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中国旅游业风险管理研究来源:原创 作者:黎群 时间:2014-04-11

  

  

 摘 要: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旅游一体化趋势愈加显现。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目的国,国际旅游人数还在逐年增加。但是,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逐渐显现。旅游产业被誉为无烟产业,然而它决不是无风险产业。它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涉及面广,关联性强。针对我国旅游业风险的现状、成因和特点,及我国旅游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国际经验,对我国的旅游业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旅游产业;现状;风险管理;对策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旅游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与发展潮流。全球化时代也是全球旅游活动迅速交流融合的时代,旅游的全球化在给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5亿,中国将超过传统的法国、西班牙、美国和澳大利亚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超过1.3亿人次;中国还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国,将有1亿中国人迈出国门。与此同时,随着亚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国内旅游将迅猛发展。中国旅游受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正日益显著。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市场

据统计,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其中过夜旅游人数达4681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93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和全球第五大旅游国;200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266亿元,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市场;出境旅游人数达3102万人次,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客源输出国。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特别是西安这样的古都和自治区、直辖市,其游客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2011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出境旅游人数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出境旅游花费69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中国旅游业在过去10年中稳固地发展,增长速度已超过了所有预计,中国旅游业无论在旅游人数还是在旅游收入上都领先于亚洲其他邻邦。

 

图1    2000-2011中国国内及入境旅游人数增长情况

2、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统计,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及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位运行于居民消费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之上。2005年,按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7686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国GDP4%以上,在我国庞大的经济体系中占有“二十五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产业区。2012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约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相比于2005年增长了3倍。2011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达到了19305.39亿元,占到了整个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11.7%;旅游总收入为2.25万亿元,实现20.1%的快速增长,占GDP的比重上升到了4.77%。2013年425日《旅游法》的颁布实施,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国民旅游休闲权利将迎来一个法规保障的重要历史机遇。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市场和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将超过5%,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的关联性与带动性,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 2005年末,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800万,简介从业人员近4000万,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2001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为698万人,旅游就业总人数为3578万人,十一五时期,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30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约1700万人。到2012年,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已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数约800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0.5%(旅游发达国家均在10%以上),光北京市住宿业、旅行社、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接待等四大行业直接从业人员38.2万人,同比增长7.3%。。2015年就业人数将达到1亿人。

旅游还特别在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妇女、农民工、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者等特定人群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据有关统计,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交通、餐饮、零售等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和贡献度。

表1 2005-2011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

单位: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现价)

同比增长

旅游业总收入

同比增长

旅游业所占比重

2011

471564

9.2

22500

20.1

4.77

2010

397983

10.3

14832

11.5

3.73

2009

335353

8.7

12900

11.3

3.85

2008

300670

9.0

11600

5.8

3.86

2007

257306

13.0

10957

22.6

4.26

2006

210871

11.1

8935

16.3

4.24

2005

183868

10.4

7686

12.4

4.1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旅游市场消费进入大众化阶段

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增加了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是一种必然趋势。外出旅游是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被长期压抑的居民旅游需求将伴随着其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得到迅速释放。

国家旅游局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2000十一2005十一15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为11.8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755亿元。2006年的春节黄金周,国内旅游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国共接待游客7832万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3.5%;实现旅游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2011年国内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无论从人数还是消费上,城镇居民占我国国内旅游的比重都在稳步上升,特别是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已占国内旅游收入的3/4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出游率(国内旅游人次与全国总人口比率)达到90%以上。旅游已成为重要的休闲方式,国内旅游开始进入大众化消费阶段。

4、市场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市场供给能力、配套水平不断提高,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与国际接轨程度不断提高,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是旅游住宿、游览、娱乐等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完备。再者就是旅游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和航线覆盖了全国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和景区。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为我国旅游业的全面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通过旅游标准化和法制建设,我国旅游产业素质不断提高,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软件”水平及与国际接轨程度都在不断提高。特别是2013425日的《旅游法》的出台,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5、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现存的最大的国度,幅员辽阔,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繁多,资源禀赋高,比较优势明显,特别是自然风光丰富多彩,历史文化沉淀深厚,民族风情特色鲜明,对海内外旅游者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发展旅游业拥有潜力巨大的有效资源和无形资源。另外,持续增长的旅游需求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旅游市场空间还很大。

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使未来的社会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着。新技术和其它一些趋势可以使人们用于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多,休闲的中心地位将会加强,人们的休闲概念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从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来看,休闲显然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也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旅游行业的风险状况

