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知识人才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_财务会计论文

    摘要 本文从知识人才对公司财务观念、财务目标、财务内容及财务报告的影响出发,论述了知识人才在公司财务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探讨了知识人才时代公司财务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知识人才 公司财务 硬财务资源 软财务资源 1 引言 知识人才是以知识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科技研究开发为重要基础,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柱、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提高人力素质和技能的经济。它是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与工农业经济相比较,知识人才具有经济信息化、全球化与创新优先等特征,并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流。公司财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受到知识人才的影响。本文试从知识人才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出发,探讨公司财务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知识人才对公司财务观念的影响 知识人才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主要有: 2.1 泛财务资源观念 传统的公司财务是以资金活动作为管理的对象,资本是公司理财的资源。知识人才的到来对企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企业的资源结构,并丰富了资源的内容。面对知识人才的挑战,企业必须确立新的财务资源观念,并以此拓宽理财的范围。新的资源应包括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两部分。其中,硬财务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软财务资源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或无形的资源,包括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等。目前公司财务普遍偏重于核算有形硬资产即流动资产、长期资产,而对没有实物形态的无形资产核算严重不足,甚或不入账,略而不计,这些软资产主要包括智力资本、知识产权、自创商誉等。然而,软资产在21世纪企业组织的资产结构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首要的资产,例如,方正延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账面资产合计约10亿元,其时普通股市价总值约20亿元,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额主要是智力资产。 一般来讲,软资源对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硬资源是被动的,软资源是主动的,人往往利用软资源来开发和利用硬资源。工业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战略性资源为硬资源即传统的自然资源和财务资源,而知识人才则将战略性资源转移到知识、信息及其创新能力上来,软资源或知识资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位资源。知识人才的主体是知识型企业,而对知识型企业来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硬资源而是知识资源。因此,企业在理财时应确立“软资源第一”的观念,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培育和扩张软资源,以此优化企业资源结构,顺应知识人才发展的要求。 2.2 风险理财观念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客观上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即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一定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在知识人才时代,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将会更加增大。这些影响因素包括:(1)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不能及时而有效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均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知识积累、更新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3)产品的寿命周期将会不断缩短;(4)“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以及“网上银行”的兴起和“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加剧了货币风险;(5)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变化大,它不像传统投资那样能清楚地划分出期限与阶段,从而使得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所以,公司如何在追求不断创新发展与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中取得成功,便是财务管理需要不断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知识人才对公司财务目标的影响 公司财务的目标是公司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普遍的观点认为,公司财务的目标从“产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发展到“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现代理财认识上的一大进步。知识人才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公司财务的目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般来讲,公司财务的目标也就是将其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配置什么资源,二是将资源配置给谁,三是如何判断配置优化的实现? 财务资源配置内容 公司财务所配置的资源应包括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硬财务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对价值下降,而软财务资源的作用和相对价值在上升。因此,企业的理财应在尊重硬财务资源的同时,重视软财务资源的战略作用及其对硬资源的调控作用。 财务资源配置主体 在知识人才时代,公司财务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里,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同企业之间拥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约的关系,如出资人(股东与债权人)、员工和顾客,也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所在社区、特殊利益团体和社会公众等。企业在配置财务资源时,必须考虑其全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投资者期望其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公众期望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与绩效最大化,等等。企业的理财,应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这样定位财务目标,既考虑了出资人的利益,又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既适应知识人才的要求,又体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特征。 财务资源配置规则 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观点,当企业资源配置有利于股东财富增长时,就被认为是优化的,否则就认为是非优化。如果没有合理的财务资源配置规则,难免会导致资源环境的破坏。因此,财务资源配置规则应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应包括社会规则、人的规则、经济规则、资源规则和环境规则等方面,并使几方面达到协调和统一。 知识人才对公司财务内容的影响 资本是公司经营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传统财务的研究对象,公司财务的主要内容是解决财务资本的合理筹集与配置,即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收益管理。伴随着知识人才的到来,公司财务的内容应进行调整与拓展。 将知识资本纳入公司财务 公司要把知识资本作为对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本来培育,需要财务的有效配合。一方面,企业应把培育知识资本作为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另一方面,财务在运作资金时要有利于知识资本的培育,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理财战略。公司财务所筹措的资本,应当既有财务资本,又有知识资本,应尽可能多的吸收外部知识资本来改善企业的软资源环境,并通过传播、扩散、对外投资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资本的潜能。知识资本比财务资本更具有增值性。知识资本化后,企业应研究知识资本所有者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与方法,并且还要研究知识资本的价值和运作效率的指标,来构筑一套知识人才时代的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将资本经营纳入公司财务 知识人才加剧企业的技术竞争与商品竞争,在知识人才条件下,公司应善于寻找和开拓新的盈利空间和机会,资本经营就属此类。资本经营是对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其类型有三种:一是资产重组,即通过调整资产存量和增量结构及资产功能来提高资产运作效率的经营活动,具体方式有多元化经营、兼并与收购、剥离与分立、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等;二是负债经营与债务重组;三是产权重组,即通过产权主体的换位、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产权功能的分割等提高资产运作效率的经营活动。资本经营活动中,收益、成本与风险并存,因此应研究对资本经营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并将其纳入公司财务体系,研究制定一套资本经营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4.3 建立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 知识资本所反映的是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值。随着知识人才时代的到来,许多公司,尤其是英特尔、微软等高新技术企业在股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往往比其账面价值高3—8倍;而有些公司虽然其账面价值巨大,但其市场价值却每况愈下,以致最后陷入破产的绝境。可见,随着知识人才时代的到来,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必将成为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评估”作用,即反映一个公司的发展潜力情况;二是“导航”作用,即指明公司存在的缺点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公司的管理当局,还是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顾客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必将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公司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 知识人才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 在知识人才条件下,财务报告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根据知识人才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和要求,不同于以往财务报告模式的新型财务报告观念将会大量出现。 按需提供财务报告成为可能 在知识人才条件下,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范围要比工业经济条件下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范围广泛的多,而且他们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和变化的。比较经济地、大规模地按需编制的财务报告模式有两个基本条件:会计信息模块化和会计报告自动生成模块化。而这两个基本条件在传统经济手工账务处理环境下,在技术上是很难实现的。但在知识人才时代,由于因特网、信息技术及管理方法的进步使得许多行业中企业可以大规模快捷地按顾客需要提供财务报告。 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兴起 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任何时点,信息使用者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才可获得。电子联机适时系统可以使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实时计量,信息使用者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报告,从而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可以预见,随着未来会计信息发布和传输逐步由现在的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一个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会计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将形成。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建立,是对现行报告模式以及围绕现行报告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概念、观点、会计规范、审计规范等进行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未来会计信息披露迈向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5.3 强调投资决策信息 传统财务报告存在着重财务分配表述、轻投资决策分析的倾向,而在知识人才下,财务会计报表的有用性要求会计面向未来,提供与更多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强调与财富相关的会计信息和投资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并重,并在会计原则上权衡考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5.4 财务报告目标进一步转向以顾客为中心 传统的财务报告目标侧重于具体的实现和配比规则所形成的净收益的计算和呈报,即关心的是数据的收集程序和财务报表的格式。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FASB)发表了詹金斯报告(《论改进企业报告》)。这一报告的特征是彻底以顾客为导向,即提高信息使用者的满意度。该报告建议的关键问题是:第一,推荐未来信息和预测信息的揭示。在知识人才时代,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化,企业的将来并不是过去事物发展的延伸,即依靠过去的信息预测企业的未来状况以及未来现金流量是不十分充分的。现行的公开信息报告将面向顾客,而且将变得更大,更具长远性。第二,外部财务报告与内部财务报告谋求融合。第三,不局限于财务信息,还要求揭示与企业经营环境和竞争状况、且反映行业发展动向相适应的非财务信息。 6 结论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知识人才对公司财务观念、财务目标、财务内容及财务报告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知识人才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随着知识人才时代的到来,作为企业管理中心的财务,只有不断创新与发展,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光远,吴联生. 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会计研究,2000, 10: 8-12

