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中药辨证医治骨科术后发热刍议_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4-12-07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中药辨证医治骨科术后发热刍议_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治疗组予中药辨证煎服,(1)气血两虚型,予补中益气汤,基本方:黄芪30g、当归15g、党参15g、白术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炙甘草15g;(2)气虚血瘀型,予补阳还五汤,基本方:生黄芪30g、赤芍10g、当归15g、地龙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3)阴虚发热,予清骨散,基本方:柴胡10g、胡黄连3g、秦艽10g、鳖甲15g、地骨皮10g、青蒿10g、知母10g、甘草6g.临症加减:热甚者,酌加柴胡、桂枝、白芍各10g;大便不通者,加麻子仁10g、大黄、厚朴各6g.日1剂,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煎,分2次温服。发热时另取小量频饮。 观察指标在治疗期间行血、尿常规、肺部平片等辅助检查,以排除感染性发热。并监测患者腋窝体温,时间为6:00、12:00、18:00、 24:00,1d4次,观察2组体温波动的幅度及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是否有不良反应。在以上某时间点监测体温,若37.5℃,并之后连续2d体温均正常,则确认为该时间点为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点。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体温波动幅度及恢复至正常时间比较治疗期间两组中均有1例诊断为肺部感染发热,予以剔除。其余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体温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治疗组体温波动的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恢复至正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安全性比价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因肌注来比林后汗出增加,稍感不适,经家属更换衣物后缓解。 发病原因与手术伤口的组织分解产物吸收而引起的吸收热有关,如血液、组织液、伤口渗出液等[3],亦与手术创伤、麻醉、长期卧床、人工假体植入等因素有关[4]。因术后常规使用1~3d抗生素,且实验室检查不支持感染性发热,对于此类发热患者的治疗,一般只给予解热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大多数患者治疗后汗出热退,但过后热势又起,常反复发作。本病属中医学内伤发热范畴。患者在经受骨折创伤,皮破络损,血溢脉外,人体正常组织遭到破坏,伤后又因卧床,气机运行不畅,脾胃纳运失常,气血阴阳失衡;以及手术创伤中血液丢失,血为气之母,无形之气亦随有形之血脱出于外,使气血失衡加重[1]。《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血亏虚不能维系阳气而外越,清阳不升反而下陷,致阳气内郁发热;或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不畅,瘀滞脉中,郁久化热;或阴津亏耗,阴虚阳亢,阴阳失衡,以致虚热内生。因此,本研究中我们谨守本病病因病机,以损者益之、劳者温之法则,进行辨证施治。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脾胃论》中气虚发热等症所设,具有诸药配伍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在内伤发热中疗效较好[5]。 为气虚血瘀之中风而设,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主治气虚血瘀各种病症,临床报道对骨科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6]。清骨散为《证治准绳?类方》劳热骨蒸的常用方,方中诸药配伍,旨在清骨退蒸,滋阴潜阳退热。同时针对患者不同兼症,或调和营卫,加强退热作用,或通腑泄热,以标本兼顾,平稳退热,收效甚佳。本研究表明,采用中药辨证治疗骨科术后发热患者能平稳、有效地退热,且无不良反应。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