“受之父母”,“全而生之,当全而归之”,所以中国古代曾有“髡刑”,强行剃去人的头发,这是对精神和人格的一种蹂躏。曹操既然这么作真,自然“三军悚然,无不凛遵军令”。
头发不仅被政治家所用,也为读书人所用。汉朝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非常用功,经常通宵熬夜,为防止瞌睡虫侵蚀,就干脆将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这便是《汉书》所记“头悬梁”的故事,《三字经》将之录入,更使妇孺皆知。而读书人一旦注意上头发,自然激发出无限诗情。面对安史之乱,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才四十多岁,就头发稀疏,简直连簪子都安插不上。“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是他的写实。苏东坡虽然仕途不顺,日子却一直过得比较洒脱。但贬官黄州、游历赤壁之际,子瞻思及公瑾当年雄姿英发、建功立业,也不禁感慨万千,直叹自己“早生华发”。同样抑郁的李白,毕竟是诗仙风范,将头发的写意发挥到极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要知道太白笔下的庐山瀑布不过“三千尺”,如此白发无疑惊世骇俗,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头发的传奇中,巾帼自古不让须眉。卫子夫就是凭一头秀发,像磁石般地吸引了汉武帝。《太平御览》有述:卫皇后“与武帝侍衣得幸。头解,上见其发鬓,悦之,因立为后。”可以说,卫子夫之所以战胜刘彻“金屋藏娇”的青梅竹马阿娇皇后,头发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致张衡在《西经赋》中感慨:“卫后兴于鬓发,飞燕宠于体轻”。赵飞燕保持“体轻”需忍节食之苦,卫子夫护理“鬓发”看来也得花点心血。
谈头发,不能缺了中华第一美人杨贵妃。野史称,杨玉环出生时,居然没有一根头发,而且到了现在读小学的年纪,还有些光秃,后来饮水“独头泉”,才长出乌黑油亮的头发。对此大家不必太当真,但《资治通鉴》记载的事可千万得信。有一回,杨贵妃与唐玄宗闹别扭,被赶回了娘家。最后还是唐玄宗心软了,将御馔分了一半送去,把玉环小姐感动地直哭。于是,杨贵妃当场剪下一缕头发,交给宦官说:“妾罪当死,陛下幸不杀而归之。今当永离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赐,不足为献,惟发者父母所与,敢以荐诚。”唐玄宗一看见杨贵妃的青丝,所有的怨气顷刻烟销云散,连忙让高力士将之接回宫,从此“宠待益深”。
重视头发的女人,慈禧太后算一个。慈禧有一头小瀑布般的黑发,虽无“三千丈”,但她格外珍爱,经常变换一些新颖美观的发型。这对太监们可是件苦差事,因为梳断了慈禧的头发,说不定就梳掉了自己的脑袋。功夫不负有心人。善于揣磨慈禧心理的李莲英倒有一套办法,他边给太后梳头,边讲笑话趣事。慈禧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即使掉了几根头发,李莲英也能悄悄装入袖筒,弄得神鬼不知。就凭这一手绝活,小李子深受赏识,从此脱颖而出、飞黄腾达。
头发这么要紧,自然就有人造假。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传说鲁哀公在城墙上见到一个美发如云的女子,就派人剪了她的秀发,给王后吕姜做假发。可以想见,假发在汉代以前主要由王公贵族享用,像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女主人辛追就戴着假发入葬,但到了南朝就开始在民间盛行。时兴带假发,就有人卖头发。《晋书·陶侃母湛氏传》记载:陶侃年轻时家境贫寒,范逵有一回到他家投宿。为了买点酒菜招待客人,陶母湛氏悄悄剪掉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范逵得知原委后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陶侃日后终成大器,想必是常常感念慈母卖发而励志的结果。
当然,头发的故事也曾几多血腥。历史上,五胡、吐蕃、辽、西夏、金、清朝都下过剃发易服的命令,尤以清朝影响最大。大家知道,汉人成年男女古时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于头顶。满族男子则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这源于他们以打猎捕鱼为生,为了穿山越岭枝藤不刮发,射箭瞄准眼前无遮拦。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在顺治二年颁布“剃发令”,强求汉人和蒙古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上千万人因拒绝剃发而被残杀,并造成“嘉定三屠”的惨剧。
    而大清的命数真的与头发紧密相联。先是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这些号称信奉上帝的“长毛”,居然将辫子散开,闹得人心惶惶。此后,随着与西洋交涉的日益频繁,国人已逐渐习惯的辫子又经常被“洋鬼子”取笑,乃至为租界巡捕和红头阿三抓扯。于是,一些清朝留学生开始把辫子盘起,象鲁迅描写的那样,在头顶耸起一座富士山。性格刚烈的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剪了供养多年的辫子,不仅如此,还管别人的头颅。最出名的还数留学日本的陈独秀、邹容和张继,竟一个抱腰,一个按头,一个挥剪,将清朝学监的辫子也硬生生地铰了。或许头发实在太重要,以致随后爆发的辛亥革命,在乡间渐渐地演化成了一场“辫子革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马王堆汉墓 安史之乱 后无来者 HTTP Blog 典故 头发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liuzhenzhu + 10 + 2 ·

总评分: 经验 + 10  热心指数 + 2   查看全部评分

超凡脱俗,平淡睿智。
沙发
kaoyan24 发表于 2010-12-15 11:00: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点意思啊。。。。。。。。

使用道具

藤椅
yja33448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12-15 12:21: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谢谢楼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使用道具

板凳
hxin3 发表于 2010-12-15 15:20: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It is interesting! Thank you!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