  • 对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财务信号的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

    摘要:本文随机抽查了四家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公司的有关财务数据,运用单变量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在企业亏损前其获利能力指标对每股收益的影响较大。通过多变量分析建立判定方程,得出可通过截止点预测企业亏损的可能性 关键词 机械行业上市公司 预警信号 单变量分析 多变量分析 1 引言 自1998年推出上市公告预亏制度以来,亏损企业频频出现。1999年度,58家公司发布预亏公告,其中,新亏损的公司竟达34家,占58.62%。在2000年,发布中报的公司共有721家,其中,沪市388家,深市333家,亏损中报62家。自科龙电器2000年12月22日公布了2001年报的第一份预亏公告以来,2000年机械行业上市公司预亏家数就呈现出迅速壮大的势头。截至2001年2月28日,沪深两市共有86家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发布了预亏公告,沪市39家,深市47家。从目前公告的亏损情况以及年报公布的进程来看,2000年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亏损的家数在绝对数上将有望再创历年新高,换而言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亏损面正呈现出逐步扩大的势头面对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亏损,必然对投资者、企业、乃至股市、宏观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既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又弱化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阻碍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进而危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为投资者,如何能获取满意的投资回报率?作为管理者,如何能预先警觉到企业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提前作好企业的长期战略和发展规划,使企业不断发展?目前国内无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都较少。因此我们试图利用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对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亏损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从财务方面对企业亏损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借此给广大的投资者和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预警作用。 2 研究程序及方法 2.1亏损企业样本(Sample)的选取 我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亏损速度较快,分布较广,其中,机械、电子和房地产行业更是亏损企业的聚集区。为了使结论具有可比性,我们考虑了行业特点、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可能选取的样本情况,本文在亏损企业中随机选取了4家机械制造业的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600806)昆明机床,(0025)ST特力A,(600691)东新电碳和(600610)ST中纺机。 由于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中报未经审计,其财务数据的可信度自然会大打折扣,所以本文仅采用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以取得较大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2.2 单变量分析 单变量模式是用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当模型中所涉及的财务比率趋势恶化时,通常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先兆。 采用单变量模式分析企业亏损的实质就是找到与企业亏损相关性较大的指标,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来完成。 2.2.1数据的收集 本文分析时所使用的财务报表数据是从和讯网上下载的,在和讯网上可以查询到每个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年报、中报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我国在98年以前企业提供的是财务状况变动表,98年以后才要求提供现金流量表,所以现金流量表数据较少)。另外,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对一些有明显差异的比率又将其与其它网站的一些财务报表指标进行了比较,并根据常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调整。 2.2.2比率的选择 由于财务比率的数目种类较多。我们根据他们的通用性和相关性选用了变现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管理能力中的14项比率,另外还包括一些常用的比率,例如:权益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及股东权益率等,以及一些参考文献上采用的对企业破产进行分析的比率,例如,息税前盈余/总资产,营运资本/总资产等[ 见ALTMAN,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John Wiley&Son Inc.,第106页]。

