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人大经济论坛被自己人抹黑,被博弈论小把戏抹黑

    至今没人知道什么是博弈,更不知道如何赢得博弈。网友评论博弈圣经的言论,版主都进行了屏蔽,还编辑一些反对帖子。这几个业余的所谓版主,顶多算博弈论小把戏的业余爱好者,他们坚决不让博弈圣经这个讲究科学依据的海外著作,优化了他们的板块,影响了一贯忽悠人的小把戏思维,所以要删除博弈圣经的理论。这几个业余版主太无知了!睁大你们的窟窿好好看看,人大经济论坛也连载了博弈圣经,你们删除博弈圣经的理论就是扇你们自己的耳光,就是给人大经济论坛抹黑!你们可以搜索连载的标题:“[原创]《博弈圣经》:6000元带来的沉思!”本文来自: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383095&page=1人大经济论坛其他编辑,也转载了与博弈圣经有关的其他文章,网友可以查。至于这几个版主,靠业余爱好博弈论的小常识来应对未来博弈实体经济学,就该下课!我发几个链接大伙看看吧,看看国务院这篇文章的开篇。请搜索这篇罕见的文章《科学发展在博弈世界中运动》一文。我先摘一句:科学发展观正在利用道德与博弈的版本作为战略,整合人才、知识、科技、创新的一切优势,推进着国家的富强,并向未来发出挑战。一个国家的高端人群和各界精英如果掌握了更多的博弈知识,掌握了博弈方法论,就会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成就。我看了这篇经典的文章后想到:没几个领导人知道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什么是博弈,都是瞎估计,中国的企业家更是博弈的文盲。这篇文章该让国人深思了!国务院这篇文章,你们搜吧!国务院参事室http://www.counsellor.gov.cn/content/2009-10/16/content_7522.htm人民网http://book.people.com.cn/GB/69365/10204906.htm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9-05/06/content_11323451.htm正义网http://www.jcrb.com.cn/zhuanti/szzt/kxfzg/pl/中国经济网http://book.ce.cn/spsy/200910/10/t20091010_20170719.shtml中共中央理论网:http://www.cntheory.com/news/xxsjkxzjjd/2009/916/0991691138B6K29FB07IE5IGKGB498.html

  • 看科学发展观而笑人大经济论坛博弈论版块,看博弈圣经而笑博弈论!

    至今没人知道什么是博弈,更不知道博弈如何取胜。网友在人大经济论坛博弈论版块评论《博弈圣经》的大量言论,版主都进行了屏蔽,留下来的是几个反对帖!这几个业余职业的版主,最多是一个博弈论小把戏的业余爱好者,所以是一定要删除《博弈圣经》的理论的。人大经济论坛博弈论版块的版主坚决不能让《博弈圣经》这个讲究科学依据的海外著作,影响他们的板块、影响他们一贯忽悠人的小把戏、影响他们骗钱混饭的市场!几个业余版主太无知了!人大经济论坛也连载了《博弈圣经》,你们可以搜索连载的标题:[原创]《博弈圣经》:6000元带来的沉思!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383095&page=1人大经济论坛其他编辑,也转载了与《博弈圣经》有关的文章,网友可以查看。博弈论不是什么光彩的理论,也不可能永远滞留在抽象数学论证的贫瘠荒漠中。在注重科学的时代,忽悠人的博弈论在科学面前始终会露出马脚。什么博弈论专家?哪一个知道怎么“赢”?退一步,别说赢,怎么占优知道吗?我发几个链接大伙看看,看看国务院《科学发展在博弈世界中运动》一文的开篇:科学发展观正在利用道德与博弈的版本作为战略,整合人才、知识、科技、创新的一切优势,推进着国家的富强,并向未来发出挑战。一个国家的高端人群和各界精英如果掌握了更多的博弈知识,掌握了博弈方法论,就会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成就。我看了这篇经典的文章后想到:没几个领导人知道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什么是博弈,都是瞎估计,中国的企业家更是博弈的文盲。这篇文章该让国人深思了!人大经济论坛博弈论版块的几个版主,靠对博弈常识的一点儿业余爱好,应对未来博弈实体经济学,你们真该下课了,换换脑筋、接受博弈新知识吧!国务院参事室http://www.counsellor.gov.cn/content/2009-10/16/content_7522.htm人民网http://book.people.com.cn/GB/69365/10204906.htm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9-05/06/content_11323451.htm正义网http://www.jcrb.com.cn/zhuanti/szzt/kxfzg/pl/