尽管旅游产业被誉为无烟产业,然而它决不是无风险产业。它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涉及面广,关联性强,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大,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风险

目前,我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已开展生态旅游。但从中国的发展现状来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仍然相当严重,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的危机,旅游引发的社会冲突与旅游经济日益尖锐的矛盾,都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在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利于生态发展的负效应,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环境胁迫和影响,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1)游客量过大

旅游地超载会加速人文旅游资源的损耗,我国由于旅游量过大而存在这很大的生态风险。如北京故宫三大殿内,因长期以来游人超载造成“金砖”快速磨损;敦煌莫高窟也因游客量过多,空气中湿度过大,CO2浓度居高不下,许多佛雕颜色已发生变化,其内在的物理、化学结构也受到影响。在我国许多自然风景旅游地,重要景区均因景区负载过重出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如黄山和桂林等地,旅游旺季因游客超载导致的水体污染现象日趋严重,甚至开发不久的旅游地,如九寨沟风景区,自2000年后,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次的游客涌进,并且数目年年递增。除了游客的破坏,还有一些影视剧出于贸易利益,也纷纷选择到九寨沟拍摄,使得九寨沟“不堪重负”。有九寨沟这样困境的景区,全国不在少数,诸如都江堰-青城山、海螺沟冰川、峨眉山这样的景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态被破坏的现象。这些都将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降低了资源的整体景观价。

2)生态环境退化

旅游开发对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和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当、建设性破坏、旅游配套和相关产业的开发不当造成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比比皆是。近年来由于生态旅游的兴起,具有优良自然资源各级自然保护区成了争先开发的对象,我国许多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强度过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23%的保护区竟然在核心区内有旅游活动。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风险在中国许多旅游开发地都或多或少在存在,尤其是在各级保护区表现尤其明显。对一些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出现新的生态风险,例如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已被砍伐1/2,动物的栖息生境出现破碎与片断化,出现动物经常逃离保护区的现象。

我国首批列进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张家界,曾因在主要景区内兴建大量贸易建筑而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出示红牌,勒令整改。云南玉龙雪山也因建索道砍伐了数千平方米的原始森林,加上游客的大量涌进,导致了小天气变化,使原本终年积雪不化的雪山出现了夏秋两季雪山无雪的恶果。

3)外来生物入侵

在人类进行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交通工具常常成为外来生物的传播媒介,引起危险性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传播与蔓延,形成生物风险。由于旅游交流导致危害性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入侵机率和传播途径都在加大,尤其是近年来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旅游交通工具和旅游者等多种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到我国。我国海关多次从旅游入境人员携带的水果中查获地中海实蝇、桔小实蝇等检疫生物,北美车前草也可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粘附带入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通过影响生态系统而对旅游业带来损失,在云南昆明市,7080年代建成了从市内的大观河的篆塘处—滇池—西山的理想的水上旅游线路,游人可以从昆明市内开始乘船游滇池和西山,但自90年代初以来,大观河和滇池中的水葫芦“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大观河以及部分滇池水面,致使这条旅游线路被迫取消,原来在大观河两侧的配套的旅游设施只好报废或改做他用。

2、社会风险

1)恶性或恐怖事件

各种意外恶性事件也会对旅游业产生风险。由于世界旅游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任何旅游恶性事件的发生都会对对旅游国的国际旅游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对旅游业破坏作用十分明显,如近年来出现的几次大的国际空难事件,给双方的旅游业均造成极大破坏。1994年的“3.31千岛湖事件”,不仅在当年严重打击了千岛湖的旅游业发展,而且还波及到全国范围,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国际旅游业,尤其使千岛湖的国际旅游受到极大的影响。旅游开发还伴随产生其它风险,如造成旅游业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激化,相邻旅游景点的恶性竞争,行政边界旅游资源开发纠纷等风险,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文化风险

旅游业的开发必然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导致旅游业开发中出现文化风险。通常旅游发展中的文化风险可分为两类:

一是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包括旅游地地方特有文化受冲击和民族文化的逐步丧失,出现文化的趋同或同化现象,以及外来不良文化对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和伦理道德的“腐蚀”风险。例如色情、犯罪和赌博就被认为与旅游业有极大的关系。外来旅游者会促使着民族、民俗文化发生变异,导致本地乡土文化与其它各种不同文化习俗融合,引起民族文化和地方乡土文化的变异,甚至导致旅游地民族文化和民俗特色走向趋同和消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民俗特色文化,旅游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大量旅游者的拥入对中国民族民俗文化存在较大的风险。