  • 我国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策略研究任务书 _财务会计论文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 制定写作方案与实施计划。 广泛查找与搜集资料,完成外文资料的翻译,做好写作准备。 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写作。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课题,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结合实践经验,对之进行论证与分析。 通过课题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 按照学院有关指导文件中的各项要求,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论文的写 作。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广泛收集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利用电子商务策略的数据与相关资料,概述目前发展现状。查阅并综述国际贸易方面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理论与研究文献,围绕以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影响研究阐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和逻辑关系,阐述了每篇文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样本选择及主要结论,并进行简要评述。 2、在实例调研与理论综述基础上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发现与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的特点和问题,总结一些企业的成熟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作出结论。 3 在写作过程中态度要端正、认真。在文献检索方面要广泛阅读,认真考 证;对于课题要勤于思考,积极论证;要采用严谨、科学的方法进行写 作,从实际出发,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观点上要勇于探索,大胆 创新;绝不弄虚作假。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论文的写作。 三、计划进度: 2009年12月25日,选题确定,收集资料,准备开题报告。 2010年1月10日,上交英文资料翻译。 2010年3月15日,开题答辩。 2010年3月20日,上交文献综述。 2010年4月15日,上交论文粗稿。 2010年5月20日,正文完成,准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Apigian,Charles H, Bhanu S. Ragu-Nathan , T. S. Ragu-Hathan, Anand Kunnathur.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Strategic Imperative.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05,6(2):123-145. [2] Zhuang Youlong, A.L.Lederer. A resource based view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formation &Managemen,2006 (43):251-261. [3] Soto-Acosta P,Merofio- Cerdan A L. Analyzing e-business value creation from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8,28(1):49-60. [4] Barua A, Konana P, Andrew B, Whinston and Yin, F. Managing e-business transformation: Opportunities and value assessment. Center for Research in Electronic Commerce, McCombs School of Busines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Working Paper, 2002. [5] 邵兵家,蔡志刚.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IT上市公司为例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162-164. [6] 吕兰,赵晶.基于电子商务能力的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98-101. [7] 陈代江.技能型战略联盟中电子商务与联盟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 埃弗雷姆.特伯恩.电子商务管理新视角.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 [9] 周德田.小企业·大优势.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6 [10] 李运河.电子商务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理研究.企业经济,2005 (8) [11] 卢东梅.网络经济时代的电子商务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江苏商论,2005(6):23-27 [12] 欧阳峰.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5(6)

  • 集团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方法 _财务会计论文

    摘要 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本文基于对新《会计法》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了集团企业体制下母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问题,财务总监在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财务总监派出管理的一种模式。 关键词 集团企业 集团公司 内部控制 监督 财务总监 1 前言 按《公司法》组建的集团企业,主要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而聚合,决策经营结构为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经营班子---二级单位经理---经营班子---,因而,尽管管理的层次多、幅度大,但内部的治理机制是比较明晰的。 我国在1994年《公司法》颁布之前,已开始在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及电子行业进行集团企业试点,但真正推行还是在《公司法》颁布之后,而且从推行效果来看,处于沿海发达省市要好于内部省市,一些新兴行业、规模中小的集团企业要普遍好于上述行业中成立较早的集团企业。这主要是那些较早成立的以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而改组的企业集团企业一开始就有非经济因素的行业垄断性,存在浓重的行政色彩和产权不清原因,这说明,我国的集团企业发展,仍处于探索过程中。 按照《公司法》,集团企业是一非法人机构,其依托一般是一个或几个集团公司的联合,在我国,绝大部分是一个集团公司,而且这种集团公司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滚爬壮大,形成一种以产权为纽带,以母公司为核心,以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的垂直型组织体制,这种组织体系,在避免行政捏合的同时,形成富有特色的决策经营系统和比较明晰的内部控制治理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系指组织规划和管理而采用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二部分,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作为按《公司法》组建的集团企业,其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又可按系统的层次性划分为对母公司和对子公司,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实际上以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表现出来。 集团公司如何开展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从目前的集团企业运营实践看,方式有所不一,如财务总监派出、财务主管派出和轮岗、成立内部审计、稽查部门等等,可以说, 模式多种多样。其中财务总监派出的管理机制更是有待探索。 适值《会计法》正式实施之际,集团公司要推行在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制度,具体需要构筑一个怎么样的财务总监管理体制?增加财务总监后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体制做何改变,为了弄清楚这一点,必须首先对目前集团公司一般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体制进行分析。 一般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体制模式 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的组织体系,集团公司一般实行三级管理,即如下模式: 集团公司是以母子公司型式存在的,下面多个子公司的财务各自独立设帐核算和管理,一般来说,母公司财务部门的担子更重,除负责母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外。还要负责对所有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监控。 目前,作为财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工作主要落在财务部负责人(财务主管)这一层,而问题也就出现在这一层次上,现分析如下: 2.1单位负责人(总经理)的责任如何得到落实、保障 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会计法》,与85年版和93年修改版相比,在八个方面作了更大的修改,其中之一,便是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一是明确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负责;二是规定单位负责人必须在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是规定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四是对各单位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具体体现在第1章总则和第6章法律责任中。可见《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规定是明确的,这反映了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约束。因为,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执行《会计法》的责任主体,由于单位负责人并不负责具体的会计工作,他的这部分责任只能通过内部委托授权关系,和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加以明确和落实,正因为这样,单位负责人必须强化这种责任下放的委托授权的接受对象。

