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批判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我对宏观经济学和由此派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看法如下:
1)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模式是荒谬的;
2) 宏观经济学本身对经济问题的把握是过时的;
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是错误的;
4) 由此派生的国家经济政策和策略也是错误的。
一.先从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理论谈起: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建筑于1)收入恒等式,2)消费需求,3)投资需求,4)货币需求,四条等式之上的财政货币政策模型:
1) 收入恒等式:Y=C+I+G, (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和政府开支);
2) 消费需求:C=a+b(1-t)Y, (C为消费需求,a为常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平均税率,Y为国民收入);
3) 投资需求:I=e-dR, (I为投资,R为利率,投资和利率反向相关, d相关系数 );
4) 货币需求:M=(kY-hR)P, (M是货币需求,Y是国民收入, P是价格水平)。
综合四式就可以得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模型(IS-LM模型):
5) R=(a+e+G/d)-(1-b(1-t)/d)*Y 
6) R=kY/h-M/Ph
从表面上来看,政府手里有两个政策手段G和M,即所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这个模型中的政策的目标也是两个:利率水平R和国民收入Y。稍微有点控制论知识的人都知道(当然,大多数人是不懂控制论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控制论模型,两个目标和两个手段。要实现有效的控制,要检验的是:1)这两个手段是否独立,2)这两个手段是否完全可控,即是否在负无穷和正无穷之间有完全的自由度。
先从货币政策谈起,政府能否,或应不应该,实质性地控制货币供应量?关于货币银行学的研究世界上有两个学派,一个是通货学派,一个是银行学派。通货学派的当代代表人物是佛里德曼,银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希克斯。通货学派的结论是政府的货币政策只能改变价格水平,银行学派的结论是一个经济的货币量取决于该经济对货币的需求,政府不应该试图主动地调整货币的供应量。而就凯恩斯模型来说,两派的结论是相似的,即政府并没有一个可以称为“货币政策”的手段。
再来看政府开支,政府开支的能力取决于政府开支的来源,来源有三个:税收,发债,和印钞票。就税收来说,它受限于国民收入和税率,并且源于税收的政府开支不可避免地产生“挤出效应”,即相应地限制个人和公司的开支。发债实现的是政府收支的跨时间平衡,但这种平衡是以税收为前提的。第三个方法就是印钞票了,在这一点上,财政政策就和货币政策不再相互独立。而货币政策本身还有上节所述的困难。
综上所述,凯恩斯模型的荒谬性在于:政府试图控制经济,但控制手段是不足的,而控制手段的强度也受到严重的限制。
二.再来看看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本身。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在该套经济学理论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Y*,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问题是:当实际的经济运行严重偏离潜在经济产出水平的时候,即在经济危机和过热的时候,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同时,经济学家假设潜在的经济产出水平一般地取决于社会的资源/劳动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熨平”经济的活动。
时代不同了。二战之后,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不是看哪一个政府在“熨平”自己国家的经济活动的水平方面有多少能耐,事实上比的是各国的经济到底有多少潜在的能力以及这样的潜质发挥到什么水平。
宏观经济学家在研究第一个经济问题之前,通过一个假设将经济问题本身放在了脑后。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时髦的宏观经济学师生一定会对我上面的看法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认为,尽管我上面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脱离了凯恩斯的核心理论,而真正变成了一门研究“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学说了。
我在写作此贴的时候,顺便访问了几个经济学的教学网站,注意到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现在已经非常强调数学和统计学工具在研究工作中的地位。 巧合的是,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不仅学习了经济类的研究生课程,也学习了数学类研究生的控制和运筹学相关的课程,以及数理统计类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我们所学的线性规划,最优控制,数理统计可能略有不同,我所学的可能更专业一点而已。
但是,工具本身仅仅是工具,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者要想清楚的是,自己到底在研究什么事情?自己的研究想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清楚,那么,在我看来,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在宏观经济变量方面的研究还比不上买卖证券中的技术分析方法。
四.由此派生的国家经济政策和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的组织机构。
不再多说。
[Money=5][/Money]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