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到高考重新选择,你会报什么志愿?(高考志愿填报策略)

老鱼沙丁

不仅仅是面临高考志愿填报的家长、考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回想自己当年又何尝不是,老鱼这里总结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仅代表个人看法,如果能给后面的有缘人一点帮助也是功德。

一、一个总的原则

热爱、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

其实这个观点暗含的就是优先考虑专业,因此总的选择顺序,我的建议是:专业>城市>学校。

二、关于专业

专业无好坏,只有适不适合,热不热爱。

首选自己喜欢的,次选自己擅长的,后面再考虑所谓就业面、行业前景、技术刚性等等。

家长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擅长,而这些个性因素并不应该在高考前后才去观察、发现,往往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已经萌芽,我认为基于目前国内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孩子的视野眼界,一般小学高年级段-中考前(12岁情绪稳定期后)是家长可以很好发现孩子爱好和特长的关键期,偏远或落后地区相比发达地区这一时点会延后,以此类推。家长应该利用这些黄金期多为孩子创造接触多元世界、多元观念的场景,从而辅助孩子发现自我方向。

不要掉入“读大学=找工作”的陷阱。读大学不是为了找工作,或者不是主要为了找工作。大学之大,在于孩子打开思维枷锁、形成人格系统、搭建底层能力框架、为进入社会做准备,把上大学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当做唯一价值观,只能导致目前的教育内卷加剧、无畏焦虑加剧、社会问题增多。换言之,就业只是读大学的附带产物,甚至不是最好产物,大学生其实有更多选择。

因此,我认为找到你喜欢并且擅长的专业方向,既可以让你大学旗舰自得其乐、如鱼得水,不至于苦不堪言、每天研究转专业,也能够让你保有从简单学习深入至探索研究的可能性,因为不热爱的东西,何来钻研、只是应付。

三、城市或地域

选城市是比较重要的,虽然不像张某峰老师讲的,在深圳上学就能留在深圳工作,但从老家跳出、走到另一个文化场域中去感受融入与抽离,也是上大学能够提供的另一门课程,这是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常常提一日活动(吃饭、睡觉、玩游戏)都是教育,其实对于大学生也一样,离家前订票、做规划、准备行李,旅途、求学中结识陌生人的社交、沟通,遇到实际困难和麻烦时的危机处理能力,这些都是书本以外的大学。因此,如果在选志愿时勇敢的离开老家所处的省份、地域,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大概率上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有正向帮助的。

四、学校的选择

这些年,参观过、体验过、路过的大学可能也有大几十所,你会发现这些学校虽然软实力各有千秋、硬件条件和建筑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在气质上,国内的大学是有一定的同一性的。我想表达的是,选学校既重要又不重要,重要的是结合目前琳琅满目的排名目录、历年录取分数的上下浮动进行选择,能够一定程度上较好的平衡性价比,不重要的则是当你毕业5年、10年、20年之后,你会发现大学留在你的日常中无外乎偶尔想起的校训、好多年见一面的个别同学、评职称时复印的毕业证,以及少数确实始终在本专业从事纵深工作的专业人士。

所以,放轻松,面临志愿选择的同学们,早做打算、落子不悔,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6.9355 16 2 关注作者 收藏 2023-09-21   阅读量: 3630

评论(2)

sunnyzhxg
2023-10-14
感谢分享
0.0000 0 0 回复
liumingmingabc
2023-09-22
物理,不吃不喝也要体验一下近代物理的震撼
0.3334 1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