  • 会计理论价值:实践与经验的解析_财务会计论文

    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长期以来,关于会计理论是否有用的疑惑一直困扰着我国会计界。许多人认为,会计完全是实务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对于持这种观点的人来说,会计只不过是一系列的实务、程序、方法和技术,是一种无须多加论述、调整和论证以形成“理论”的行为。尽管如此,对会计理论的探索自20世纪初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在中国,现代意义的、较为系统的会计理论研究起步则较晚,但发展极为迅猛,已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然而,会计是否需要理论支撑仍是争沦的焦点之一。诚然,不依靠理论而成功的会计实践不属罕见,其中经验的作用功不可没。但经验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以局部的问题为解决对象,缺乏对实践广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过多的经验之谈必然导致经验主义,屡屡借助实际经验,把会计研究完全寄托于直接经验,其结果势必限制会计学的视野和范围,制约学科的健康发展。   一、 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而构建的理论体系,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两大模块:  1、会计本体理论。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会计理论问题及由此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它是具体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会计理论,而不包括其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追溯或拓延,它构成会计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会计本体理论又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1)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性的会计理论问题,包括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如果再加以详细划分,基本理论还可以分为具体理论层和抽象理论层。具体理论层包括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内容上相对稳定,与会计实践结合较紧密,在会计实践中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这一层次中,会计环境对其他理论要素起着决定作用。它首先作用于会计目标,并通过会计目标间接作用于其他要素。会计目标对其他各要素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其具体包括的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提供哪些信息、如何提供信息、向哪些人提供信息四个方面,分别决定了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抽象理论层主要包括会计本质和会计职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概念性、主观性较强,与会计实践关系不紧密,在会计实践中难以操作。会计本质实质上是对整个会计系统的定义。而作为定义,自然是在具体事物基础合适的。它产生于具体理论层并对具体理论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会计应用理论。主要指由基本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准则与制度,它们是人们为了保障会计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由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决定,并对会计具体目标的实现手段(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及会计实践过程起指导与限制作用,实际可操作性很强,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接口,与具体理论层一起决定了会计行为的方式。  2、会计外延理论。主要指由会计主体拓延和派生出来的各种会计理论。它又可分为会计事项理论、会计教研理论和会计行为理论等不同的部分。会计事项理论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管理体制理论、会计法制理论和会计改革理论等;会计教研理论包括会计教育理论、会计学科设置理论、会计研究方法理论、会计思想发展理论、比较会计理论等;会计行为理论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理论等。 二、会计理论与实践  会计理论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运动所产生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理论体系是当前会计界的重大课题。  何谓理论?雷蒙德·威廉姆斯所著影响深远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词汇》收录了“理论”这一词条,它与“实践”的区别划分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已经做了的事,而“理论”则是对实践的观察和系统的解释。他还刻意指出这样的区分是有“必要的”,但不是要二者“成为对立的关系”。但近年来会计理论的走向,似乎没有与实践发展到如此密切的关系。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认为,会计理论同一切其他理论一样,来自实践,又应再回到实践。 现在绝不罕见的是,会计理论的建构与重构就在理论的范畴内进行,多靠若干概念演绎推理,而少用材料说明问题。有些会计理论的出发点隐含或预设了明确的概念,概念既可以源于经验,也可以源于理论,就在理论那一点上打转,即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不加入与经验和实践的互动。在不可能获取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这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分析程序是先行假设,随之推衍,然后得出结论。假设的依据极可能是经验。理论有时会有先觉判断,然后通过说理去论证。但现在也有不少会计理论,其特征是寄生性,它依附于某一个理论,可以解释、批评、发展那个理论,甚至可以愈走愈远,产生出更多的理论,如此自行繁衍生长。    三、会计经验的局限    会计经验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往往显得比理论更实用。表面上看,理论把想当然的事情复杂化了,但实际上是,将原本隐藏的问题凸显出来了。有些问题人们并非意识不到,只是对麻烦的问题避而不谈,甚至压制它们。虽然在经验的层面上,这些问题反映不出来,理论的作用就是直面这些麻烦问题。如果在会计实践和研究工作中一味地满足于一般经验的总结,人们对会计的认识水平就不会提高。 在会计实践工作中人们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和现象,许多不是凭经验就说得清楚的,而且可能产生分歧:经验总是从相对狭隘的经历和视角来谈个体的事例,而缺乏宏观的、带规律性的把握。经验交流和理论探讨毕竟不是一回事。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定会拓展和丰富现有的会计知识,会计理论不仅试图解决会计问题,更要提出问题,作为进一步的探索对象,使对会计的认识不断地深入下去。而问题的来龙去脉与彼此之间的关联,答案不是凭经验可以找到的。  四、会计理论的缺陷    应该承认,会计理论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反省,它的许多缺陷也需要正视。就会计理论而言,目前的研究结果仍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会计毕竟不是自然科学,人们观察的现象随时间、环境而变化,时过境迁,难以验证[4]。如果说有人对会计理论疑虑颇深的话,那是因为理论的确有把简单问题说复杂化的倾向,就会计理论本身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相互矛盾的态势。譬如,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标准就是可靠性和相关性,而可靠性和相关性本身就是相对的两个概念。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宏观经济中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一样,往往需要人们在其间作出一番痛苦的抉择。令人沮丧的是,现行会计理论中的很多方面都呈现出这种矛盾关系,为会计理论研究中的“无效率争论”埋下了伏笔。 会计理论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其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理论不再用于指导实践,而是用来印证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为人们即将采取的行动提供“行为正当”的借口和依据。由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利益差异甚大,不同的利益团体希望有不同的理论,因此,会计理论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一个多重理论的集合。正如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76年的一份题为《会计理论与理论认可》的报告中将会计理论分为4个学派后指出“某种单个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会计理论此时还并不存在”。同时也需明确,任何理论都有局限,但一般来说,就其性质而言,比经验的局限性要小。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理论大于经验的总和 五、会计理论的意义    理论的各种缺陷及所处的危机并不预示、更不等于理论的消亡。人类文明的进程是曲折的,理论出现的种种偏差和舛误,尽管有时让人厌倦,但不能据此断言理论无用。 须认识到理论在认知层面上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要充分承认认知对象的复杂性,不能单凭一些零散的经验就指望解决所有面临的问题。虽然没有任何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由于理论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适用范围相应扩大了许多,在更高的层面上具有指导意义。现在会计理论的跨学科特征直接说明了这一点:伦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信息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都给会计研究提供了众多的理论视角。 理论的作用是让人们对会计这项人类古老的活动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更深入的理解,或是对某些相关问题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或提供更好的答案,即使是暂无定论,探索的过程本身也可能带出许多启迪,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推动会计学科发展的作用。理论和学术的过程是一个克服主观偏见的过程,尽可能地考虑到我们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一叶障目,以偏盖全。 总之,不论喜欢与否,我们处在一个理论化的时代,表现为新名词、新概念、新术语的纷至沓来。当各种会计理论跃入我们的视野之后,我们不可迷失方向,要走出认知的误区,也要摆脱理论的困惑,努力克服理论自身的缺陷,同时看到理论的意义与作用,毕竟无论经验有多丰富,其暂时性、局限性决定了理论是不可替代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理论的意义和发挥理论的优势。      综上所述,摈弃理论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会计理论的意义不容抹煞。理论的体系可使由经验而产生的零星想法,得到依托,使之有机会归纳出有规律的东西,从而演绎、衍生为系统,并在普遍的意义上指导实践。同时必须强调的是,只有被经验或实践证明的假设才能构成有生命力的理论。鉴于缺乏理论不免导致非理性的个体反应,重申理论的意义不可小觑。从事会计理论研究与探索,需注意克服简单化或复杂化的倾向,不可忽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互动关系,准确把握理论发展的脉络,使之更趋于理性化,促使会计这门学科从相对边缘向中心推进,获得自身的学术主体性,并不断大胆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使会计理论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健康发展。    

