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卢中原:区域经济发展需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卢中原:区域经济发展需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昨天下午参加了中国指数研究院的会议,也是类似于区域经济的研究,我当时谈了几点看法,在这里我再向大家分享一下。要研究一个区域的发展以及城市集群的发展,以及相关企业要做一些企业发展战略,应该研究这么几个影响因素,我们这些研究人员具体告诉企业什么时候、什么地区、什么产业、什么产品、应该怎么搞、不应该怎么搞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听,包括官员和学者,很微观地告诉你们应该怎么做就不要听了,因为我们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真正做企业的才知道他在做决策的时候,他要算自己的成本和收益,他要关注的是什么?我们作为研究人员所起的作用就是帮助大家从不同的层面、从主要的影响因素看一看我们微观决策的东西,所以我们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对我们企业影响的时候,要注意的第一个因素就是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这个地区的已有的开发深度,还有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三个因素必须综合起来考虑,如果你只考虑其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能很难做出比较有周全的决策。

比如说你现在很着急,你可能就考虑一点,即它的未来发展潜力,但你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还有已有的开发深度,已有的开发深度限制了你未来的发展潜力,但如果我们太片面地看资源权利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现有的开发深度,又有可能忽略了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三者一定要比较协调地考虑。不管你在哪个区域发展,这三点一定要综合起来考虑。比如说这个区域有新的城市集群出现了,有新的区域经济的亮点出现了,你都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到底怎么样,过去我们通过技术进步、体制创新可以突破某些资源的瓶颈制约,出现了一种新的替代资源,但是环境不是人类能够突破的,最近出现了太湖、巢湖、滇池蓝藻的爆发事件,去年夏天湖北研究所有一个教授去年6月份就已经警告过太湖要发生蓝藻爆发,但是直到今年真的爆发了,引起了公共饮水危机,才引起了深刻的重视和反思。我在和当地政府交流的时候,我说中长期的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制约要长期努力,我们当前要做的就是要防止它演变为社会公共危机事件,这是短期应该做的,就马上应该防止它,然后中长期的治理要跟上。要在一个地区想城市集群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我这个企业的投资战略必须要关注这三者,它们是综合的,如果偏废了哪一条,我们的决策都有可能输。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要注意国际产业的趋势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发展态势很好,我们仍然会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强劲势头,我个人以为至少在十年之内中国的高速增长不会明显放慢,10年之后可能会放慢,但是在全世界仍然是很高的。它来源于哪里?来源于我们国家的要素条件比较好,市场潜力比较大,政治环境比较稳定,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所以世界产业大量往中国转。尤其是制造业,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价值链要有分工,只有在比较优势好的地区和国家,才能够使它的价值链最为增值,正好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形势。我们考虑区域的经济发展、集群形成的时候,就要考虑世界产业制造业往这里转,对这个地区的影响是什么,他看中这个地方是看中什么,如果是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这个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还能维持多久?如果他看中的是综合竞争优势,那么我们这个地区的综合竞争优势构造起来没有,不光是低成本优势,包括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熟练技工,能不能得到?

如果能,你就具有综合竞争优势,这个地方的发展潜力应该说就比较大了。我现在看到世界产业转移包括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都往中国转,而且中国作为首选国家,这样就给我们的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技术效应、人才效应和其它一系列产业关联效应就会产生,因此世界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即加剧我们的资源环境压力,包括使我们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脆弱,因为转来的都是低端,到了我们国家就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所以在国际产业的转移过程当中,我们的区域也会遇到一些挑战,可能把我们本来处于低端的优势凝固了,你本来有可能往高端走,但它把你固化了,我们要注意区域的经济发展能不能使我们原有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上升为综合竞争优势,凝不能吸引国际高端产业转过来,这对于我们企业的发展、相关的开发都是有新的机遇,同时又有更高的要求。

