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内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范式构建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作为经过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范式,需要应时代的要求改变自己,也需要纳入科学范式的轨道科学发展。我们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导向,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精华和最新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和研究方法的双重创新,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190-0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范式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方法、以生产方式理论为基本框架的迄今为止人类所掌握的最为科学的经济学范式。相对于西方经济学,它无论在世界观方面还是在方法论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科学性,无论是对社会经济变革还是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解释力与指导性。近年来随着中国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持续繁荣,各种理论和思潮交汇融合的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遭到贬低和削弱,一些应用性、对策性研究在理论基础的选择上出现混乱、偏差甚至背道而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否成为诸多应用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工具,成为一些学者质疑的问题,也给我们提出了根据时代特征发展和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范式的重要任务。
  科学的范式研究和科学范式的革命,是经济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路径。恩格斯曾经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1] 在全球化时代日新月异的变革中,作为经过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证明了的经济学范式,也需要应时代的要求改变自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保持其科学性质和理论地位,不仅要纳入科学范式的轨道不断科学发展,而且应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范式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精华和最新成果,实现理论内涵和研究方法的双重创新,从而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一、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危机与选择
  迄今为止,中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观点主要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全盘否定的观点,即从根本上摒弃了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必要性。有学者认为由于受到“苏联范式”的影响,中国传统经济学的主流范式,就是苏联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的范式,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必须根本否定、彻底抛弃这种旧范式。而中国经济学界应主张立即实行“科学革命”即“范式转换”,从根本上放弃原有范式,建立一种具有普遍性、一般的科学意义上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一种无阶级性的经济学基础——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 [2] 。这种观点以批判“苏联范式”的名义下主张以西方主流经济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是从根本上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纳入正统的、科学的范式来对待。第二类是总体模糊的观点。在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范式这一问题上,有的主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与西方经济学范式长期并存,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有的主张应该以唯物辩证法和系统思维为基础,综合研究当今世界一切优秀经济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试图以简单调和的方式削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地位;还有的主张抛弃“苏联范式”中斯大林的错误理论、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范式,但没有厘清马克思主义经典范式的框架与内容,更没有与时俱进的提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构想。第三类观点是主张建立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论”,认为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吸纳古今中外各种经济思想的合理成分,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形式,“构建既超越马克思经典范式和苏联范式,又超越西方经济学范式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范式,以此作为现代中国的主流经济学范式。”[3] 这种观点虽有可取之处,但在如何建立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一问题上还只是局部的观点,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关于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范式的理论体系。
  总体上看,笔者认为前两类观点是不可行的,我们应当在吸收第三类观点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进一步予以拓展和深化,克服“苏联范式”等旧模式旧思维的消极影响,吸取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在否定、扬弃和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范式。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构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范式
  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因此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科学基础,构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范式。
  1.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明确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工业化的生产技术条件、商品化和市场化的生产形式、资本化的所有制和以占有剩余价值为核心的分配制度。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时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态首先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即高度社会化的劳动方式,有意识的自觉社会调节的生产形式,劳动者社会所有和联合劳动的社会形式;其次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关系,即实行平等合作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按贡献分配的新型分配制度。这些基本原理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范式的理论基础。
  2.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它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社会结构,把与一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历史的基础;然后在国家的层次上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意识形态[4]。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价值标准是以自由理念为核心,主张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与人类的全面发展,建立自由人的联合。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必将从自然界和社会关系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从旧的社会分工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成为自然界和劳动的主人,实现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基本信念,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坚信人类实现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是必然趋势。   三、以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为导向,构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范式
  经济学范式的发展趋势就是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经济学范式的确定和存在必须符合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的需要,经济学范式的危机和范式转换的原动力来源于客观经济生活领域的发展和变革。”[5] 由于时代的发展,当前中国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表现出了许多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论述的不同之处。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的一些经典理论和一些具体结论已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不相适应。所以我们应当避免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而脱离现代社会现实的教条主义错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指导下,对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做出理性的、科学的判断,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社会现实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现代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实践活动。
  四、以西方经济学优秀成分为借鉴,构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综合范式
  经济学范式的发展应当是一个不断批判、继承和创新的演进过程[6]。马克思经典范式本身就是在广泛吸收其他经济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范式,应充分吸收和广泛借鉴当代经济学的积极成果与科学方法。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理性—个人主义—均衡”的分析框架和数学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在理论上普遍接受了证伪主义,用经验数据的证伪取代对理论的挑战。但是,其实证分析方法、个体主义分析方法、一般均衡方法和数学方法是有一定的科学性质和应用价值的,是可以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范式的构建提供有用借鉴的。除此之外,20世纪以来西方异端经济学的发展成果也大量涌现,如新制度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结构主义经济学派等广泛发展,其共性是许多理论和学说受到马克思经典理论的影响,对主流经济学理论以及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西方异端经济学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有共同之处的,因而也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构建的重要理论来源。通过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西方异端经济学等各流派的研究、吸收和综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兼收并蓄,在寻求共同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内形成科学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综合范式。
  综上,笔者认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与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充分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观点,从而形成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去伪存真和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8.
  [2] 樊纲.“苏联范式”批判[J].经济研究,1995,(10).
  [3] 程恩富.马学为体,中学为用:中国主流经济学的现代转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 徐桂华,杨燕青.新制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J].经济学家,1998,(1).
  [5] 陈孝兵.经济学的科学性及其走向[J].中州学刊,2000,(4).
  [6] 于金富.构建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责任编辑 王晓燕]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