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非均衡状态
1992 9

[讨论][求助]请教一个货币的问题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5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19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551 点
帖子
58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4-18
最后登录
2016-4-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钱是怎么到我们手中的?中央银行每年都要印刷钞票用来替换破旧钞票和增加货币供给。需要每年增加货币供给这可以理解。因为经济总量在增长所以交换也在增加,而交换需要货币作为媒介所以需要增加货币供给。但是我所不理解的是这些新印制的钞票是怎么到达人们手中的?

      企业付钱给家庭生产产品,钱从企业流向家庭;产品又被家庭购买,钱又从家庭流向企业。如果经济保持不变,那么流通中的钱的总数恒定。但是经济增长了,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多了,我们说家庭更有钱了,这说明流通中的钱的总量一定是增加了。可是钱是如何从一个较低的数量增加为一个较高的数量的呢?中央银行究竟做了什么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这个看似最简单的问题长久以来一直困扰我,使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那个使用金和银的时代,除非发现并开采金和银矿,否则人们手中的金银总量一定是恒定的。这中条件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一个时期与若干年前的时期相比,产品总量肯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金银总量恒定,那么可以推断商品价格一定普遍比以前要低。所以如果金银恒定,那么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或者说经济的增长,商品普遍会价格逐渐降低。如果某个人碰巧发现一个金矿,并且开采,所有开采得到的金子都属于这个人。于是这个人开始疯狂消费,买豪宅,架宝马车子,频添妻妾,周游列国,住高级客栈,直到用尽他意外得到的所有金子。他的每一次消费,都是对提供这种消费给他的生产者的一次鼓励,使得这些建造豪宅,制造宝马,客栈等许多人的收入有了额外的增加,这些人又会去增加消费,如此延展下去,这笔意外的金子就分散到许许多多人的手中,成为他们收入的增加。这个极端的例子可以反映出,在这个特别的社会中,人们钱的增加的原因是那个发现金矿的人疯狂消费。

    而现在的社会使用的是钞票。钞票由中央银行印制。只要中央银行开动机器,就可以流水一般生产出钞票,就好比在金银的时代有一个人拥有一个聚宝盆可以源源不断地生钱。现在的问题就是,央行是如何使这些钱到人民手中,成为人们收入的增加?总不会像例子中那个人一般疯狂消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货币的 百思不得其解 中央银行 货币供给 经济增长 求助 请教 讨论 货币

沙发
sungmoo 发表于 2008-9-30 21: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藤椅
sungmoo 发表于 2008-9-30 21: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简言之,非央行的公众(作为一个整体),想持有央行发行的货币,就去找央行用自己持有的东西去换。

(但是,能用什么东西去换,按什么比例去换,能换多少,这要看一国的法律与央行实时的货币政策)

使用道具

板凳
zenziyang 发表于 2008-9-30 23: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得到“新”货币的人,不会再是金矿主了,而是商业银行和企业

商业银行通过从央行贷款等方式获得新货币,怎么流出去呢,当然不是疯狂消费,而是“疯狂”贷款和投资

企业一般将出口所获外汇向央行兑换新货币,这部分新货币当然是通过投资流出去的。

使用道具

报纸
sungmoo 发表于 2008-10-1 06: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zenziyang在2008-9-30 23:23:00的发言:商业银行通过从央行贷款等方式获得新货币,怎么流出去呢

这一般不是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方式。

使用道具

地板
非均衡状态 发表于 2008-10-1 10: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来这已是讨论很久的话题和疑问。看了各位的观点,很有见地和启发。

费雪的方程MV=PY,其中M是 给定年份的货币数量,V 是给定年份货币流通速度, P是给定年份的价格水平, Y是给定年份的交易量。费雪方程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某种东西的数量已经普遍衡量所有其他物品价值,这种东西的数量已经成为价值单位,例如黄金的两、斤等数量单位已经成为价值单位,我们说某物值几两黄金。

人类社会最初的货币就是在不断的物物交换中,某种经常用来交换的物品成为一般的物品价值衡量单位时产生的。因此流通中的货币最初是经常交换的物品。这时如果社会要增加货币数量,就必须生产出这种物品,而那些可以生产这种物品的人就成了新增货币的提供者,他们把货币用于交换,从而新增货币分散到了整个社会。

之后,如果货币的变更,比如纸币替代金银。通过政府的强制,金银按一定标准兑换纸币,从而纸币替代了金银。因此流通中最初的纸币是以替换原来货币的方式投入到社会民众手中的。

之后,假如没有中央银行新印制的纸币,那么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方式,通过货币乘数作用实现流通货币数量的扩大。这种乘数受数以亿计的因数的影响,但在却是一定时期内是变化很小的。M=BK。B是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总和。然后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B来调节M的数量。央行调节B的方式有:发行纸币贷给商行(贴现),调整准备金率,发行债券或者买回原来发行的债券,银行利率的调节。

简言之,现在社会上存在的钱M,来源(不考虑外汇):1在货币变更时期兑换金银投入社会的纸币;2银行贷出去的纸币(包括央行贷给政府,和商行贷给企业和个人)。其中,银行贷出的货币数量最为巨大,因为银行系统有货币乘数作用。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没有一个人向银行贷款了,那么央行的整个货币调控将失效,这时除非央行疯狂消费,否则货币不能到人们手里。

使用道具

7
sungmoo 发表于 2008-10-1 16: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非均衡状态在2008-10-1 10:01:00的发言: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没有一个人向银行贷款了,那么央行的整个货币调控将失效,这时除非央行疯狂消费,否则货币不能到人们手里。

如果没有人把钱存入商业银行(从而没有人从商业银行贷款),社会中的通货量恰是基础货币量。

注意:央行(即货币当局)没有也不该有财政职能(所谓可以“疯狂消费”)。

使用道具

8
zenziyang 发表于 2008-10-1 19: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0-1 16:46:00的发言:

如果没有人把钱存入商业银行(从而没有人从商业银行贷款),社会中的通货量恰是基础货币量。

注意:央行(即货币当局)没有也不该有财政职能(所谓可以“疯狂消费”)。

还有一条很重要,这块是最大的新增货币来源,企业用出口得来外汇换成人民币。

使用道具

9
sungmoo 发表于 2008-10-2 00: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zenziyang在2008-10-1 19:35:00的发言:还有一条很重要,这块是最大的新增货币来源,企业用出口得来外汇换成人民币。

把外汇换成人民币,未必只涉及企业出口。

外资流入(比如人们常说的“热钱”),也可以使基础货币增加。

使用道具

10
银月alone 发表于 2008-10-2 08: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6890440.html?fr=qrl

中央银行是唯一代表国家进行金融控制和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是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管理的银行。它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传导货币政策。

1、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自1998年中国人民银 行改革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将法定准备金账户的备付金账户合并为法定准备金账户。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从13%降低到8%,再到目前的6%②。

2、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1999年,中国基础货币的主要供应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主渠道。全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基础货币1920个亿,占全年基础货币投放的52%②。

3、再贴现机制。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和规定贴现条件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和需求。从1998年3月起再贴现利率成为独立的利率体系,不再继续与同期再贷款利率挂 钩。同时下调再贴现利率并延长再贴现最长期限。1999年,中央银行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改进了再贴现业务的方 式,扩大其范围,使年末余额达500亿,增长51%②。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8 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