  • 纳什及其“博弈论”评析

    我把这篇文章放在这部分的最后,是有我的理由的。我跟纳什还是很有缘分的。读大学的时候,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运筹学》,但最后印象最深的就算博弈论了,像线性规划、多目标决策、货郎担问题等等,虽然还记得,但已经模糊。因为当时的我已经对人的行为、情感、心理、动机以及中国的文化作了很多的思考,博弈论的逻辑与思路对我帮助很大。最后抛弃博弈论,想到了秩序论。但当时不知道纳什。对纳什了解最开始源于电影《美丽心灵》,可能是因为演员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罗素克罗,可能是电影中的台词吸引了我,可能是主人公的性格与笔者本人类似,可能是电影的剧情非常精彩,反正不知为什么,对纳什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后来就自己搜集了许多关于纳什的资料,深入的了解之后,越发的敬重他了。后来,有一次到长沙,顺便逛了逛书店。原本想买一本《博弈论》,但遭到老婆的强烈反对,他也是为我好。因为当时的我大病初愈,还处在恢复期,极其脆弱。只好做罢。如果说我对其他的伟大的人像爱因斯坦、奥尔森、哈耶克等等只是尊敬、佩服的话,对纳什我是非常有感情的。原因我就不说了,很复杂。可以说,世界上正真理解纳什的只有笔者。无论是他生病还是未生病。纳什的伟大就是告诉世人一个道理:你们之所以无法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恰恰就是因为你们的自利。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观念。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甚至否定。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根据博弈论我们发现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最后可能损人损己。这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经济学有个“阿罗不可能原理”,是否存在另一个不可能定理:自利的人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或者说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呢,尽管我们合作?后来有许多人对博弈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莱茵哈德泽尔腾、罗伯特爱克斯罗德、托马斯谢林、罗伯特奥曼甚至马斯金他们等等。但笔者看来,基本上还是未有重大突破。我们先来看一个经典的“非合作博弈”的例子——囚徒困境。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各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抵赖的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最终的结果是两人都被判刑8年。但是,有一个最好的结果,倘若他们都选择“抵赖”,每人只被判刑1年。但为什么这种结果难以出现呢?典型的个人理性导致集体的无理性。为什么?假如那两个小偷是我和我弟弟的的话,肯定是各判一年刑。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承认,我弟弟也一样。差别在哪里?第一、我相信我弟弟不会说,我弟弟也一样。第二、即使我弟弟说了,我也不后悔。上面例子里两个小偷之所以达不到最大理性,自利不是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彼此不信任,同时没有去考虑他人利益。而我和我弟弟恰恰相反。正是这种不信任所建立的秩序,让自利的人达不到最大理性。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随处可见。从而使一些出发点很好的想法最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人或许会说,你是不是违背了自利原则?看结果就知道了,我只被判刑1年,这还不够吗?再看另一个例子——智猪博弈。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结果呢,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有人说这不合理,小猪不劳而获,大猪太辛苦了。可以改变规则来改变状况。对。然而显然没有看到问题。大小猪这种博弈的平衡会维持下去吗?很难。因为会有公平感这个幽灵出来。大猪会觉得不公平。我辛辛苦苦的付出,你小猪不劳而获,凭什么?结果呢?大猪不会再去踏踏板了,一起挨饿。这种例子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像改革前的国企,大猪是管理者,小猪是其他员工,由于工资差别不大,管理者的报酬显然不合理,因此最终的结果就是缺乏效率、亏损、甚至倒闭。小猪也会觉得不公平。你就按了一下按钮,就吃这么多,凭什么,我也会按。于是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至少小猪会愤愤不平。看看,现在对企业高管的薪酬有意见的人多了吧,对富人的仇视心理正在积聚吧。这一次AIG高管分红引起的巨大反响实际就是小猪就得不公平了。这种不公平感引起的问题远不止如此。大猪觉得不公平,他会想办法增加自己的所得,而且他也有办法。看看我们现在的国企的高管,薪酬已经高的离谱了。看看历朝历代的“公务员”的收入就明白了。小猪觉得不公平,抱怨是最基本、最温和的对抗。他会寻找一切机会改变这种不公平感。有一种可能,就是攻击大猪,甚至把它消灭掉。社会现实中小猪的数量远远多于大猪,他是有这个实力的。只是需要寻找机会与联合。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革命实际就是小猪觉得不公平了。一起联合起来消灭大猪。这一次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小猪对AIG的高管口诛笔伐、最终强迫政府采取措施让他们不能如愿。一样的逻辑。这种博弈的均衡点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记得AIG一位分部的副总裁在《纽约时报》全文刊登了他的辞职信。问题复杂了。因为公平感是无法把握的。只要我们还把公平感当回事,这个博弈就很难找到一个均衡点。因此我在《论公平》里面提到我们要抛弃贞操感一样抛弃公平感。这两个例子说明,正是一些观念形成的秩序,让我们在博弈中达不到各自最大的利益。还有很多的观念会带来一样的效果,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下面我说一个所有中国人津津乐道的例子——田忌赛马。齐王要田忌和他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赛;当时,齐王的每一等次的马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都要强,因此田忌肯定要输三次。田忌的谋士孙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结果呢,田忌不仅没有输反而赢了。我们被教育,要像孙膑一样聪明。然而事情真的这样简单吗?

