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cs845
3821 14

中国企业真的永远都赶不上韩国企业? [推广有奖]

  • 9关注
  • 1粉丝

教授

1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257 个
通用积分
16.8124
学术水平
20 点
热心指数
36 点
信用等级
14 点
经验
551 点
帖子
884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6
最后登录
2023-1-1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金宰贤:中国企业,永远都赶不上韩国了http://blog.qq.com/qzone/331945489/1289546296.htm

中国为何出不了三星?(作者是韩国留学生)  中国国内最近有关“国进民退”的讨论引发了我的思考。这让我联想到此前的另一场讨论,就是为何中国比韩国大得多,但能够与三星、LG这样的韩国公司匹敌的中国企业却很少。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恰恰是高度相关的。正当中国人感到“国进民退”在加剧时,在我的祖国韩国出现的却是逆向的潮流。李明博总统自2008年上任之后,就一直在推动国有企业的民营化。
  李明博总统是企业家出身的市场主义者。他认为韩国国有企业虽然规模越来越庞大,效率却越来越低下;由于缺乏市场监督,国企的管理也十分散漫。李明博总统就任前表示,包括韩国产业银行、韩国电力、韩国铁道在内的许多国有企业要民营化。后来出于对民营化后水电费上涨的担忧,公众舆论普遍反对公共事业民营化,李明博因此取消了韩国电力、韩国自来水和韩国铁道等企业民营化的计划。但韩国**从2008年开始,仍然在逐步推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在韩国,国有企业的工作稳定性比民营企业强得多。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民营企业更容易解雇职员,又增加了很多“编制外”岗位,在民企里持续工作到退休年龄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生活舒适程度看,国企工作员工六点能准时下班,而对民企员工来说,这恐怕通常是无法实现的美好梦想。所以在韩国,国有企业也被称为“铁饭碗”。
  但韩国与中国不同的一点是,虽然在国企工作稳定舒适,但那里的待遇却远远比不上民营企业,尤其是像三星、现代汽车和LG这样的大型民企。虽然有些国企,特别是金融行业,工作既稳定,待遇又丰厚(我们称之为“神的职场”),但从2008年开始的民营化进程和改革措施,也在让这类企业“走下神坛”。
  刚到中国时,我以为中国之大,肯定有不少大型民营企业,但后来发现在我所知道的企业中,除了联想、华为和几家互联网公司之外,全都是国有企业。上交所市值前十名更都是国有企业。
       再看看韩交所,市值前十名的组成就很不一样。它们是:三星电子、浦项钢铁、现代汽车、三星人寿、新韩银行、LG化学、现代重工、现代MOBIS、韩国电力和 KB金融。其中制造类6家,金融类3家,公共事业1家。供电的韩国电力是其中唯一一家国有企业。排名第二的浦项钢铁是民营化最为成功的一个例子。它在 2000年被民营化后,经营状况逐渐改善,净利润增加了约五倍,成为韩国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在中国,国务院于今年5月发布“新36 条”,意在降低民营企业进入一些重要行业的壁垒,但许多民营企业抱怨面前有一堵“玻璃墙”——看似透明,但进入时仍然阻力重重。而在韩国,除了公共事业以外,韩国取消了几乎所有行业的准入壁垒。在包括金融、能源在内主要行业里,民营企业已经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
  金大中总统就任时的2000年至2003年,是韩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重要时期。浦项钢铁、韩国烟草与人参公司、斗山重工和韩国通信等主要国企都在此时完成了民营化。民营化不仅让企业提高了效率和管理水平,也让韩国**“进账”21万亿韩元(约合1200亿人民币)。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为救援企业投入的100万亿韩元,很多就来自这笔钱。2008年时民营化掀起了第二次浪潮,现在韩国**正着手出售其在韩国产业银行、友利金融控股、大宇造船等企业的控股股权。
  相比之下,中国为抗击危机进行的四万亿元**投资,似乎加剧了“国进民退”的趋势。中国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为43.7%。国有企业在金融、通讯、能源、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行业所占比重更大。很多国有企业享有行政垄断的特权,牢牢地占领了国内市场。
  “国进民退”会加剧行政垄断状况,受损最大的是消费者的权益。举个例子,目前全世界市值最大的银行是中国工商银行,前十名当中四家来自中国。但中国消费者享受的却远非最优质的服务。在中国,我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就是银行。即便是去办理非常简单的事情,通常也要排队半小时以上,而且享受不到亲切的服务,银行还频频提高各种手续费用。韩国的银行没有中国那么大,有时也要排一会儿队,但柜员对顾客的服务通常要热情得多。为了争夺顾客,韩国的银行常常会降低手续费用。
  “国有体制”不利于培养出有效率的企业,一个关键原因是**不会让它们破产。比如,中国的银行出现巨额不良贷款时,**出手加以解决;航空公司在“套期保值” 合约上出现巨额亏损时,也是**出资加以解决。这样就导致国有企业对风险的敏感度降低,扩大投资的冲动更强烈。国有企业员工的危机感小,也容易导致他们缺乏追求创新、提高效率的动力。
  而民营企业的危机意识能够帮助它们提高创新力和效率。比如,三星电子的一个成功秘诀是“危机经营”。虽然它是韩国最赚钱的企业,但管理层不断地告诫员工们要警惕危机,为十年后的发展储备动力。
    我认为,至今在中国,**的力量仍远远大于市场的力量。每当市场的力量变大时,**就会压制它。一旦因为压的太紧导致市场萎缩,**又会开始给它松绑。正是这样的反复 “折腾”,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韩国培养出三星电子、浦项钢铁和现代汽车这样的优秀企业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在中国,民营企业要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更需要**“摆正位置”。**的最大职责是帮助维护有效的市场和竞争机制,给民企提供良好的土壤,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企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企业 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消费者 qzone 韩国留学生 企业 中国 韩国