  •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的影响 _财务会计论文

    第一章 引言...............................................1 第二章 电子商务和银行业的发展 ............................2 第一节、电子商务的相关概述 .................................2 第二节、电子商务对银行业的影响 .............................2 第三章电子商务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的影响................3 第一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3 第二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现状...................................4 第三节、电子商务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的影响...................7 一、电子商务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的影响.....................7 二、电子商务在国有商业银行营销上所面临的难题...................8 第四章电子商务对中国工商银行营销的影响..................10 第一节、电子商务背景下中国工商银行的发展概况..................10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发展概况..............................10 二、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11 三、工商银行的业务创新...................................12 第二节、电子商务对中国工商银行营销的影响......................13 一、电子商务对中国工商银行营销的影响.......................13 二、工商银行电子商务业务上所存在的问题......................14 第五章 中国工商银行发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对策和建议.........16 第一节、工商银行发展电子商务的相关对策.......................16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16 二、加强对高级复合人才的培养..............................16 三、加强基层电子银行和网点的管理...........................16 第二节、工商银行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17 着眼于目前业务上的不足,寻找新的突破...................17 基于业务上的死局,大胆采取变通........................17 参考文献.................................................19 致谢 .............................................................21

  • 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认识_财务会计论文

    摘 要: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同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放松监管,尤其是放松对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分不开的。为此,后危机时代我国如何认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效监管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作用,对于全球经济的整体稳定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其目的就在于,为我国规避上述风险的发生理清思路,并查漏补缺。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金融危机;应对 发端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其凶猛的倒逼效应导致美国金融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随后,沿着国际金融链条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世界金融危机。在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许多大银行、保险机构纷纷倒闭,如: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被出售给摩根大通;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被政府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究其金融危机发生的表层原因,应归咎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加之银行的监管不利,最终导致金融风险转嫁链条的完全崩溃。 步入后危机时代,对于如何有效规避上述风险的再发生就显得格外必要。为此,本文就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进行认识。其目的就在于,为我国规避上述风险的发生理清思路,并查漏补缺。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给出金融危机的发生路径及剖析;然后在此背景下认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对作用;最后,就制约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发生路径及剖析 2007年春,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其破坏力迅速向其他国家蔓延继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次次贷危机可解释为房地产行业泡沫的破灭在金融领域最薄弱环节的集中体现。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为防止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基准利率促成了美国房地产2001至2005年的繁荣。这期间,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其中次级房贷就是最主要的一个。其操作过程是,金融机构通过向还款能力一般(甚至较差)的客户提供浮动利率的抵押贷款,再将该类高风险贷款以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方式、甚至以高金融杠杆的方式(如债务担保证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简称CDO)出售给其他投资人,从而实现了金融风险的转移,同时也使金融风险在整个金融系统中扩散,并通过杠杆效应得到放大,但这一切风险都被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所掩盖。为了抑制日益抬头的通胀,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基准利率后,购房者还款压力骤然增加,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开始破灭。据高盛研究,目前美国的房地产价值已自最高峰下跌了近20%,估计至2009年底还将下跌10%至2004年初的水平。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市场利率的不断攀升使次级贷款中的低信用居民违约率上升,并以恶性传染的“羊群效应”不断扩散,甚至开始对次优级贷款和优质贷款产生负面影响,最终使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从深层剖析,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同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放松监管,尤其是放松对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分不开的,这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大国转型经济,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金融创新产品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会为利用它的人赚得高额回报,创造金融神话;但同时它更是金融风险的聚集地,是蕴不良金融危机的温床。美国为了促进金融业的发展,维持其国际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维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过度依赖并大肆宣扬金融创新,同时忽视金融创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任由风险肆意泛滥,最终酿成恶果。二、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对作用的认识 正如上文所述,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同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放松监管,尤其是放松对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分不开的。那么,后危机时代我国如何认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效监管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作用,对于维护全球经济的整体稳定,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操作风险的特性需要运用风险导向审计 根据《巴塞尔薪资本协议》,操作风险是指内部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相比,操作风险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风险的内生性;二是复杂性和隐蔽性;三是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性;四是关联性。这些特性与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审计特长决定了防范操作风险需要风险导向型审计。 (二)操作风险防范的及时性需要运用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风险”为核心的理念与方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从其账户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采集大量电子审计数据,充分了解被审银行的资产质量、负债状况、结算业务操作及其内部控制等方面情况,进行有效分析、风险评估,及时找出当前业务管理、操作突出的风险点与风险域,按风险高低程度、紧急性等因素排出次序,确定审计重点,做到“有的放失”,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实施审计的。   (三)有效防范管理层舞弊需要风险导向审计 近年来发生的比较典型的金融风险案例证实商业银行光有内部控制是不够的,尤其是当管理层、操作层共同参与舞弊时内部控制制度就流于形式了,若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就很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不能发现由其它因素而导致的舞弊行为。而风险导向型审计从内外环境及内部控制等更广泛的审计范围把握被审计银行的风险,便于发现管理层、操作层舞弊以及两者串通舞弊等行为。三、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制约因素 1.本土事务所规模和人员结构不足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事务所多角度、全方位地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这要求事务所有一定规模,拥有多领域专业人才,能在所内进行专业分工,从而根据不同行业面临的不同风险进行全面的研究,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然而,本土事务所面临的现状是: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份额低,而众多小规模事务所承担要一定的组织费用,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增加其成本负担,又因为其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导致其无法按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同时,内资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其隐含的知识老化限制了风险导向意识的形成,因此大部分本土事务所仍较多采用传统风险导向模型,关注认定层次错报,未能对企业宏观层面经营风险进行有效判断。 2.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管理层诚信度等所有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因素都做出评价,这对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高要求,注册会计师要有丰富的经验,对各行各业都有所了解,才能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正确评估。 然而在我国,审计人才资源的开发、培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长期以来,本土事务所在员工招聘使用方面过于强调其会计审计背景,这导致本土事务所员工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严重雷同,无法满足风险导向审计对知识的多元化要求。 3.外部监管体系不完善,诱发职业道德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新准则中原则性要求多程序性要求少,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是否勤勉尽责缺少科学的判定标准,更强调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执业操守。这无疑加大了外部监管的难度。同时,多数本土事务所由于规模小、客户数量较少,审计失败造成的信誉损失、财产损失和客户流失成本较小,在引人风险导向审计时,由于审计成本加大,政府和协会监管难度加大,事务所牺牲职业道德获取违规收益的情况不可避免。 4.信息库建设速度滞缓。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要在风险评估阶段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这需要强大的且不断更新的信息库予以支持。 但目前在我国,一方面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很不完善,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获取充分可靠信息,即使获取信息也难以判断被审计单位诚信;另一方面,出于成本的考虑,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库建设也不健全,无法满足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所需信息的要求,进而阻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落实。 (二)对策 1.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 会计师事务所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走规模化道路不仅能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更有利于审计资源的整合,专业人员的技能共享,使事务所有能力在所内设置专业化团队以满足不同企业不同风险的需要,同时可投入更多审计资源将风险评估贯穿整个审计阶段,以全面贯彻风险导向理念。2008年11月29日,天健光华会计师事务所与重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合并;12月19日,安徽华普、辽宁天健和北京高商万达三家会计师事务所宣布合并;12月21日,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和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金融危机环境下,两月三起合并,表明我国CPA行业正在做大做强,化危为机,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要求。 2.改变人员结构,提高执业人员专业素质。 首先,本土事务所应加强对年轻审计人员的吸收,改变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现状,同时年轻审计人员掌握的知识更前沿,对于新信息接收速度较快,这将有利于推进风险导向理念的形成。 另外,事务所应注重引入一些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等非会计审计专业的人才,并对项目审计小组进行科学配备,从而根据被审计单位面临的不同环境更有效的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更重要的是应提高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后续教育的管理工作,以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为顺利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打好基础。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教育不应流于形式,应从实质上来强化,使职业道德成为注册会计师的内在品质,引导其在审计执业中客观、公平、公正,勤勉尽责,同时,应健全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强化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建立审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道德水平的最高目标,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始终坚持以信为本,坚守职业道德,强化风险意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4.加强信息库建设,提高信息充分有效性。 信息库的建立需要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应建立长期、系统的信息体系,从发展战略到日常经营,从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等,做到及时记录、及时更新、及时披露。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自身也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按客户、行业收集、存储、更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客户所在行业的相关信息、各种审计案例资料等。从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发展到分行业数据库的形成,对事务所的审计风险评估而言,将产生不可估量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启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中的问题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0.2. [2] 谷文清.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9.6. [3] 胡秋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文献综述[J].科技信息,2009.1

