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社会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其主要体现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上,造成这些差距和不均衡的现象在区域划分上主要体现在: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等。本文从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谈起,对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遵循的原则进行阐述,就如何有效实现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可持续发展,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环境、资源、生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人口多、相对资源不足、环境和生态问题严峻、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上长期存在的资源消耗型、资本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及保障不能协调一致,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如何改变过去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协调好各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以破坏自然资源和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的基础之上,而是以科学合理的长期经济规划发展为前提,走绿色的、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经济增长发展模式。
  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承认和发现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前提下,开始注重各区域经济间的均衡发展,兼顾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全局规划和局部规划,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充分在意识和行为上把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作为出发点进行考虑,把生态环境的未来长期承受能力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中来,从根本上把区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整体发展目标。其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发展过程中自我运行和调控机制得到不断的健全和完善,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平衡、自我调控能力,有较强的抗变化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可以不断的相互起到作用,得到均衡协调循环发展。
  (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的人均实际收入能够得到持续的稳定的增长。
  (三)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所包含的自然生态环境、公共福利环境、政治社会环境等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改善,居民满意度较高,有较强的安全感。
  (四)经济发展中的物力、人力、社会等资本得到长期持续的稳定增长,以此满足不断的生产投入。
  (五)居民收入和分配趋向合理和公平,居民贫富差距不断缩小,社会不在产生更多的贫富阶级,使社会结构日趋稳定、协调。
  (六)经济结构中的生产关系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发生不断的进步和转变,实现持续的向更高一级的转变和发展。
  (七)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体系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一致,并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并成为一种长效的运营机制,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遵循的原则
  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发展观方面来说,经济的发展应建立在保护地球生态平衡基础之上;就社会发展观方面来说,经济的发展应主张横向和纵向的分配公平;从经济发展的自然观方面来说,人类应和自然做到协调和谐发展,把自己作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分子。其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可持续原则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要建立在资源和生态的永续利用上,并根据可持续的发展适时的调整自身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以此在生态和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保证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不受重大影响。
  (二)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个有机的整体,是全人类赖以生存、共同生活的家园。虽然全世界每个国家的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阶段、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其共同生存的系统是唯一的,任何国家都不能在损害其它国家的基础上满足自己的利益,世界各国必须协调一致、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协调性原则
  社会、自然、生态、经济、环境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系统,系统中的每个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及存在和发展都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子系统和子构成元素间互为条件、互相依赖、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相互促进和激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所以,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议在遵循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一致发展。
  (四)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机会给予和选择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应首先要在同代人的横向代内建立健全的公平机制,解决和消除贫困,特别近年来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富贵阶层、财富垄断阶层、两极分化、两级世界等亟待解决;在不同代人的纵向代际关系中体现公平性原则,自然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要让当代人明白不能因为自身的生存生活需要,而损害或剥夺下一代拥有自然资源的权利。
  三、实现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及建议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主要是指集中发展某一区域的生产力,以达到促使各地区经济迅速膨胀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某点,使得该区域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较大的反差,再加上该区域的高速发展需要极大的依托于其它区域的原材料资源,使得不发达地区的资源、材料蒙受利润损失,导致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有效的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总之和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高,但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实施以来,造成中西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严重脱节,中西部的经济总值在全国的经济总值比例不断下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既不同于不平衡发展,也不同于平衡发展,它是充分借鉴两者的优点,是我国现阶段保持经济稳定高效发展的最好选择,其着力点和策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点”、“轴”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力
  在做好沿海、沿江的轴线地带的同时,要重点选择中西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区域作为增长极来进行培育。中西部地区由于工农业基础薄弱、面积大、基础设施落后且发展不均衡,都有着迫切发展的要求,如果一哄而上,不但得不到良性发展,还会造成投资盲目,造成社会财富和国家利益的损失;所以,中西部的发展一定要进行统筹规划,选择基础好、潜力大的区域作为重点,促使形成产业聚集区,形成新的增长极,然后再以此点带动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
  (二)推进东部沿海地区技术和中西部地区技术交流与合作
  中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在资源、原材料、人力资源构成、技术、资金等生产发展要素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中西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适合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性产业、高耗能产业的转移和流动。同时,中西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伴随着近几年就业形势的不断加剧和一线城市生活压力的不断增长,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在人才引进上做足功课,不断加大中西部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学习,对于优秀人才要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保障。
  (三)ZF要利用宏观调控,加大中西部地区投资和扶持
  作为国家战略层面,应把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倾斜,逐步加大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政策性贷款,允许中西部地区采取多种融资手段和渠道,用以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农业技术设施建设。同时从国家层面应积极引导境外企业和商人到中西部投资和发展,给予好的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逐渐鼓励和加大支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三资企业向内地落后地区转移和投资,尤其是技术和人才的转移。但是要注意的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利益冲突,作为ZF,一定要及时了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和调节,对于一些具体的特定的政策手段,要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以此来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规范性,真正的使政策落到实处。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高效催化剂,社会的发展更大程度上要依靠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人口素质的提高又依赖于教育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西部地区综合科技能力的提高,所以,作为中西部地区,从国家层面到ZF层面都应有一定的战略高度,加大教育投入和支出,把教育和科技技能培训作为基础工作来做,着眼于长远,把教育作为优先“产业”进行大力发展。对于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区域,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循环利用能力,制止一些私采乱挖、破坏资源、造成浪费的行为;并要重视环境保护,对人们进行环保意识普及,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落实好退耕还林政策,加大沙漠治理力度,保护好水源地,并要严格控制东部和境外高污染性工业转移内地,要在新兴可再生资源上加大投资力度,尤其要重视和鼓励绿色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有林,李霁友.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与创新[J].求索.2009(01)
  [2]陈华,尹苑生.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J]. 中外企业家.2006(03)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