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u2003
31995 34

[宏观经济学教材] 困惑: 宏观经济学中关于储蓄s的计算 [推广有奖]

21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10-5 10:24: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ong1934 发表于 2013-10-5 08:27
你这是闹拿哪出?能原委地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吗,跟楼主的提问有什么关系吗?
这段文字,我是针对你17楼言论讲的,你说别人“这么简单基础的都没整明白,空谈立志,”还加个“哎”,你是卫道士吗,这类言论,引我反感,你最好直接回复我的问题,你说的书上都有,我们都知道,我提的问题,书上没有,离开了书本,难道你什么都不知道吗?
浅浅的一问,引来深深思考。 唐突妄语仍金玉良言。

使用道具

22
song1934 发表于 2013-10-5 14:02: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10-5 10:24
这段文字,我是针对你17楼言论讲的,你说别人“这么简单基础的都没整明白,空谈立志,”还加个“哎”,你 ...
你反感啊?呵,先看明白我说什么吧,让你原委的说说自己的疑问,比如疑问来自哪里,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应该是什么样的,你不说清楚让我怎么回答啊,不是不答。

使用道具

23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10-5 18:54:4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ong1934 发表于 2013-10-5 14:02
你反感啊?呵,先看明白我说什么吧,让你原委的说说自己的疑问,比如疑问来自哪里,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应 ...
我在18楼,向你有提问,你是什么看法?
浅浅的一问,引来深深思考。 唐突妄语仍金玉良言。

使用道具

24
song1934 发表于 2013-10-6 19:30: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10-5 18:54
我在18楼,向你有提问,你是什么看法?
其实,学习经济学,人人都知道这个关系,但是,这个理论又解释不了,现实问题,例如,如何解释投资与储蓄的关系,基本上,没有可以引用的实际货币数据,我道是想听听这位说风凉话的遗子,讲讲简单关系。也就是,除了事后核算这一招,你怎样用货币来计算储蓄,并且得出储蓄过高,消费不足的结论

    这个我倒是看到了啊,不过是哪里告诉你消费不足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还是你自己想的啊,我就是不明白在这里。至于用什么衡量储蓄都一样,经济社会认可这种价值尺度就行了,这道没什么大问题。

使用道具

25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10-6 21:32: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ong1934 发表于 2013-10-6 19:30
其实,学习经济学,人人都知道这个关系,但是,这个理论又解释不了,现实问题,例如,如何解释投资与储蓄 ...
看来你真没有明白我说什么,我举几个例子吧,如下:

例如《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 2009年07月08日 02:32 来源: 证券日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GDP平均增长速度9.7%,这个速度主要是投资带来的,而这个投资的钱哪里来的? 是储蓄。高储蓄率必然有高投资率,目前我国的高储蓄是一种正常合理现象,储蓄比例高,经济增速也就快。”

郭树清12年、周小川13年在陆家嘴论坛上发言,把国内个人存款余额直接与国民收入做比较,结论是中国高储蓄率,新闻报道还说高储蓄是“中国经济之痒、百姓之痛”。

周小川在2013年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3-06-28  

“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国内的储蓄率比较高,当然从结构调整的角度,我们也不需要太高,现在的情况是在GDP中储蓄率我们将近一半,其概念是中国的GDP是50万亿出头,也就是说各种储蓄类别的资金是25万亿左右,但是这里面包括了企业储蓄、ZF储蓄和居民储蓄。这些储蓄目前的主渠道主要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渠道,但是中国有明确的方针政策是强调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而且有各项政策都在不断的出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上体现的投资的金额将是非常巨大的,在世界上将会是受世界市场瞩目的。”


文章和讲话中的储蓄是用居民储蓄存款计算的,你认为,用储蓄存款计算国民收入中的储蓄正确吗?
浅浅的一问,引来深深思考。 唐突妄语仍金玉良言。

使用道具

26
song1934 发表于 2013-10-7 09:49: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10-6 21:32
看来你真没有明白我说什么,我举几个例子吧,如下:

例如《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 20 ...
你这样说我就明白多了,你的意思是,怎么国民收入中的储蓄用存款的多少来衡量,这样正确性上有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你引用的周小川的话,也说储蓄式包括ZF和企业储蓄的和居民储蓄的,也就是有些教材上说的国民储蓄的大概念,而不是你说的储蓄是用居民存款计算的,当然这里也许是你写的随意了,自己很明白。

关于储蓄用存款的数额来衡量的正确性,这不用怀疑,存款衡量是众多衡量办法里最准确的一种,就像是货币的利率最高,所以人们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而不是一头牛。
      消费不足一说,我并不赞同,也没有几个经济学家赞同,大家都在说拉动内需,没人说内需是指消费,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国家近两年的改革,方向是在税收、投融资方面鼓励中小企业,这个不难看出,也不用多说。
      高储蓄率是发展中国家的特色,也是必须,中国没有美国那样的社保体系,生个病就破产了,高储蓄率是必须也是必然,这个会随着社会发展得到转变。
      周小川的话意思是大家不要只把钱存银行,是鼓励发展资本市场,鼓励多种投融资方式,让不消费的钱有更好的直接投资的渠道,而不是通过银行存款——再到投资,他的话没说消费不足,希望你理解。
       鉴于你提问态度认真,我也多说这么几句,希望你满意,有质疑尽管发问。

使用道具

27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10-7 17:41: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于储蓄用存款的数额来衡量的正确性,这不用怀疑,存款衡量是众多衡量办法里最准确的一种。”

先生,你错了。如果你认为按产品法所得的投资I=按收入法所得的储蓄S,那么就不能够直接运用银行储蓄存款来表示国民收入储蓄S。因为国内生产总值关系式中的储蓄是指商品,而不是货币。除非,做特殊规定,附加前提条件。
浅浅的一问,引来深深思考。 唐突妄语仍金玉良言。

使用道具

28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10-7 17:49: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ong1934 发表于 2013-10-7 09:49
你这样说我就明白多了,你的意思是,怎么国民收入中的储蓄用存款的多少来衡量,这样正确性上有问题,但需 ...
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中,储蓄与银行储蓄概念不同,不能直接比较,否则就是概念混乱和充满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浅浅的一问,引来深深思考。 唐突妄语仍金玉良言。

使用道具

29
兮白い 发表于 2013-10-7 21:11: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Y-C也就是Y=C+S这个式子的成立条件不是应该是两部门么,在两部门里面,只有消费者和厂商,没有ZF才得到的这个结论啊…初学者,勿喷

使用道具

30
马列光 发表于 2013-10-7 23:33: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兮白い 发表于 2013-10-7 21:11
S=Y-C也就是Y=C+S这个式子的成立条件不是应该是两部门么,在两部门里面,只有消费者和厂商,没有ZF才得到的 ...
不用担心有人拍砖,学习的论坛,就是鼓励网友把不懂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交流,讨论也是学习。宏观论坛上,过去有几位,偶尔拍砖,也是针对批评者而言的,现在,这几人,似乎也消声了,因为,他们捍卫的理论,批评者越来越多,教科书里一些宏观经济理论离经济现实越来越远。

二部门模型,企业部门和居民,储蓄仅指居民储蓄。二部门模型形象地表述了,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关系。但是,二部门不是S=Y-C和Y=I+C这两个关系式成立的条件。只是表达两个关系式的方式。这两个关系式是定义相等,没有任何前提条件。
浅浅的一问,引来深深思考。 唐突妄语仍金玉良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2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