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基础共识
1、心理学是科学,不是玄学。
也许因为弗洛伊德的影响力过大,致使普罗大众将把心理学同精神分析、催眠、潜意识简单划等号,其实心理学的系统是十分繁复的,单就数理科学也涉及上文提到的统计、测量、演绎、归纳、实验等等,心理学是门实实在在的科学,而不是国文语境下的玄门五术。
(二)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2、认知自己,接受自己。
哪怕自己存在很多不完美、弱点和世俗标准之外的价值观,但首先找到它、看清楚,之后接受自己,这是达成了个人心理学轨迹的逻辑自洽,类似编程,有bug的系统迟早会down机乱码。
3、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理解自己,人们一般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换位思考说起来简单,真正生活中几乎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哪怕是亲人朋友等十分了解你的人。所以,行事之前先默认对方的不理解,带着一中低姿态做人,往往在得到理解之后收获意外之喜。
4、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你的心理之锚。
即一些不因外界变化而改变的抓手,人这一生有很多事情需要锚点,单就心理学相关方面而言,我个人把“善”和“真实”作为基座,这也影响到工作、生活、育儿、交友的方方面面。
(三)如何理解并运用情绪
5、负面情绪具备正面价值。
父母在应对儿童突发情绪时的一个典型误区是认为负面情绪不好,进而先天排斥。殊不知负面情绪和快乐情绪同样具备积极意义,都需要被接纳,父母应该首先接纳并认可负面情绪。同时,做到情绪和行为分开,既从内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又敢于拒绝不合理要求,在儿童负面情绪突发时,做到不批评情绪,只针对行为进行客观描述。
负面案例:阳光性抑郁、微笑型抑郁、压抑青春叛逆期造成心理伤害;
正确理解:
6、直觉、第一印象很重要。
人的穿衣带帽、售楼处的样板间、景区的游客中心、商场的沿街展示面、书的腰封、店铺的门头,世间个体都需要有一个第一印象区,这基本决定了后续的事态走向,想扭转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和自己对事物的直觉感受,很难。
7、怕什么来什么,墨菲说的。
这个知名的心理学效应原文是: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或以上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简言之:只要事情有转坏可能,基本就会发生,所以别怂。
8、别为没发生的困难焦虑。
同上。如果有投资术语表达,则是现值比终值更重要,享受快乐的复利,而不是把焦虑折现。
9、30岁焦虑,是因为你没到40岁。
同上。
(四)其他
10、从我出发,解决非我问题,思考无我世界。
这是个顺序问题,我认为心理学与社会学有一定的相对性,前者的路径是由个体到总体,后者则是总分关系,最终会汇合于某一个时空节点,形成动态平衡的社会文化层。
11、定量方法识别问题,定性方法解决问题。
依旧是时序问题,心理学通过数据、量化找到问题,把问题暴露出来,最终像中医一样通过形而上的路径化解,达成根治病症。
12、找到目标靶,反着打。
这一条有点厚黑学的意味,但实用性比较强,即在日常中寻找到各自领域的失败因子、失败个体,反向操作、反向理解问题。老子也说,反者道之动。
13、好学生的有意识主动缺课,跳出单向思维。
这是个很好用的心理学技巧,我在学生时代会偶尔使用,能有效的帮助你跳出惯性思维,实现独立思考,同类的方法还有:结识跨界人脉,良性职业轨迹主动暂停,演讲中主动止语、音调起伏,做好计划故意漏项、跳项执行,看书隔章阅读… …
14、在犯错和试错间横跳。
这是和果冻互动的心得,教育孩子就是要在可控范围内让她不断犯小错,实现免疫系统的锻炼,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这是我认为的高维教育理念,也是人生的良性状态。
15、小火慢炖,以慢打快。
心有所在,慢即是块,永远别着急,天下事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