  • 荣光医院中的博弈论

    人大论坛升级后,更是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并且在会员大关上率破新高,当然这也和新版论坛中新增的各种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增加了论坛会员空间功能,在空间里和QQ空间类似,可以写日志等,并且也添加了像开心农场等最近很流行的网页版游戏,其中有一款小游戏叫荣光医院。对于游戏性质我在这里就不介绍了,有一点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其中也涉及到了博弈论的知识。荣光医院中有一个环节叫做天下第一医道会的比赛,比赛的规则是双方将相同的资源(100人)进行分配,分配的对象包括三个:医托、监察者、专家,并提交自己的方案(A,B,C),然后有系统进行随机配对来决定输赢,决定输赢的规则也很简单,就是只要有其中两个对象分配的人数超过对方就算赢,并且获得对方的参赛费用。在这个比赛中,从输赢得失的角度来看,这是个零和博弈,即一方赢得的就是另一方失去的,在这里并没有什么特殊需要说明,而真正令我感兴趣的是它的比赛规则的设定,并在制定自己的策略时思维方式。看似很简单的一个比赛,其实蕴藏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博弈思想,只要比对方分配的人数中有两项是多于对方就算赢,可是需要怎么做呢?这个大家往往都没了头绪。这是因为这个博弈并没有一个稳定的均衡解,处处都可以是均衡解,当然也存在着严格的劣策略,即分配的原则为(100,0,0),这个分配方法中有两个对象都是0,而0只能小于等于对方,而绝不会大于对方,这样分配的原则只能会输于对方或者恰巧和对方打个平手(对方也是这个方案),但是只要对方对三个对象进行非零的任意原则分配,都会是对方获胜,因此只要是正常的想赢的人都不会进行这个方案的分配。但是现在我们以这个劣势分配方案为起点进行分析。首先,将分配原则改为(99,1,0),将资源的大头分配在某个对象上(我们称之为强势资源)而对其他两个对象中的任意一个分配资源1(我们称之为弱势资源),这个方案针对(100,0,0)来说并没有做到严格占优,因为和原来的策略相比,现在两者均处于一胜一平一负的局面(当然我不知道游戏对这个局面是怎样做判定的,因为没有试过而且也很难做到去尝试,毕竟参赛双方是系统自动配对的),在这里就假定根据规则判定双方都是输的,即由举办方获得双方的参赛费用。同时,针对这个方案,对手只要在两个弱势资源上各分配大于0的资源,就可以赢得比赛。接下来,我们将强势资源逐渐一次递减,而弱势资源中一项逐渐进行递增,策略就是(100-n,n,0),针对这个策略来说,对方的策略就是(100-(n+2),n+1,1),对方的策略是个严格的占优策略。因此我们发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分配原则中有0的策略,是一个相对劣势策略,即对方只要分配原则大于1就可以在一个方面上赢得自己,而最终的角逐已经不在自己的强势资源上了,而是另一个弱势资源。由于分配的数量只能是整数,所以,我们获胜的概率是很低的,而对方获胜的概率却很高,即对方的优获胜的概率是f(A=100-(n+2),B/C=n+2)-1,意思就是对方的优势资源是100-(n+2)的时候在扣掉一种情况,也就是(100-(n+2),n+2,0)策略,因为这样会被判定双方均输。因为n只能是整数,所以从这点我们也能看出来,当n越小的时候,对方获胜的概率是越大的,因为有更多的方案可以获得胜利,而当n=50的时候,对方的策略变成了(48,51,1)这是也就说弱势资源变成了强势资源,但最终的结果是没有发生变化的。那么现在我们来再次改变我们的最初方案,现在我们的方案变成了(98,1,1),还是存在着一个强势资源和两个弱势资源,只不过这时分配原则已经没有0了,而对手的策略就是(96,2,2),也就是只要在两个弱势资源上各分配大于1的资源就可以胜利。那么现在扩展我们的策略(100-2n,n,n),对手的严格占优策略就是(100-(2n+2),n+1,n+1)了。因此,对方的获胜概率就是f(100-(2n+2)),B=C=n+1),也就是要求剩余资源在两个弱势资源上要平均分配,这样才能赢得胜利。