  • 会计学基础及展望_财务会计论文

    对于会计学基础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宏观上看,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是着眼于对一切经济活动中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控,因此会计学是社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认识到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从事的各项活动都是有一定目的的,即想取得一定的效果,而会计学的所谓效果,即经济效果。这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必定要遵循的客观规律。 当然在众多的社会活动中,由于其性质和内容不同,取得的经济效果也不尽相同。如果将众多的社会活动暂分为生产活动领域和非生产活动领域如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文艺、体育、医疗等等的效果加以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前者的效果可以用经济数字直接来表现如产量、产值、利润等。但后者一般很难直接用经济数字来表示,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会计学在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特定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体会到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之外,还有一个管理活动即社会管理,它行使着政府职能的手段,即宏观方法。那么社会经济管理就客观地被纳入社会管理之中,所以会计学是社会管理中所采用的一种微观方法。我们已经明了会计学的原理及方法就可以探究其发生、发展及繁荣的历史过程。既然会计学在原则上也是一门重理论的学科,故而在学习中一定要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了解它的指导性和局限性。 从指导性而论,它是经济管理活动中具有反映和调控职能的属性,但它的局限性是它必须获得具体的财务信息,即必须获得经过、汇集、评估、计算,用经济数字直接表现出来的内容。所以从数字经济角度看,它是一门非常强调细节的学科,但从管理角度看却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在人类经过长期的经济活动和探索后,用自己的聪明才华创造了一门新的经济学科会计学,并由四门子学科来支撑,这四门子学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因而解决了数字经济与调控经济的矛盾而得到了统一。 从以上理解的内容就明白学习会计不只是要明白它的原理,记住它的定义,更重要的是在原理及方法指导下,怎样运用各种定义对社会经济管理所定义的会计学,是社会管理的一种微观方法,因此客观存在着眼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效果。要评价经济效果,我们只有直接从社会生产活动来研究和评价生产活动的投入与比例问题。由这个比例问题引伸出一个定义——利润。 现在我们从日常经济活动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并根据现有的和每天出现的新材料上证明,会计学是天天要和一、二、三、四、加、减、乘、除打交道,还要记住和应用很多定义,而且还要挖掘其中的内涵,往往使人不知所措,因而觉得很枯燥。一般来说,学习基础学科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想想有那门学科可以坐享其成呢?我们对于会计学这门专业来说,有些人还是抱有怀疑态度。认为现在学习会计学这门专业的人那么多,精通的人却不多,持这种怀疑态度的人没有弄明白关于会计学的知识,无论就全体即原理,或其特殊部份四门子科学而言,其态度因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在于做到平心静气和坚定的信心之外,还有一个是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不能固守一套一成不变的观念和空虚的假设,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充分理解和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可是,这理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会计学或会计职能,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而社会经济活动这理是指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家的经济效果,而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的劳动——又一个概念。所以会计学所研究和评价的是:人们在进行生产和与生产有关的经营活动中,劳动消耗的多少和取得成果的比例问题。在经济学的要领中即是否产生了「利润」或利润的大小。既然人们要进行生产就得消耗劳动,在宏观意义上讲,劳动包括二个内涵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也是二个概念,具体的说:活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并掌握一定生产技能的人有目的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在会计学实务中我们把它定义为一个极重要的概念工资。而物化劳动也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原材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等,另一个指厂房、机械设备、技术工具及运输设备等,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在会计实务中就定义为资本这个概念—即积累起来的劳动。 现在我们应该立即从原理、要领及定义中抽出身来,运用会计学的务实方法,从数字经济角度将工资、资本作为劳动消耗(L),与取得的成果(X)的比例关系,用算式表示出来E=X/L。 E—经济效果 以上虽较全面的表述了社会劳动消耗量所包含的内容,但是这种表述还不够完善,因为这里只考虑直接生产所占用人力、物力和资源所发生的社会劳动消耗量,而没有考虑由生产方案所间接引起的社会其他部门的劳动消耗量的增减,即其他部门对人力、物力和资源的占用与消耗数量的变化这里我们不去研究具体项目的内容。只研究生产方案的社会劳动消耗量的数学形式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的量的变化,应是 E=X∑/L∑=X∑/Lv∑+Lu∑+IrR∑+IuU∑+IbB∑+IdD∑ 内容注释: E--经济效果 X∑--生产方案的全部社会使用价值 Lv∑--生产方案的全部活劳动消耗量 LuU∑--生产方案的全部物化劳动消耗量 LuU∑位置上IbB∑--由生产方案引起的全部资源消耗量所发生的社会劳动消耗量 IbB∑位置上IrR∑--由生产方案引起的全部劳动力占用量所发生的社会劳动消耗量 IrR∑位置上LuU∑--由生产方案引起的全部物化劳动占用量所发生的社会劳动消耗量 IdD∑--生产方案的全部资源占用量引起的社会劳动消耗量,共六个部门。 从以上六个组成部分说明:生产方案的全部社会使用价值与生产立案的全部社会消耗量之比,就构成全部社会经济效益。