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当代岗位需求调查报告(一) _工商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当代岗位需求调查报告(一) _工商管理论文

当代岗位需求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起政府、大学、雇主与学生的极大关注。为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根据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深入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岗位需求和当代大学生状况作以下调查报告。
一、目前热门岗位的需求情况
据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所的调查结果看,新的形势下具有热门就业岗位需求、正在获得迅速发展的产业依次是:
1.信息产业。其主要发展方向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业,通讯器械生产业、通讯服务业(电信、寻呼、无线通讯)、网络服务业及其他信息技术业等。
2.经贸行业。其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国内贸易业、对外贸易业、物流业、广告业,以及各类经济服务业(如经济信息、技术市场、管理咨询、会展等)。
3.现代生活产品制造业。其主要发展方向包括汽车、家用电器、时装服饰、家具、工艺美术与艺术收藏品等各种现代生活用品的制造业。
4.建设行业。包括居民住宅业、大型设施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建筑装饰行业、绿化园林事业等。
5.基础产业。其主要发展方向包括钢铁、材料、能源、化工、城市公用事业等。
6.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并进一步扩大到风险投资、资本运作、金融理财等领域。
7.教育产业。包括幼儿学前教育、正规学校教育、职业资格教育与就业技能培训、在职培训、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网上学校等。
8.社会服务业。包括各类社会生活与民事服务、社区服务业、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等
9.医药行业。包括医疗卫生业、生物工程、制药业与保健品生产业等。
10.健康产业。包括保健行业、体育行业以及心理咨询行业等。
11.文化与生活休闲业。包括出版业、大众传播业、旅游业、餐饮业、宾馆业、娱乐业等。
12.老年产业。其主要发展方向包括老年用品制造、老年生活服务、老年医疗、托老所、老年教育、老年休闲等诸多领域。
13.环境行业。包括环境保护行业、资源再利用行业、节能行业、新材料与新能源业(例如太阳能、“绿色”材料、替代资源的人造材料)等。
14.科学技术业。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核利用技术等各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是科学技术业发展的灵魂。
15.社会管理业。主要指政府机构以及相关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工作。
16.知识产业。除了上述教育、信息、文化、科技业、专门从事知识的生产、搜集和管理的部门,以及进行专门知识的训练(如人工智能训练、国际关系训练、精神护理训练)和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的部门,构成需求旺盛的知识产业。
二、热门岗位所具特点
在这些需求较热的行业中,其岗位需求呈以下特点:
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单位、集体经济单位、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人员需求接近六成,其中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人员需求较多。
2.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仍为人员需求的主体。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人员需求居各行业之首;制造业居第二位;建筑业居第三位。此外,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人员需求也有增长。上述六个行业人员需求占到人员需求总量的四分之三。
3.中小企业是就业岗位的增长点。其人员需求占总需求的80%左右。  4.从地域分布看,城近郊区城镇单位人员需求高于城区单位、远郊区县城镇单位人员需求。中西部需求量增大,从副省级城市地域分布来看,15个副省级城市分别分布在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在专业上,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信息与电子、市场营销、管理类等都是副省级市需求较多的专业。东北地区四市对土木工程、机电一体化、道路与桥梁、汽车制造与维修、生物工程等专业需求量较大;中西部地区三市对临床医学、文秘、财会等专业需求数量较大;而东部沿海八市需求的特色专业则是经济学、英语、医药卫生等。
5.专科生需求呈下滑趋势。2006年统计地区预计需求高校毕业生1665044名,与2005年各地已吸纳的2141233名相比有大幅度降低,降幅为22%。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学历来看,2006年对研究生的需求较2005年吸纳的研究生数增长较快,增幅为30%,对本科生需求与2005年吸纳的本科生数基本持平,预计研究生、本科生就业走势将保持平稳。专科生的需求比2005年吸纳的专科生数有大幅下降,降幅达39%,预计专科生就业走势将呈现下滑趋势。
三、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1.教育部门统计口径使公布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存在落差。目前教育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一年进行两次,即一般9月和12月各作一次。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教育部门的口径,升学和出国情况计入就业统计。由于近几年升学和出国人数稳步攀升,因此实际就业率,即签订就业协议的比例与公布就业率之间存在较大落差。如2001年,我国升学和出国人数约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2.4%,实际就业率应为 78.8%,而2003年升学和出国人数达到13%强,实际就业率应为73%左右,均较公布的就业率回落十几个百分点。
2.毕业生增幅超过岗位供应增幅。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加速高等教育发展,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均保持每年20%— 30%、150万人的增幅增长,一定程度超过职场可提供岗位的增幅,成为促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吃紧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促成当前就业形势吃紧的原因时,60%的被访毕业生表示“毕业生人数增加”是主要原因,远远高出其他判断,居于首位。调查显示,毕业生最愿意去的工作单位和对工作行业的期望恰恰是市场竞争最激烈、招人较少的一些单位,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愿意去的工作单位前三位是: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国有单位。大学生对今后工作的行业期望是:金融证券业;商业;高新技术产业;国家机关;医疗卫生业;教育;IT行业等。2005年毕业生中虽然近半数对薪资要求不高,据中国人才热线的调查,毕业生最看重的是单位资质和发展前景如何,选择这一因素的毕业生占47%;把薪资高低放在首位的占 28%;单位门槛高低和竞争激烈程度影响就业因素的分别有14%、12%。不难看出,虽然毕业生的薪资期望不高,但仍是左右他们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3.影响就业因素呈现结构性失衡。调查显示,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这几种因素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依然明显。一般而言,男性、重点高校、本科以上学历和理工科毕业生相对其他毕业生较容易找到工作,使得这些影响就业的因素呈调查中,在表示“已经签约”或“有签约意向”的被访毕业生中,女学生只占31%,文科毕业生只占27.6%。而部分民办学校、专科层次的文科专业如文秘,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也指出,由于以上影响就业因素的失衡状况,使得现在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形式上寻求平等,而难以得到实质上的平等。
4.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当前,职场普遍的“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动辄要求求职者具有一定(往往是2—3年)工作经验,而这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是无法获致的。在调查中,毕业生反映不管采用哪种求职方式,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工作经验,41%的毕业生选择了此项;认为英语水平不佳、专业能力不强和求职技巧不够影响到就业的毕业生分别是 17%、15%和16%;还有11%的毕业生受困于学历不高。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72%的被访者认为是由于扩招的原因;63%的被访者认为是由于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出现不协调造成的;58%的被访者认为是由于还存在一些阻碍毕业生就业的制度和非制度因素造成就业难;51%的被访者认为是由于学生自己的问题。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