如果现在变成了随机分配有是如何呢?也就说我们现在的分配方案变成了(100-x-y,x,y),这个时候无法再判断哪个是优势资源,哪个是弱势资源了,因为他们的区别完全由x和y的大小决定了。那么对方的占优策略就是(100-x-y-2,x+1,y+1)。当100-x-y-2=0的时候,也就是说分配原则中出现了0,但是即使是这样也还会取得胜利,因为其他两个资源上大于对方的,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有0的策略是一个相对劣势策略而不是绝对劣势策略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有的时候0的出现并不是不可能获胜的。但是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比赛的胜负不在于自己最大的那个资源也就是强势资源,而在于自己的两个弱势资源,如果自己的两个弱势策略都输于对方,那么也就会输掉比赛。这个一个一次性静态博弈,并且双方都存在私人信息而且不了解对方的信息,信息在这里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我们无法在比赛前就判断出对方的策略进而拟定自己的策略(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获取对方的信息难度很高,而且为了这样个小游戏而大动干戈也无必要)。信息在这里对双方都是公平的,而双方要做的不是如何去探听对方的信息,而应该是着眼于自己的策略制定。关于获胜的概率,根据上面的分析看似好像是与取数原则n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一般人们在拟定分配自己的分配方案的时候,都会预测到0是个相对的劣势策略,而不会在分配原则中出现0,于是自己的分配方案就是分析三中的形式,那么要想赢得对方就必须比对手在他的策略上更进一步,因此就变成了如果对方这样,我就这样的一个循环。但是上面也提到了,这个游戏的信息是公平性的,你无法探知对方的信息,而只是猜测,猜中的概率又能有多大呢?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资源的分配不能过于严重的不平衡,这样将导致这个结构的不合理,并会被淘汰。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实行着粗放式的生产模式,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迅速发展,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强调绿色GDP的今天,应该逐渐将我们的目光转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也就是要权衡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其次,在竞争中,往往取决胜负关键的不是自己的优势,而是自己的劣势。市场经济中,竞争表现为市场行为的常态,激烈的竞争是大部分企业都重视在自己的优势上与对手角逐,但是,一旦被对手掌握了自己的劣势,那么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并在竞争败下阵来。因此要么隐藏好自己的劣势,要么就是削弱自己的劣势,在信息时代的市场环境中,想要完全隐藏什么似乎是很难办到的,那么就要变自己的劣势为优势,不给对方寻找到自己的劣势,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发展。游戏的意义就在于其娱乐性,胜败均是常态。如果有人发现了一种可以一直获胜的策略,那只能说明这个游戏存在缺陷,而这个游戏也失去了娱乐的意义。PS:关于上面的策略分析并没有进行很严格的数学分析,一来是自己的计量和建模底子很差,二来是没有时间。而且最近有点累,头脑也不是很清醒,要是发现有什么逻辑错误或者分析错误的话,请大家帮忙改正。先谢谢大家。另外大家有砖就拍吧,反正我也习惯了。