第三个因素是关注发展阶段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按照我个人的研究,我认为从现在到2020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整个国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的阶段。十六大提出来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我们现在已经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它突出的一个标志就是重化工业发展加速,制造业的高加工固化非常明显,这段时间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水平也同样,06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是43%,但是2001年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已经是47%了,我们和五六两前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这段时间城镇化要加速。在两化双加速的阶段当中,我们的区域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比如说我们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这一新的环渤海经济区,他们的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比较高,在这个区域发展的城市群相对于工业化、城镇化还比较落后的那些地区要发达得多。在这个地区我们的企业发展和投资的回报率显然比其它地方高一些。但即使在这样的地区内,它的发展阶段也有比较大的差别。比如说广东粤北地区比珠三角落后很多,京津冀这个大的经济圈里面,我昨天了解到有些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仅仅只有20%到30%。所以你在研究你们的发展战略的时候,你们就要注意到这个区域它的城市化水平很高,工业化水平也很高,但是具体的另外一个区域的两化程度相当低。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要测算自己的投资成本、未来的回报率的时候,就要考虑发展阶段的区别,而且在一个区域内这个发展阶段本身它的差距是很大的。

第四个因素是要注意发展机制和发展理念的重大制约。我们所说的发展机制主要指区域经济发展,现在怎么样能够让它发展得更为协调,能够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来要完善4个机制,第一位就是基层组织,第二位是合作机制,第三位是互助机制,第四位是扶持机制,即国家的扶持政策,但第四位它并不是最不重要的,而是说它起到一个兜底的作用,更具有根本性,出现问题的时候国家的区域政策整合公共服务要加强,但最基础的东西是市场机制。因此我们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候、投资决策的时候,都需要营造一种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环境,不要把它扭曲了。现在我们的区域经济差距是不断地拉大,如果想急于把这个经济差距缩小的话,在中国的国情限制下,还有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大潮下,我们很难在短期内把经济差距缩小。尤其是如果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来配置资源的话,要素它就是往回报率最高的地方游、往专业化和配置条件最好的地方集中,包括城市集群、产业集群,这个地方的专业化配置条件非常好,综合竞争优势已经形成了,这个地方才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过来,所以发展机制要依托市场机制的话,效率会导致要素集中到某一个地区,反而会使区域差距在一定的时间内拉大,不要以为在一定的时候内它迅速缩小,这是指经济差距。最近我们的专家研究发达国家的区域差距的变化趋势就是这样的,在它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段区域差距缩小了,但是过了这段时间它又有回升,区域差距的反弹又出现了。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可能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导致了新的要素的集中或者是配置,按照市场的新导向发生重组,这时候区域差距又会扩大。所以我们要注意在一个区域发展当中,要完善市场机制就要注意到经济差距会不断扩大。

这时候政府的扶持机制就非常重要了,政府的扶持机制最重要的是要拉平各地的公共服务差距,让当地的人民群众享受大体平等的社会福利水平,而不是干预投资,把这个地方布局多少项目、撒多少钱,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就是要改变这种传统区域发展的机制,所以我说区域经济发展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四个机制结合在一起,合作机制是互利共赢的,共同开发资源,中西部有资源,东部有技术人才和资金,这样就形成一种合作发展,这个区域的优势就出来了。当然还有互助机制,互助机制是属于兄弟风格,这也是需要继续发扬的,而且它带有国家的横向转移支付的职能。我们还要注意发展理念的更新,国家现在国家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包括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包括确立了开发和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发展。比如过去我们的某些资源是短缺的,我们经常想的是开发,比如南水北调是开发优先的思路,现在我们就要考虑节约优先,开发和节约并重,首先调水就不再是重要的、第一位的,节水是第一位的。这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将来国家提出来的资源节约友好型社会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等,这样的要求提出来以后对企业未来的评估战略很重要的影响,而且国家相关配套的税收、金融政策、市场准入制度都会相机完善起来,这样新的发展理念不光是空的东西,它一定有配套的一系列的政策跟进,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企业决策的经济成本和经济收益。大家一定要分析这四个因素对我们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卢中原在8月3日“2007中国地交会”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