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让孩子成为弄堂游戏中的“主角”_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30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本论文在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让孩子成为弄堂游戏中的“主角”
[摘要]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自主性与愉悦性是游戏的主要特征,自主性是指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游戏主体的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活动。愉悦性是指幼儿从游戏过程本身得到愉快和满足,是为了好玩而玩。可见,游戏主体——幼儿的需要及其满足,才能体现游戏的本质功能。
[关键词]自主性、愉悦性、游戏、指导、评价
[正文]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自主性与愉悦性是游戏的主要特征,自主性是指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游戏主体的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活动。愉悦性是指幼儿从游戏过程本身得到愉快和满足,是为了好玩而玩。可见,游戏主体——幼儿的需要及其满足,才能体现游戏的本质功能。
一、加强游戏的指导,提高幼儿参与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参与兴趣固然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然而兴趣只是学习的即时动力,要想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要使幼儿掌握有效的游戏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游戏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有问卷表明:52%的教师认为游戏若少了教师的指导便玩不出水平。皮亚杰的象话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是通过自己的动作与外部环境发生作用而获得发展。”因此,教师的指导不能仅仅理解为显性的直接干预,强调自己也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指导。
例如在弄堂游戏《荷花荷花几月开》的案例中:
孩子们很喜欢玩《荷花荷花几月开》这个游戏,特别是念到“六月荷花朵朵开”时那种突然间快速奔跑的感觉更是让他们为之兴奋。不过,在一次次的游戏中,我发现了多数孩子在最后奔跑时会站着不动,或是走到“问花人”的面前故意被抓住,这样往往使这个游戏变得失去了玩下去的动力。
针对这个现象,在游戏过后,我与孩子们进行了讨论,从中找寻原因。我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荷花荷花几月开’吗?”“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总是被抓住,是什么原因呀?”这时,肖强举手回答说:“老师,我喜欢被抓住,因为我想来做‘荷花’,这样好玩嘛!”话音刚落,其他孩子纷纷附和着说:“老师,我也喜欢做‘荷花’!”于是,我再次提出一个问题:“那小朋友,你们觉得玩这个游戏最厉害的是哪个小朋友啊?”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我微笑着说:“老师,我知道谁最厉害!”听完这话,孩子们不约而同的问:“老师,是谁呀?”我回答:“是王张帆,他玩这个游戏可厉害啦!”孩子们又问:“为什么呀?”我再次回答:“因为发现他每次都没有被抓到,你们说这样很厉害吧!”“对对,很厉害。”孩子们纷纷表示赞同的点点头。我说:“那我们来问一问,他是用什么好办法不让自己被抓住的吧?”于是,王张帆站起来说:“我是看到别人来抓我时,就快快地跑起来,这样就抓不住我了!”我竖起拇指,表扬了他:“嗯,你这个办法真的很棒!”这时,我看到了王张帆脸上扬起了得意的笑容。突然,肖强说:“这有什么,我也会不让别人抓住我的。”接着,大家都说:“我也会,我也会。”最后,我总结地说:“那我们下次再玩这个游戏就来比一比,谁最厉害,一次都没有被抓到,好吗?”终于,大家纷纷点头表示了同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都想成为游戏的主角,成为众人的关注点,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幼儿自己手里,孩子的内心感受得到体现,自主性得到了发展,在弄堂游戏中更是如此。因此好多幼儿都想当荷花一点都不奇怪,这也正是幼儿的主要年龄特征。我们的老师就让出阵地,让孩子们成为游戏的主人,将问题抛给孩子们,引导幼儿共同讨论、解决。在此游戏案例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平行模式的师幼互动行为,教师与幼儿同时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共同关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孩子们共同参与讨论:如何不让扮演荷花的人抓住?而孩子们则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时,孩子已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孩子们不仅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情绪高昂,切身体验了游戏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满足了幼儿求知、参与、成功、交流的需要。在此过程中,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关注幼儿发展与学习过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游戏评价体制,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例如在弄堂游戏《熊和石头人》的案例中:
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玩《熊和石头人》这个游戏了,看到“熊宝宝”说:“一二三。”“石头人”们一动不动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不过好几次,我发现扮演“熊宝宝”的孩子由于长时间总是盯着其他“石头人”孩子看,致使其他孩子坚持不住动了起来,被发现后只能遗憾的结束了游戏,往往到最后所有的“石头人”都被取消了游戏资格,这个游戏变得一点儿也不好玩了。为此,我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讨论会: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我问道。
李淼撅着嘴说:“不好玩,我一直被‘熊’看到,不让我游戏。”话音刚落,其他孩子都纷纷点头:“是的,不好玩。”
我又问:“那你们觉得为什么不好玩?”
袁宏宇说:“杨昕怡一直看着我,一直把我赶出去不让我玩游戏。”
杨昕怡解释道:“因为你动了呀!”
袁宏宇狡辩说:“我没有动。”杨昕怡:“你动了,我看见的。”于是,两个孩子就这样争辩了起来。
这时,我制止了他们:“好了,不要吵架了。老师来告诉你们原因吧!”于是,他俩同时看着我。我不紧不慢地说:“我认为你们两个都没有错,不过,我觉得是你们都没有遵守好游戏的规则。”首先,我对袁宏宇说:“宏宏,老师认为你已经做得很棒了,不过,‘石头人’就是要一动不动的才像‘石头’呀!所以,在‘小熊’看着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坚持住不让自己动,这样‘小熊’就抓不到你了,对吗?”袁宏宇同意地点点头。接下来,我又对杨昕怡说:“昕怡,老师觉得你这个‘小熊’扮演的也很不错,不过,看着小朋友的时间太长了,这样大家都会坚持不住的,你让大家都停止了游戏,变成了你一个人,这个游戏就不好玩了,是不是呀?”杨昕怡也点点头。最后,我对大家说:“老师希望你们都遵守好游戏的规则,这样肯定会很好玩的。不相信的话,我们再来试一试,好吗?”接下来,在我的监督和提醒之下,孩子们玩得可带劲啦!各个脸上洋溢着开心的微笑。
在以往孩子游戏时,我都是吧游戏规则讲解得非常清楚的,在游戏进行中还要不停地提醒。而回忆自己小时候游戏时,更多的游戏规则是在游戏中逐渐产生和自动完善的。何不给孩子这样一个机会呢?于是,我告诉孩子基本的玩法和安全要求外,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共同建立游戏的规则。在师生或生生共建规则中,孩子的交往能力、合作水平、规则意识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游戏中教师允许幼儿以民主的方式参与活动,通过相互合作、解决争议、共同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让幼儿在认知情感上获得接受挑战的机会。因此,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可望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以爱心和热忱接纳每一个孩子,与他们建立尊重和平等的师幼互动关系,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探究游戏活动中愉快地学习,而弄堂游戏在有效的师幼互动行为在不断的升华。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独立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激励评价,使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的目的。
要让幼儿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做个好“导演”深入挖掘“演员”们的潜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变学习为幼儿的自身需要。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自主学习。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