  • 请教一道博弈论的题目,请大家帮忙解答

    Therearetwofirms(anincumbentandanentrant,IandE).ThetwofirmscompeteinquantityalaCournotovertwoperiods.TheconstantmarginalcostofIisc(commonknowledge).TheconstantmarginalcostofEiseithercLorcH(cL

  • 不是因为博弈论万能,而是因为博弈几乎无处不在

    原则上讲,凡是涉及决策单位之间以某种目的互动的情形,都可以用博弈论的框架来分析与理解。这里有几个地方展开一下。决策单位:可以是任何生命体,最小的如基因,细胞,单细胞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目,尤其是人类个体,也可以是上述生命体组成的组织,社群,党派,国家,以及国家集团,星球,太阳系。。。。列这么多,无法是要强调,决策单位在理论上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其实质是“决定权”与选择权,而不要拘泥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某种目的:经济学总是假定效用最大化,至于什么是效用,能最大化到什么程度,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互动的目的可以是利他的,也可以是利己的。例如两个恋人之间如何想法设法让对方快乐,但又不知道对方的偏好,试探又不敢名言,这也是一种博弈。决策总是与目的性联系在一起。没有目的的决策没有意义,但是如果刻意不为任何目的,这也是一种目的。这个依定义成立。互动:一方的行动会影响其他方的效用,手段,信息,实施,甚至思维,如此等等。没有互动,就不需要博弈(当然,左右互搏也可以看成一种博弈,但这时候一个人其实是当两个人用)。人与自然的博弈,看作是平凡博弈,因为自然没有策略性行为。从这种意义上说,博弈几乎是无处不在,不管是否被意识到。所以博弈实际上只是互动的另外一种说法而已,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高深的是如何分析这些博弈,是否有一个一般的理论,有足够的概括能力刻画这些互动的某些最重要的特征。这就是博弈论所要研究的问题。任何一种博弈都可以用博弈论分析,但是现有的博弈论的理论工具有可能还无法对某些博弈的性质给出很好的刻画,并且提供有洞察力的预见。要想知道现有的理论发展到什么地步,什么时候能用现成,什么时候需要创新,这个需要一点功夫。例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不完全信息下的重复博弈,尤其是对方的行动不可观察下如何刻画均衡行为还有一些难题。回到楼主的问题。人大立法当然是一种博弈,最简单的博弈分析可以列出以下内容:1.谁想立法?谁是决策者,谁是参与决策?2.立法者掌握哪些信息?3.立法对谁有利?利益有多大?4.有哪些没有决策权的人受立法影响?他们有何途径发出声音?5.哪些影响是长期的,哪些是短期的?6.该法律能否被实施?谁有积极性实施?实施的成本有多高?7.该法律将如何调整与协调人们的预期?(尤其是在法官的具体判案中援引,并影响社会行为,例如彭宇案对救扶老人行为的影响。。。)8.立法的议程是否具有可操纵性?9.法律条文的表达是否有策略性?10.该立法是否还影响外交关系?是否有其他的政治意图,例如发送某种社会改革的信号?11.该法律是否通过,在什么情况下能被(不)通过(谁起来关键作用?)还可以列出一大堆。。。。这些都是博弈分析,或者博弈论的分析。如果楼主或者其他研究者能对某项法律做出我上述所列的全部或者部分的分析,哪怕是一个开始,我觉得都是很值得一看的材料。做得好的话,可以是论文或者专著。中国的法律研究人员,什么时候能具有这样的训练,像解剖麻雀一样,具有科学分析的素养,做出一流的研究?当然,不仅对于法律,其他学科也一样。