沙发
ycs845 发表于 2010-11-27 22:30: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企业真的不行么?华为不是挺好的吗?大家讨论一下

1、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谁效率更高?
2、垄断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3、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垄断、关系还是创新?
4、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路在何方?民营化么?

使用道具

藤椅
wangds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11-27 22:37: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听郎咸平说  工序流程 以IBM的标准为5 华为为2.7 为IBM的一半 但是就这就足以傲视中国乃至亚洲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这是当年燕京大学的校训,取自圣经中的两段经文。约翰福音8:32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

使用道具

板凳
潜潜水 发表于 2010-11-27 22:39: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认为是这样,中国很多企业不错

使用道具

报纸
jared2010 发表于 2010-11-27 22:46: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政体制度不同,没有可比性,只拿三星什么的作比较,不具有代表性,支持中国!高丽棒子,蔑视
jared2010

使用道具

地板
Cordia 发表于 2010-11-27 22:47: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的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企业要是民营化,,那就是推翻了经济制度,
那就是推翻.......

使用道具

7
alan50404 发表于 2010-11-27 22:56: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跟国内的经济制度有关,公有制为主导,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行业,要像韩国那样不是等于在动摇…的经济根基吗。

使用道具

8
binguo 发表于 2010-11-27 22: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样比较有什么意思!

使用道具

9
jiauibe 发表于 2010-11-28 02:31: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jared2010 发表于 2010-11-27 22:46
政体制度不同,没有可比性,只拿三星什么的作比较,不具有代表性,支持中国!高丽棒子,蔑视
但企业在国际社会间的竞争会因本国制度的不同而给予区别或优待吗?为什么日本韩国可以有纵横世界的超大型企业,从国际上源源不断的赚回利润,我们的国企一到国际上就只能做赔本买卖或高价购买资源挥霍纳税人钱财?国企在国内是越来越牛了,但我们享受到它们不断膨胀的成果了吗,它们有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吗?
虽然我对韩国偷窃中国文化一向不耻,但中国人再也不能情绪化的看待问题,一贴上韩国的标签什么都是“棒子”。想想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人为支持本国企业不被外资吞并,毫无保留的捐钱捐物,光那种民族精神就值得敬佩!当然,近年来一些流窜到中国的垃圾除外!

使用道具

10
xtlove86 发表于 2010-11-28 04:28: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家在世界市场上拼搏的时候我们中国还在睡大觉呢,凭什么跟人比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