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ingli00
1704 5

[经济学教育] 赵勇:高考30年,我都想到了些什么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硕士生

7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695 个
通用积分
4.0349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42 点
帖子
263
精华
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22
最后登录
2018-12-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 ><B><FONT face=宋体>高考30年,我都想到了些什么<STRONG><o:p></o:p></STRONG></FONT></B></P>
<P ><FONT face=宋体>  高考一年一度,但今年却有点不同寻常。因恢复高考已历30个寒暑,一些报刊便做出了“高考30年”的特刊或专辑,弄得动静颇大。作为一名高考“老兵”(本人1981年上的大学),笔者读完那些文章之后不禁感慨,也就忍不住问了回自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你都想到了些什么?<o:p></o:p></FONT></P>
<P ><FONT face=宋体>  说实在话,还真想了不少。比如上大学与农民子弟的“进城”问题;免费师范生从教十年跟以前的“社来社去”有何区别;全球变暖,高考时间是否干脆放到冬天省事……但所有这些,不想白不想,想了也白想,只好把它们按到一边,单表一个更玄虚的问题。<o:p></o:p></FONT></P>
<P ><FONT face=宋体>  据说,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运动是从1999年开始的,因为这一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指出:今后10年,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规模要有较大的扩展,全国高校的入学率将接近15%。而对比如下两组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1977年高考恢复,当年曾有570万考生走进考场,却只录取了27万多,录取率4.73%;2006年,参加高考的人数约为880万,录取本专科大学生共计530万,录取率60.23%。我想,谁要是不知大众教育为何物,看看这个对比结果就可以有一个大致答案。<o:p></o:p></FONT></P>
<P ><FONT face=宋体>  所以,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确实已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而根据我的理解,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整个80年代的高等教育,大体可以看作精英教育;从90年代开始,高校已有大众教育的苗头,但真正成了气候的却是1999年至今。<o:p></o:p></FONT></P>
<P ><FONT face=宋体>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是两种教育模式,其孰优孰劣牵涉好多方面,这里无法讨论。我只想说说这两种教育与文化生产的关系问题。去年以来,由于《八十年代:访谈录》一书的面世,谈论上世纪80年代成为一个时髦话题。谈论者大都否定了80年代那种宏大叙事的虚妄,却也肯定了那个年代时代风尚的朝气蓬勃和刚健硬朗。那么,这种时代风尚究竟来自何处?依我之见,其中很大一部分应该来自于精英文化的支撑。继续追问下去,精英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显然又与那个年代的精英教育有关。上世纪70-80年代的大学生曾被定位成“时代骄子”,他们自然也很是争气。北京大学中文系的<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平原">陈平原</st1:PersonName>教授(77级大学生)指出:当时社会上确实对77级、78级寄予很大希望,他们虽然年纪偏大,起点很低,但所有的心思都用在读书上,结果反而比现在的大学生要单纯得多。而我也相信,大学教育不可能不对整个时代风尚产生影响。因为精英教育会在每个学生身上打满烙印,他们后来走出校园,即意味着他们起码会把那种精英主义的精神气质带向社会。<o:p></o:p></FONT></P>
<P ><FONT face=宋体>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精英文化或精英主义的溃败已成共识,究其原因,与精英教育的衰落和大众教育的兴起不无关系。90年代中期,山东作家张炜在一所大学演讲时曾告诫听众:要去读书读名著而不要去看电视,因为“电视主要是用来学外语、看新闻的,最好不要养成利用电视消遣的习惯,这是个不良的嗜好。一个知识分子戒电视,应该像戒烟一样,要有决心和毅力。利用它来消遣,时间长了会变得浮浅、烦躁”。现在看来,这种劝学之言显然还是精英主义的思路,因为大众教育早已把这种过时之言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我所知道的情况是,如今大学生的潜心读书很可能已成为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他们倒也不是全去看电视了,而是干起了别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研究生阶段。结果,他们在大学时代没有得到东西,在“后大学”时代同样也无法得到。本来,大学生和研究生应该是精英文化队伍的后备军,但是在大众教育体制下,他们或许已被培养成精英文化的死对头。<o:p></o:p></FONT></P>
<P ><FONT face=宋体>  走笔至此,也许需要对精英文化作一界定。我所谓的精英文化指的是知识分子作为生产主体而形成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一种批判意识、责任承担和人文精神。而要想把这种文化说清楚,还需要对知识分子一词进行界定。我的同事<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方维规">方维规</st1:PersonName>先生撰有一文,名为《Intellectual的中国版本》。此文的大意是,<STRONG>在西方人那里,知识分子所指涉的对象本来有严格规定(比如,知识分子主要不看他受教育的程度,而是看他是否具有关怀公共领域、批判社会等精神),但自从它进入中国后,我们却把它泛化成了“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STRONG>而在我看来,精英教育体制下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已造就出一批接近于西方人定义的知识分子,但终于没有修成正果。如今,不能说大众教育生产出来的大学生就不是知识分子,但他们很可能已与西方人所谓的知识分子无缘无故,而是成了货真价实的“中国版本”。明白了这个道理,大众教育究竟要做什么,我们也就大体清楚了。 <o:p></o:p></FONT></P>
<P ><FONT face=宋体>  (作者系北京<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师范大学">师范大学</st1:PersonName>教授)(原载南方都市报)<o:p></o:p></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intellectual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 免费师范生 INTEL 高考时间 免费师范生 文章 赵勇 大学

沙发
bbmmff 发表于 2007-6-11 08: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今大学生的潜心读书很可能已成为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他们倒也不是全去看电视了,而是干起了别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研究生阶段。结果,他们在大学时代没有得到东西,在“后大学”时代同样也无法得到。”

这就是当今的现实情况。

使用道具

藤椅
kiwi0210 发表于 2007-6-11 10: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在的高考在走入误区

制度改革很关键了

弄不好将来要出问题

使用道具

板凳
sin96 发表于 2007-6-11 14: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找不到更好的也切实可行的替代制度之前,废除高考一类的激进主张虽能耸人听闻,却决无益于现实的改进。

使用道具

报纸
tuyun11 发表于 2007-6-11 15: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之所以能调动社会力量来进行“全民高考”,保障高考顺利进行,其共同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高考公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方式和措施能够取代高考。因此,在这样一个具有高度公信力的人才选拔机制面前,人们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够寄予厚望的,就是能够在考试中有比较好的发挥,取得最佳的考试成绩,获得机会的公平和平等。

不想让人对“高考”说三道四。

使用道具

地板
kelvin029 发表于 2007-6-11 15: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高考,在目前还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人才的机制,我们不能否认高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但对高考的改革持乐观态度,毕竟以前高考中出了很多问题,现在正在得到克服,而且公开透明度在加大。学生在高考面前越来越平等!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8 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