  • 转载:博弈论大师宾默尔新书《自然正义》

    http://www.douban.com/review/2981934/去年夏天,承蒙韦森师的推荐,承担翻译宾莫尔(Binmore)《自然正义》的工作,虽然之前也读过宾莫尔Binmore的《博弈论与社会契约》等著作的英文版,却发现相比《博弈论与社会契约》两卷这本书页数虽然薄很多,但是语言的晦涩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本人专业所学为经济学而非专治政治哲学和法学能力有限,翻译过程中更知任务艰巨,甚为惶恐,以免误人,为保持准确和连贯,首先由我个人译完初稿,xx负责第一遍的校对,之后由我进行第二遍的修改,期间也在我主持的一个政治哲学的读书小组中进行了讨论cairui,meixi,xiangyu等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再由韦森师进行了一遍校对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最后文稿由我修改确定,因为今年9月赴美读书,委托梁捷兄承担了样稿的最后审定的工作,特别感谢xx和xx编辑的辛劳,当然所有问题都应该由我负责。宾莫尔Binmore的《自然正义》这本书即将出版,心里还是十分忐忑,希望这本书的翻译没有辜负原作者和大家购买所花费金钱和与阅读的时间。    在翻译过程中,这本书给我本人很多有意义的启发和思考,无疑是本非常重要的书,但是好书引起我们的不应只是赞美的认同,而是批判性的思考。我个人就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问题,一些浅见。    如诺齐克(Nozick)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Anarchy,StateandUtopia)中所提到的“目前,政治哲学家必须在罗尔斯的理论范围内进行工作,不然就需说出理由。”(PoliticalphilosophersnowmusteitherworkwithinRawls’theoryorexplainwhynot.),《自然正义》这本书也是试图延续罗尔斯的工作,并且与功利主义代表人物海萨尼之间进行综合的一种尝试,至于是否可行,本人却持有保留,因为所谓功利主义(或为效用主义Utilitarianism)自边沁以来一直是取代自然权利等的最为重要和系统的道德哲学,尤其是在经济学科中一直是居于统治地位(甚至不夸张的说整个经济学的基础就是功利主义,并且是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的结合。),然而罗尔斯的重要性恰恰在于对于功利主义首个系统性进行批判,以及发展出可以与之对话的平等主义(也有人指出是社会民主主义[1])。所谓罗尔斯对抗功利主义的背景如果从更为广泛的角度看,似乎完全和功利主义在最基础的前提上是不可调和的——这里为绝大多数学者所承认的罗尔斯的理论是来源于康德的道德哲学,但是似乎更能展现罗尔斯思想发展轨迹的,在我看来却是罗尔斯本科时的论文《罪与信仰意义的简要探求》(ABriefInquiryintotheMeaningofSinandFaith),这篇神学意义下的论文,能够可以使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理解罗尔斯的思想,特别是对于无知之幕的理解。而对于复兴功利主义的海萨尼,其最为重要的论文之一是1955年在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所发表的“CardinalWelfare,IndividualisticEthicsandInterpersonalComparisonsofUtility"[2]。迄今为止据我所知,国内除了高梯尔(DavidGauthier)的MoralsbyAgreement之外,以及森(Sen)的Theidealofjustice之外,已经有了相当一些数量关于政治哲学特别是正义方面的书籍。希望本书也能带给大家一些新的启发或理解的角度。    另外,我本人仍旧不太同意宾莫尔(Binmore)对于康德的解读,事实上,他在本书中所应用的方法和观点,似乎更近似于康德而不是休谟。特别提醒有心的读者可以去读康德的政治文集(国内是何兆武先生翻译名为《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中,不难发现与本书的某些观点的殊途同归,似曾相识。    宾莫尔在本书强调了自然演化的作用,以此来试图取代过去在政治哲学的原初概念:上帝(God),自然(Nature)和法(law)。对于更广泛意义上的政治哲学而言,至少就斯特劳斯[3](LeoStrauss)认为,仅仅延续了霍布斯开始的试图把政治哲学放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尝试,也就是传统的形而上学被现代自然科学所取代导致必然试图把所产生新的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建构在新科学之上,而这种企图对于理解关于人的事物和奠定道德和政治根基没有任何作用,对此Strauss早期作品的分析对象就是作为自然主义者的霍布斯[4],而宾莫尔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是霍布斯的一种延续,尽管在本书中他否认了这点。而作为斯特劳斯(Strauss)学派对立面的剑桥学派共和主义的代表波考克(J.G.A.Pocock)在其名著《美德,商业,历史》Virtue,CommerceandHistory中也指出美德[5]——作为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并且认为美德致力于公共的善时同时也就意味着正义。然而回到罗尔斯的立场,正义却是作为更为先决的条件出现,是否能调和,学者也是各持一端,长久争论不休。最终,我们不能发现至少有一点,政治哲学本身的争议(包括这本书)最根本的依旧回到了斯特劳斯所谈及的我们知识上所缺乏的“整体知识”——寻求上帝、世界和人的知识,或更确切地说是寻求一切事物的本性的知识[6]。    其次,对于演化理论应用于正义论本身还有一个暗含的危险,就是把个人的道德应用于群体的道德之中,这样就混淆了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的区别。[7]如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ReinholdNiebuhr)在《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oralManandImmoralSociety)中所讲“人类精神中存在着一个悲剧:人类没有能力使自己的群体生活符合个人的理想。作为个人,人相信他们应该爱,应该相互关心,应该在彼此归来睥秩序;而作为他们自认为为种族的、经济的和国家的群体,他们则想尽一切办法占有所能攫取的一切。”在他看来,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学家如奥尔森(olson)所说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产生的搭便车的道德风险,而是从神学意义上人的罪性,尽管在集体和个人之间都具有罪行,但是个人的局限所产生的精神性的恐惧与自然本身的张力,使人对生存本身是一种类似于克尔凯郭尔所说意义上的恐惧,人试图逾越上帝,只有赋予集体更多的意义,特别是无限性的永恒意义来试图掩盖个体的有限,其实这也是政治哲学和神学中蕴含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人的永恒性问题,从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面对罗马帝国衰落时,所写的《上帝之城》中就探讨了世俗政权和永恒的之城的关系[8],如二十世纪牛津作家C.S.