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6 2

[其他] 推荐一部经济学散文:揭开赤裸的人性真相《皇帝与柠檬》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小学生

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11 点
帖子
11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5-29
最后登录
2009-5-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让你变得更为智慧和幸福的经济学

 

书 名:《皇帝与柠檬》—经济学中的人性

作 者: 景仲生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

版 次: 1

页 数: 195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301151419
  

    ◎人难做,难做人,做人难的经济学根源到底在哪里?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之所以能持久,经历了怎样的博弈?
    ◎穷汉对富婆是不是更忠心?婚姻的稳定点在哪里?
    ◎高薪养廉、高薪养教,高薪养医……究竟哪些行业需要高薪来养?
    本书用经济学的理性水,沏一壶人情世态的感性茶,让人涤除胸中的困惑,神清气爽。书中没有抽象的理论,点点滴滴从身边小事说起,像在工作闲暇时,茶余饭后之际,豆蓬瓜架下随意拉家常。
    爱情、道德、欲望……不同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篇篇独立,文字轻快,读者可以轻松阅读,各取所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散文 皇帝与柠檬 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的理性 经济学 真相 散文 人性 皇帝与柠檬

《皇帝与柠檬》前言:有些事,并不是你看上去那样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股市牛气冲天。当许多投资者看准了这个飞来横财的大好时机时,让人不可理喻的是,巴菲特却抛掉了他在合伙人公司几乎所有的股票。不久,美国股市狂泻直下,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本世纪初,网络股达到高潮,巴菲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伍了,但是没过几年,网络泡沫埋葬了一大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出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前些日子,电脑屏幕上不断弹出窗口,说是某月某日微软将在中国再次对盗版WindowsXP进行打击,并首次对盗版Office进行验证,如果使用的是盗版软件,将遭遇每小时黑屏一次。普通百姓大概都会心有戚戚,如果微软真的开始反盗版了,我们享受互联网大餐的成本无疑将大大提高。但业内专家却以为,微软对盗版只是那个以瞎嚷嚷“狼来了”取乐的孩子,对盗版的信心影响不大。因为微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在软件面市前就杜绝盗版,但微软却自觉放弃了,因为这样做其垄断地位就可能丧失。盗版虽然侵吞了微软大量利润,却也为微软占领了巨大市场。当今世界还没有一家公司像微软那样独霸天下,盗版功莫大焉。这样说来,微软不仅不害怕盗版,还给盗版让出了巨大空间。而且微软还有一个更大的企图,就是当其走到独霸全球的那一天,就要向使用盗版者要钱,到那时,即使你不想使用微软,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房价一路走高。那些银行家们就坐不住了,他们嗅出了高房价背后巨大的商机。本来以前银行只给那些收入稳定信用基础较好的人房贷,而现在也开始贷款给那些收入不稳定、信用不达标的次级信用者买房了。由于房价走高,银行并不担心贷款者还不了款,如果到时真的还不上,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拍卖或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令银行家们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次级贷款的迅猛发展,购房人数也如潮涌般增加。那些次级贷款者本来就没有还款保证,而银行也无法将抵押的房子转手收回贷款,终于引发次贷危机,并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当真正的玄机还没有泄露时,我们无法看透那些大腕巨擘们的行为。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人家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年长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说,有些事并不是你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你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能热情款待客人,而你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是你看上去那样。老天使说,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
   我们之所以看不明白有些事情,是因为我们不是老天使,没有老天使那样对人性的把握,能够看透事情的本质。被表象迷惑,也就难以正确决策。
   我一直以为,经济学的内核并不是研究经济,而是探究人性的。世界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宏观经济的变化波动,人世间的离合悲欢,人生旅途中的希望和落寞,其实都是人性作用的结果。
   我试图以经济学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揭示现实世界中人性的种种侧面,寻求人的行为支点,或许能给大家认识世界及做人做事带来启迪与指导。

使用道具

黄土层:简评景仲生《皇帝与柠檬:经济学中的人性》

 