而最级体现这一关系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是有一定目的的,会计活动当也不能例外,因此会计学的目的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不,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所以在会计理论研究中,会计目的就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来决定会计工作的具体程序与方法。 由于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会计发挥的作用其主要形式是提供对企业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必须了解分析企业的具体目的或直接目的,从而决定企业会计为谁提供信息和怎样提供信息的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但影响企业会计对住处的需求和提供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影响企业会计提供信息的意愿。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不断深入的今天,这一问题就明显突出起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一个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就逐步发展起来,而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下,将迫使企业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开成了企业股东,债权人,政府税务机关,企业管理当局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利益集团,这就促使政府必须结会计行为制定一个必要的规范。 我国自20世纪至50年代至90年代初,一直采用企业会计制度的形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组织模式的改变,这一制度形式显然已适用。于是在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它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会计准则趋于一致的,能够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也就要明确会计人员的立足点,解决为谁记账、算账、报账或说为谁提供会计信息和怎样提供信息的问题。既然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是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所以它也只能反映这个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的提供经济信息,而不与其他会计主体发生联系,这就是会计人员的立场。因此对于会计学这门课程,从以上所汇述的原理、方法、原则和具体操作过程,就体会到了学习的艰辛,但在这同时也磨练了学习者的意志,并使学习者看到了它的发展前境,所以不管学习是为了报效国家,或是为了自己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就业机会都要努力去学习

  • 高层管理人员年薪支付方式的研究-任务书 _财务会计论文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 本论文研究年薪制在我国使用和推广的问题,分析我国是否具备年薪制的条件,以及使用和推广的建议。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年薪制的概念以及在国外的使用情况 年薪制在我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使用和推广年薪制的建议和对策 基本要求 1.逻辑严密 2.结构清晰 3.观点鲜明 三、计划进度: 2008年1月8日至2008年1月18日完成英文翻译 2008年1月8日至3月20日阅读相关文献,完成文献综述 2008年1月8日至2008年3月10日完成开题报告 2008年3月15日前写作论文提纲并进行小型论文提纲答辩 2008年4月15日初稿完成 2008年4月16日至5月15日二次修改和三次修改 2008年5月16日至5月20日论文定稿并修改相关格式,最后论文完稿 四、主要参考文献: 张在敏.国有企业复合年薪制之机制构建[D]. 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5月 陈长英.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改革的回顾与启示[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6卷第11期:103-104 谢虔, 马新建, 高晓英. 国企经营者年薪制问题分析及有效构建——以W集团子企业为例[J]. 现代管理科学 , 2006,(07) 于丽霞. 对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思考[J]. 商场现代化 , 2006,(01) 靳秉强, 杨新莉. 对目前年薪制试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J].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 2001,(04) 陈 郡.我国实行经营者年薪制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6):29-32. 7 管声交.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思考[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 , 2006,(04) 牛彦秀.对年薪制的思考.绿色财会,2006.3:50一53 9 陈筱宇. 关于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探讨[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5) 0 周问孝.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探析[J]. 经济师 , 2005,(02) 范金国.年薪制的难点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7卷第3期):33 赵威, 王永江. 浅谈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与激励约束机制[J]. 北方经贸 , 2006,(02) 邓建华, 周发明. 中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02) 吴光行, 晁辉, 王成光. 关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的探讨[J]. 市场论坛 , 2006,(04) 张陆, 荀启明, 张丽鹂. 建立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研[J].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6,(01) 6 中国财经报.年薪制正式登场[J].中国工会财会. 2004年第4期:51 Praveen Gupta.Six Business Scorecard:Ensuring Performance for Profit.McGraw-Hill Professional(l edition):September 2003 18 B.Holmstom,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Bell journal of Eco.1979(10):74-9

