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研究认知科学、心理学的专家会给出这样的线性演变,即儿童时期三岁前以动作思维为主,后发展出形象思维,在6岁以后逐渐形成抽象思维,并与前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交织、迭代成长。这也就是思维方式的三分法: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的生物学机制
曾经与建筑学老八校的同学交流,提到他们在课程上建筑专业老师普遍认为,一个人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接近建筑学习上的空间思维)能力成反比,即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
为了证实或证伪此观点,我检索了一些学术上公认的思维认知研究成果。其中,郑小康曾经在论文中引用一段爱因斯坦的表述来佐证科学家也有类似艺术家的形象思维能力,“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在我看来,这同样反应了顶级科学家思考的时序问题,即先通过形象思维发现问题,后通过抽象思维进行科学表达。也有国内工程制图领域的学者(于世军)系统辨析空间思维的两个重要特性:分散性和创造性,他认为与抽象思维的逻辑性相比,空间思维表现为分散、孤立的特性,同时,想象力和创造性是空间思维的最高形式。
除此外,这一领域中的知名科学家,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斯佩里为代表,普遍认为大脑左半球的功能主要是语言、计算、逻辑思维功能,是理性的脑;大脑右半球则主管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并掌握发散思维等非逻辑思维的功能,是创造的脑。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家们已经先天的将逻辑思维能力等同于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认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反比性。
然而,是否真的如此?
逻辑思维的本质
按照上述现行研究成果,如果用一句话概况逻辑思维的本质,我认为逻辑思维就是研究方法的方法。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活动在左脑进行。其基本特征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联系。形象思维凭借头脑中储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认为这种思维活动在右脑进行。
逻辑思维的核心先进性在于架空思维、顶层思考,跳出现象看本质,在系统外解决系统内的问题。从这一点看,顶级的逻辑思维是解构逻辑而非建构,或者超逻辑、去逻辑、反逻辑。
所以,笔者认为不能割裂的以二分法简单区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类似科学和艺术、智慧和情感都如硬币的两面,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相互交织、不可分割,而逻辑思维的天平一定程度倾向抽象思维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逻辑思维是在表现形式和实施过程中更接近抽象思维,但在认知本质上却是更高阶的形象思维。
不要过分迷信逻辑思维
思维方式有好坏吗?
在生活中,你也许会遇到这么很典型的两类人:其一思维缜密、分析条理清楚、连续性强,周围人多称此类人为理性的聪明人;其二,想起一出是一出,做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周围人多称此类人拎不清。或许,大部分人认为前者的思维方式更先进,或简言之好于后者(包括30岁之前我也一直这样认为,以致有些过分沉迷于逻辑能力),但随着阅历增加,我很惊讶的发现,无论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当中,反而后者这些拎不清的人在相当程度上占据了重要的社会阶层地位。
于是,我开始反思逻辑思维的思维方式先进性是否为绝对。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客观上说,条理清楚和拎不清在日常中是各有优劣的,而且在社会分层上,层级越高的人处世方式往往更拎不清,思维方式也往往呈现断点化(或非连续性),这是因为在高位之人往往不需要解决具体(微观)问题,经常点对点思考(资源、人脉思维)和场景切换养成的思维惯性,各有利弊。
回到小标题,思维方式本身并无好坏,而只有是否适用,因人而异,也因地、因时而异。
善用、适用你的逻辑思维禀赋
每个人都是综合的系统,既有艺术性也有科学性,既有逻辑性也有创造性,所谓负阴抱阳。作为总结,这篇文章我主要将逻辑思维的价值特性概括如下:
1、逻辑思维善于解决具体问题,一个经典的逻辑分析链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后天锻炼加强,主要学习方向包括工具化、模型化、量化、指标化、象限化等。
3、逻辑思维适用于线性问题、网状问题等系统性问题中的大部分问题(即非哥德尔不完全定理所论证的特异命题),逻辑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系统性问题的解决效率。
4、逻辑思维是非底层思维,往往处于中、宏观位置,即逻辑思维作为元思维往往可以分解为多个分支思维。
5、逻辑思维与时间、空间序列强相关,且往往因时因地而异。
6、注意避免二元割裂看待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者往往相互转化、螺旋上升。
7、逻辑思维的本质价值是其相对性,注意避免绝对地看待方法论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