■黄土层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的科学,一般认为是经济学家的事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涉不大。换言之,专家关注经济现象研究经济规律,而常人享受经济生活也就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世界是平的,经济以及经济学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能够幸福的科学。那么如何才能幸福呢?景仲生的新著《皇帝与柠檬》通过对经济学各种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分析,回答了这个问题。他通过人性与理性、成本与收益、资源与配置、信息与博弈、经济与道德、个人与社会等八个方面结合历史故事、社会现象、日常生活、家庭婚姻,个人经历娓娓道来,处处闪耀着经济理性和生活智慧的光芒。尤其,作者不仅把经济学像从大海里析出盐一样从繁杂的生活现象里析出来,而且再剖析出经济学中的人性,与心理学,伦理学,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更是十分难得和见功力。亚当·斯密《国富论》是一本划时代的经济学巨著,之前,是前经济史时代,简单地说经济还没有成为“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之后,开辟了近代经济学的先河,影响世界经济学发展的进程,意义深远。但任何学问的发展,不能单线前奔而丢弃源头,只有反复刍嚼传统,才能使这门学问变得厚重而完备。景仲生《皇帝与柠檬》一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来,具有对伦理学回归的迹象,并且可以汇入人文经济学的海洋里去。

    本书是继《做人的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部专著,可谓其姊妹篇。日常生活我们都浸淫其中,凭感觉生活,凭感觉消费,凭感觉点菜,然后埋单,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说的,“有些事,并不是你看上去的那样”。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善恶取舍,是因为道德水平上的差异吗?不是。是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较量,引发行为取舍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么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吗?不是。幸福不在于完美,而在于满足,而幸福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毛泽东为什么要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分析?仅仅是出于革命的需要吗?“再崇高的革命,再神圣的事业,事先都离不开成本与收益这种看似世俗的分析。”毛泽东正是抓住了这一点,阶级的分化和归类,最终向革命有利的一方发展了。再如著名的“囚徒困境”。是因为人性的孱弱吗?不是,恰是人性的狡黠。[这种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理性的选择,能得到最优的结果,但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却是非理性的,最终导致对集体中每个人都不利的结果]。穷汉对富婆是否更忠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个人为一种事物付出的成本越大,他对这种事物就越珍惜,爱情也一样。贫穷不能成为婚姻的保证。”这又是一个关于资源与配置的问题。除此之外,本书还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激发读者思考,趣味性极强。比如“女英雄能不能爱汉奸?”“皇帝与柠檬是什么关系?”“美国的三K党与印度的加娜庙怎么了?”“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如何盖好人生的房子?” “婚姻的稳定点在哪里?”“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博弈?”“你见过一元一粒的豆子吗?”,“何谓怪兽症疗法?”这些问题貌似光怪陆离,荒诞不经,其背后则都有经济学在起作用,而每一个经济学原理的内核里都闪耀着人性的幽光,它们是柔和的,也可能是尖利的。

    在本书的第四章,有一篇文章《穷困、富困及精神困》指涉的也是经济伦理问题。

    关于经济伦理在我国古代文献里也有零星而不成系统的表述,如《论语》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孟子》的“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等等。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写道:“显然,一个人将什么称作‘我’,将什么称作‘我的’,这中间的界线很难画出来。”……深植内心的不安全感在折磨富人。“如果我是我的所有,而假如我失去了我的所有,那么我是谁?”

    这是一个严肃而深刻的问题,不仅关涉经济学,也关涉到人生哲学。人们因为物质匮乏,贫困;因物质过于丰富,富困;而越过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如果依然不能解决好资源和配置问题,必然要犯“精神困”,艺术家自杀事件往往由此而发。当然,“精神困”不是精神病,一般人还是没有资格犯的。景仲生的文章是实用经济学,但触摸到了很深的经济伦理和哲学问题,因此,是一个具有日常生活警醒的启示,也是一种温和的劝喻。在前言部分,作者说“我试图以经济学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揭示现实世界中人性的种种侧面,寻求人的行为支点。”这是一个不低的目标和期许。作为朋友,我只有祝福他,或者偷偷地问他,“老景,你富困了吗?”。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13:09