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发展经济学史评论(第六章 二元经济理论)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发展经济学史评论(第六章)

第六章 二元经济理论

  • 二元经济理论
    • 二元论的含义

经济可以分为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通过部门之间的联系变化,说明人均收入的变化进程,称为二元论,又称为双元论,两元论。该理论源于斯密。经济发展是一个从不平衡(二元)到平衡(一元)的过程。

  • 种类
  • 社会二元论(贝克):发展中国家存在社会制度上的二重性。一是从宗主国引入的社会

制度,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部门或者现代部门。特点是利润率高,利润对其刺激较大。二是本国原有的制度,一般是前资本主义制度,占的比重大,主要是农业部门或者传统部门。这一部分利润率较低,其利润的增加对经济发展刺激有限。

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社会制度存在二重性,这又进一步变现为原有及现代部门并存,应该先解决社会制度问题。

  • 技术二元论(希金斯的观点)

认为不同部门的生产函数存在技术上的异质性。提出从技术入手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由于有相对现代的技术和传统技术,需要对传统部门的技术进行改造。

  • 经济二元论(刘易斯及其后来者主张)

从经济角度,提出解决社会的二元性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解决经济总量不平衡问题。

  •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

1979年刘易斯与舒尔茨一起获得诺贝尔奖。1954年英国的罗彻斯特学报发表了《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标志着这一理论的诞生。

(一)前提条件

一是经济由两部门组成,传统部门(也就是非资本主义部门)和现代部门(资本主义部门或者工业部门)。

二是现代部门使用再生性资源,传统部门采用非再生性资源。

三是现代部门MPL高,传统部门低,甚至为0或者小于0。

四是现代部门劳动力不足,不存在失业,其扩张需要转入劳动力,传统部门存在隐蔽性失业,MPL=0,转移劳动力后,不会影响农业总产量。因此农业劳动力是相对无限的,可以无限的为现代部门转移劳动力,这是由农业部门的特征所决定的。见下图:

http://s8.sinaimg.cn/middle/001c9Y6tzy6Pu7HjHzF87&690

五是现代部门工资水平由边际生产率决定,是市场机制决定的结果。由于传统部门MPL=0,其工资由制度因素决定,注意制度因素是一种非市场安排,取决于生存水平,低于工业部门。

六是现代部门利润用于在投资,假定资本家的边际储蓄倾向=1,MPS=1或者接近1,会投资于工业,MPS<1有利润流出。

七是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成前,现代部门工资水平不变,可能也有工会的作用。只有当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成后,工业农业部门才会竞争劳动力,才能实现农业商业化,二元部门一元化。

(二)核心

现代部门的工资要高于传统部门。劳动力就会向现代部门转移。结果现代部门扩大,传统部门缩小。

(三)运行

如图:

http://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lw_pic_up_sina===1422266043.6178

图中斜线内为总财富,其中WELiO归工人所有,用于消费,PEW为利润,取决于劳动生产率。MPL表示劳动的边际生产率。W是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随着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农业,

变为下图:

http://s6.sinaimg.cn/middle/001c9Y6tzy6Pu7Hms3H75&690

L0,K0条件下,MPLs=1,第二期资本量为K0+P0=K1,MPL0变为MPL1, L1>L0。K2=K0+P0+P1=K1+P1,直到隐蔽性失业全部被非农部门吸收,工农才开始互相竞争,从此工资曲线(工业部门)开始上升,这是个转折点。工业部门通过利润积累(利润转化为投资),实现扩张的情况,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 意义

    该理论影响了一代人。

  • 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强调了现代部门与经济部门的结构差异,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为分析发展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 经济发展进程与劳动力转移进程相结合,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一致,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影响。

    (五)争论

    1、刘易斯模型忽视了农业。不对农业进行投资,投资可以提高农业边际生产力,并不利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会拉长进入一元化的时间。把农业的作用仅限于提供剩余劳动力,实际上农业的贡献很多,包括食品贡献,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市场供需,外汇贡献和发展贡献等。

    2、现代部门不存在失业的假设与经济实践不符。

    3、刘易斯假定工业部门工资不变与现实也不相符,影响工资水平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社会因素。

    4、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假定为0也与事实不符,一般都会有心理成本、经济成本等因素,还有消化、培训劳动力所需的成本。

    5、假定资本家的边际储蓄倾向为1与实际不符,存在科技进步等因素和漏出利润。

    6、没有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

    7、假定农业中存在隐蔽性失业。舒尔茨对此有反论,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量有影响,并且引用了印度的资料给予了证明。


    • 费景汉-拉尼斯二元结构论(费-拉模型)

    (一)对刘易斯模型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不足。

    费拉模型强调了工农业部门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农业不仅为工业输送劳动力,而且依靠农业生产剩余影响工业部门。

    把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为0阶段(刘易斯模型的假设);二是农业劳动力边际生产率>0,但小于不变的制度工资,农业呈现下降趋势;三是农业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制度工资,此时农业工资由市场决定,农业部门实现商品化。

    发展中国家发展困难点在第二阶段。需要分析这种情况下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总产量下降,农业剩余减少。

    解决经济发展在阶段2的陷阱,核心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农业生产率增长是保证工业部门扩张和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在停滞的工业中,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不可能完全转移到工业中去的。需要国际市场的弥补。

    在费拉模型中,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得到了体现。

    费拉模型强调了技术进步的方向是多用劳动或者多用资本(吸收能力下降),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元化的影响,通过吸收能力影响发展,经济发展被迫尽量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

    著作参见《劳动剩余的经济发展》,华夏出版社(七十年代)。

    (二)意义

    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困难重点在第二阶段。应该重视农业,并增加农业投资。应该控制人口,加快经济发展。应该调整技术进步方向,最先进的技术应该是最适用的技术。不能过早、过多的走资本集约式的发展,否则反而会强化二元结构。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