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ullxx
1083 2

[休闲其它] 读书是享受精神的盛宴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7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50 个
通用积分
1.1489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39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136 点
帖子
17
精华
0
在线时间
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14
最后登录
2019-12-2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清人山阴金曾说:“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天麻静讶惟为善,祖泽长延在读书。”19世纪英国作家塞缨尔说:“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宇宙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倒塌了,而经典书籍则与世长存。”一部好书就是尘世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每一次细细地品读,就是一次心灵的远行。书把人类引导向那有着瑰丽风景的思想远方,去共进一场精神的盛宴。读书是高尚而神圣的,因为它会带来心灵的丰富和精神的振奋,可以让人活出人生的大境界。

  读书,是一种灵魂的净化和心智的感悟,孜孜以求,书读百遍始通神;日积月累,学贯中西悟人生。这就是书中蕴藏的内涵。从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到郑成功的“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这些真切的体会无不说明读书可以养心,可以使人不固陋、不偏执,开茅塞、养性灵。

  读书,是一种从感官到心灵的高度享受,使心胸归于宁静淡泊,使生命超然于物外。如同阳春三月的踏青郊游,如同仲秋九月的开镰收割,抑或隆冬季节与久违的朋友围坐火妒边的娓娓叙谈。爱读书的人对于书的感情犹如桃花潭水深千尺,自有衷情动人处。

  读书,是一次精神的放牧,如同牧羊人在无边的草原上放牧羊群,时而仰望碧蓝天空上的朵朵白云,时而抚弄身边的野草小花,在风烟俱净中享有一种体验。又如同海边的旅人,有时看看海天外的云鸥,有时在沙浪间寻寻觅觅,在海天共色中自有一番感悟。

  宋朝的朱熹有一首《读书有感》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很富有哲理的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小小方塘之所以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是因为源头有活水不断来。源头活水到半亩方塘靠流动,而知识输入头脑是靠学习。方塘没有活水流就会枯竭混浊,头脑没有知识输入就会糊涂僵化,而知识的输入,就是读书,就是学习。

  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一种“隐身”的串门,他要参见自己钦佩的老师或是有名的学者,不必打招呼就可求见,也不必怕打扰了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了大门”,她又说:读书可以倾听前代遗闻轶事,也可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她把读书的功用说到极致,但却没有夸大其辞,因为这种情景也是每一位有阅读经验的读者的共同感受。

  久涉尘世,凡夫俗子的我们,总免不了有或多或少的浅薄与浮躁,我们的大脑和躯体终日疲于奔命地穿梭于市井之间,在众生趋之若鹜的名利场,我们渐渐学会了如何才能使自己言不由衷的话变得美妙动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无数次热情而又虚伪的寒暄之后,我们的额头上已过早地刻满了皱纹。此刻,让我们走进书斋,亲近书香吧。

  静谧的月夜,夜阑人静,微风习习。沏上一杯清茶,然后轻轻地走进小小书斋,去亲近那淡淡的然而却是醉人的书香吧。一切都是如此的恬静,如此的祥和。月亮高悬在暗蓝色的天空中,柔柔的光线透窗而入,室内笼起了一层淡黄色的纱……如果你在如此美丽的夜景下,轻轻地打开一本书,细细品味那书中的诗句,书中的意境,……那该有多自然,多惬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言不由衷 夸大其辞 趋之若鹜 创新理论 富有哲理 英国 雕像 风景 瑰丽 经典

已有 1 人评分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r9205009 + 3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总评分: 热心指数 + 3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yangkongsong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11-15 09:22: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藤椅
r9205009 发表于 2014-11-15 12:03: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 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