另一类则突出地反映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在当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条件下,某些开发商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对文化旅游景点盲目或过度开发,造成对文化景点原有历史价值的破坏。

3)旅游设施及管理中的风险

旅游安全,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开发与基础建设和管理办法不配套,旅行社的旅游组织能力不足、经验不足、设施不完善等使得旅游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一些景区,交通和旅游车辆违规超远拉客、超速行驶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地形较为复杂的景区道路交通状况较差;景区工作人员对有课疏导不力,存在安全隐患;很多景区内的餐饮摊点卫生状况较差,碗、筷等共用餐具缺乏必要的消毒和卫生措施,容易造成高传染疾病和发生中毒事件。如2005年五一前夕,陕西华阴市曾发生一起有人拥挤踩踏的重大事故,造成17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主要原因就是当地有关部门对于景区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和控制,也没有疏导游人的具体办法。

4)新兴旅游方式的风险

如今,旅游业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如自助游、分散化旅游休闲、探险游的趋势更加明显。自驾游已经是假日最多的旅游形式;徒步游、探险游、生态游等散客游也是选择量最大的旅游方式,但其人员分散,游程深入,随意性大,保障条件差,容易发生各类分身旅游安全事故。有些活动,如沙漠探险、洞穴探险、丛林穿越、登山越野、潜水等,专业性强,救援管理难度大,在国内还没有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组织者缺乏经验,导致风险事故频发。

5)其它社会风险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旅游市场前景看好,短期时造成旅游人才紧缺,给高校造成旅游人才急缺的假象,许多高等院校均开始增设旅游管理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导游、旅游社经营与管理、生态旅游、森林旅游等旅游专业或方向,学历层次涉及中专、专科、本科、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各种层次,出现一种旅游热的虚假繁荣现象。目前包括师范内的许多高校还在增设旅游类专业,给将来学生的就业带来了风险和隐患。此外,随着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借旅游名义跨国偷渡的犯罪份子,以“旅游者”身份通过第三国向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迁移的风险。如近来就有以旅游的名义借道越南偷渡到其它发达国家的案件发生。

3、经济风险

随着旅游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加上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势头和对旅游业前景的乐观预测,中国各地的旅游开发强度逐年增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产生或导致了各种旅游开发经济风险。一些盲目的旅游开发不仅没有发展旅游,而且反过还破坏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开发失败等造成经济损失都形成了旅游开发经济风险。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例过大也会造成的新经济风险,旅游经济外向性严重,导致地方经济受国际国内多种风险影响,一旦国际国内旅游人数的急剧下滑,使旅游经济迅速受到株连,影响地方经济安全。

三、我国管理旅游风险的对策

1、生态风险管理

1)加强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的生态旅游风险评估

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前一定要做好旅游规划,尽量吸引多的利益团体参加,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和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在自然保护地和特殊文化社区旅游项目的开发。在旅游规划中应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规划和建设中处处体现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保护是旅游开发的既定前提。旅游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要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对景区的影响要控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

2)控制旅游环境容量

对已开发的旅游区,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尽量把对生态环境可能的危害消除萌芽之中。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严格控制在环境容量内,在开发前要对旅游区进行环境影响和承受能力评估,力争把游客控制在环境承载范围之内,以避免破坏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在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未确定之前,必须控制旅游开发的速度和范围,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项目后分析可以有效地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效果,能弥补环境影响评价(的缺陷,旅游开发要逐步推广项目后分析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开发后再评估不合格的旅游区,必须依法进行整顿、甚至关闭和拆迁。

3)低碳、绿色、环保旅游

“低碳旅游”是近年来“低碳经济”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是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召开,“环保”的概念变得越来越受关注。“低碳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开始慢慢走入大众的旅游生活,通过从旅途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个环节来落实节约能源、降低污染。

2012年4月,山西·永济第十二届五老峰登山节上,山西省五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恒山、五老峰再次联合发起“低碳旅游、我们一起在行动”倡议,倡导人们保护生态环境,让低碳成为旅行新时尚。

4)加强旅游区的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许多旅游区资源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在部分地区旅游污染与危害非常突出,严重地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要做好旅游区的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保护好旅游区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环境管理是旅游区开发成功与否一个非常关键问题。加强旅游区物品的重复使用和废物的回收分类工作,同时加强环保教育,提高游客和旅游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对旅游区居民的管理工作,旅游管理者要与当地居地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要教育和培训当地居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积极改善当地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并将当地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