路易斯所言“倘若个人只能活七十岁,一个可能会存在一千年的国家、民族或文明就比个人重要。但是如果基督教说的对,个人就不但更重要,而且不知要重要多少倍,因为他有永生,与他相比,一个国家、文明的寿命只是一瞬间。”。尼布尔指出,正是群体性为了掩盖其有限性,而赋予自身利益为绝对的价值,把生存的意志扩张成为权力的意志,这对于宾莫尔而言,以生物的演化类(如吸血蝙蝠)推理到人类道德伦理的演化,是否妥当,仍旧是个疑问?    但是尽管这样,这本书对于我们却仍旧意义深远,尽管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一个正义的社会个人的基本权利的享有是理所当然的,是不允许讨价还价和利益计算的,但是宾莫尔更进一步精确地论证了,正义本身对于社会达成均衡所起的关键性作用[9],特别是在一个转型和进行改革的社会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尽管托克维尔在《旧政体与法国大革命》(TheoldregimeandtheFrenchRevolution)[10]中很少提及抽象的正义的概念,但却指出1789年前的法国恰恰是在经济增长,许多人生活和社会地位渐渐好转的时期,然而却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爆发了暴力的革命,其中的原因之一正是在于对于司法体系的不信任,在平等日渐扩展的同时,不公正的税收,司法,权利却也日益明显,用本书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所具有的正义无法使得当时的法国平稳的达成一种均衡,甚至个人的协调均衡也无法实现,非要依靠暴力的革命才能实现,并且这种手段本身的非正义性也不足以让社会具有正常的秩序,而托克维尔则说    尽管托克维尔在《旧政体与法国大革命》(TheoldregimeandtheFrenchRevolution)中很少提及抽象的正义的概念,但却指出1789年前的法国恰恰是在经济增长,许多人生活和社会地位渐渐好转的时期,然而却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爆发了暴力的革命,其中的原因之一正是在于对于司法体系的不信任,在平等日渐扩展的同时,不公正的税收,司法,权利却也日益明显,用本书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所具有的正义无法支持当时的法国平稳的达成一种均衡,甚至个人的协调均衡也无法实现,非要依靠暴力的革命才能实现,并且这种手段本身的非正义性也不足以让社会具有正常的秩序,而托克维尔则说,“确实,某种惯例依旧盛行于这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公共事务中,然而已经无人知道他应该听命于何人,他应该求助于谁,并且无人知道在这个社会群体中,几乎每天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琐碎小事应该如何解决。从而,目前整个国家(nation)在命运的摆布之下处于一种不稳定均衡的状态,这种命运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并且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最为可怕的灾难性的社会剧变”。也许本书对于此观点的强调也正是这本书本身意义之所在。  在本书所涉及的问题中,有些是一些西方思想源流中的基本问题,涉及自由和平等的张力,古典和现代性,真与善,乃至可以追溯到教父时代德尔图良(Tertullianus)所问的雅典和耶路撒冷之间有何相干的问题?再向前则是犹太人与保罗之间律法与恩典的争论,以及苏格拉底的诘问,这本书显然不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如同这些问题本身构成了政治哲学特别是对于正义的思考。我更倾向于所有的书只是向我们提出了问题,而不是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  另外,波考克谈及政治哲学和思想时,强调西方与中国之间具有的差异,事实上也是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政治哲学在与经学分离之后,如果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也许问题也许远远比答案更为重要。  这本书从开始翻译到出版,大概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期间我正好在罗尔斯曾经任教过的大学参加了一门政治哲学的课程,专门讨论罗尔斯及其回应者关于正义的争论,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授常常会拿出美国的宪法及修正案的历史案例来应用这些理论进行讨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我想这点也是非常重要,因为正义切实在我们生活之中,而不是之外。  最近半年,每天早上走路时会经过一片树林,罗尔斯教授也曾生活在我目前所在的小镇,我时常想是否我们会走相同的一条路,也许会也许不会,但是我们世界上的每个人却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正义,善,爱,永恒……也许我们意识到了这些,也许还没有,这些问题远远比我们这个时代,民族,国家,文化更为重要,我深信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律在人的心里,正如《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所说:“如今世上长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这爱尽管在这本书被怀疑是否存在,但是却真实地蕴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    [1]AndrewHeywood,Politicalideologies:anintroduction.WorthPublishers,1998  [2]罗尔斯对此篇文章也很重视,详见《AtheoryofJustice》,1971版,第一章批判古典功利主义的引用。  [3]但因为斯特劳斯及其弟子对于古典的重视而对于现代性的怀疑,因此罗尔斯甚至当代的政治哲学几乎没有任何的评价和引用。[4]ThePoliticalPhilosophyofHobbes:ItsBasisandItsGenesis.(Englishtrans.byElsaM.SinclairfromGermanmanuscript.)Oxford:ClarendonPress,1936.Reissuedwithnewpreface,Chicago:UofChicagoP,1952.  [5]Pocock在这里指出,美德一词有很长的历史,并且具有多重含义。可能是与自然“nature”,本质“essence”和本质特征“essentialcharacteristic”同义,也可能是在罗马—马基雅维利主义(Roman-Machiavellian)意义上的与运气(fortuna)相抗衡的能力;或是实践某项伦理法则的固定倾向。但在Pocock这些共和主义者看来,美德更是意指献身于公共的善(publicgood),也是在城邦中公民间实践平等的以规则统治同时被统治的前提。  [6]WhatIsPoliticalPhilosophy?andOtherStudies.Glencoe,Ill.:TheFreePress,1959.ReissuedChicago:UofChicagoPress,1988    

