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关于建立“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若干建议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美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克莱因认为: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综合。作为研究不确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新的方法论科学,计量经济学在国民经济日常决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碰到了很多无奈的问题和两难抉择,供需失衡、蔬菜价格过快上涨、房价高企、通胀预期,GDP增长等等经济现象的背后,我们往往是根据宏观经济学的传导效应,来分析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在诸多的经济参数协调、决策过程中,我们很难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手段,作出基于定量分析的、最优的决策。温总理在2010年ZF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今年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因此如何在我们的宏观经济决策中作出最优的决策,成为我们的应该思考的一个新问题。如何准确的辨析上述三者之间的经济定量传导关系,进而在经济决策中有的放矢?因此笔者窃以为:目前建定量分析模型导入整个宏观经济决策的过程,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我们在国家的国民经济决策中,应该建立“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为什么必须建立“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理论“颠覆”了传统的计量经济学建模思想,促使经济学家应用新的理论建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侧重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对传统经济学定性分析带来了一个实证的定量分析的新飞跃。但是我们面临“基于连续时间序列”的多元的海量经济信息的时候,我们如何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呢?我们很多的经济决策,往往都是一种定性分析,其力度、政策迟滞时间、效果如何,我们往往依赖文字阐述其背后的潜在激励趋势。同时我们注意到目前欧洲债务危机频频出现,其背后我们归纳出一个《计量经济学》的规律:所有出经济、债务问题的欧洲国家有个共同特征,都没有建立“国家宏观经济的计量模型”及其分析机制。
  吴敬琏教授最近撰文《“十二五”平衡的难点在哪里?》中提到:“要解决我们内部的失衡问题,我们就需要分析造成内部失衡的原因是什么。”站在宏观经济学学术研究而言,“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其具体的关系不是定性分析的经济传导效应的“模糊理论”文字游戏,而是定量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数字结果。即我们应该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一系列综合指标中,谋求一种由诸多经济参数组合的“帕累托最优”。而做到这一切,我们不可避免的将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概念——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目前我们最大的软肋在于,我们无法用大型的宏观经济的计量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定量的分析结果。吴教授提及的失衡问题,站在《计量经济学》而言,就是一揽子宏观经济参数中的配置不均衡问题。宏观经济内部的资源配置,好比是一个跷跷板,不同的经济关系存在内在的经济传导效应。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是,依据国家的经济资源禀赋、外部环境的现实与预期,在不同经济参数之间谋求配置效率的“帕雷托最优”。这就给我们一个启迪:目前宏观经济的难点问题,既不是经济增长速度单纯要“保八”,也不是单方面的调整产业结构,更不是打压物价,而是在一个国家所有经济资源禀赋基础上,系统经济循环过程中,在经济发展模式的抉择上,谋求一种各个经济资源禀赋的合理配置、均衡发展结果。这个结果的预测、选择,不是依赖经济学家做理论分析得到的文字报告,而是计量经济学家基于宏观经济在各个阶段的、多元的海量经济信息综合分析、校正后的统计结果。
  就经济学方法论而言,如何在上述失衡问题上采取有效对策?答案就是我们应该尽快建立“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外国“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发展情况
  就《宏观经济学》方法的“系统论”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参数之间,存在内在的、相互制约的经济传导效应,单一的一个经济指标的调节,并不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宏观经济最重要的管理思维是:如何在一篮子的经济参数组合之间,配置出一个最佳的经济组合配置。国外经济计量的最终目标,也将是其最大的的发展空间,在于政策的评估。即经济决策者在一个给定的经济资源禀赋的参数组合中,选择一个政策,该政策包含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源、资本供给、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制度、失业及福利制度、通胀率、国际贸易、国家安全等等一系列的经济内容。现代社会,经济计量模型对于宏观经济的辅助管理作用十分明显,未来经济社会管理过程中,特别超大型的(几千、乃至几万条联立方程)、基于超级计算机管理的、定量分解的、动态的实时管理、经济计量模型将成为一个ZF决策的必然主流抉择,其构造经济内在经济传导效应、优化政策效用评估领域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我们熟悉的类似的模型有“克莱因战争间模型”、加拿大经济的CANDIDE模型、1961年的日本模型,LINK模型等等。最近几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常常颁发给格兰杰(2003年)、埃德蒙·费尔普斯(2006年)、奥利弗·威廉森(2009年)、彼得·戴蒙德(2010年)等计量经济、统计学领域的科学家,表彰其在统计学和宏观经济边缘学科应用领域的贡献,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最近国外经济领域在宏观经济领域计量分析方面的突飞猛进,同时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学术界,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不断精确化发展、各种经济研究成果社会化应用程度指导社会实践的广度、深度,日益改变着西方国家的社会化发展进程。西方国家的各种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在协调各国的基于经济计量模型基础上的决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就业分析、公共政策、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通胀控制等多个领域,在改善分析经济管理质量、提升效率做出了定量的贡献,使得在宏观经济的决策控制、预测、最优化目标实现等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如何建立“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部分经济研究,大部分是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的,少数的量分析报告,其内涵的经济计量分析 模型也仅仅停留在初级的计量经济学应用阶段。最典型的一个实例是:凤凰网报道我们国家对于上海世博会的人数预测问题,居然是靠一个中学生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来解决的。对比上述诺贝尔奖得主的经济研究成果,我们感觉到了在计量经济模型应用领域西方国家和我们的巨大的文化差距。
  如何建立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首先,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目前西方国家的“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认真解析其联立方程组内在的经济传导机制,认真了解其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认真了解整个模型的技术管理细节,认真了解宏观经济与计量经济学的边缘学科的复合型领域系统知识,认真理解国外的上述模型的发展历程、挫折与经验,认真组织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和计量经济的人才及其整合工作。其次强化基于宏观经济数据基础上的数据采集工作,以基于随机理论、离散数学、时间序列基础上的数据矩阵建设为基准,并建立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方程、连续时间序列分析、动态规划、卡尔曼滤波等技术手段,针对宏观经济中的潜在规律,构建大型的联立方程组,使之有能力针对广泛的社会经济内在的周期性波动因素、随机干扰因素,在连续时间序列方面,可以有效的在计量模型的计算前提下,针对经济发展速度、资本流动、心理预期、失业率、技术发展、经济资源禀赋、通胀率、国际贸易、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政策的时滞问题等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同时在各个领域做出一个准确的定量分析预判。第三建立中国的大型计算机计量经济应用管理体系建设,充分挖掘现有的计算机运算管理能力,使之对大型数据模型的运算产生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我们国家在大型计算机建设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计算机应用领域,还是存在诸多不足。未来我们应该倡导师夷长技,充分借鉴现有的西方国家的计算机运算应用技术,强化我国未来的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应用水平。第四建立中国自己的、由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家组成的复合型专家队伍 。国家竞争优势的确立,必定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未来的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建设、发展,必须强化复合型人才的遴选、选拔、培养等各个方面机制,建立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人力资源领域确保国家竞争优势的发挥。
  美国统计学家扬奎斯特在《递归宏观经济理论》中说:一个模型在实证上的失败是促进另一个模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目前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而言,我们最大的困境不是建立了计量模型在实证领域得出错误的结果,而是能否下决心建立一个的属于中国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确立未来中国国家宏观经济竞争优势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经济抓手”。未来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确立是一个多方面努力的结果,在宏观经济管理、计量经济学领域,必然要求我们中国的“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同步发展,逐步不断建立、完善,不断提升我们宏观经济的定量分析管理水平,尽一切可能做出最优的经济决策,服务社会,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