2、社会风险管理

1)建立“旅保合作”的工作机制

建立以旅游保险为核心的旅游风险保障制度需要政府的认同和支持。要将旅游保险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旅游和保险部门要就旅游市场的风险情况进行沟通、协调,向游客发布风险指引,提供救助知识,共享数据资料,推出适应需要的产品。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特别是在协调方面,需要果断、及时地处理各方事务的能力。旅游业受外界的风险影响大,除国家要建立相应的旅游风险保障机制外,还应建立旅游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具体推动旅游保险发展的各项工作,包括旅游保险的立法、规划、协调、推动和检查。另外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法规,减少纠纷,保证有课利益,扩大对旅游产业在受到巨大风险时的支持力度,保障旅游企业及其相关产业顺利度过风险期和迅速恢复风险创伤。

2)旅游的开发要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

中国旅游业开发,要注意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减少模仿和避免景区城市化倾向,旅游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进行保护,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文化为核心,提高我国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下的状况。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降低因旅游开发而导致本土文化消亡的社会风险。

3)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形成多样化旅游产品

针对国际旅游市场,中国旅游业在大力开发反映东方文明和神州风韵的是文物古迹、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等内容的观光产品同时,还要及时顺应时代潮流,调整投资结构,实行旅游经济的多元化,倡导低能耗,高效能源利用,低环境损害的如休闲旅游等开发模式。目前旅游方式逐渐趋向个性化,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倾向于单体或小群体的外出旅游,团体旅游日趋小型化发展,以家庭为单元的小团体旅游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团队旅游的主体。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喜欢按自己的喜爱和兴趣选择目的地、安排游览线路和游览时间。基于这些旅游发展趋势,旅游产品必须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把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议旅游、奖励旅游、修学旅游、社区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与发展各种业务旅游、会展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等专项旅游结合起来。

4)加强对新兴旅游品种的风险研究

对于一些新兴的旅游产品,如自助游、滑雪、潜水、攀岩、探险、漂流等,应加强其风险研究,做好市场的风险预测和管理工作,针对近年来组织和接待探险旅游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安全漏洞,对已开展的探险旅游项目的组织实施、安全设施和风险防范等进一步调查,制定和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5)加强旅游人材需求结构研究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明显上升。然而,随着旅游专业毕业生的急剧增加,造成旅游人才市场中某些方向人才供过于求和某些方向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因而应加强旅游人材需求结构研究,针对旅游行业的具体状况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明确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专业、能力、旅游知识倾向,并做好宏观调控,解决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中新出现的问题。

3、经济风险管理

1)将发展国际旅游与发展国内旅游结合起来

为了适应旅游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和旅游客流全球化流动的需要,中国旅游业应进一步加强国际旅游联合与合作。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要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与管理技术,弥补我国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提高国内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在世界旅游一体化的趋势下,创造中国旅游的品牌,并与周边国家紧密合作,共同创造亚洲旅游品牌。

2)增强旅游企业综合实力

旅游企业经营规模化,提高旅游企业抗风险能力。由于我国旅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营资本分散,企业功能单一,竞争优势不明显,在大公司林立的国际旅游市场上,影响力非常有限,在经营规模上与外国旅游企业之间的巨大差距是导致我国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是时之所趋,势在必然,只有进行旅游产业整合、优势互补才能使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总结

我国旅游业经过了前面30年的高速发展后,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在这30年里,我国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产业结构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法规不健全,旅游景点的开发手段落后、保护不善;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等等。使得我国的旅游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虽然上文中提出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策略,但是并不能完全的消除风险,要想中国的旅游行业得到更大的发展,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也需要整个旅游产业系统,包括政府部门、旅游资源的提供者、旅游经营者、服务商、游客和旅游点的居民的共同协调、配合。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以便化解各种风险或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要利用科学方法对旅游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分析和判断,使旅游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甚至利用风险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区域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的旅游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五、参考文献 《中国风险管理报告》,吴定富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国内外旅游业危机管理研究综述》邓冰,吴必虎,蔡利平. 旅游科学2004; 《发展旅游保险业务之思考》.裘新宝.1994; 《中国旅游业的风险及对策研究》唐 代 剑;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经济》文军等2003年第 8期; 《2012年旅游行业风险分析报告》,世经未来公司: http//www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