  • 博弈论中的悖论:输的战略可能组合出赢的结果

    博弈论中的悖论:输的战略可能组合出赢的结果BySANDRABLAKESLEE一位西班牙物理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的自然定律。这项定律可以解释很多东西,包括生命如何从原汤中产生,以及为什么投资于亏损的股票有时可以取得巨大的资本收益。这个定律称为帕隆多(Parrondo)悖论。该定律说,如果交替进行两个肯定会使参与者损失全部金钱的博弈,有可能产生一种获胜的模式。该定律以发现者胡安.帕隆多(Dr.JuanParrondo)的名字命名。帕隆多博士在马德里的Complutense大学教授物理。他受棘轮的力学性质的启发发现了这个悖论。棘轮是常见的锯齿状的工具,用于汽车的千斤顶以及自动上弦的手表中。通过将棘轮的性质对应到博弈论中,帕隆多博士发现两个输的博弈可以结合产生获胜的结果。对很多现象,这个悖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未曾预料的视角。有时候,找对拼图中的一片,会让整个图像突然变得清楚了。DerekAbbott博士是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主任(director)。他说这个悖论正激起很多科学家的兴趣,他们开始把它应用到工程学,种群动力学,财务风险和其他学科。Abbott博士和他的中心的一位同事,GregoryHarmer博士,最近作了若干试验,以检验并解释帕隆多悖论是如何起作用的。他们的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自然》杂志上。用两个游戏来说明这个悖论。这两个游戏都使用不均匀的硬币,因此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概率不相等。游戏A中,游戏者掷一个不均衡的硬币,在每一轮下注,并且赢的概率低于一半。游戏B需要两个硬币,规则更复杂一些。游戏者或者掷硬币1,或者掷硬币2。掷硬币1的时候,他几乎总是会输。掷硬币2的时候,赢的概率超过一半。预先给定一个整数,比如3。当游戏者的钱数是该整数的倍数时,掷硬币1,否则掷硬币2。在这种设计下,掷硬币2的次数要比掷硬币1的多。如果一个人玩100次游戏A或者游戏B,他所有放到赌桌上的钱都会输光。然而,如果交替玩两个游戏--两次A、两次B,交替100次--那么不会输钱。相反,会有巨大的累计收益。更令人吃惊的是,他说,即使随机选择玩游戏A和游戏B,而不是规定固定的交替次序,收益仍然会越积越多。这样的结论太令人吃惊了,这种结局似乎是矛盾的--这就是帕隆多悖论。在两个游戏中切换似乎产生了类似棘轮的效应。棘轮的齿轮结构允许一个方向的运动,不允许相反方向的运动。在生活中你到处都可以看到棘轮,每个孩子都知道,如果晃动一个混有各种坚果的袋子,(较大的)巴西坚果会跑到上面来。这是因为较小的坚果会阻止大的坚果向下沉。这种对较重物体的捕获机制--人们觉得重物体会向下走,然而捕获机制会使它们向上--这种机制正是棘轮的本质。细胞中的粒子本来倾向于随机运动,同样的机制使它们被捕获以执行有用的工作。这也是许多蛋白质和酶的设计机制。由于都对微棘轮感兴趣,1997年Abbott博士和帕隆多博士在马德里的一家咖啡店碰面讨论这种现象。他们开始想要弄清楚,在所谓的脉冲式棘齿(flashingratchet)中究竟发生了什么。首先,他们想象两个倾斜的斜面,一个是光滑的直线,另一个是锯齿状的。这两个斜面可以放在一起,也可以分开放。在重力的拉动下,放在任何一个斜面顶部的粒子都会滚到底部,而放在底部的粒子会保持不动。但如果两个斜面重叠并交错放置,或者说前后“闪烁“(flashed),放在底部的粒子就可能向坡上爬。随后帕隆多博士将脉冲式棘齿(的工作方式)用博弈论的语言描述。他设计了上述的两个硬币游戏。在最近的实验中,Abbott博士证实了游戏的输出结果。游戏A就像是那个光滑的斜面,单面偏向的硬币稳定地产生“输”的结果,好比粒子直接滑向坡底。游戏B像是可以抓住物体的锯齿状斜面。棘轮上的每一个齿有两个边,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两个硬币,一个好一个坏,就像是一个齿的两个边。在计算机中,这个游戏进行100次,以模拟有许多齿的棘轮。当在计算机中运行这些游戏时,Abbott博士说,资本开始累积。在不同的游戏中切换,可以锁定盈利,使之不致在随后的几轮游戏中损失掉。不幸的是,帕隆多悖论不适用于赌场中的游戏,Abbott博士说。游戏A和游戏B必须设计成模仿棘轮的方式,这意味着它们必须有直接的交互作用。在Abbott博士所进行的实验中,游戏B依赖于所投入的资金数量,而游戏A可以影响这些数量。它们很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他说。帕隆多悖论或许可以帮助科学家在分子分离、设计微型马达,以及理解在个体基因水平进行的生存博弈等方面找到新的方法。生命本身或许就是通过棘轮的方式自我引导的,Abbott博士说。当简单氨基酸偶然形成的时候,环境的力量很容易毁灭这种最初的秩序。那些扮演棘轮角色的因素可以阻止这种毁灭,帮助生命沿着进化的道路形成更高的复杂性。经济学家正在研究帕隆多悖论,以帮助寻找管理投资的最佳策略。SergeiMaslov博士是位于纽约Upton的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他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投资者同时把资金投入两个在亏损的股票投资组合,资金会增长而不是会减少。你可以把两个损失变成一个收益。不过到目前为止,由于这个模型的复杂性,还无法把他的模型应用到真正的股票市场。

  • 非常好的博弈论书籍。希望大家能喜欢。

    经济博弈论.第二版.谢识予策略理性模型.泽尔滕.pdf博弈论入门.吉本斯.pdf博弈论.冲突分析.迈尔森.pdf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论文精选.pdf合作博弈理论模型.Rodica.Branzei&Stef.Tijs.pdf博弈与信息.博弈论概述.拉斯缪森.pdf博弈论.朱登伯格.中文版.pdf博弈论.朱登伯格.英文版.pdf詹姆斯莫里斯论文精选-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理论.pdf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pdf纳什博弈论论文集.pdf拉丰-ZF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pdf拉丰-激励理论.pdf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