  •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思考_财务会计论文

    摘 要: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对外出口受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使得我国危机以来本身萎缩的对外贸易局面,更是雪上加霜。但是,人民币升值似乎体现为一把双韧剑,它一方面造成我国对外出口压力的增大;另一方面又通过倒逼效应迫使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思考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思考 发端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其凶猛的倒逼效应导致美国金融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随后,沿着国际金融链条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世界金融危机。在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许多大银行、保险机构纷纷倒闭,如: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被出售给摩根大通;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被政府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步入后危机时代,由于经济受到重创,美国开始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并且,为了改变对华贸易的长期出超局面,通过政治压力迫使我国人民币升值。这使得我国危机以来本身萎缩的对外贸易局面,更是雪上加霜。 为此,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思考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够实现。这也构成了本文的逻辑起点。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1)就人民币升值原因以及所形成的倒逼效应进行考察;(2)在上述考察的背景下,给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思考;(3)进行小结。 一、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倒逼效应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原因 有关人民币升值原因的探析,近年来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的热点。就其发生根源来看,诱致因素很多。笔者将从美国施压以及国内经济面给予阐述。 1.美国施压。2003年6月起,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外部压力从日本转向了美国。2003年6月合7月美国财政部长JohnSnow和美联储主席AlanGreenspan先后公开发表谈话,希望人民币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认为盯住汇率制度最终会损害到中国经济。随后美国的商务部长、劳动部长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此外,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以健全美元联盟为代表,在要求人民币重估方面表现最为积极,美国方面有关情绪随着斯诺9月的访华而达到高潮,这次访问也被称为“汇率之行”。美国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的货币操纵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他们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 台湾 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得巨大的出口竞争优势,故意操纵货币的汇率,尤其是中国人民币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正是这一现象使美国的制造业 发展 出现萎缩, 企业 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到2003年6月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6.4%,其中90%的失业使制造业的失业,而且美国兑中国的贸易赤字在过去纪念里也大幅增加,中国由此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6099亿美元。所以说,中国需要为美国的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多负责,美国政府必须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来督促人民币升值。 2.国内经济面。据IMF估算,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而根据胡祖六(2003)的测算,从2002年2月美元从其汇率的最高点贬值到2003年6月,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下降了11%。自1994年中国实施汇率制度重大改革以来,根据国际组织的测算结果,人民币一直存在低估的问题。1980至199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9.98%,1998至2004年,尽管先后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于衰退及非典的影响,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7%到9%的高速增长。这无论是与同期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领先的。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世界经济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表明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 (二)倒逼效应考察 人民币升值从金融危机时期就已持续,作为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我国来说,其直接结果便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额度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08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作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中国经济已和世界接轨。因此,由于人民币升值,加之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倒逼效应,首先就表现在东南沿海广大外贸型企业的大量破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倒闭企业达到该地企业总数的40%。由此,作为经济增长“三架马车”之一的对外出口已经受限,而且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本身就不符合“钱纳里—塞尔昆”大国模型中的中国应有的外贸依存度。同时,大量的国际游资永入中国,这本身就给人民币升值形成了强大的推进力;而更严重却是,随着美圆的进一步贬值,将造成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巨大损失。因此,其倒逼效应使得我国需要合理的使用这些热钱,通过资产的构置降低外汇损失。 二、路径思考 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如还是以过高的外贸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撑,目前看来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危险的。因此,就经济增长“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对外出口)来看,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精力应更多的放在拉动内需上面。同时,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时期,投资需求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消费需求的拉动 1.提高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扩大内需特别是启动消费需求的治本之策。因为从根本上说,消费是由收入决定的,手里没有钱,拿什么去消费?目前银行里存款不少,但很大一部分是高收入阶层的,这些高收入者衣食住行已得到满足,日常消费有限,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消费;真正的消费潜力在普通百姓那里。因此,扩大内需主要应在增加大众消费上做文章。 2.提高居民消费预期。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最重要因素是未来支出预期。目前我国居民的未来支出预期较高,存钱用于养老、防病治病、子女教育和购买住房等的需求较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即期消费欲望。因此,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的需要。 3.进一步启动城市消费需求。 当前最重要的是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降低房价,尽快实现住房商品化、货币化。 目前商品房开发建设中的各种税费很多,数额很大,约占房价的1/3左右,这是住房价格难以降低的重要原因。房价太高,很多老百姓买不起;而房子又大量空置,无法销售,形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只要把商品房中的税费减免一些,住房价格就会下降,再配合住房信贷,商品房的销售形势就会好起来。 4.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据调查,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之比为1∶4,即1个城镇居民相当于4个农民的消费水平。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市场的容量绝对不可忽视。如果能把农村潜在的需求挖掘出来,就可以大大扩展经济增长的空间。随着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农村水、电、道路、通信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得到加强。消费环境的改善,将会为家用电器和电话大量进入农民家庭创造条件,这将有利于农村潜在市场的开发。 (二)投资需求的推动 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今后发展的目标。因此,在投资需求方面的产业规划上,应大力推进该目前的实现。环保、节能、绿色产业应是未来投资需求的主要接受方。这里,笔者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产业。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绿色物流是以经济学一般原理为基础,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和物流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的物流科学发展观。同时,绿色物流也是一种能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作业流程的物流活动。内涵绿色物流的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的本质内容,也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2)绿色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打造绿色物流,首先要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另外,还要注重对运输车辆的养护,使用清洁燃料,减少能耗及尾气排放。 (3)绿色仓储:绿色仓储一方面要求仓库选址要合理,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仓储布局要科学,使仓库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仓储面积利用的最大化,减少仓储成本。(4)绿色包装:包装是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绿色包装可以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5)废弃物物流:废弃物物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搜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然后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后形成的物品流动活动。 三、小结 人民币升值似乎体现为一把双韧剑,它一方面造成我国对外出口压力的增大;另一方面又通过倒逼效应迫使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拉动内需为主的方式,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消费拉动方面,我国应着重在:提高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预期、进一步启动城市消费需求、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等,这几个方面下工夫。在投资需求推动方面,应合理的选择外汇的投入方向,从投入的战略上应优先发展低碳、环保的产业,如:发展绿色物流产业。这样一来,才可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哈斯.人民币汇率:美国争论的背后[J].上海:世界经济情况,2006(3). [2]赵奕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滞后性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湖北: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 [3]王立和.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研究综述[J].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2). [4]孔祥敏..中国经济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缺失及对策[J].北京: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